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问题——以连续出版物的析出文献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101,共2页
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1]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录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国内读者的检索,而且是国际间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学报基本上执行了统一的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是“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1]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录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国内读者的检索,而且是国际间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学报基本上执行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其编排日趋规范,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也是如此。但是,毋庸讳言的是,学报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远未达到尽善尽美,而是还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其中尤以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的著录表现得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文献著录 连续出版物 高校学报 文后参考文献 文献信息资源 学术论文 国家标准 尽善尽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学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编辑活动 主体性 《七月》 《希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论重庆土家族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学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6,共6页
重庆土家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创作群体。重庆土家族小说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却又表现出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的共同特点:就民族情结而言,他们的优秀之作不但表现了土家族的风物风... 重庆土家族作家的小说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创作群体。重庆土家族小说作家的创作各有特色,却又表现出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的共同特点:就民族情结而言,他们的优秀之作不但表现了土家族的风物风情和性格心理,而且在语言上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就开放情怀而言,他们表达了土家人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变革欲求,对民族性中的负面因素进行了冷峻的解剖和批判;他们继承了土家族文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却又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行了艺术方面的多元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文学 土家族作家群 小说创作 民族情结 开放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抗战文艺论争的当代思考二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嘉扬 王学振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64-65,93,共3页
关键词 文艺论争 抗战文艺 重庆 文学作家 批评家 大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理论批评概观
5
作者 朱丕智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兼具区域性与全国性的双重属性,且以后者为主。其理论批评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共同倾向有以下几点:其一,文学社会功能的强化;其二,文艺大众化的创作方向;其三,现实主义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重庆文学 文学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晚清之际衣冠之制的弱化——以清末服饰文化革新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玉琼 刘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3,148,共5页
晚清之际,伴随着革新自强的风潮,舆论界兴起"易服色"的呼声。随着新政的施行,服饰革新率先在军、学界推行,社会风尚亦随之转变。晚清服饰革新的背后,是作为传统礼俗文化之一的衣冠之制的逐渐弱化。
关键词 晚清 服饰革新 衣冠之制 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派与民俗:民国年间废除阴历运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力 李禹阶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民国纪元之始,即下令废除阴历,颁行阳历。然究其始终,阴、阳历法事实上并行。阴历的废而不止,表面上缘由在于阴历与民情习惯的调适,深层的根源则是阴历作为民俗"以传统的力量捍卫传统",故远非一纸政令就能取消的。阳历虽经过... 民国纪元之始,即下令废除阴历,颁行阳历。然究其始终,阴、阳历法事实上并行。阴历的废而不止,表面上缘由在于阴历与民情习惯的调适,深层的根源则是阴历作为民俗"以传统的力量捍卫传统",故远非一纸政令就能取消的。阳历虽经过官派的推行,在法律上得以确立,然却是行而不畅。阴历凭借民众习俗这一强大、丰腴、潜在的社会土壤,始终存在,至今不衰。其中,官派与民俗的关系启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官派 民俗 阳历 阴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丕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3,共6页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新武侠 港台新武侠 武侠小说 雅俗观念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的退隐和“侠”的张扬:论老舍与侠文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学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7,共5页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侠文化 现代化 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的鲁迅纪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学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68,共9页
鲁迅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逝世了,但是他留下的思想文化资源却是异常宝贵和丰富的,因此在鲁迅逝世之后,人们在各个地区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位绝世的伟人。作为中共出版于国统区的唯一一张党报,《新华日报》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到鲁... 鲁迅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逝世了,但是他留下的思想文化资源却是异常宝贵和丰富的,因此在鲁迅逝世之后,人们在各个地区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位绝世的伟人。作为中共出版于国统区的唯一一张党报,《新华日报》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到鲁迅纪念活动之中。《新华日报》自身性质和所处环境的特殊使其鲁迅纪念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纪念活动 鲁迅 思想文化资源 全面抗战 自身性质 国统区 逝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贾与汉代经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禹阶 刘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qu... 鉴于秦二世灭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的陆贾提出了以儒家孔、孟"仁"、"礼"思想为主体构建"治道"思想的新儒家理论学说。在此学说中,陆贾强调原圣王之意,以"五经"为治国之经典,以"仁"、"礼"为治国之则。并率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本体论观点、大一统君道与"圣"、"君"合一思想、"经以致用"的厚今薄古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总结出德刑相兼、先德后刑的思想学说。陆贾的新儒家理论,对汉代中叶经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贾 天人感应 圣君合一 大一统 汉代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周佛海同期师学河上肇之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嘉扬 靳明全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周恩来与周佛海均留学日本,学习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但由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和态度差异很大,加上河上肇学说中混合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他们进行了不同的取舍,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周恩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 周恩来与周佛海均留学日本,学习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但由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和态度差异很大,加上河上肇学说中混合着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他们进行了不同的取舍,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周恩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周佛海则从信仰共产主义、参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抛弃共产主义运动,两人的不同人生道路留给后人许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周佛海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至“焚书坑儒”——析秦帝国政权与士人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秦构建帝国一统的进程中,曾试图通过"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的文化怀柔而"兴太平"。然而,由于价值取向的分歧,秦帝国政权不断遭遇士人"异说",最终,帝国威权以"焚书坑儒"回击之。这不仅宣告了... 在秦构建帝国一统的进程中,曾试图通过"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的文化怀柔而"兴太平"。然而,由于价值取向的分歧,秦帝国政权不断遭遇士人"异说",最终,帝国威权以"焚书坑儒"回击之。这不仅宣告了秦帝国初期文化怀柔政策的转向,也揭示了士人与政权之间由春秋战国的"为帝王师"向专制帝制内的"为君之臣"的关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政权 悉召文学方术士 焚书坑儒 士人 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之本质真实论批判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丕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乃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和文学结盟的必然产物。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段有所变化,但其表现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核心内质从未遭到动摇。就文学本性和其表现能力来看,文学无力自足承担反映社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乃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和文学结盟的必然产物。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段有所变化,但其表现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核心内质从未遭到动摇。就文学本性和其表现能力来看,文学无力自足承担反映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重任,本质真实论不能成立。文学是以艺术(审美)形式、形象表现、精神情感三元质相结合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 文学理论 艺术真实 本质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彩票市场的角逐——以江南义赈彩票与北洋顺直义赈彩票间的争夺为中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晚清,随着西洋吕宋票退出中国市场,促成了近代本土江南义赈彩票的创设。而伴随洋商在华彩票公司的纷纷创设以及又先后被取缔,则更加催生了以北洋顺直义赈彩票为典型的各省地方彩票。众多地方彩票的开设,引发了一场对其时中国彩票中心市... 晚清,随着西洋吕宋票退出中国市场,促成了近代本土江南义赈彩票的创设。而伴随洋商在华彩票公司的纷纷创设以及又先后被取缔,则更加催生了以北洋顺直义赈彩票为典型的各省地方彩票。众多地方彩票的开设,引发了一场对其时中国彩票中心市场——上海彩票市场的纷争。在彩票市场纷争的背后,除却实在利益的考量外,亦有国人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对近代新生事物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江南义赈彩票 北洋顺直义赈彩票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铨的“民族文学运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学振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114-117,共4页
40年代初,陈铨在重庆发表一系列文章,创办《民族文学》杂志,倡导“民族文学运动”。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陈铨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宣扬抗战救国的“民族意识”。陈铨的“民族文学运动”与1930年代国民党官方支持的“民族主义文艺运... 40年代初,陈铨在重庆发表一系列文章,创办《民族文学》杂志,倡导“民族文学运动”。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陈铨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宣扬抗战救国的“民族意识”。陈铨的“民族文学运动”与1930年代国民党官方支持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有着实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运动 陈铨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民族意识” 1930年代 民族文学 40年代 文学作品 国民党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官办彩票业起源研究——以湖北签捐票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8,共6页
"尚义耻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表述,中国近代彩票借助"为诸善举"得以产生,并与传统射彩拉开距离,这正是对传统道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签捐票,开启中国近代官办彩票业之滥觞,这不仅是近代彩票由... "尚义耻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表述,中国近代彩票借助"为诸善举"得以产生,并与传统射彩拉开距离,这正是对传统道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签捐票,开启中国近代官办彩票业之滥觞,这不仅是近代彩票由舶来品吕宋票到本土彩票的一个发展过程,更是其时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道德价值观由"义"趋"利"变化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张之洞 湖北签捐票 官办彩票业 义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石:进化论文学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丕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6,共5页
进化论文学观是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石。它既具有观念性的指导作用 ,又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进化论文学观作为一种文学史观 ,唯心与唯物、机械与辩证并存 ,但其合理内涵主要由社会性... 进化论文学观是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石。它既具有观念性的指导作用 ,又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进化论文学观作为一种文学史观 ,唯心与唯物、机械与辩证并存 ,但其合理内涵主要由社会性、革故鼎新的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进化论 进化论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义赈”与中国近代早期彩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130,共6页
随着晚清"义赈"的出现,义赈同人为筹集资金,解应急所需,遂仿效西洋吕宋票实行变资助赈,从而催生出了中国近代本土早期彩票。在此过程中,"义赈"这一新的赈灾机制不仅为晚清本土彩票的产生提供了契机,还由此提供了迥... 随着晚清"义赈"的出现,义赈同人为筹集资金,解应急所需,遂仿效西洋吕宋票实行变资助赈,从而催生出了中国近代本土早期彩票。在此过程中,"义赈"这一新的赈灾机制不仅为晚清本土彩票的产生提供了契机,还由此提供了迥异于传统射彩之法的社会土壤。"救荒济难"的赈灾旗号不仅为晚清彩票的合理化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撑,还使其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其"迹近赌博"而可能招致的官厅的禁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义赈 近代彩票 变资助赈 抽资助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文学语境中的战国策派文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振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55-58,共4页
“民族意识”和“悲剧精神”是战国策派文论的核心概念。前者是对战时国家权威话语的顺应,是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所致的现实关怀;后者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坚守,是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所致的终极思考。既顺应又超越时代主潮,正是战国策派文... “民族意识”和“悲剧精神”是战国策派文论的核心概念。前者是对战时国家权威话语的顺应,是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所致的现实关怀;后者是对五四启蒙精神的坚守,是知识分子的独立品格所致的终极思考。既顺应又超越时代主潮,正是战国策派文论在抗战文学语境中的独特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语境 战国策派 文论 “民族意识” “悲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