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及三峡库区中学外语师资专业素质提高的观念、重点和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显菊 张荣建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对基础教育外语师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重庆市及三峡库区中学外语师资专业素质的提高,需要从包括观念、重点和途径几个方面来思考。
关键词 外语师资 专业素质 外语师资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知识的本质内涵与生产路径研究——以沃勒斯坦学科知识观为分析框架
2
作者 段寻 王名扬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2,共7页
学科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支撑,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交叉学科的设立是我国学科建设的重要革新,但从学理上对其知识体系的探讨尚不充分。以沃勒斯坦的... 学科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支撑,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交叉学科的设立是我国学科建设的重要革新,但从学理上对其知识体系的探讨尚不充分。以沃勒斯坦的学科知识观为分析框架,通过学科知识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四个维度的分析,发现交叉学科呈现出实践性、整合性、交叉性和包容性的学科知识特征。在此基础上,交叉学科的发展需基于问题,以新的发展观为引领,在知识生产过程中调和矛盾实现有效融合,从而形成和谐的学科文化,助力构筑学科发展的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学科知识生产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促进
3
作者 沈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6年第A01期137-138,共2页
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是现代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能够真正实施外语素质教育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开展外语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相应增加,介入的媒体也比普通教室... 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是现代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能够真正实施外语素质教育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开展外语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相应增加,介入的媒体也比普通教室的传统英语教学要多,多通道的信息输入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去运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多媒体 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 H.艾布拉姆斯论人文主义批评:多元视角与人文追求
4
作者 王庆 董洪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M. H.艾布拉姆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文主义批评家和浪漫主义研究大师,其代表作《镜与灯》和《自然的超自然主义》都是英美人文主义批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于艾氏的人文主义批评实践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他有关人文主义批评的思想... M. H.艾布拉姆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文主义批评家和浪漫主义研究大师,其代表作《镜与灯》和《自然的超自然主义》都是英美人文主义批评经典著作。学术界对于艾氏的人文主义批评实践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他有关人文主义批评的思想观点却鲜有讨论。其实,艾氏一生不仅在批评实践中坚持人文主义批评传统,还在诸多批评文献中对人文主义批评的内涵、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和阐释。在他看来,文学是“人的世界”的产品,是用“灵活、微妙”的“人文话语”表达“人性关怀”,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媒介”。文学批评的目的是追求人文真实,人文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文学批评的方法必须是多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艾布拉姆斯 人文主义批评 人文追求 多元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播学视角看《天演论》的译介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楠 谢柯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4,共5页
中国文化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文化译介本质上是跨文化传播,只有遵循传播原则和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学可为中国文化译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考察以往的成功译介案例可从中获得对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文化译介本质上是跨文化传播,只有遵循传播原则和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学可为中国文化译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考察以往的成功译介案例可从中获得对中国文化译介具有指导作用的有益启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原因比较复杂,而译者遵循了传播原则和规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文化译介可从《天演论》的成功译介中获得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国文化译介 传播效果 传播主体 传播受众 《天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认知与民族身份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肖燕 文旭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认知、语言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首先,语言、认知和概念系统是同步发展的,这是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的基础。其次,语言认知是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基础。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符号,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认知、语言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首先,语言、认知和概念系统是同步发展的,这是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的基础。其次,语言认知是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基础。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符号,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社会思想也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份与特征,对一门语言的认同也或多或少是对这门语言承载的文化的认同及对社会现实的表达。第三,个体的民族身份意识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一部分。在一定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这个语境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辨识与吸收,形成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都是整体民族国家身份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语言 民族身份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易读度测量程序开发探索 被引量:39
7
作者 晏生宏 黄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2-97,共6页
英文易读度指英语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正确地测量易读度一直是研究者努力的目标。作者通过将应用语言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知识相结合,开发了一套适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易读度测量程序—ERMS。以Fle... 英文易读度指英语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正确地测量易读度一直是研究者努力的目标。作者通过将应用语言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知识相结合,开发了一套适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易读度测量程序—ERMS。以FleschReadingEase为计算公式,以CET-4和CET-6词汇为基础建立词库,并且能测量词汇密度使ERMS成为准确方便地测量英文易读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读度 测量 易读度公式 易读度测量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课程标准》的文体关注——兼谈中学英语写作教学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显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43,共5页
《英语课程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中学英语界的普遍关注,但其鲜明的文体关注特征——体裁和语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裁=体式+目的,而体式是指文章的规范样式,它具有约定性、稳定性和规律性等特点;语域是语言因其使... 《英语课程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中学英语界的普遍关注,但其鲜明的文体关注特征——体裁和语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裁=体式+目的,而体式是指文章的规范样式,它具有约定性、稳定性和规律性等特点;语域是语言因其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正式程度可分为正式、一般和非正式,能否恰当使用语域是衡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重视写作的步骤和技巧,还应适当介绍有关文体、体裁和语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体裁的语篇模式及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程标准 文体关注 体裁 语域 语言应用能力 写作教学 中学 写作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语法中的空间关系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肖燕 邓仕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6,共6页
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范畴,而理解空间关系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认知能力。本文依据Levinson的空间语法理论,分析空间认知与空间关系的语言表征。通过对这个体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拓扑空间、运动空间与空间语言表征关系讨论,揭示空间认知... 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范畴,而理解空间关系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认知能力。本文依据Levinson的空间语法理论,分析空间认知与空间关系的语言表征。通过对这个体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拓扑空间、运动空间与空间语言表征关系讨论,揭示空间认知和空间语言表征的一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法 空间表征 参照框架 拓扑空间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中国典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研究——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燕 邵谧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情感分析是获取消费者评价情感态度的新方法,将这一新方法引入翻译传播效果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通过运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采集了美国亚马逊网站《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数据,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大多海... 情感分析是获取消费者评价情感态度的新方法,将这一新方法引入翻译传播效果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通过运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采集了美国亚马逊网站《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数据,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大多海外读者对《孙子兵法》比较认可,认为该书是伟大的经典,翻译质量较高,其思想对其他领域有价值,对他们的生活或工作也能产生有益启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版式糟、编校质量差、过多删减、字字僵硬对应式翻译等。《孙子兵法》在海外的成功告诉我们选译的典籍不仅应蕴含优秀的中国思想,还应具备时代性和世界性,同时译文的可读性与地道性也是中国典籍取得良好海外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此外,重视版式、编校等细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译本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孙子兵法》 对外翻译 传播 读者评论 传播效果 PYTH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余泽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共4页
"身体转向"意味着身体的感性层面得到突出和强调,身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进入人文社科研究的视野。"身体转向"的热潮首先发生在社会学领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身体... "身体转向"意味着身体的感性层面得到突出和强调,身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进入人文社科研究的视野。"身体转向"的热潮首先发生在社会学领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身体转向"的回应,对西方思想史上的身体哲学的反思,深具后现代主义色彩。但"身体转向"并不意味着身体问题在"转向"之前就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社会学 思想史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管理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小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68,共2页
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时代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图书管理员现状的简要分析,指出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几... 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时代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图书管理员现状的简要分析,指出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管理员 观念 素质 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庆 陈卉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本研究以翻译项目为载体,讨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汉隐喻翻译、自评互评、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撰写反思日志以及翻译项目汇报,试图建构一种英汉隐喻翻译教学实践模式。对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译文及反思日志的分析显示,翻译项目的教学方式... 本研究以翻译项目为载体,讨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汉隐喻翻译、自评互评、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撰写反思日志以及翻译项目汇报,试图建构一种英汉隐喻翻译教学实践模式。对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译文及反思日志的分析显示,翻译项目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汉隐喻翻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英汉翻译能力 培养 翻译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思维的作用及外语思维的形成 被引量:34
14
作者 肖燕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44-46,49,共4页
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用母语进行思维还是用目标语进行思维,其学习的效果和交际的质量大不相同.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的差异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等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和交... 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用母语进行思维还是用目标语进行思维,其学习的效果和交际的质量大不相同.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英语与汉语的差异以及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等方面探讨语言思维在第二语言习得和交际中的作用,并就如何排除母语思维的干扰,使思维与目标语达到一致以形成外语思维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维 第二语言习得 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逻辑和新路径:基于大纲的审思 被引量:11
15
作者 彭康洲 魏玉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57,共4页
学科专业的教学大纲是指导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育人的动态发展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研制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体现出该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指向从思想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到综合素质的演变。... 学科专业的教学大纲是指导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育人的动态发展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研制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体现出该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指向从思想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到综合素质的演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并举,坚持专业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拓展综合素质内涵从而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进入新时代,高校英语专业应该重点做好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打造,开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任务设计和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语法与英语体义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应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1,共6页
句子的体义涉及句子的词汇意义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如英语中的进行体和完成体等)这两个方面。构式语法理论为研究句子的体义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在Michaelis研究的基础上,从语干的体义和语法构式表示的体义这两个方面讨论句子的体义,尤其... 句子的体义涉及句子的词汇意义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如英语中的进行体和完成体等)这两个方面。构式语法理论为研究句子的体义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在Michaelis研究的基础上,从语干的体义和语法构式表示的体义这两个方面讨论句子的体义,尤其注重两者结合产生的效果。从构式语法的角度研究体义,可以发现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并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英语中的进行体和完成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体义 语干 进行体 完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参照框架与时间表征的主观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燕 文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80,共6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时间认知及其语言表征的主观性。时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时间认知和语言表征都依赖时间参照框架,人对自身存在的无意识自动化所使用的参照框架表达未来和过去概念时,使用了指示性自我参照框架,体现了...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时间认知及其语言表征的主观性。时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时间认知和语言表征都依赖时间参照框架,人对自身存在的无意识自动化所使用的参照框架表达未来和过去概念时,使用了指示性自我参照框架,体现了一种心理时间旅行,是绝对的认知主观性。在时间表达中把时间和外部事物或另一个时间相联系时,对过去和未来的理解与表达都互相把对方作为一个参照点,使用了非指示性并列参照框架,虽然有较强的客观性,但说话人会选择一个最佳视点来观察和描述相关的时间或事件,同样有一定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参照框架 时间表征 主观性 认知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简·爱故事的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 刘先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19-127,共9页
本文尝试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进行解读,分析其在命运各个阶段的行为以及作为相应动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 本文尝试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进行解读,分析其在命运各个阶段的行为以及作为相应动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简·爱这位遭受了生活种种不公平待遇却不屈不挠地成长起来,追求自由、独立和幸福的女孩,其背后支撑她的强大的动力来自不同层次的需求。简有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需求的存在,有时候却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但不管怎样这些需求都推动着简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行为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中的界限设置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应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界限设置是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边界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产物。正如Langacker所指出的,某个事物是有界的,这是因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参与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构想一个情景时对其强加了一个边界,而不... 界限设置是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边界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的产物。正如Langacker所指出的,某个事物是有界的,这是因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参与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构想一个情景时对其强加了一个边界,而不管这种认知事件是怎么产生的。因此,这种边界常常是虚拟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认知状态决定的,并不一定与事物的客观边界完全一致。语言中的界限设置是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主要依据,在词组和句子层面的界限设置对词组和句子的意义和用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设置 认知 虚拟界限 可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创造的内在理据:译者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了中西译学理论研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但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呼吁对译者主体作用的重视、讨论译者主体性概念的界定或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后期研究则多集中于孤例印证式的具体现象的描述...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了中西译学理论研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但前期研究多集中于呼吁对译者主体作用的重视、讨论译者主体性概念的界定或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后期研究则多集中于孤例印证式的具体现象的描述等,而对译者主体性发挥(即翻译创造)的内在理据缺乏必要的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发挥是与他本身的主体结构分不开的,对译者主体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进行探讨,既是对译者主体性发挥深层次原因做出系统分析的需要,也是从理论范畴上拓展和深化翻译主体性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发挥 内在理据 主体结构 功能 范畴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