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精英师范模式及其启示 |
杨帆
易然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2
|
新媒体参与重庆形象宣传与塑造分析--以大渝网、重庆政府网报道为例 |
马友平
汪崇渝
|
《电影评介》
|
2010 |
3
|
|
|
3
|
电影声音叙事艺术创作途径的个案分析——以重庆本土电影《爸爸的晚餐》为例 |
彭成
方龙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4
|
重庆抗战电影的镜像表达 |
周晶
|
《电影评介》
|
2010 |
1
|
|
|
5
|
消解与重建——重庆抗战电影的影像精神 |
周晶
|
《电影评介》
|
2011 |
1
|
|
|
6
|
重庆方言剧漫谈 |
蒋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7
|
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 |
张倩
郑涌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
8
|
相融相生与关系重构:论媒体融合的进路与近路 |
李明海
董小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
9
|
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用户价值研究 |
王慧
徐丽芳
|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10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的传播研究 |
杨阳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3
|
|
|
11
|
论国产动画电影声音之民族风格 |
文仕江
吴荣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2
|
拓展·重构·守望——数字语境下动画电影的“真实性”思考 |
唐忠会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13
|
中国书画同源的观念嬗变 |
唐忠会
龚文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4
|
网络环境下同伴匿名评价实证研究 |
张倩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
15
|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受众研究 |
杨阳
江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16
|
基于局部自适应逼近的半监督反馈算法 |
黄传波
向丽
金忠
|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7
|
纪录片范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
江虹
杨阳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6 |
2
|
|
|
18
|
基于蚁群优化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
杨德刚
陈果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19
|
变迁与静物:《三峡好人》的主题学解读 |
马友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
20
|
从78年前后战争片看电影声音创作差异——以《英雄儿女》与《集结号》为例 |
吴荣彬
文仕江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