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黔江区降水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永江 邓茂 +3 位作者 李莹莹 姚靖 黄晓容 王化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6,共10页
为了解生态旅游城市重庆市黔江区大气污染状况,2015年采集了91个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中离子组分分布特征,运用富集因子法、海盐示踪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降水化学组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黔江区域降... 为了解生态旅游城市重庆市黔江区大气污染状况,2015年采集了91个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中离子组分分布特征,运用富集因子法、海盐示踪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降水化学组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黔江区域降水p H为5.66~6.96,加权平均值为6.34,降水离子组分浓度大小次序为SO_4^(2-)>Ca^(2+)>NH_4^+>Mg^(2+)>NO_3^->Cl^->Na^+>K^+>F^-,SO_4^(2-)、Ca^(2+)之和占总离子的63.95%;除Mg^(2+)和K+外,其余组分离子浓度与总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呈同样的变化特征。Ca^(2+)、Mg^(2+)和K+大部分均来源于陆源贡献,Na^+可能受到了海洋源的影响,SO_4^(2-)和NO_3^-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源的贡献,Cl^-是受土壤物质和海洋的双重影响。轨迹水汽运输结果表明:黔江区域的降水主要受到西北气团、西南季风、西风环流和极地气候共同作用输入。降水中各个离子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上研究的降水离子组分中都具有相对较大正载荷,第二组分pH、降水量和气温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化学组成 富集因子 后向轨迹 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川 邓茂 +3 位作者 张永江 刘蓉 姚靖 刘先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45-50,共6页
通过对黔江区农用地土壤中As、Cd、Cr、Pb、Se、Hg等6种重金属和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总六六六、4,4′-DDD、4,4′-DDE、4,4′-DDT、2,4′-DDT、总滴滴涕等有机物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 通过对黔江区农用地土壤中As、Cd、Cr、Pb、Se、Hg等6种重金属和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总六六六、4,4′-DDD、4,4′-DDE、4,4′-DDT、2,4′-DDT、总滴滴涕等有机物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业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江区农业区域土壤pH值范围在5.53~7.57之间,阳离子交换量在11.4~34.9 cmol/kg范围之间,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含量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各风险筛选值要求,处于清洁与尚清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土壤 重金属 有机氯农药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区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清芳 姚靖 +4 位作者 黄晓容 张永江 刘先良 宋卫华 王祥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采用ICP,AAS,AFS法测定了重庆市黔江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终端污泥中9种重金属(Zn,Cr,Cu,Mn,Ni,Pb,As,Cd,Hg)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法、 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对污泥中9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 采用ICP,AAS,AFS法测定了重庆市黔江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终端污泥中9种重金属(Zn,Cr,Cu,Mn,Ni,Pb,As,Cd,Hg)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法、 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对污泥中9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5种重金属(Zn,Cu,Mn,Pb,Hg)进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对另外4种重金属(Cr,Ni,As,Cd)进行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价表明, Ni,Cr,Pb无污染,生态危害程度很低,但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分析显示Cu,Zn,Hg,As存在一定生态危害风险,同时,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评价和Muller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均表明, Cd生态危害程度较高;健康风险评估表明该厂污泥中重金属基本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但Cu,Mn的非致癌总风险相对较高,且各重金属经手口摄入途径产生最高非致癌健康风险,儿童所承受的非致癌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约5.9倍,但儿童所承受的总致癌健康风险略低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 地累积指数 非致癌健康风险 致癌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污普间黔江区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4
作者 周于麟 向浩 +2 位作者 刘先良 姚靖 李清芳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80-83,共4页
依据黔江区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及数据分析了黔江区四条河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黔江区河流流域水质在Ⅲ-Ⅴ间浮动,2011年以前,黔江河流域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为良,2011年以来,水质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20... 依据黔江区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及数据分析了黔江区四条河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黔江区河流流域水质在Ⅲ-Ⅴ间浮动,2011年以前,黔江河流域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为良,2011年以来,水质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2013~2015年时间段内,水质下降到Ⅴ类,水质为中度污染,但2016年以来,水质有上升趋势,2017年,黔江河流域水质均稳定在Ⅳ类,水质变为轻度污染,能达到Ⅳ类水域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质 变化趋势 水域功能 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区秋冬季大气颗粒物与相关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输送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先良 姚靖 +4 位作者 邓茂 王祥炳 宋卫华 李清芳 张永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28-37,共10页
利用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黔江区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及相关气象数据,研究了黔江区大气颗粒物与相关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颗粒物气团输送轨迹。结果表明,黔江区PM_(2.5)、PM_(10)在同一季节内高度线性相关,二者质量浓度日小时值变化... 利用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黔江区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及相关气象数据,研究了黔江区大气颗粒物与相关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颗粒物气团输送轨迹。结果表明,黔江区PM_(2.5)、PM_(10)在同一季节内高度线性相关,二者质量浓度日小时值变化存在季节性差异,呈"双峰双谷"型; PM_(2.5)与温度、风速和降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当气温低于15℃,风速﹤0. 5 m/s时,严重影响PM_(2.5)扩散,但降雨量增大,可迅速清除大气中的PM_(2.5);对2016年12月黔江区会议中心和旅游学院的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黔江区两大气自动监测站点颗粒污染物气团主要来自于城市间输送(重庆主城区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部分来自长距离输送(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本研究建立的PM_(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能较好的预测黔江区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这对于预测大气颗粒物污染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气象因子 后向轨迹 输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主要成分来源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向浩 刘先良 +3 位作者 周于麟 姚靖 王祥炳 田川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6期19-23,29,共6页
为了解黔江区大气降水化学特性及成分来源,采集了黔江区2016年全年降水的样品共81个,并分析了其降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黔江区2016年降雨总量为1739.5mm,pH值范围为5.68~7.43,年加权平均值为6.42;电导率为5.2~48.4μs/cm,年加权均值为1... 为了解黔江区大气降水化学特性及成分来源,采集了黔江区2016年全年降水的样品共81个,并分析了其降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黔江区2016年降雨总量为1739.5mm,pH值范围为5.68~7.43,年加权平均值为6.42;电导率为5.2~48.4μs/cm,年加权均值为18.64μs/cm;降水离子组分中SO42-、NO3-、NH4+、Ca2+、Mg2+、Cl-、K+、Na+、F-的年均浓度值分别为4.15、0.48、0.65、1.29、0.13、0.36、0.18、0.17和0.07mg/L,其中,Ca2+和NH4+是中和黔江区降水酸性的主要成分。以Mg2+、NH4+、SO42-、Ca2+、NO3-等因子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对黔江区降水的pH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基本预测黔江区降水pH的变化趋势。阴阳离子三角图表明,阴离子主要来自于人为源;阳离子来源包括地壳源。富集系数分析表明,黔江区降水中Ca2+主要来源于地壳源,占比为95.60%。而Cl-主要来源于海洋源,贡献约98.06%。黔江区降水中有89.06%的SO42-和98.26%的NO3-来源于人为源,地壳源和海洋源贡献很低。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对黔江区大气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化学特征 阴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区果蔬基地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宋卫华 姚靖 +2 位作者 邓茂 李清芳 刘先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配合"十三五"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普查,以黔江区5大果蔬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SPSS 20.0、Origin 9.1及地理统计学分析应用Arc GIS 10.0的数据统计方法,并结合USEPA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的理化指标、有机... 为配合"十三五"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普查,以黔江区5大果蔬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SPSS 20.0、Origin 9.1及地理统计学分析应用Arc GIS 10.0的数据统计方法,并结合USEPA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土壤中的理化指标、有机磷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大果蔬基地的理化指标均能很好满足果蔬生长要求;土壤中有机磷只有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0.0%和40.0%;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空间分布变化均比较明显,甲基对硫磷呈现出东部高中部低西南部高的阶梯式分布,对硫磷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甲基对硫磷数总HI(非致癌风险指数)值为1.02×10-9~2.6×10-4,对硫磷总HI值为3.31×10-11~3.78×10-7,总HI值远低于1,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果蔬基地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锰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8
作者 张永江 李希希 +3 位作者 邓茂 吴丽君 马双 周洵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4,共12页
以重庆市溶溪镇典型锰矿区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区域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Cu、Mn、Ni、Pb和As)的污染特征,评价了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并解析了这些重金属的来源。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中的Cd、Zn、Cu... 以重庆市溶溪镇典型锰矿区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区域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Cu、Mn、Ni、Pb和As)的污染特征,评价了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并解析了这些重金属的来源。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中的Cd、Zn、Cu、Mn、Ni和As含量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春季和冬季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高于夏季和秋季。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现为Mn>Zn>As>Ni>Cd>Cu>Pb>Cr,其中Mn表现为极强污染,Zn和As表现为重度污染。地质累积指数表现为Mn>Zn>Cd>As>Ni>Cu>Cr>Pb,其中Mn表现为偏重污染。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中,仅Cd和Mn分别出现了强和中等生态风险,说明Cd和Mn是造成当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Cd、Zn、Cu、Mn和Ni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主要为锰矿开采;Cr和Pb的来源属于自然源;As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因此,应对该锰矿区沉积物中Mn、Zn、Cd和As的污染情况予以重视,并加强矿区重金属来源管控和污染防治。同时,应关注其他同类锰矿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锰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标记银纳米粒子与硫脲高选择性比色法检测水中Hg^(2+)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华春 蔡立佳 +1 位作者 邓茂 冉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85-89,106,共6页
运用一步合成免标记的银纳米粒子与硫脲相互作用简单快速比色检测水中Hg^(2+)。结果显示:在酸性环境中,硫脲使无标记的银纳米粒子发生聚集,颜色由原来的黄色变为红棕色;当有Hg^(2+)存在时,由于硫脲与Hg^(2+)强络合作用,起到阻止银纳米... 运用一步合成免标记的银纳米粒子与硫脲相互作用简单快速比色检测水中Hg^(2+)。结果显示:在酸性环境中,硫脲使无标记的银纳米粒子发生聚集,颜色由原来的黄色变为红棕色;当有Hg^(2+)存在时,由于硫脲与Hg^(2+)强络合作用,起到阻止银纳米粒子聚集的作用;一定范围内Hg^(2+)浓度不断增加,银纳米粒子聚集程度不断减弱,颜色由红棕色向黄色渐变;在0~0.500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r为0.9991,方法检出限为40 nmol/L;8倍于Hg^(2+)浓度的Pb^(2+)、Cd^(2+)等12种金属离子无明显现象。本实验方法用于饮用水、长江水及自来水中Hg^(2+)浓度测定,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0%~110.0%,RSD为4.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硫脲 比色法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碱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蓉 邓茂 +5 位作者 李莹莹 汪小艳 肖艳平 黄晓容 周王琼 张永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测定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弥补现行标准方法的不足,对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中的土壤称样量、pH、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离心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为0.43 cmol^+/kg,测定下限为1...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测定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弥补现行标准方法的不足,对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中的土壤称样量、pH、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离心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为0.43 cmol^+/kg,测定下限为1.72 cmol^+/kg,方法实验室内精密度为0.2%~1.8%,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分光光度法 三氯化六氨合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中硫化物的3种分析方法比对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茂 张永江 +5 位作者 黄晓容 王明胜 肖艳平 姚靖 刘蓉 王文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4-210,共7页
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的硫化物含量,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并对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 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的硫化物含量,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并对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和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相分子吸收光谱和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与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相比,具有仪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可用于大批量分析测定环境水样中硫化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流动注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锰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永江 李璐 +4 位作者 马双 邓茂 李希希 吴丽君 周洵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148,共11页
为探究典型锰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主要来源,以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锰矿区周边农用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中镉、砷、铅、铬、镍、铜、锌和锰的含量,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统计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 为探究典型锰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主要来源,以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锰矿区周边农用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中镉、砷、铅、铬、镍、铜、锌和锰的含量,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统计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并结合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CA和APCS-MLR分析,解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锰矿区周边水稻田土壤Mn均值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农作物土壤(p<0.05),其他7种重金属均值含量在各农田土壤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红薯地(13.34)>大豆地(2.73)>玉米地(2.19)>水稻田(1.8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大到小表现为:Mn>Cd>As>Ni、Zn>Pb、Cr、Cu。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Mn>As>Pb>Zn>Ni>Cd>Cu>Cr。污染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Pb、Ni、Cu、Zn和M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0.8、p<0.01),主要受到矿业开采等活动影响,贡献率分别为80.0%、55.3%、57.9%、61.4%、73.3%和98.4%。As和Cr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48、p<0.01),主要受到土壤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贡献率分别高达88.5%和76.3%。因此,应重点加强对Mn和Cd的来源管控和污染防治。此外,红薯地8种重金属污染累积程度均高于其他农作物土地,应开展相应整治,防止持续对红薯地土壤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重金属 农田土壤 污染评价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流体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清芳 邓茂 +1 位作者 姚靖 黄晓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28-32,共5页
建立了加压流体萃取-液相色谱法用于同时测定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各组分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扰,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 建立了加压流体萃取-液相色谱法用于同时测定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各组分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扰,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 mg/kg、0.005 mg/kg、0.003 mg/kg、0.0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流体萃取 液相色谱法 新烟碱类杀虫剂 烯啶虫胺 噻虫嗪 吡虫啉 噻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峡谷城市地表灰尘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卫华 张永江 +2 位作者 黄晓容 邓茂 田川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40-45,共6页
以典型峡谷城市黔江区城区地表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灰尘中9种水溶性离子组分含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灰尘基本为微酸性和中性。9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范围为2.42×10^(3)~1.15×10^(5... 以典型峡谷城市黔江区城区地表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灰尘中9种水溶性离子组分含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灰尘基本为微酸性和中性。9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范围为2.42×10^(3)~1.15×10^(5) mg/kg,平均值为2.79×10^(4) mg/kg。SO_(4)^(2-)、Ca^(2+)、Na^(+)、NO_(3)^(-)是灰尘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成分。研究区域灰尘均为低氯灰尘和中氯灰尘,灰尘中离子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源、土壤源、交通源和农业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江区 地表灰尘 水溶性离子组分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入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先良 邓茂 +3 位作者 王祥炳 姚靖 程睿韬 张永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315-319,共5页
通过田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梯度生物质炭施入量[0 t/hm^2(CK)、10 t/hm^2(B1)、20 t/hm^2(B2)、30 t/hm^2(B3)]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温潜势(GWP)和减排的效应强度(GHGI)具有... 通过田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梯度生物质炭施入量[0 t/hm^2(CK)、10 t/hm^2(B1)、20 t/hm^2(B2)、30 t/hm^2(B3)]对旱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温潜势(GWP)和减排的效应强度(GHGI)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CK处理相比,在生物质炭B1、B2、B3处理条件下,土壤N2O的排放总量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降低了24.55%~45.81%和6.97%~28.80%,处理间差异显著;CO_2-C排放量连续2年间分别提高了6.11%~22.84%和11.66%~26.02%,且在B3条件下差异显著;2015年和2016年GWP(100)与对照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19.52%~46.53%和8.54%~41.42%;GHGI(CO_2+N_2O)连续2年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9.79%~48.28%和9.44%~42.88%。综合连续2年试验结果,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CO_2的排放具有增加趋势,而对降低土壤N_2O排放、GWP、GHGI具有持续效应,且高用量(30 t/hm^2)下生物质炭的持续效应连续2年间具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白浆土 农田温室气体 作用效应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峡谷城市地表灰尘中汞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
16
作者 张永江 黄晓容 +3 位作者 邓茂 宋卫华 李希希 王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97-101,共5页
以典型峡谷城市黔江区城区地表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灰尘中汞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黔江城区地表灰尘中汞含量平均值为0.173 mg/kg,高于重庆市主城区地表灰尘中汞的平均含量,为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3.3倍,表明黔江城区... 以典型峡谷城市黔江区城区地表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灰尘中汞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黔江城区地表灰尘中汞含量平均值为0.173 mg/kg,高于重庆市主城区地表灰尘中汞的平均含量,为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3.3倍,表明黔江城区地表灰尘受到一定程度汞污染。地表灰尘中汞对儿童(6~17岁)和成人的总非致癌风险分别为1.90×10^(-3)和4.05×10^(-4),均低于1,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明显高于成人,表明黔江城区地表灰尘中汞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从暴露途径来看,地表灰尘中汞通过手-口摄入方式风险最高;从功能区看,商业区地表灰尘中汞的非致癌风险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江区 地表灰尘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