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势恢宏大手笔描绘山川绿意浓--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造林绿化纪实
1
作者 庞一园 《绿色中国》 2002年第5期59-,共1页
重庆市黔江区地处渝东南边陲,武陵山腹地,全区土地分布为"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全区幅员面积2397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04万亩,其中有林地118万亩,林木蓄积量3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6%(不含四旁植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品 温天斌 傅图强 《蚕学通讯》 2021年第4期33-35,共3页
蚕桑产业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和3~4龄蚕自动化饲育工厂,推广了自3龄起地面饲育的省力化养蚕模式。进一步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继续推行产业规模化、小蚕共育全面工厂... 蚕桑产业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和3~4龄蚕自动化饲育工厂,推广了自3龄起地面饲育的省力化养蚕模式。进一步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继续推行产业规模化、小蚕共育全面工厂化、大蚕全面省力化、蚕农与合作社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以及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质量和开拓产业多元化发展途径,力争成为全市的现代蚕桑产业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自动化 省力化 规模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五大”体系 创新“五大”机制——黔江区全力打造蚕桑“举旗”产业显成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平 张玉蓉 《蚕学通讯》 2015年第2期47-49,共3页
黔江区自2001年以来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东桑西移"政策,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始终坚持将蚕桑产业打造成全市"举旗"产业目标不动摇,产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1主要成效1.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 黔江区自2001年以来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东桑西移"政策,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始终坚持将蚕桑产业打造成全市"举旗"产业目标不动摇,产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1主要成效1.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全区建有桑园基地6 660hm2,其中优质桑园2 667hm2,分布在21个乡镇,123个村(居委),2.3万余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江区 蚕桑生产 东桑西移 小蚕 蚕茧收购 栽桑 方格蔟 共育室 养蚕效益 省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黔江区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冉贤江 《中国蚕业》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黔江区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在当前新形势下面临诸多挑战。在介绍黔江区蚕桑产业发展历程,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黔江区发展蚕桑产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黔江区新形势下持续稳定发展蚕桑产... 黔江区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在当前新形势下面临诸多挑战。在介绍黔江区蚕桑产业发展历程,总结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黔江区发展蚕桑产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黔江区新形势下持续稳定发展蚕桑产业的措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养蚕收益;打破鲜茧独家垄断收购,实行市场竞争经营;明确各方职能职责,完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产业扶贫 技术服务 统防统治 退耕还林(桑) 雁归经济 垄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冉贤江 《四川蚕业》 2020年第3期14-17,共4页
黔江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产业,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全产业链条不长,难形成产业内循环,产业不能持续发展。提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提高养蚕效益,推广桑园间作模式,促进蚕桑资源高效开发,生... 黔江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产业,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全产业链条不长,难形成产业内循环,产业不能持续发展。提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提高养蚕效益,推广桑园间作模式,促进蚕桑资源高效开发,生产高品位生丝,实现桑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江区 蚕丝业 蚕桑生物质 摞荒桑园 桑旅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中海拔山区百合属资源调查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蓉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9期32-33,56,共3页
百合属植物有重要观赏价值,性喜冷凉。选择重庆中海拔山区金佛山与武陵山区黔江进行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宜昌百合在这2个区域均有分布,且长势健旺。泸定百合在金佛山荒坡有分布。金佛山百合与南川百合仅在金佛山有分布,南川... 百合属植物有重要观赏价值,性喜冷凉。选择重庆中海拔山区金佛山与武陵山区黔江进行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宜昌百合在这2个区域均有分布,且长势健旺。泸定百合在金佛山荒坡有分布。金佛山百合与南川百合仅在金佛山有分布,南川百合种群小、生长势弱,亟待保护。湖北百合仅在黔江较低海拔山地分布,长势强健。建议加大宜昌百合的研究与利用,加强金佛山百合与南川百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属 资源 调查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加快黔江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7
作者 温天斌 《蚕学通讯》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黔江区 蚕桑 产业发展 科技示范工程 退耕还林政策 优势农产品 栽桑养蚕 蚕茧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科技兴蚕 助推黔江蚕桑产业发展
8
作者 曾平 《四川蚕业》 2014年第4期8-9,共2页
阐述了黔江区发展蚕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兴蚕的措施。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存在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条件对川滇桤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总 张兆国 +2 位作者 谢德兵 张玉娟 李祖智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2-313,共2页
根据立地条件不同设置样地,对样地内生长的5年生川滇桤木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进行测量,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川滇桤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水湿条件在促... 根据立地条件不同设置样地,对样地内生长的5年生川滇桤木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进行测量,选择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川滇桤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水湿条件在促进川滇桤木生长方面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桤木 立地 生长量 标准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潜3号杨山区壮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金英 《林业科技开发》 2002年第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潜3号杨 壮苗培育 低山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在休闲农业中的实施及设计浅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芙蓉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7期166-167,共2页
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加快了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与质量,对旅游、农业、生态等多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休闲农业与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种养模式、种养布局的选择与设计,提出举办桑蚕文化知识展览、开... 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加快了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与质量,对旅游、农业、生态等多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休闲农业与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种养模式、种养布局的选择与设计,提出举办桑蚕文化知识展览、开设桑蚕种养科普课程、提供桑蚕养殖套装服务及举办桑蚕节游戏等活动的设计方法,以期推动桑蚕在休闲农业中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 休闲农业 种养模式 种养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蚕桑综合利用 推动蚕桑产业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平 《蚕学通讯》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黔江蚕桑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同时得益于退耕还林、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森林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等系列政策的扶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崭新特色格局,为黔江区的农民脱贫增收发挥重大作用... 黔江蚕桑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同时得益于退耕还林、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森林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等系列政策的扶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崭新特色格局,为黔江区的农民脱贫增收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其它大宗农产品价格的逐步走高,与其它农作物相比,蚕桑比较效益优势越来越低,已严重影响到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综合利用 森林工程 农民脱贫 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红李山区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金英 谭金芬 《国土绿化》 2010年第3期44-45,共2页
重庆市黔江区、石柱县于2002年引种栽培脆红李,通过7年的栽培试验,脆红李在丘陵和中山地貌的山区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栽后4年~5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每亩1.37万元以上(55株/亩)。最高单株产量15... 重庆市黔江区、石柱县于2002年引种栽培脆红李,通过7年的栽培试验,脆红李在丘陵和中山地貌的山区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栽后4年~5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每亩1.37万元以上(55株/亩)。最高单株产量1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1050元。实施脆红李山区丰产栽培管理技术,避免了产量大小年的问题,使果农连年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脆红李 山区 丰产 经济效益 引种栽培 栽培试验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系蚕农 指导好蚕桑生产发展
14
作者 曾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3,共2页
4月9日,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张甫带领蚕业管理总站、中绿肥料公司总经理一行,前往阿蓬江镇漠河村,慰问该局联系蚕桑重点村的蚕农户,在帮扶该村10t蚕桑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再次送去4t复合肥,用于桑园春季管理,同时对春季... 4月9日,重庆市黔江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张甫带领蚕业管理总站、中绿肥料公司总经理一行,前往阿蓬江镇漠河村,慰问该局联系蚕桑重点村的蚕农户,在帮扶该村10t蚕桑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再次送去4t复合肥,用于桑园春季管理,同时对春季蚕桑生产发展进行了相关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生产 蚕农 专用复合肥 春季管理 林业局 黔江区 重庆市 总经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桂栽植技术
15
作者 贺玲 王天宝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6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香桂 栽植技术 育苗技术 园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潜3号杨山区丰产培育技术
16
作者 谭金英 殷小群 《国土绿化》 2008年第3期54-55,共2页
位于渝东南地区的黔江区,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典型山地(区)县。年均温度15.4℃,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最低海拔320米,最高海拔1938.5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60天-29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40小时。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在5—7之间... 位于渝东南地区的黔江区,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典型山地(区)县。年均温度15.4℃,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最低海拔320米,最高海拔1938.5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60天-29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40小时。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在5—7之间,呈微酸性。黔江区从1999年开始从湖北省潜江市引种中潜3号杨进行育苗试验,2000年进行造林丰产培育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培育技术 山区 东南地区 年均温度 日照时数 育苗试验 培育试验 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壮大蚕桑产业 建设和谐新农村
17
作者 张甫 《蚕学通讯》 2008年第3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蚕桑产业 新农村 区域性中心城市 和谐 生产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政策 街道办事处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高效生态蚕业 促进新农村建设
18
作者 曾平 《蚕学通讯》 2007年第3期58-61,共4页
黔江位于渝东南中心,靠近武陵山腹地,地处渝鄂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建设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幅员面积2402km^2,全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222个村(居委)、144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0.24万人。在90年代后... 黔江位于渝东南中心,靠近武陵山腹地,地处渝鄂边区结合部,是重庆市建设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幅员面积2402km^2,全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222个村(居委)、144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0.24万人。在90年代后期,桑园面积明显减少,产茧量严重下滑。2001年。黔江区成立后,区委、区政府加快蚕业生产结构调整,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给蚕丝业带来的发展机遇,率先在全市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有力扭转了蚕茧生产下滑的局面,使蚕桑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蚕业 农村建设 区域性中心城市 生产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政策 街道办事处 西部大开发 蚕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搞好小蚕专业共育 促进蚕桑生产发展
19
作者 温天斌 《蚕学通讯》 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小蚕共育 生产发展 蚕桑 退耕还林政策 蚕茧单产 产业发展 经济效益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移民村旧址开发利用研究
20
作者 张仁鹏 黄学军 +2 位作者 曾玉龙 李祖智 李兴伟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7期150-151,共2页
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开展大量易地扶贫工作,农村的环境和贫困指数相较以前有极大提升。目前,易地搬迁虽使我国的扶贫工作成绩显著,但也使我国面临搬迁后村落旧址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 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开展大量易地扶贫工作,农村的环境和贫困指数相较以前有极大提升。目前,易地搬迁虽使我国的扶贫工作成绩显著,但也使我国面临搬迁后村落旧址大面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优良资源的浪费。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对移民搬迁村落旧址的发展制约因素以及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目的对移民村旧址进行开发利用的策略。文章探讨移民村旧址在景观改造中的开发利用,并对移民村旧址开发利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易地扶贫 休闲度假旅游 景观改造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