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IM与eCIM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永红 刘航 +2 位作者 邹家齐 马华兰 夏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72,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和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16家区县...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和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16家区县医院临床分离的136株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mCIM和eCIM筛选碳青霉烯酶表型,并对基因检测结果与表型筛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85株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79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共表达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基因8株,占比10.13%(8/79),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mCIM阳性78株,eCIM阳性44株。51株碳青霉烯敏感菌株未检测到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且mCIM均为阴性。mCIM筛选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8.7%(95%CI:92.2~99.9),特异性为100.0%(95%CI:92.1~100.0),Kappa值为0.985;eCIM筛选金属酶灵敏度为85.7%(95%CI:72.1~93.6),特异性为94.4%(95%CI:80.0~99.0),Kappa值为0.787;eCIM筛选丝氨酸酶灵敏度为89.5%(95%CI:74.3~96.6),特异性为100.0%(95%CI:90.6~100.0),Kappa值为0.904。结论mCIM联合eCIM检测可有效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但随着共表达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分离率增加会降低对金属酶筛选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永红 周中丽 +3 位作者 黄中秀 黄俊 文丰 马华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调查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2月24日-2018年2月12日入住ICU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环境... 目的调查一起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2月24日-2018年2月12日入住ICU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结果先后共发生8例CRAB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9.0%(8/89),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株。第1、3、4、5号患者检出CRAB药敏结果相同;第2、6、7、8号患者检出CRAB药敏结果相同。环境微生物调查中,共采集46份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标本,6份医务人员手标本菌落数超标,均不合格。CRAB检出率为10.9%(5/46)。8台监护仪CRAB检出率为2/8,医务人员手为1/6,输液泵按钮为1/6,治疗车为1/8,床头柜、床架、电脑键盘鼠标、呼吸机表面、医务人员鼻拭子均未检出CRAB。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提示患者和环境分离菌株为同一克隆,共有2个亚群。耐药基因检测提示所有菌株均携带OXA-23、OXA-51基因,未检测到KPC、IMP、NDM及其他OXA基因。单因素分析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引流管、入住ICU天数、手术、混合感染可能是CRAB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提示有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此次CRAB医院感染暴发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严,在侵袭性操作时通过医务人员手导致的水平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积极治疗患者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暴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暴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糖尿病预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乐明 尚明生 +4 位作者 王永红 宋景麟 李小松 黄刚 王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以临床类指标建立基于极限梯度增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基于梯度提升树的分类器(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 目的:以临床类指标建立基于极限梯度增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基于梯度提升树的分类器(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等4种分类器的糖尿病预测模型,并评价其筛查效果。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集研究组、对照组的99项临床类数据,使用py-thon3.8进行了分析,接着采用线性插补、固有非负隐特征(inherent non negative implicit features,INLF)模型等方法对特征缺失值进行了预测,然后使用4种分类器构建分类模型来检测糖尿病。结果:324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4181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被纳入模型进行分析,包含99个特征,通过基于XGBoost、LightGBM、AdaBoost和MLP等4种分类器的糖尿病鉴别分类准确率分别为0.8949、0.8875、0.8620、0.8566。结论:本研究提出基于INLF预测的分类器模型框架的筛查效果较好,初步解决了通过机器学习来进行糖尿病早期筛查的问题,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筛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备数据 糖尿病并发症 固有非负隐特征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疫苗诱导与自然感染产生抗体鉴别诊断试纸研制及评价
4
作者 袁作为 王永红 +1 位作者 黄俊 叶杨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8-683,共6页
目的研制区分HIV-1自然感染与HIV-1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鉴别诊断试纸条,并对其诊断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将前期利用原核表达获取的HIV-1包膜蛋白gp41和鉴别融合肽段SK1-SK2-SK3分别包被NC膜,结合胶体金标记抗人蛋白A,研制新型HIV-1抗体鉴... 目的研制区分HIV-1自然感染与HIV-1疫苗诱导产生抗体的鉴别诊断试纸条,并对其诊断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将前期利用原核表达获取的HIV-1包膜蛋白gp41和鉴别融合肽段SK1-SK2-SK3分别包被NC膜,结合胶体金标记抗人蛋白A,研制新型HIV-1抗体鉴别诊断试纸条;采用新型试纸条检测评价HIV-1阳性血清、HIV阴性血清、HIV血清盘、HIV天坛疫苗血清及其他交叉反应血清,并与ELI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成功研制了HIV-1疫苗诱导与自然感染产生抗体的鉴别诊断试纸条,SK1-SK2-SK3检测灵敏度为93.5%,检测特异性为100.0%,联合gp41后的HIV-1检出灵敏度可达100.0%;试纸条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P>0.05);采用该试纸条检测天坛疫苗血清,SK1-SK2-SK3检测带均为阴性,避免了gp41条带检出的假阳性结果。结论该新型HIV-1抗体诊断试纸条能够有效区分HIV-1自然感染与HIV-1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避免目前市售试剂盒的假阳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自然感染 疫苗 抗体 鉴别诊断 诊断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