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篇阅读教学中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以《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聂嘉 魏小娜 吴宗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2,共4页
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指向。本文以《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单篇阅读教学中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要领。具体包括:聚焦语文要素,凸显语文学科特色;把语文要素升格为大概念,为跨学科学习提... 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指向。本文以《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单篇阅读教学中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要领。具体包括:聚焦语文要素,凸显语文学科特色;把语文要素升格为大概念,为跨学科学习提供支撑;围绕大概念,设计跨学科学习目标;设置本质问题,开发表现性学习任务及评价标准;分解系列子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篇阅读 跨学科学习 语文要素 大概念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美育课程的学理依据及实践路径——以科学与艺术融合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毕小君 聂磊 +1 位作者 赵伶俐 于晓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指向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强调安排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新时代美育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指明方向。艺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突破。科学与艺术本为同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指向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强调安排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新时代美育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指明方向。艺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突破。科学与艺术本为同源,两者的融合体现出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丰富美育课程内涵。为实现两者的跨学科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科融合的内在逻辑及融合机制。从探究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共通与差异性互补出发,寻找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与优势,在整体教育理论视阈下重新思考艺术课程理念;对科学大概念和艺术大观念进行二次解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的“4R课程模式”,设计科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编制思路和课程组织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科学 艺术 跨学科 美育 融合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误法”在高中生物学解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南贵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6,共2页
本文以"试误法"的分类为依托,落脚于高中生物学解题,来说明试误法在高中生物学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试误法 高中生物学题 解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纤维素的β-环糊精接枝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世影 郑茗心 郑文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61-164,170,共5页
采用具有吸附有害物质能力的β-环糊精对硝化纤维素进行改性,有望使硝化纤维素制品具有绿色环保的价值。本文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偶联剂,合成N-羟甲基丙烯酰胺-β-环糊精(β-CD-NMA);再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结合合成的β-CD-NMA,将... 采用具有吸附有害物质能力的β-环糊精对硝化纤维素进行改性,有望使硝化纤维素制品具有绿色环保的价值。本文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偶联剂,合成N-羟甲基丙烯酰胺-β-环糊精(β-CD-NMA);再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结合合成的β-CD-NMA,将β-环糊精接枝到硝化纤维素(NC)上,并由产物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明β-CD成功接枝到NC上。作者还研究了β-CD-NMA用量、聚合时间、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接枝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C用量为0.5 g,引发剂浓度为16 mmol·L-1,聚合温度为75℃,β-CDNMA用量6 g,聚合时间为60 min,接枝率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N-羟甲基丙烯酰胺 硝化纤维素 接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