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硫化钼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会杰 李元 李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8,共3页
二硫化钼(MoS_2)微/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共价键S—Mo—S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垛组成,其与二维层状结构石墨烯类似,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Mo... 二硫化钼(MoS_2)微/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共价键S—Mo—S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垛组成,其与二维层状结构石墨烯类似,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MoS_2微/纳米材料的几种主要合成方法,并指出了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光催化以及摩擦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微/纳米材料 合成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煌 黄磊 +1 位作者 张艳华 涂铭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4-77,82,共5页
液相化学法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首先简述了几种主要的液相化学法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逐一详细地综述了应用各种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液相化学法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中... 液相化学法是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首先简述了几种主要的液相化学法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逐一详细地综述了应用各种液相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液相化学法在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在应用上的局限性,针对今后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制备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化学法 二氧化钛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钒矿钙化焙烧碱浸提钒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晓刚 高永波 +3 位作者 徐强 刘代俊 龙华 唐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26-1028,1032,共4页
石煤钒矿经过钙化焙烧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取提钒。研究了钒矿的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添加剂种类、氢氧化钠用量、液固比、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钒矿的粒径为100~200目,添加剂碳酸钙用量为5%,温... 石煤钒矿经过钙化焙烧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取提钒。研究了钒矿的粒度、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添加剂种类、氢氧化钠用量、液固比、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钒矿的粒径为100~200目,添加剂碳酸钙用量为5%,温度900℃的条件下焙烧2 h,液固比3∶1(质量比),氢氧化钠用量15%,碱浸温度103℃(微沸),碱浸时间为3 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焙烧 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抗微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孟江平 徐强 +2 位作者 宋仲容 凌立新 周成合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9,共9页
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化合物在抗微生物领域研究开发较为活跃。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简述了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化合物在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疟、抗结核等方面研究进展状况,着重强调了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抗微生物药物及其... 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化合物在抗微生物领域研究开发较为活跃。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简述了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化合物在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疟、抗结核等方面研究进展状况,着重强调了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抗微生物药物及其构效关系(SAR)的研发近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成功开发出更多具有克服多药耐药性的高效低毒含苯并咪唑片段结构的抗微生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抗菌:抗真菌 抗病毒 抗疟:抗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水浴法制备CuS纳米花状球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元 李庆 +3 位作者 吴会杰 张进 林华 张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利用化学水浴法,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辅助,在100℃反应4h合成了CuS纳米花状球。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对产... 利用化学水浴法,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辅助,在100℃反应4h合成了CuS纳米花状球。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产率高,形貌规整且粒径分布均匀,纳米花状球的平均直径为350nm。产物在370nm波长光的激发下,于可见光区域486nm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明显的蓝移。通过对CuS纳米花状球形成机理和实验条件进行系统探讨,提出了3步反应机理,同时发现表面活性剂SDBS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 纳米花状球 半导体纳米材料 蓝移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磊 张艳华 涂铭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3-8019,共7页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能有效提高各项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薄片和金属氧化...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能有效提高各项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薄片和金属氧化物之间不同的复合结构和强烈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石墨烯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xAl_5O_(12)∶Ce^(3+)荧光粉的微结构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聪 马明星 +3 位作者 韩涛 曹仕秀 雷宇 朱达川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4-879,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YxAl5O12∶Ce3+系列荧光粉,用多晶X射线衍射、SEM及荧光光谱对YxAl5O12∶Ce3+系列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x从2.64递增到3.06,波长先缓慢红移,然后迅速蓝移;发光强度先增强,然后迅速减...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YxAl5O12∶Ce3+系列荧光粉,用多晶X射线衍射、SEM及荧光光谱对YxAl5O12∶Ce3+系列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x从2.64递增到3.06,波长先缓慢红移,然后迅速蓝移;发光强度先增强,然后迅速减弱;当x=2.88时,出现了最大发射峰值波长(λem=537 nm)和最高相对发光强度。当x<2.64时,出现Al2O3杂相;x>3.06时,粉体中出现YAM杂相。x在2.76~2.88区间时,材料结晶度高,容易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xAl5O12∶Ce3+荧光粉 共沉淀法 光谱红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水溶液法制备Cu_2O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宇 李庆 +4 位作者 曹金利 覃礼钊 张进 李元 戴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7,共3页
以乙酸铜为铜源,β-环糊精为表面活性剂,NaOH为添加剂,KBH4为还原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直径约为50 nm的Cu2O,对产物的组成、能隙、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粒径分布较均匀,且产率高;此外,该纳米Cu2O由于比表... 以乙酸铜为铜源,β-环糊精为表面活性剂,NaOH为添加剂,KBH4为还原剂,在室温水溶液中制备了直径约为50 nm的Cu2O,对产物的组成、能隙、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物结晶性良好,粒径分布较均匀,且产率高;此外,该纳米Cu2O由于比表面积大,对甲基橙在30 min内的催化效率高达94.9%,甲基橙几乎全部被降解,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纳米材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对高钛亚微米钨钛钴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崇才 杨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7,22,共5页
配制了TaC含量不同的5种钨钛钴硬质合金混合料,球磨72h使混合料平均粒度为270nm;冷等静压制备压坯,1 380℃真空烧结。测试了试样性能,观察了金相组织,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随TaC增多,合金密度和相对磁饱和强度都下降,矫顽磁力先升... 配制了TaC含量不同的5种钨钛钴硬质合金混合料,球磨72h使混合料平均粒度为270nm;冷等静压制备压坯,1 380℃真空烧结。测试了试样性能,观察了金相组织,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随TaC增多,合金密度和相对磁饱和强度都下降,矫顽磁力先升高后降低,含0.6%(质量分数,下同)TaC的合金有较大矫顽磁力值。在TaC含量≤0.6%范围内,合金硬度随TaC量的增加而升高;TaC含量>0.6%,合金硬度值明显下降。添加0.4%TaC与未添加TaC的合金比较,前者的抗弯强度增加幅度较大;TaC添加量>0.4%时,合金抗弯强度随TaC量增加而逐步下降。TaC具有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添加0.4%TaC的合金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超细硬质合金 晶粒粒度 真空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重石制氢氧化钡的热分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刚 张进 +3 位作者 唐英 刘代俊 李斌 荣酬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21,35,共4页
毒重石的热分解率严重影响氢氧化钡的收率。研究了高温分解毒重石钡矿,经热水浸取制备氢氧化钡工艺条件,考察了温度、压力、粒径、添加剂和气氛对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重石钡矿颗粒粒径较小时,有利于降低分解温度,粒径在150μm以下... 毒重石的热分解率严重影响氢氧化钡的收率。研究了高温分解毒重石钡矿,经热水浸取制备氢氧化钡工艺条件,考察了温度、压力、粒径、添加剂和气氛对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重石钡矿颗粒粒径较小时,有利于降低分解温度,粒径在150μm以下时,理想分解温度为1 373.15 K;通过加入石墨等含碳添加剂能大幅提高碳酸钡分解率;通入氩气来改善炉膛的气氛,减小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对提高毒重石分解率效果不大,当通入氩气流量为0.5 m3/h时,分解率仅提高2.55%。在真空烧结炉中(绝对压力5 Pa)煅烧钡矿能大幅提高分解率和降低分解温度,最佳分解温度为1273.15K,钡转化率达82.3%。较低的分解压力和较少的二氧化碳气氛有利于毒重石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矿 毒重石 氢氧化钡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喂线球化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铁军 王明光 +3 位作者 黄磊 刘佳 苏永要 涂铭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8-100,103,共4页
球化处理是球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回顾了国内外球化技术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本文针对处理包几何形状、喂线处理温度、处理量、喂线速度与处理时间等主要因素对镁收得率及球化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它们对球化效果和镁收... 球化处理是球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回顾了国内外球化技术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本文针对处理包几何形状、喂线处理温度、处理量、喂线速度与处理时间等主要因素对镁收得率及球化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它们对球化效果和镁收得率的影响规律。对于喂线法球化处理与其他常用的球化方法相比,在熔炼条件、铸件大小、生产批量、镁的收得率、球化处理温度损失、操作的安全性和现场的环境友好性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列举了一些喂线法球化的应用实例;指出喂线法是能获得优质球铁、现场环境友好、易于自动化和一致性好的球化法,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球化 喂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孔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玉荣 涂铭旌 张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4,共4页
采用甲基苯基硅树脂为树脂基体,嵌段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PDMS-PEO)为模板剂,合成甲基苯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MPS/PDMS)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TEM)、氢核磁(1H NM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采用甲基苯基硅树脂为树脂基体,嵌段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乙烯(PDMS-PEO)为模板剂,合成甲基苯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MPS/PDMS)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TEM)、氢核磁(1H NM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PS/PDMS复合材料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其BET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85 m2/g、0.21 cm3/g和24.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基硅树脂 PDMS-PEO嵌段共聚物 EISA方法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ZnSe纳米晶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玲玲 王育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采用水热法在低温下合成了球形的立方相ZnSe纳米晶,研究了水热过程中ZnSe纳米晶的结晶动力学过程。通过在水热反应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C17H33COOH,得到了形貌规则、不同粒径的ZnSe纳米晶。水热条件下C17H33COOH能控制纳米晶形貌和分散性... 采用水热法在低温下合成了球形的立方相ZnSe纳米晶,研究了水热过程中ZnSe纳米晶的结晶动力学过程。通过在水热反应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C17H33COOH,得到了形貌规则、不同粒径的ZnSe纳米晶。水热条件下C17H33COOH能控制纳米晶形貌和分散性的机理为:C17H33COOH分子内部的羧基提升了ZnSe纳米晶的表面完整性,并保护了ZnSe结构内部的非极性烷基,使得ZnSe纳米晶很容易分散在非极性溶剂中,提高了溶液中ZnSe纳米晶的分散性。光谱测试结果表明ZnSe纳米晶的发射光谱随着粒径减小发生蓝移,归因于量子限域效应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稳定剂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Co_3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会杰 李元 李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27,34,共4页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由正、负极材料决定。负极材料纳米Co3O4具有可逆容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异的电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简单介绍了Co3O4的主要化学制备方法,详细地综述了由这些方法制备的Co3O4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由正、负极材料决定。负极材料纳米Co3O4具有可逆容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异的电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简单介绍了Co3O4的主要化学制备方法,详细地综述了由这些方法制备的Co3O4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线、纳米带、纳米棒、纳米球、纳米方块、纳米花以及多孔多面体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 纳米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液相法制备海参状PbWO4微晶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彭丽丽 李庆 +2 位作者 张进 唐英 覃礼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48-8152,共5页
以硝酸铅和钨酸钠为原料,环糊精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室温水溶液法制备出了海参状PbWO4微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索,发现反应温度、pH值及表面活... 以硝酸铅和钨酸钠为原料,环糊精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室温水溶液法制备出了海参状PbWO4微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探索,发现反应温度、pH值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等对产物的形貌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海参状微晶的3步形成机理。此外,探索了所制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其对罗丹明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WO4 海参结构 光催化性能 罗丹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SrMoO_4∶Eu^(3+)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蒲勇 曹仕秀 +1 位作者 彭玲玲 韩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铕、钐共掺杂的钼酸锶(Sr_(1-x-y)MoO_4∶xEu^(3+),ySm^(3+))系列发光材料,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具有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样品的颗粒比较均一,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铕、钐共掺杂的钼酸锶(Sr_(1-x-y)MoO_4∶xEu^(3+),ySm^(3+))系列发光材料,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均具有体心四方白钨矿结构;样品的颗粒比较均一,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1~2μm;三价稀土铕离子(Eu^(3+))和钐离子(Sm^(3+))共同掺杂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350~500nm的系列激发峰构成,同时存在Eu^(3+)和Sm^(3+)的特征激发峰,激发主峰位于395nm和465nm,表明样品能被近紫外光和蓝光有效激发;其发射主峰位于615nm,Sm^(3+)的掺杂能对Eu^(3+)起敏化作用,增强Eu^(3+)的红光发射强度;Eu^(3+)、Sm^(3+)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04,y=0.03,制得的Sr_(1-x-y)MoO_4∶xEu^(3+),ySm^(3+)发光材料的最强相对发射强度达5000(光栅狭窄缝均为5.0测试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白光LED SrMoO4∶Eu3+ Sm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Y_(1-x-y),Gd_y)_2O_3∶x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蒲勇 朱达川 +2 位作者 马明星 韩涛 赵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Y1-x-y,Gdy)2O3∶xEu3+(x=0.06~0.10,y=0,0.20~0.25)系列红色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Eu3+、Gd3+的掺杂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 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合成了(Y1-x-y,Gdy)2O3∶xEu3+(x=0.06~0.10,y=0,0.20~0.25)系列红色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Eu3+、Gd3+的掺杂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煅烧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为立方晶系;Gd3+的加入会使基体晶格发生畸变,晶胞参数增加,起到改善样品色纯度和发光效率的作用;最佳煅烧温度为900℃,比传统的高温固相法低500℃左右;所合成荧光粉的粒度主要分布在300~400 nm,结构比较松散;当x=0.08,y=0.23时,最大发射峰(λem=613 nm)强度最大。所合成的Y1-x-y,Gdy)2O3∶x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较好的PDP用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1-x-y Gdy)2O3∶xEu3+ 3D-PDP 化学共沉淀法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PEDOT/AC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文耀 李杰 +7 位作者 高君华 唐可 任晓霞 杨邦朝 徐建华 武兆堃 李鑫 张海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05-2008,共4页
以对甲苯磺酸铁(Fe(TOS)3)为掺杂剂和氧化剂,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3,4-乙撑二氧噻吩)/活性炭(PEDOT/AC)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TGA/DTG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特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 以对甲苯磺酸铁(Fe(TOS)3)为掺杂剂和氧化剂,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3,4-乙撑二氧噻吩)/活性炭(PEDOT/AC)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TGA/DTG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特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作为卷绕式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EDOT/A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当AC的含量为EDOT的20%时,复合电极的比容量提高到176.3F/g,经过1 000次恒电流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83.6%,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 活性炭 超级电容器 复合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2+对白光LED用荧光粉YAG∶Ce^3+的增红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聪 马明星 +2 位作者 韩涛 曹仕秀 朱达川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9-110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Y2.78-xSrxGd0.1Al5O12∶0.06Ce3+系列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晶型、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采用HSP-6000光谱分析仪,测荧光粉与InGaN/GaN芯片配合所得白光的色温。结果表明,Sr2+对其波长和发光强度有...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Y2.78-xSrxGd0.1Al5O12∶0.06Ce3+系列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晶型、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采用HSP-6000光谱分析仪,测荧光粉与InGaN/GaN芯片配合所得白光的色温。结果表明,Sr2+对其波长和发光强度有显著影响:波长随着x的增大先红移,然后发生微弱蓝移。当x<0.05时,发光强度几乎不变;x在0.05~0.1之间时,发光强度减弱缓慢;x>0.1时,发光强度迅速减弱。随着波长和发光强度的变化,色温先降低后升高。当x>0.2时出现杂相A,对荧光粉发光性能有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78-xSrxGd0.1Al5O12∶0.06Ce3+荧光粉 红移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重石尾矿钡渣制取高纯氯化钡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英 荣酬 +2 位作者 张晓刚 徐迪 张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37,共4页
通过改进的两次盐酸浸取法将毒重石尾矿钡渣中的钡转化为氯化钡实现二次回收,考察了包括液固比、盐酸浓度、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等因素对除杂提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盐酸洗渣能将铁、钙、锶等杂质酸化为相应的氯盐,并将其... 通过改进的两次盐酸浸取法将毒重石尾矿钡渣中的钡转化为氯化钡实现二次回收,考察了包括液固比、盐酸浓度、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等因素对除杂提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盐酸洗渣能将铁、钙、锶等杂质酸化为相应的氯盐,并将其大部分转入液相,所得含钡滤渣进行第二步盐酸浸取,得氯化钡溶液。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第一步盐酸洗渣,液固质量比为1∶2,盐酸浓度为1 mol/L;第二步盐酸浸取,液固质量比为7∶1,盐酸浓度为2 mol/L,浸取时间为2 h,浸取温度为70℃,钡的回收率可达95%;第三步氯化钡粗品精制,用草酸进一步沉淀钙、锶,调节滤液pH为3,滤液蒸发浓缩结晶,晶体经无水乙醇洗涤后烘干,所得氯化钡产品纯度可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重石尾矿钡渣 浸取 精制 氯化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