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药典成方制剂中有关五味子配伍规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玉宝 俸珊 +1 位作者 曾杰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1-1776,共6页
目的总结2015版《中国药典》中含有五味子的成方制剂,发现五味子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五味子的成方制剂,提取各味药物的出现频次、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剂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建立树状... 目的总结2015版《中国药典》中含有五味子的成方制剂,发现五味子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五味子的成方制剂,提取各味药物的出现频次、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剂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获得药物配伍规律,对于频次大于20的药对进行现代研究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成方制剂100种,涉及中药128味,使用总频次906次。共计使用了17类中药,最常用为补气药(频次150,占0.1 656)、清热药(频次115,占0.1 269)、补阴药(频次91,占0.1 004)、补阳药(频次78,占0.8 610)、补血药(频次78,占0.8 610)等。使用频次前20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地黄(47)、麦冬(39)、茯苓(38)、黄芪(36)、甘草(35)、人参(32)、当归(23)、丹参(23)、枸杞子(21);聚类分析显示,频次大于10的中药可以聚为5类,而地黄单独归为一类。结论 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关于五味子的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为主要治则,兼以安神、清热、收涩、平肝、熄风、解表、利水、渗湿、理气、化痰止咳、温里、活血化瘀、止血、化湿而进行组方配伍,为五味子配伍的合理用药,深入研究与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配伍 成方制剂 聚类分析 中国药典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物汤对缺铁性贫血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何然 聂慧 +2 位作者 雷励 田嵘榛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79-1480,共2页
中医理论认为,血是记忆之本。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婴幼儿、育龄妇女高发。脑组织在发生铁缺乏后,组织供氧量降低,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减少,与其受体... 中医理论认为,血是记忆之本。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婴幼儿、育龄妇女高发。脑组织在发生铁缺乏后,组织供氧量降低,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减少,与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的结合减少,其下游的Ca 2+/CaM/CaMK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减少,导致突触可塑性降低,引起神经元凋亡[1],造成记忆力减退等问题。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血虚的范畴,四物汤是补血经典方剂。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其对缺铁性贫血幼鼠的体质和铁代谢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但对缺铁性贫血幼鼠学习记忆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四物汤 大鼠 MORRIS水迷宫 BDNF 学习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肿酒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亚平 陈玉宝 +2 位作者 周莹 汪宏锦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5-1036,共2页
化瘀消肿酒(Huayu xiaozhong jiu,HYXZJ)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李氏传统中医正骨术"经验方,由桃仁、赤芍、当归尾等17种中药,在白酒中浸泡所得,现为重庆市涪陵李志沧骨科医院的医院制剂。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活... 化瘀消肿酒(Huayu xiaozhong jiu,HYXZJ)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李氏传统中医正骨术"经验方,由桃仁、赤芍、当归尾等17种中药,在白酒中浸泡所得,现为重庆市涪陵李志沧骨科医院的医院制剂。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本研究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指导原则"对该制剂进行安全性试验,为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肿酒 安全性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刺激性 过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当归川芎”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袁可欣 谭艺 +4 位作者 张成玲 韦佳慧 戴雪杉 徐晓玉 陈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3,共7页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 研究“当归-川芎”药对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筛选出当归和川芎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得到关键靶点,分析其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建立“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将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14个,对应257个靶点,分析“成分-靶点”网络得到54个关键靶点,与FDA批准药物靶点的共同靶点有34个,涉及113种疾病.关键靶点主要参与155个生物学过程、29个细胞组分和66个分子功能,还参与了Pathways in cancer,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roteoglycans in cancer等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个活性成分与7个靶点对接成功.揭示了“当归-川芎”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潜在治疗的疾病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