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页岩气资源信息检索平台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洪斌 刘东 +3 位作者 谭德军 程礼军 刘俊峰 李祖兵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为加快重庆市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探讨了页岩气资源数据库及信息检索平台的搭建;确立了建立页岩气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平台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了页岩气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和检索平台的结构、功能需求及检索模型,为平台建设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页岩气 信息检索 资源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与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德敏 夏宏 +1 位作者 袁建梅 程方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共4页
重点介绍了国外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同时指出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引发微地震、水资源消耗、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最后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 重点介绍了国外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同时指出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引发微地震、水资源消耗、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最后结合我国页岩气开发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页岩气开发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钻井 水力压裂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中的水资源利用对策:以重庆地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游声刚 郭茜 +1 位作者 吴艳婷 曾春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5-198,共4页
重庆目前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目前有四个区块在进行页岩气勘探工作,我国首个页岩气田也位于重庆。页岩气赋存的特殊性决定了页岩气的开采必须采用储层改造技术,水力压裂是常用的储层改造技术,水力压裂具有高耗水的特点,重... 重庆目前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目前有四个区块在进行页岩气勘探工作,我国首个页岩气田也位于重庆。页岩气赋存的特殊性决定了页岩气的开采必须采用储层改造技术,水力压裂是常用的储层改造技术,水力压裂具有高耗水的特点,重庆处于中度缺水区,水资源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需要正确的评估页岩气开采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页岩气开采用水量虽占可用水资源量的比重不大,但是用水比较集中,仍可能对当地用水造成一定的威胁。本文在分析研究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地区页岩气开发的用水方案:尽量从流经该地区的流量大的江河中取水;加强返排液的处理利用;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资源 重庆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65
4
作者 龙鹏宇 张金川 +4 位作者 李玉喜 唐玄 程礼军 刘珠江 韩双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从野外地表露头、井下岩心及典型剖面等基础资料出发,以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地质背景及其展布特征-页岩气成藏条件-有利区预测为主线,对重庆及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对该区有利区进行预测。指出研... 从野外地表露头、井下岩心及典型剖面等基础资料出发,以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地质背景及其展布特征-页岩气成藏条件-有利区预测为主线,对重庆及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对该区有利区进行预测。指出研究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发育,分布广,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充足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并且等温吸附模拟和现场解析实验也表明,这两套页岩均具有较强的气体吸附、较好的含气性能;多口井钻遇黑色页岩段气显异常普遍,也为页岩气的存在提供证据。总之,该区与美国东部典型页岩气盆地有诸多地质可比性,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重庆及其周缘 页岩气 富有机质页岩 成藏条件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5
作者 游声刚 郭茜 +3 位作者 吴述林 陈雪娇 邓智 吴艳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7,72,共6页
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丰富,我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6万亿m3。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更多的资金和政策都集中在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上,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本文梳理... 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丰富,我国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6万亿m3。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更多的资金和政策都集中在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上,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本文梳理了美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国内固体矿产开发中引起的环境问题,认为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可能面临如下环境问题:土地占用、破坏与污染;水资源消耗与污染;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地质灾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环保建议,如探索页岩气开发新技术;建立环境评价体系;建立相关法规和应急方案。以期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环境与资源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土地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地质灾害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的混凝处理效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德敏 夏宏 程方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4,共3页
对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不同混凝剂对压裂返排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 H、混凝剂投加量和助凝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配混凝剂为硫酸亚铁和聚合氯化铝(质量比为1∶1),... 对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了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不同混凝剂对压裂返排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考察了p H、混凝剂投加量和助凝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配混凝剂为硫酸亚铁和聚合氯化铝(质量比为1∶1),混凝剂投加量为12 000 mg/L,p H为8.5,助凝剂投加量为10 mg/L的最佳混凝处理条件下,压裂返排废水的COD去除率为62.49%,出水COD由1 984.32 mg/L降至744.3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 复配混凝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黔湘秀山区块页岩气二维地震勘探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东鑫 张跃磊 +2 位作者 张彦起 李宏欣 王明理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部署实施二维地震勘探剖面13条,523.5 km.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与流体识别等技术一体化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结合勘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录井、测井等勘查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盆缘山区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流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优选最佳基准面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叠加及偏移成像,改善成像质量。探索应用地震储层反演与气层检测技术,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为部署井位提供基础。二维勘探精细标定出了2套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优选了2套目的层有利目标区,部署了2口参数井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黔湘秀山区块 页岩气 二维地震勘探 评价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页岩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游声刚 郭茜 +2 位作者 吴艳婷 耿小烬 曾春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32,共4页
页岩气开发战略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减排压力、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地区页岩气资源量丰富,位列全国第三,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本文梳理了重庆地区页岩气勘探区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重庆地区... 页岩气开发战略对解决我国能源短缺、优化能源结构、缓解减排压力、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地区页岩气资源量丰富,位列全国第三,为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本文梳理了重庆地区页岩气勘探区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重庆地区页岩气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资源家底不清、"面上开花"困难、扶持政策不完善、环境压力大、天然气定价机制不合理、技术服务市场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涪陵页岩气示范区的建设;明确政策扶持方向;构建环境评价指标,加强环境监管;探索降成本新思路;培育技术服务市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重庆 资源量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下寒武统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志平 方光建 +5 位作者 曾春林 向新涛 张跃磊 李超 郭东鑫 王巧丽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09-214,共6页
渝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为多期构造叠加所形成的冲断褶皱带。该区内下寒武统为一套广海陆棚相沉积,发育富有机质的黑色碳质、硅质泥页岩,该套页岩气目的层具有多种类型储集空间,通过对区域58个样品点统计显示... 渝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为多期构造叠加所形成的冲断褶皱带。该区内下寒武统为一套广海陆棚相沉积,发育富有机质的黑色碳质、硅质泥页岩,该套页岩气目的层具有多种类型储集空间,通过对区域58个样品点统计显示,孔隙直径分布于3.1~5.6nm,BET比表面积平均为8.26m^2/g,为典型低孔低渗特征储层,暗色泥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为主,黏土矿物次之,碳酸盐岩矿物普遍偏低,具有较好页岩气吸附能力及含气显示,是该区内页岩气勘探评价的主要层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北 下寒武统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口地区页岩含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志平 曾春林 程礼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22-226,共5页
重庆城口地区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区内早寒武世水井沱期沉积的一套浅海深水陆棚相页岩。本文通过对位于北大巴山的重庆城口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分析研究,结合区域钻井岩... 重庆城口地区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区内早寒武世水井沱期沉积的一套浅海深水陆棚相页岩。本文通过对位于北大巴山的重庆城口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分析研究,结合区域钻井岩心样品现场解吸及等温吸附含气特征,分析该区域页岩吸附气量与Toc、伊/蒙混层等指标相关性,综合总结复杂地区页岩含气特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区域页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水井沱组 页岩气 含气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复杂裂缝扩展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潘林华 张烨 +2 位作者 陆朝晖 邓智 柳凯誉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页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岩石脆性大,天然裂缝发育。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页岩储层易发生张性破坏和剪切破坏相结合的复合破坏,形成复杂网状裂缝,而网状裂缝的展布形态关系到页岩压裂方案的设计和压后产能的评估。针对页岩储层网状... 页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岩石脆性大,天然裂缝发育。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页岩储层易发生张性破坏和剪切破坏相结合的复合破坏,形成复杂网状裂缝,而网状裂缝的展布形态关系到页岩压裂方案的设计和压后产能的评估。针对页岩储层网状裂缝扩展问题,基于流-固耦合方程和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二维网状裂缝扩展有限元模型。综合研究认为:水平主应力差增大,压裂裂缝分布长度增加,分布宽度降低,长宽比增大;压裂施工排量降低,压裂裂缝复杂程度降低,压裂裂缝分支数减少,分布长度增加,分布宽度降低,长宽比增大;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可能出现多裂缝干扰问题,部分压裂裂缝在延伸过程中止裂或者沟通两端射孔簇的压裂裂缝;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过程中,各个射孔簇形成的压裂裂缝分支长度差别较大,部分裂缝分支长度明显大于其他裂缝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天然裂缝 裂缝扩展 网状裂缝 损伤力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烨 潘林华 +4 位作者 周彤 李宁 徐正辉 崔艺 柳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是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试验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研究水平地应力差、泵注排量,井筒数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是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试验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研究水平地应力差、泵注排量,井筒数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通过观察压后页岩表面裂缝延伸路径,结合工业高能CT扫描确定页岩内部实际的水力裂缝形态。实验所选用页岩脆性中等,但层理特征明显,微裂隙发育,具有可压性。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应力差为3 MPa时,水力裂缝易转向,沟通近井天然裂缝或弱胶结层理面;随着水平应力差的增加,有利于横切缝的产生,沟通远处更多天然裂缝及层理;当水平应力差达到12 MPa时,仅能形成简单平面横切缝。另外,变排量压裂或双井筒同步压裂可以有效地增加裂缝密度,提高水力裂缝复杂程度;但在12 MPa的水平应力差下,双井筒同步压裂仍然仅生成2条简单的水平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裂缝扩展 天然裂缝 水平地应力差 排量 同步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严飞 吴财芳 +1 位作者 杨庆龙 薛佳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3,17,共6页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思想构建了适合于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潘庄CM1井为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煤层气井未来30天的产能变化,其产气量和产水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5%和3.88%,从而可为煤层气...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思想构建了适合于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潘庄CM1井为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煤层气井未来30天的产能变化,其产气量和产水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5%和3.88%,从而可为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煤层气井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生秀 焦伟伟 +3 位作者 方光建 王飞 张志平 王巧丽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4,共8页
在对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现场解吸气样的气体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页岩气的成因类型和烷烃碳同位素倒转原因进行了探讨。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甲烷含量高(94.33%~98.96%),非烃组分(主要包括N_2、... 在对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现场解吸气样的气体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页岩气的成因类型和烷烃碳同位素倒转原因进行了探讨。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甲烷含量高(94.33%~98.96%),非烃组分(主要包括N_2、CO_2)含量较少,干燥系数大于0.98,为典型的干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范围分别为-49‰^-24.4‰、-39.4‰^-29‰,含气性较好的武隆地区Y1井气样烷烃气体呈现δ^(13)C_1>δ^(13)C_2>δ^(13)C_3的碳同位素"完全倒转"特征,含气性较差的酉阳地区Y2井气样烷烃气体基本具正碳同位素系列特征。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标志和图版分析表明,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有机质高温裂解的油型气,是早期生成的干酪根裂解气和后期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这也是引起武隆地区Y1井气样碳同位素倒转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可能与页岩气高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气体组分 稳定碳同位素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的页岩气等温吸附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跃磊 李大华 +1 位作者 王青华 郭东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针对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修正的双朗格缪尔模型(D-Langmuir)在研究非均质吸附介质页岩等温吸附时,对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展开了新的等温吸附方程研究,研究中将吸附系统内不同吸附介质的吸附特征转化为系统内压力的... 针对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修正的双朗格缪尔模型(D-Langmuir)在研究非均质吸附介质页岩等温吸附时,对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展开了新的等温吸附方程研究,研究中将吸附系统内不同吸附介质的吸附特征转化为系统内压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对D-Langmuir模型进行压力修正,得到新的、适用于多吸附介质的P-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将以上模型应用于渝东南渝页1井共21个样品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平均误差在-0.012 0~80.021 2 m^3/t;D-Langmuir模型平均误差在-0.003 64~0.021 20 m^3/t;P-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0.992 5≤R^2≤0.999 8,平均误差在-0.003 25~0.003 21 m^3/t,相比于Langmuir方程及D-Langmuir方程,P-Langmuir模型拟合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对更准确地评价页岩吸附气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系统 压力修正 吸附模型 P-Langmuir模型 渝页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钻井废水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袁建梅 杨德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0,共5页
采用单独臭氧氧化、MnO2吸附和O3/MnO2催化氧化3种体系对经过混凝处理后的钻井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了O3/MnO2催化氧化体系去除钻井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的效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臭氧氧化和MnO2吸附体系,O3/MnO2催化氧化体系能... 采用单独臭氧氧化、MnO2吸附和O3/MnO2催化氧化3种体系对经过混凝处理后的钻井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重点研究了O3/MnO2催化氧化体系去除钻井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的效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臭氧氧化和MnO2吸附体系,O3/MnO2催化氧化体系能显著提高COD和TOC的去除率;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pH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臭氧投加量为80 mg/L、pH为11.5、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51%、83.18%,COD从686.28 mg/L降至85.72mg/L,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 钻井废水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煤层气井短期产能预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严飞 吴财芳 +2 位作者 薛佳佳 李腾 杨庆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为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思想构建了适合于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潘庄CM1井为预测实例,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煤层气井未来30 d的产能变化,其产气量和产水量预测平... 为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思想构建了适合于煤层气井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潘庄CM1井为预测实例,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煤层气井未来30 d的产能变化,其产气量和产水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5%和3.88%;与COMET3预测结果相比,BP神经网络短期产能预测精度高,能更好的反映出煤层气井产能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煤层气井 COMET3 产能预测 产气量 产水量 时间序列 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组页岩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烨 潘林华 +4 位作者 周彤 邹雨时 李宁 徐正辉 柳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41,共5页
X射线衍射和全应力-应变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明显的硬脆性特征,破裂前曲线均呈现明显的线弹性变形。在5 MPa和10 MPa围压下,平行层理方向与垂直层理方向岩芯力学性质表现明显不同,平行层理方向的微裂缝由于受到张力作用而导致页岩... X射线衍射和全应力-应变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明显的硬脆性特征,破裂前曲线均呈现明显的线弹性变形。在5 MPa和10 MPa围压下,平行层理方向与垂直层理方向岩芯力学性质表现明显不同,平行层理方向的微裂缝由于受到张力作用而导致页岩突然破裂而完全失去承载能力;当围压达到20 MPa时,由于层理微裂缝的闭合,页岩的力学性质表现相似。氮气脉冲压力延迟测试结果表明:平行层理方向取芯页岩的应力敏感性更强,当有效应力增至10 MPa时,垂直层理方向岩芯渗透率下降1~2个数量级,而平行于页岩层理方向岩芯渗透率下降2~3个数量级;方解石充填的天然裂缝可提高岩芯整体渗透率2~3个数量级,且闭合型页岩天然裂缝应力敏感性强于张开型天然裂缝岩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渗透率 应力敏感 微裂缝 天然裂缝 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游声刚 郭茜 +3 位作者 吴述林 吴艳婷 曾春林 程礼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3-196,共4页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一套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储层,通过野外泥页岩剖面考察、岩心观察及扫描电镜、全岩分析等测试方法,对页岩的矿物组成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孔隙和...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一套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储层,通过野外泥页岩剖面考察、岩心观察及扫描电镜、全岩分析等测试方法,对页岩的矿物组成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分为孔隙和微裂缝两大类,进一步可分为原生晶间孔、原生粒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认为页岩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因素复杂,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矿物组分、有机质含量及成熟度、页岩埋深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地区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牛蹄塘组页岩裂缝及其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岳锋 焦伟伟 郭淑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总结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其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页岩露头、岩心和薄片裂缝观察、描述,探讨了页岩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裂缝分布与脆性矿物含量、页岩层厚、岩石力学性质、构造、页理发育和有机质含量及热... 为总结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其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页岩露头、岩心和薄片裂缝观察、描述,探讨了页岩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裂缝分布与脆性矿物含量、页岩层厚、岩石力学性质、构造、页理发育和有机质含量及热演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裂缝从成因上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及异常高压裂缝。牛蹄塘组页岩主要发育近东EW向、NE向和近SN向三组构造裂缝,近EW向一组裂缝最发育。裂缝以高角度剪切裂缝为主,规模较小,储集能力一般,主要起渗流作用。脆性矿物含量是控制页岩裂缝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内因,外因主要是岩层厚度、岩石力学性质、构造应力与构造部位,页理发育影响页理缝及低角度滑脱裂缝的形成和分布,异常高压裂缝的形成与有机质含量有关,受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牛蹄塘组 页岩 裂缝 成因类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