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型小鼠肾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云锋 程洪林 +3 位作者 张尧 王德林 蒲军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515,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的小鼠肾移植模型。方法:静脉采用套扎式吻合,将供肾下腔静脉穿过导管,外翻套扎于导管,将其插入受体肾静脉内,套扎受体肾静脉于腔静脉外,完成静脉端端吻合;动脉采用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的小鼠肾移植模型。方法:静脉采用套扎式吻合,将供肾下腔静脉穿过导管,外翻套扎于导管,将其插入受体肾静脉内,套扎受体肾静脉于腔静脉外,完成静脉端端吻合;动脉采用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结果:开放血管后供肾颜色正常,动脉搏动正常,静脉充盈好,成功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静脉吻合(10±5)min,动脉吻合(10±5)min,膀胱瓣吻合2~5 min,总手术时间40~60 min。结论:采用改良的套扎式原位静脉吻合和膀胱瓣吻合,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成功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肾移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C5L2表达对Th17细胞功能和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2
作者 程洪林 何云锋 +3 位作者 张尧 王德林 蒲军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C5a关键受体C5L2表达抑制后,对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Th17细胞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C5L2干扰腺病毒,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入小鼠急性肾移植排斥模型,检测其血肌酐,ELSA检测Th17相关细胞因子... 目的:探讨补体C5a关键受体C5L2表达抑制后,对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Th17细胞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C5L2干扰腺病毒,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入小鼠急性肾移植排斥模型,检测其血肌酐,ELSA检测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γ的变化,同时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急性肾移植排斥模型,将构建的C5L2干扰腺病毒尾静脉注射后,小鼠血清Cr水平下降,IL-6、IL-17以及TNF-γ水平下降,急性排斥反应减轻。结论:特异性C5L2干扰腺病毒可以抑制Th17细胞功能,减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L2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TH17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微通道与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程洪林 郭闯 +4 位作者 李旭明 程宗勇 李锋 张力 李元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通道与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共78例,其中40例采用多通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8例采用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通道与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共78例,其中40例采用多通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8例采用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期术后结石清除率、辅助治疗、二期术后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结果:多通道组和单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2.11±12.54)min和(137.85±16.52)min(P=0.09);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32±2.15)d和(11.45±1.92)d(P=0.06);一期经皮肾术后结石清除率,多通道组和单通道组分别为77.5%(31/40)和52.63%(20/38)(P=0.02);术后辅助治疗,多通道组为20.0%(8/40),单通道组为44.74%(17/38)(P=0.02);多通道组和单通道组二期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2.5%(37/40)以及71.05%(27/38)(P=0.01);多通道组和单通道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3±7.5)ml和(85.6±8.2)ml(P=0.13)。结论:多通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较标准单通道结石清除率高,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多通道 单通道 复杂性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在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程宗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2042-20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联合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PCa)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2年12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7例PCa患者经核素骨显像诊断后分为51例骨转移组和3...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联合检测在早期前列腺癌(PCa)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2年12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7例PCa患者经核素骨显像诊断后分为51例骨转移组和36例非骨转移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ALP和骨钙素检测,分析两组患者ALP和骨钙素的检测结果及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似然比和预测值,分析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在不同程度骨转移中表达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ALP和骨钙素水平高于非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非转移组ALP高于正常对照组,骨钙素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和骨钙素单独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7.2%和70.6%,特异性分别为61.1%和54.6%,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3.3%和82.33%,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随着骨转移分级的增加而增加,ALP和骨钙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P和骨钙素检测能够用于PCa骨转移早期诊断和预警,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骨转移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