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栽培模式对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陈佳鑫
廖钦洪
黄雅淇
陈乾
张文林
唐建民
-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市铜梁区教育委员会
-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5-1441,共7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ZD-M201901302)
永川区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2022yc-cxfz30007)。
-
文摘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以渝西地区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函数方程对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进行拟合,构建非线性回归方程,并绘制导函数曲线,确定猕猴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各指标的理论生长极值,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猕猴桃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都呈近“S”形增长。Logistic函数方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99978,与实测数据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避雨栽培下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理论生长极值k值分别为97.7611 g、62.7504和52.9184 mm,均高于露地栽培,说明避雨栽培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随着授粉后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纵径和横径均呈现“快速-缓慢-停滞”的变化规律,果实纵径的增长速率大于横径。避雨栽培下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授粉后49~51 d,此时果实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 g·d^(-1)、2.42和1.23 mm·d^(-1),均高于露地栽培。在授粉25 d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小。避雨栽培下果实的各项品质指标都优于露地栽培。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红阳猕猴桃优质高产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露地栽培
避雨栽培
果实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
Keywords
Hongyang kiwifruit
open-field cultivation
rain-sheltered cultivation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uit quality
-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的研制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赵玉红
张文林
廖钦洪
李哲馨
李洪雷
唐建民
-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
重庆市铜梁区教育委员会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7-186,共10页
-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19jcyj-msxmX0819)
重庆文理学院引进人才项目(2017RTZ20)。
-
文摘
文章以生姜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优化材料最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氮气吸附物理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对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形貌结构以及化学组成等进行分析,并考察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对其吸附亚甲基蓝(MB)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最佳制备条件为氯化锌与生姜秸秆质量比2∶1、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 h。制备活性炭具有大量的孔径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基团,对MB吸附效果明显,吸附量最高可达565.0 mg/g。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研究制备的生姜秸秆基多孔活性炭材料结构和吸附性能优良,可作为优质吸附剂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同时为生姜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
关键词
生姜秸秆
氯化锌活化法
多孔活性炭
吸附性能
-
Keywords
ginger straw
zinc chloride activation method
porous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