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黏滞效应影响下的车速准确预测,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为例,基于无人机拍摄视频提取的行车轨迹数据,引入流体力学定义黏滞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构建黏滞系数测度模型,将黏滞系数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为实现黏滞效应影响下的车速准确预测,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为例,基于无人机拍摄视频提取的行车轨迹数据,引入流体力学定义黏滞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构建黏滞系数测度模型,将黏滞系数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GRU-AM)模型相结合,提出了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辆速度预测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黏滞效应导致车流呈现近似流体的黏滞性假设成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辆运行速度特性呈“低车速、高离散”现象,其速度25%、50%、85%分位值与普通路段的差值分别为-2.01 m/s、-1.68 m/s、-1.35 m/s,速度变异系数、速度离散系数的差值分别为0.058、0.218。此外,将黏滞系数作为关键输入特征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构建的GRU-AM模型拟合优度(R2)提高了2.57百分点、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减小了0.188,用于对比的单一模型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和Transformer的R2分别提高了3.88百分点和9.89百分点、MAE分别减小了0.1075和0.2344,其中GRU-AM模型表现最好,R2为95.23%,MAE为0.4352。研究表明,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速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展开更多
为顺应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研发基于BIM的建设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与基于BIM的安全管控系统,依托重庆市铁路集团在...为顺应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研发基于BIM的建设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与基于BIM的安全管控系统,依托重庆市铁路集团在建15号线、27号线项目开展建设阶段基于BIM的数字化管控,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挖掘BIM技术的价值,重点探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延伸,以组织架构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化应用重塑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全员实时参与,管理过程全专业覆盖、全过程实施、全维度管控,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效率。展开更多
文摘为实现黏滞效应影响下的车速准确预测,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为例,基于无人机拍摄视频提取的行车轨迹数据,引入流体力学定义黏滞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构建黏滞系数测度模型,将黏滞系数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GRU-AM)模型相结合,提出了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辆速度预测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黏滞效应导致车流呈现近似流体的黏滞性假设成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辆运行速度特性呈“低车速、高离散”现象,其速度25%、50%、85%分位值与普通路段的差值分别为-2.01 m/s、-1.68 m/s、-1.35 m/s,速度变异系数、速度离散系数的差值分别为0.058、0.218。此外,将黏滞系数作为关键输入特征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构建的GRU-AM模型拟合优度(R2)提高了2.57百分点、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减小了0.188,用于对比的单一模型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和Transformer的R2分别提高了3.88百分点和9.89百分点、MAE分别减小了0.1075和0.2344,其中GRU-AM模型表现最好,R2为95.23%,MAE为0.4352。研究表明,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速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文摘为顺应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研发基于BIM的建设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与基于BIM的安全管控系统,依托重庆市铁路集团在建15号线、27号线项目开展建设阶段基于BIM的数字化管控,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挖掘BIM技术的价值,重点探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延伸,以组织架构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化应用重塑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全员实时参与,管理过程全专业覆盖、全过程实施、全维度管控,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