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速预测方法
1
作者 戢晓峰 王京津 +2 位作者 卢梦媛 徐迎豪 覃文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545,共10页
为实现黏滞效应影响下的车速准确预测,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为例,基于无人机拍摄视频提取的行车轨迹数据,引入流体力学定义黏滞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构建黏滞系数测度模型,将黏滞系数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 为实现黏滞效应影响下的车速准确预测,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为例,基于无人机拍摄视频提取的行车轨迹数据,引入流体力学定义黏滞效应的作用机制,并构建黏滞系数测度模型,将黏滞系数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based on Attention Mechanism,GRU-AM)模型相结合,提出了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辆速度预测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黏滞效应导致车流呈现近似流体的黏滞性假设成立,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辆运行速度特性呈“低车速、高离散”现象,其速度25%、50%、85%分位值与普通路段的差值分别为-2.01 m/s、-1.68 m/s、-1.35 m/s,速度变异系数、速度离散系数的差值分别为0.058、0.218。此外,将黏滞系数作为关键输入特征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构建的GRU-AM模型拟合优度(R2)提高了2.57百分点、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减小了0.188,用于对比的单一模型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和Transformer的R2分别提高了3.88百分点和9.89百分点、MAE分别减小了0.1075和0.2344,其中GRU-AM模型表现最好,R2为95.23%,MAE为0.4352。研究表明,考虑黏滞效应的山区公路穿村镇段车速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速度预测 穿村镇路段 山区公路 黏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贯通运营城市地铁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猛 狄谨 +2 位作者 陈民武 姚鸿洲 李正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174,共14页
为实现市域铁路与地铁线路的贯通运营,以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贯通运营进入地铁5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交流和直流2种供电制式下的双流供电技术应用情况,在对限界、轴重、供电、信号和列控系统、接轨站及运输组织等边界条件进行分析... 为实现市域铁路与地铁线路的贯通运营,以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贯通运营进入地铁5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交流和直流2种供电制式下的双流供电技术应用情况,在对限界、轴重、供电、信号和列控系统、接轨站及运输组织等边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列车贯通运营进入地铁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下沉式平台等车辆限界适应性控制技术,将双流制车辆受电弓最低工作高度控制在距轨面4220 mm,符合地铁5号线的接触网限界标准;采用设备均衡布置和车辆轻量化设计技术,将车辆轴重由17.5 t减至15.5 t,满足地铁5号线结构荷载对轴重的要求;采用设置系统分离区和钢轨绝缘节的交直转换段切换技术,能实现交直流供电方式下车辆区间不停车自动切换;列控系统直接选择地铁列控系统,同时预留国铁列控系统的位置,并在终点站通过双岛四线和信号交叉共管的方式可实现同台换乘和过轨贯通运营。该研究不仅为本线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还为国内其他线路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城市地铁 贯通运营 双流制 直流供电 交流供电 限界 轴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可掘性指标与支持向量回归的地铁盾构机姿态预测方法
3
作者 张振 梁杰 +2 位作者 张玉龙 陈铁 刘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6,共5页
[目的]地铁盾构机姿态偏差控制不当会对成型隧道的服役状态造成不利影响,预知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姿态是及时调整其姿态的前提,而现有预测模型多存在可解释性差、数据量要求较高等问题。需研究新的盾构机姿态预测方法。[方法]为增加模型... [目的]地铁盾构机姿态偏差控制不当会对成型隧道的服役状态造成不利影响,预知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姿态是及时调整其姿态的前提,而现有预测模型多存在可解释性差、数据量要求较高等问题。需研究新的盾构机姿态预测方法。[方法]为增加模型的可解释性,引入了表征盾构机在所处地层掘进状态的可掘性指标SE(掘进比能),作为模型的特征参数,并利用在小样本学习方面具有优势的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盾构机姿态预测模型。利用K折交叉验证进行超参数调优,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结果及结论]将融合模型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工程实例中,表征盾构机姿态的4项参数的预测结果的拟合优度R 2分别为0.94、0.94、0.90、0.87。融合可掘性指标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提高了11.96%;相较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融合模型预测精度提升了6.41%。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通过引入具有物理意义的特征参数,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盾构机姿态,可为施工过程中实时调整盾构机姿态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机姿态 掘进比能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孔隙调控及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性能
4
作者 刘新凡 李文庆 +2 位作者 王辉 杨旭清 高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以粉煤灰和矿渣为主要原料,过氧化氢为发泡剂,通过改变发泡剂的掺量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FSPGs)。采用XRD、CT和BET分析表征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孔隙特征,研究过氧化氢掺量对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静态吸... 以粉煤灰和矿渣为主要原料,过氧化氢为发泡剂,通过改变发泡剂的掺量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FSPGs)。采用XRD、CT和BET分析表征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孔隙特征,研究过氧化氢掺量对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FSPGs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发泡剂掺量4%时,FSPGs的孔隙率相对较高,孔隙连通性好,孔径较大且在三维空间上分布均匀,抗压强度为1.20 MPa。BET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8.88 nm,比表面积9.74 m^(2)/g,孔容0.024 cm^(3)/g,对Pb(Ⅱ)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结合FTIR和XPS分析认为Pb(Ⅱ)与FSPGs上以M-O-T和M-O形式与材料结合,从而实现对Pb(Ⅱ)的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高炉矿渣 多孔地聚合物 孔结构 Pb(Ⅱ)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庹兴兵 杨帆 +2 位作者 邹飞 刘实秋 陈涛涛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前国内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经验不足,并且缺乏对应的运营参照标准及完善的技术方案,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庆市郊铁路璧铜线、城轨快线27号线的运营方案为例,对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 目前国内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经验不足,并且缺乏对应的运营参照标准及完善的技术方案,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庆市郊铁路璧铜线、城轨快线27号线的运营方案为例,对基于全自动运行技术的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调度、行车计划编制、行车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市域快线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线网调度大厅内除行车调度员外的其他岗位人员整合方案和多条线路以组团方式的布置方案。其次,提出行车计划编制流程和原则,正常和异常运营场景、全自动和非全自动运行列车间跨线运营场景下的行车组织原则。通过研究,形成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的互联互通网络化运营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市域快线间自动跨线运营,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智慧城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全自动运行 互联互通 网络化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车站设计理念
6
作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9,共1页
重庆市郊铁路壁铜线是重庆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的示范线,项目位于成渝经济圈核心地段的渝西片区,串联了重庆市壁山区、铜梁区,线路全长37.5km,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开通,将为满足渝西地区与重庆中心城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重庆市郊铁路壁铜线是重庆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的示范线,项目位于成渝经济圈核心地段的渝西片区,串联了重庆市壁山区、铜梁区,线路全长37.5km,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开通,将为满足渝西地区与重庆中心城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地段 市郊铁路 成渝经济圈 市域铁路 线路全长 同城化发展 车站设计 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段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在交直流切换供电方式下的电磁场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邢江 赵金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目的]交直流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车辆段内股道分布密集,接触网距离较近,不同的供电制式会影响车辆段空间电磁场的分布,因此有必要对轨道交通车辆段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在交直流切换供电方式下的电磁场进行分析。[方法]以重庆市郊铁路跳... [目的]交直流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车辆段内股道分布密集,接触网距离较近,不同的供电制式会影响车辆段空间电磁场的分布,因此有必要对轨道交通车辆段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在交直流切换供电方式下的电磁场进行分析。[方法]以重庆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双福车辆段为依托,运用CDEGS软件构建了车辆段交直流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车辆段空间电磁场强度分布特性。针对车辆段库内接触网的异常电压现象,综合评估了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车辆段电磁场空间分布对接触网感应电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结果及结论]交流供电制式和直流供电制式下,接触网空间电场均以带电导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但空间磁场不完全呈对称分布;带电导体数量越多,空间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越大;交流供电制式下,周围导体的静电感应电压大小与导体间距和电压有关;电磁感应电压与电流成正比;采用直流供电制式时,各种工况下导体的静电感应电压均超出人体安全限值36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辆段 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 电磁场 交直流切换供电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现浇仰拱全工序施工装备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薛江松 尹建坤 陈宏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6,共12页
为实现敞开式TBM掘进与现浇仰拱同步施工,提升现浇仰拱衬砌质量,缩短工程工期,结合长大敞开式TBM水工隧洞现浇仰拱施工边界条件,研制大跨径现浇仰拱全工序施工装备。从功能要求、主桥、支腿、前后爬坡轨、行走系统、仰拱衬砌等方面对现... 为实现敞开式TBM掘进与现浇仰拱同步施工,提升现浇仰拱衬砌质量,缩短工程工期,结合长大敞开式TBM水工隧洞现浇仰拱施工边界条件,研制大跨径现浇仰拱全工序施工装备。从功能要求、主桥、支腿、前后爬坡轨、行走系统、仰拱衬砌等方面对现浇仰拱全工序施工装备开展详细设计,提出将主桥行车路面抬高,在主桥下部设置11个长度12 m功能作业区的创新思路,并在现场进行充分验证。工程实践表明:1)全工序现浇仰拱装备主桥支撑系统、行走驱动系统、模板浇筑系统使用效果初步达到设计预期;2)全工序现浇仰拱装备组装效率高、整体移动便捷、与现场施工工序契合度高、人员作业空间大,劳动强度低,施工进度最高可达到240 m/月,有效提升了TBM施工现浇仰拱技术的发展水平;3)全工序施工装备作为水工隧洞全新的工装,开创了新的施工工艺。但是该装备使本来狭窄的隧道显得更为拥挤,掘进施工交通流量受限,导致浇筑混凝土、钢筋、轨排的运输与TBM掘进物料运输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保障施工通道和TBM掘进有效进度匹配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敞开式TBM 现浇仰拱 全工序同步作业 步进式行走 分离式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线明线段区间合理线间距选取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道通 范晓圳 +1 位作者 王书卫 朱小海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3,共7页
研究目的:市域线以地面、高架的明线敷设方式为主,其明线段线间距将直接影响线路设计、桥面布置、工程投资等。国内市域线明线段线间距选取差异较大,既有研究对线间设置建(构)筑物的工况指导性不强。本文通过设定选取原则、分析影响因... 研究目的:市域线以地面、高架的明线敷设方式为主,其明线段线间距将直接影响线路设计、桥面布置、工程投资等。国内市域线明线段线间距选取差异较大,既有研究对线间设置建(构)筑物的工况指导性不强。本文通过设定选取原则、分析影响因素、确定典型工况、经济技术比选等方式,对市域线明线段区间合理线间距进行研究,提供一套适用性较强的选取方法。研究结论:(1)提出市域线明线段合理线间距的选取方法:首先根据车型确定直线段最小线间距,之后根据线间建(构)筑物、梁型确定直线段合理线间距,最后根据曲线加宽、施工方法修正区间合理线间距;(2)结合限界要求宜将市域B型车最小线间距调整为3.4~3.6 m;(3)从控制投资角度,线间不宜设置建(构)筑物;从整体功能性角度,线间宜设置疏散通道,接触网支柱设置于两侧;(4)确定了各种车型在曲线地段需要加宽线间距的数值及曲线半径范围;(5)本研究成果可为市域线线间距的选取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线 合理线间距 曲线加宽 疏散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钢-混连续组合梁的挠度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冀伟 孙斌 +2 位作者 邓露 赵彦华 蔺鹏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精确计算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挠度,在综合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效应及组合梁剪切变形影响的基础上,运用能量变分法推导出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平衡微分方程,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边界条件.通过引入均布荷载作用下钢-混... 为精确计算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挠度,在综合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效应及组合梁剪切变形影响的基础上,运用能量变分法推导出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平衡微分方程,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边界条件.通过引入均布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两跨连续组合梁的边界条件,求得了考虑滑移效应和剪切变形效应下组合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并对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挠度做进一步分析表明:滑移效应会降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刚度,使组合梁产生附加挠度,并且会在中支点处引起梁负弯矩的增加,对混凝土板的受力产生不利影响.层间滑移位移随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小于1200MPa时,层间滑移效应产生的附加挠度较大,对总挠度的影响也较大,应当考虑滑移效应对组合梁挠度的影响;当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大于1200MPa时,层间滑移效应产生的附加挠度较小,对总挠度的影响也较小,可以忽略滑移效应对组合梁挠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剪切变形 层间滑移 抗剪刚度 挠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挠度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冀伟 孙斌 +1 位作者 白倩 罗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60,共10页
为科学合理计算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综合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层间滑移效应、钢-混组合梁全截面剪切变形及混凝土桥面板收缩徐变的影响,运用能量变分法推导出钢-混组合梁挠度计算的控制微分方程.引入均布荷载作用下简... 为科学合理计算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综合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层间滑移效应、钢-混组合梁全截面剪切变形及混凝土桥面板收缩徐变的影响,运用能量变分法推导出钢-混组合梁挠度计算的控制微分方程.引入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和两跨连续钢-混组合梁的自然边界条件,求解出了钢-混组合梁在这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挠度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得到了实测值和有限元值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剪切变形与层间滑移后,两跨连续钢-混组合梁跨中最大挠度计算值相对于初等梁理论增大37.4%,而同时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后其挠度计算值增大58%;简支钢-混组合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后挠度计算值相对于初等梁理论增大1.55倍,可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对钢-混组合梁的挠度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钢-混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收缩徐变 长期性能 层间滑移 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斜撑连续刚构桥关键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猛 李伟 狄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4,共8页
以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跨嘉陵江大桥为工程依托,在考虑结构形成过程的主要受力状态及力学特性的基础上,简化主要受力状态的力学模型,进行主梁斜撑支点、斜撑角度和刚度、墩高关键设计参数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主梁斜撑支点位置对结构弯矩... 以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跨嘉陵江大桥为工程依托,在考虑结构形成过程的主要受力状态及力学特性的基础上,简化主要受力状态的力学模型,进行主梁斜撑支点、斜撑角度和刚度、墩高关键设计参数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主梁斜撑支点位置对结构弯矩分配影响较大,应按主梁承弯斜撑承压的原则设计支承位置,上弦梁段与跨中梁段长度比宜在0.41~0.53范围;当主梁斜撑支点位置处于合理时,斜撑刚度和角度的变化对弯矩影响较小,但斜撑角度直接决定上弦梁及斜撑的轴力,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性,斜撑角度取值宜在25°~45°范围;当斜撑支点位置、刚度和角度取值均合理时,墩高与主跨跨径之比宜大于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专用桥 斜撑连续刚构 主梁斜撑支点 斜撑角度 墩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在圬工拱桥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宗山 周建庭 +2 位作者 杨俊 晏克帮 马兴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圬工拱桥加固中的适用性,针对贵州省2座在役实腹式圬工拱桥的拱圈病害,提出采用UHPC加固,并开展加固设计、施工和荷载试验研究。参考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在红岩桥(三跨14.14 m实腹式石拱桥)上开展试应用...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圬工拱桥加固中的适用性,针对贵州省2座在役实腹式圬工拱桥的拱圈病害,提出采用UHPC加固,并开展加固设计、施工和荷载试验研究。参考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在红岩桥(三跨14.14 m实腹式石拱桥)上开展试应用,拱腹增设15 cm厚UHPC加固层,加固层同原结构采用植筋方式粘结;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分析法,分别考虑界面粘结良好和界面脱粘2种状况,对七星关桥(跨径20 m通行重载交通实腹式石拱桥)开展了分析,从偏安全的角度,采用了原拱圈下缘增设12 cm厚、两侧增设10 cm宽UHPC加固层的方案。结果表明:UHPC加固拱桥的施工工艺可借鉴传统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其施工质量优于后者;界面植筋能够保障UHPC层与原结构协同受力,考虑界面脱粘的加固设计偏安全;加固后2座圬工拱桥运营状况良好,UHPC在圬工拱桥加固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圬工拱桥 超高性能混凝土 极限分析法 界面粘结 桥梁加固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隧道圆形竖井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阳 赵玉成 +1 位作者 武淑敏 李兵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基于各行业规范中没有明确提及圆形竖井设计方法的现状,在进行相关规范解读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竖井侧压力、国内外规范中提到的圆形水平径向荷载的计算方法,并采用3种结构计算方法对实例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合理的结论。结果表明:竖井... 基于各行业规范中没有明确提及圆形竖井设计方法的现状,在进行相关规范解读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竖井侧压力、国内外规范中提到的圆形水平径向荷载的计算方法,并采用3种结构计算方法对实例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合理的结论。结果表明:竖井侧压力采用朗肯土压力计算公式;圆形水平径向荷载引入折减系数,该值为25%;荷载结构法采用主动荷载+被动荷载模式,推荐采用二维荷载结构法设计为主,三维荷载结构法及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法设计为辅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竖井 径向荷载 结构设计方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城轨数字化建设管理与安全风险管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官波 王猛 +4 位作者 周灿伟 雷霆 刘晓凤 李鹏飞 陆雪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顺应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研发基于BIM的建设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与基于BIM的安全管控系统,依托重庆市铁路集团在... 为顺应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信息化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研发基于BIM的建设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与基于BIM的安全管控系统,依托重庆市铁路集团在建15号线、27号线项目开展建设阶段基于BIM的数字化管控,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挖掘BIM技术的价值,重点探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延伸,以组织架构创新为先导,以信息化应用重塑项目管理流程为核心,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全员实时参与,管理过程全专业覆盖、全过程实施、全维度管控,实现企业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数字化建设管理 BIM标准 平台 安全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线路夜间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行车能力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在旭 彭其渊 +2 位作者 赵军 王猛 周灿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夜间行车需求,提出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即全线2条正线中一线双向行车一线维修;研究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列车在站交会方式及区间运行线铺画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在各运行线铺画方式下各区间的运行图周期通式...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夜间行车需求,提出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即全线2条正线中一线双向行车一线维修;研究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列车在站交会方式及区间运行线铺画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在各运行线铺画方式下各区间的运行图周期通式;构建了确定线路最小区间运行图周期的0-1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改写为0-1线性规划模型以方便求解;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站停线路的夜间行车能力计算问题;选择一条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用0-1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了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线路在前一天23:00至第二天05:00时间段共6 h的夜间行车能力,对比分析了不同配线条件下线路夜间行车能力。结果表明:全线单线双向行车模式下线路夜间6 h总行车能力为10对,在站增设配线可实现夜间行车能力提升;所提出的0-1线性规划模型计算简洁、结果可靠,可用于不同配线条件线路夜间行车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 夜间行车能力 铺画方式 列车运行图周期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超浅埋隧道洞口段变形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飞 陈志敏 +2 位作者 文勇 黄林祥 任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5,共8页
为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超浅埋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方法,利用功效系数法分析隧道施工时的风险程度,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交通荷载作用下隧道的变形特征,并探究不同开挖方法及支护条件下隧道变形情况,最后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 为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超浅埋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方法,利用功效系数法分析隧道施工时的风险程度,结合有限元软件模拟交通荷载作用下隧道的变形特征,并探究不同开挖方法及支护条件下隧道变形情况,最后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荷载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施工时应采取管制措施;隧道下穿段施工风险较大,应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单层大管棚加小导管注浆的超前支护措施可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隧道 交通荷载 变形特征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中隔墙智能安装机研制与应用技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君华 陈宏明 +2 位作者 李荆 尚伟 张合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5-1227,共13页
为解决传统盾构隧道中隔墙预制拼装中存在的拼装精度低、施工效率低、人工作业风险高、多工序协同干扰大等问题,通过智能化装备设计与研究,结合双跨式门架结构设计思路,研制一台可实现中隔墙一键智能化拼装的门架式中隔墙安装机。该装... 为解决传统盾构隧道中隔墙预制拼装中存在的拼装精度低、施工效率低、人工作业风险高、多工序协同干扰大等问题,通过智能化装备设计与研究,结合双跨式门架结构设计思路,研制一台可实现中隔墙一键智能化拼装的门架式中隔墙安装机。该装备能有效解决中隔墙拼装各工序的高效协同作业、拼装作业与盾构掘进施工的交通物流干扰等问题,具有自动运算分析与决策执行、视觉相机识别中心孔定位、基于双六轴机械臂与主动视觉姿态控制、多传感信息融合定位、重载伺服位移反馈控制等智能拼装技术,并在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JCXSG-11标工程首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1)安装机应用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系统控制精度与同步精度达到0.5 mm,中隔墙拼装精度达到±2 mm,实现了高精度拼装;2)安装机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了一键式操作,每循环工作耗时38 min,施工效率较传统现浇提高10倍以上;3)门架式中隔墙智能安装机工作性能稳定可靠,装配式预制构件成品拼装质量可控,能改善施工环境,实现快速与绿色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中隔墙 预制拼装 高精度 同步施工 智能安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快线多线路网络化调度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正彬 孙柯 +3 位作者 张德明 刘灵 刘实秋 杨帆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为满足轨道交通市域线路网络化运营和公交化运营的需求,开展适用于城轨快线多线路的网络化调度系统研究。基于重庆市城轨快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化运营需求以及运营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两级架构、综合管理”的运营管控模式。从... 为满足轨道交通市域线路网络化运营和公交化运营的需求,开展适用于城轨快线多线路的网络化调度系统研究。基于重庆市城轨快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化运营需求以及运营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两级架构、综合管理”的运营管控模式。从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接口3方面对网络化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及比选,阐述基于一张运行图对线网运营进行统一管理的网络化调度相关功能,提出基于中心-车站一体化、中心服务器分散设置的网络化调度系统整体架构,以及网络化调度系统与联锁、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ZC)、车载控制器(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VOBC)子系统实现接口标准化的建议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快线 两级架构 网络化调度 公交化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