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助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龙庆
李森
+2 位作者
李文丽
宋南川
张世欣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5-2162,2169,共9页
随着我国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水质要求也日益严格,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絮凝工艺作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污染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絮凝工艺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
随着我国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水质要求也日益严格,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絮凝工艺作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污染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絮凝工艺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助凝剂的应用就成为增强絮凝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助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研究和应用对于优化水处理过程、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以及节约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助凝剂分类与重要性,研究了其可应用的污染物范围,并且系统阐述了助凝剂在废水中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助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最新研究进展,以开发更高效、环保的助凝剂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工艺
助凝剂
絮凝效果
助凝剂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SMFC体系中磷形态转化及去除效能研究
2
作者
艾海男
周漫宇
+2 位作者
周涛
詹昊
吕逸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成功。有无植物的P-SMFC系统输出电压分别为69、50 mV;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分别为52.56 mA/m^(2)、3.92 mW/m^(2);42.40 mA/m^(2)、2.54 mW/m^(2);有植物的P-SMFC系统对水中总磷、沉积物中全磷、有机质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6.5%、38.75%、82.89%、均高于无植物的SMFC系统的42.5%、29.17%、77.78%;表明植物的加入对于SMFC系统的产电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大大提高磷去除率,但对提高有机质去除效能的能力有限;并且通过对磷元素形态变化研究证实植物的加入能促进有机磷矿化,无植物试验组中钙磷、铝磷、铁磷含量均少于有植物试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P-SMFC系统
产电性能
去除率
磷元素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动力对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逸韬
邹浩东
+5 位作者
詹昊
周漫宇
艾涛
邹林志
周涛
艾海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805,共8页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197mmol/(m2·h)增加为0.20m/s时的43.981mmol/(m2·h),溶解氧穿透深度增加,氧进入沉积物更深处并被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所利用,沉积物耗氧量上升;当平均流速较低时,沉积物耗氧量以生物耗氧量为主,在0.00m/s与0.03m/s时生物耗氧量为氧通量的85.3%与57.7%;当水体平均流速较高,化学耗氧量与其他耗氧量中的化学过程耗氧量在氧通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水动力条件
氧通量
产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助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龙庆
李森
李文丽
宋南川
张世欣
机构
重庆
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
交通大学环境水利工程
重庆市
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5-2162,216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000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NSCQ-MSX3369,2023NSCQ-MSX0952,2023NSCQ-MSX367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2100839)。
文摘
随着我国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水质要求也日益严格,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絮凝工艺作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污染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絮凝工艺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助凝剂的应用就成为增强絮凝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助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研究和应用对于优化水处理过程、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以及节约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助凝剂分类与重要性,研究了其可应用的污染物范围,并且系统阐述了助凝剂在废水中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助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最新研究进展,以开发更高效、环保的助凝剂应用技术。
关键词
絮凝工艺
助凝剂
絮凝效果
助凝剂应用技术
Keywords
flocculation process
coagulant aid
flocculation effec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coagulant aid
分类号
TQ049 [化学工程]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SMFC体系中磷形态转化及去除效能研究
2
作者
艾海男
周漫宇
周涛
詹昊
吕逸韬
机构
重庆
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6,共9页
文摘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成功。有无植物的P-SMFC系统输出电压分别为69、50 mV;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分别为52.56 mA/m^(2)、3.92 mW/m^(2);42.40 mA/m^(2)、2.54 mW/m^(2);有植物的P-SMFC系统对水中总磷、沉积物中全磷、有机质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6.5%、38.75%、82.89%、均高于无植物的SMFC系统的42.5%、29.17%、77.78%;表明植物的加入对于SMFC系统的产电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大大提高磷去除率,但对提高有机质去除效能的能力有限;并且通过对磷元素形态变化研究证实植物的加入能促进有机磷矿化,无植物试验组中钙磷、铝磷、铁磷含量均少于有植物试验组。
关键词
环境工程
P-SMFC系统
产电性能
去除率
磷元素形态变化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SMFC system
electricity generation performance
removal rate
phosphorus form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动力对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逸韬
邹浩东
詹昊
周漫宇
艾涛
邹林志
周涛
艾海男
机构
重庆
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
市政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豪洋水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80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8100)。
文摘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197mmol/(m2·h)增加为0.20m/s时的43.981mmol/(m2·h),溶解氧穿透深度增加,氧进入沉积物更深处并被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所利用,沉积物耗氧量上升;当平均流速较低时,沉积物耗氧量以生物耗氧量为主,在0.00m/s与0.03m/s时生物耗氧量为氧通量的85.3%与57.7%;当水体平均流速较高,化学耗氧量与其他耗氧量中的化学过程耗氧量在氧通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水动力条件
氧通量
产生机制
Keywords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xygen flux
gener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助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唐龙庆
李森
李文丽
宋南川
张世欣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P-SMFC体系中磷形态转化及去除效能研究
艾海男
周漫宇
周涛
詹昊
吕逸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动力对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
吕逸韬
邹浩东
詹昊
周漫宇
艾涛
邹林志
周涛
艾海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