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助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唐龙庆 李森 +2 位作者 李文丽 宋南川 张世欣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5-2162,2169,共9页
随着我国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水质要求也日益严格,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絮凝工艺作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污染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絮凝工艺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 随着我国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长,水质要求也日益严格,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絮凝工艺作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等污染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絮凝工艺可能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助凝剂的应用就成为增强絮凝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助凝剂在水处理领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研究和应用对于优化水处理过程、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以及节约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综述了助凝剂分类与重要性,研究了其可应用的污染物范围,并且系统阐述了助凝剂在废水中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助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最新研究进展,以开发更高效、环保的助凝剂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工艺 助凝剂 絮凝效果 助凝剂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FC体系中磷形态转化及去除效能研究
2
作者 艾海男 周漫宇 +2 位作者 周涛 詹昊 吕逸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 以城市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为底质,及总磷浓度0.2 mg/L的上覆水组成的P-SMFC系统,针对P-SMFC系统产电性能、磷形态转化特征与磷去除效率如何为植物黑藻所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240 h,SMFC系统电压达到68.5 mV且稳定,启动成功。有无植物的P-SMFC系统输出电压分别为69、50 mV;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分别为52.56 mA/m^(2)、3.92 mW/m^(2);42.40 mA/m^(2)、2.54 mW/m^(2);有植物的P-SMFC系统对水中总磷、沉积物中全磷、有机质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6.5%、38.75%、82.89%、均高于无植物的SMFC系统的42.5%、29.17%、77.78%;表明植物的加入对于SMFC系统的产电过程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大大提高磷去除率,但对提高有机质去除效能的能力有限;并且通过对磷元素形态变化研究证实植物的加入能促进有机磷矿化,无植物试验组中钙磷、铝磷、铁磷含量均少于有植物试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P-SMFC系统 产电性能 去除率 磷元素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对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吕逸韬 邹浩东 +5 位作者 詹昊 周漫宇 艾涛 邹林志 周涛 艾海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805,共8页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 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个水动力条件(平均流速为0.00,0.03,0.07,0.12,0.20m/s)下沉积物-水界面(SWI)氧通量的变化及水动力条件对SWI氧通量产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流速的升高,SWI氧通量增加,由0.00m/s时的1.197mmol/(m2·h)增加为0.20m/s时的43.981mmol/(m2·h),溶解氧穿透深度增加,氧进入沉积物更深处并被微生物和还原性物质所利用,沉积物耗氧量上升;当平均流速较低时,沉积物耗氧量以生物耗氧量为主,在0.00m/s与0.03m/s时生物耗氧量为氧通量的85.3%与57.7%;当水体平均流速较高,化学耗氧量与其他耗氧量中的化学过程耗氧量在氧通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水动力条件 氧通量 产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