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咪唑类兽药多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弛 潘家荣 +2 位作者 帅瑞琪 方豪 冯依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331,共9页
本试验采用活化酯法,将合成的具有2-甲基-5-硝基咪唑通用结构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以获得的抗原制备2-甲基-5-硝基咪唑通用结构抗体,并建立5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及代谢物的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结果表明:制备的抗... 本试验采用活化酯法,将合成的具有2-甲基-5-硝基咪唑通用结构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以获得的抗原制备2-甲基-5-硝基咪唑通用结构抗体,并建立5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及代谢物的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效价高于1∶100 000,该方法在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5.65%~108.65%之间,检测限达1.9×10-4mg·L^-1,对2-甲基-5-硝基咪唑、甲硝唑、替硝唑、地美硝唑和塞克哒唑5种硝基咪唑抗生素及代谢物交叉反应率达95%以上。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酶联免疫分析 通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处理对小鼠模型中虾主要致敏蛋白的致敏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弛 潘家荣 +3 位作者 梁世正 冯涛 傅丽丽 张永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9-727,共9页
为探究酶解处理对动物模型中虾主要致敏蛋白的致敏性影响,6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虾致敏蛋白组、酶解虾致敏蛋白组、酶对照组,腹腔注射各组溶液,测定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s Ig G、s Ig E、组胺含量,并观察灌胃处理... 为探究酶解处理对动物模型中虾主要致敏蛋白的致敏性影响,6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虾致敏蛋白组、酶解虾致敏蛋白组、酶对照组,腹腔注射各组溶液,测定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s Ig G、s Ig E、组胺含量,并观察灌胃处理后的小鼠小肠切片,探究酶解后蛋白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酶解处理使虾中主要致敏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比例分别下降3.5%和1.5%,β-转角跟无规则卷曲比例分别上升4.3%和1.7%,这些变化使小鼠体内s Ig E水平降低了40.44%。但虾致敏蛋白组的s Ig G和脾指数与酶解蛋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酶解蛋白组肠切片显示其炎症反应较致敏蛋白组更为明显。综上所述,酶解处理减弱了虾致敏蛋白的抗原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致敏性,但是经过多次免疫,酶解后的致敏蛋白在小鼠体内依然能引起很强的过敏反应。本研究为探索致敏蛋白降敏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致敏蛋白 酶解 BALB/C小鼠 免疫 致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