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理流动条件下体外动态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静 丁玲 +4 位作者 何翠 陈丹 邓素容 龚放 李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9-307,共9页
目的采用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体外动态分析生理流动条件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影响。方法随机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样品并分别用2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50μmol/L 5-磷酸-2-甲基硫代... 目的采用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体外动态分析生理流动条件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健康志愿者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影响。方法随机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样品并分别用2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50μmol/L 5-磷酸-2-甲基硫代腺苷酸(2-Me SAMP)、20μmol/L ASA+50μmol/L 2-Me SAMP处理,以未处理血液样品作为对照组。将血液样品以1000 s^(-1)动脉生理性相关剪切率流过Ⅰ型胶原蛋白修饰微通道300 s,同时采用显微镜动态拍摄荧光标记血小板在胶原蛋白表面黏附聚集的荧光图像,以血小板覆盖率作为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的量化指标。结果在1000 s-1剪切率流动条件下,对照组血样在胶原蛋白表面可观察到符合体内预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动态行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独处理抑制流动后期(200~300 s)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则降低流动中前期(≤150 s)血小板黏附数量并降低流动后期(200~300 s)血小板聚集体稳定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处理对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抑制具有协同效应;12名志愿者在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响应上表现出异质性。结论简易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为抗血小板药物效应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微流控芯片 流动剪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娟 丁玲 +3 位作者 何翠 陈丹 邓素容 李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57-1764,共8页
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 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 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 97,P <0. 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 94,P> 0. 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 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 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三维形态 Ⅰ型胶原蛋白 血小板聚集体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技术的性能评价
3
作者 吴悠 肖文海 +3 位作者 丁玲 陈丹 邓素容 李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93-1901,共9页
目的:对一种新型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技术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课题组前期搭建的微流控血小板功能检测平台为评价对象,分析流动剪切率和样品保存时间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微流控血小板功能检测平台的批间变异性;采... 目的:对一种新型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技术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课题组前期搭建的微流控血小板功能检测平台为评价对象,分析流动剪切率和样品保存时间对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微流控血小板功能检测平台的批间变异性;采集24名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在存在20μmol/L乙酰水杨酸(COX-1抑制剂)或50μmol/L 5-磷酸-2-甲基硫代腺苷酸(P2Y12受体抑制剂)的情况下用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平台和光透射浊度法检测血小板功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检测乙酰水杨酸和5-磷酸-2-甲基硫代腺苷酸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诊断性能。结果:在1500/s流动条件下,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技术可动态监测血小板黏附聚集行为并量化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随流动剪切率增大而增强;样品室温放置5 h内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技术的批间变异性变异系数<1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示,本平台对乙酰水杨酸和5-磷酸-2-甲基硫代腺苷酸抑制血小板功能的鉴别具有良好诊断性能。结论:微流控血小板功能分析技术对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未来可发展为一种适宜临床的新型血小板功能检测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微流控 抗血小板药物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