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武陵山区野生芒种质资源表型变异研究
1
作者 何玮 冉启凡 +2 位作者 徐远东 张丽 范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95-2001,共7页
【目的】对重庆武陵山区10个野生芒居群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结果】10个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体现在居群内,居群内多样性指数... 【目的】对重庆武陵山区10个野生芒居群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结果】10个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体现在居群内,居群内多样性指数为1.88。聚类分析将10个居群分为3组;主成分分析表明17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为7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7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对表型性状与地理信息中海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节数、叶片长、旗叶长、旗叶宽、花序长、第二外颖长、第二内颖长、花序干重、单茎干重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野生芒自身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差异和地理徽环境差异导致了野生芒居群内植株在形态特征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保持了居群内的高度多样性。海拔对芒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生殖器官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芒 重庆武陵山区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近红外光谱预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瑞芬 徐远东 +3 位作者 孙万斌 刘畅 姚博 陈积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7-534,共8页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水分、粗蛋白、木质素、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及灰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建立狼尾草属(Pennisetum Rich)牧草水分、粗蛋白、木质素、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及灰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体优于全光谱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效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向传播(BP)网络模型中,6项表征牧草品质指标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显著低于PLS模型,同时校正集决定系数(R_(C)^(2))、预测集决定系数(R_(P)^(2))显著提高,除灰分含量预测不理想外,其他预测效果均理想。同时人工神经网络的BP网络对于近红外光谱的非线性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其预测模型对于指导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和分级管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常规营养成分 近红外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种算法建立近红外光谱模型预测狼尾草属牧草品质的研究
3
作者 朱瑞芬 徐远东 +4 位作者 刘畅 孙万斌 姚博 游斌杰 陈积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84-3994,共11页
为了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预测重庆地区狼尾草属(Pennisetum)牧草的品质,本研究以重庆地区栽培利用的10个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的165份样品为试验材料,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与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分别建立狼尾草属牧草水分(M)、粗蛋... 为了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预测重庆地区狼尾草属(Pennisetum)牧草的品质,本研究以重庆地区栽培利用的10个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的165份样品为试验材料,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与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分别建立狼尾草属牧草水分(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含量的NIRS预测模型。结果显示:SVM算法提高了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对7项营养品质指标的预测中,SVM模型获得预测效果良好[相对预测误差(RPD)≥3.0]的有5个指标,预测效果可以接受(2.5<RPD<3.0)的有2个指标,没有预测效果不可接受(RPD≤2.5)的指标;PLS模型获得预测效果良好(RPD≥3.0)的仅有2个指标,预测效果可以接受(2.5<RPD<3)的只有1个指标,预测效果不可接受(RPD≤2.5)的有4个指标,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不可接受,不能应用于NIRS定量分析。基于SVM算法建立的狼尾草属牧草品质预测模型总体上优于基于PLS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其部分指标的预测决定系数大于0.80。综上可知,与PLS算法相比,SVM算法对于NIRS这种非线性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可应用于狼尾草属牧草品质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狼尾草属牧草 常规营养成分 支持向量机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评估生防菌剂对饲草作物真菌病害防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博 朱瑞芬 +3 位作者 徐远东 孙万斌 刘畅 陈积山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200,共12页
真菌病害是制约饲草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生防菌剂因其环保、无害的特点成为病害绿色防控的首选,其对饲草作物真菌病害的总体防效及其影响因素亟待明确。本研究搜集截至2024年3月已发表的文献共24篇(79组病害防控数据),采用Meta分析... 真菌病害是制约饲草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生防菌剂因其环保、无害的特点成为病害绿色防控的首选,其对饲草作物真菌病害的总体防效及其影响因素亟待明确。本研究搜集截至2024年3月已发表的文献共24篇(79组病害防控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芽孢杆菌、木霉、丛枝菌根真菌等常见生防菌剂对苜蓿、燕麦、青贮玉米、黑麦草、三叶草、箭筈豌豆和鸭茅等主栽饲草广泛发生的根腐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的防控效果,同时探讨了影响其防效的多种因素并量化了其防效。结果表明,生防菌剂对饲草作物真菌病害具有显著防控效果,其总体平均防效达49.85%。异质性检验表明病原种类、菌剂浓度、施用次数、作物种类、病害类型和菌剂类型6种因素显著影响防效,而试验类型、施用模式和生防菌种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而言,1)生防菌剂对主要饲草作物苜蓿和燕麦的根腐病、白粉病的防效均高于总体平均防效;2)生防菌应针对病原菌筛选特异高效的菌种;3)兼顾经济和防效时生防菌剂浓度宜采用108 CFU·mL^(-1),施用次数为2次。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应用生防菌剂防控饲草作物真菌病害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菌剂 饲草作物 病害 防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重庆地区杂交狼尾草高水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玮 张健 +1 位作者 高立芳 黄德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130,共4页
为评价甲酸、乙酸、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高水分青贮发酵品质和青贮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甲酸添加组、乙酸添加组、植物乳杆菌添加组、布氏乳杆菌添加组、植物乳杆菌组+布氏乳杆菌... 为评价甲酸、乙酸、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高水分青贮发酵品质和青贮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甲酸添加组、乙酸添加组、植物乳杆菌添加组、布氏乳杆菌添加组、植物乳杆菌组+布氏乳杆菌混合添加组。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高水分青贮中添加有机酸和乳杆菌均不能提高其营养成分。杂交狼尾草青贮料pH、乳酸、乙酸含量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丙酸(PA)及丁酸(BA)含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有机酸添加组青贮料pH和丁酸含量均较高,青贮料品质降低,而添加乳杆菌能够有效改善青贮品质,其中,添加布氏乳杆菌能有效提高青贮料中乙酸和丙酸含量,防止青贮料霉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添加剂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份燕麦品种(系)在重庆地区的生产性能与饲用价值综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远东 朱瑞芬 +1 位作者 冉启凡 何玮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9-113,共5页
研究旨在筛选适合重庆地区种植利用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试验研究19份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牧3号干草产量最高(1.26 kg/m~2),显著高于白燕3号等9份品种外的... 研究旨在筛选适合重庆地区种植利用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试验研究19份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抗病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牧3号干草产量最高(1.26 kg/m~2),显著高于白燕3号等9份品种外的其他品种(P<0.05)。营养成分分析显示:粗蛋白含量变异幅度最大(27.23%),其中青引2号粗蛋白含量最高(21.87%),19份品种的粗蛋白平均值为13.52%。抗病性分析显示:高抗品种(HR)为泰克、大汉,抗病等级以上的品种共8份,未见锈病免疫品种。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筛选出表现较好的燕麦品种为坎燕4号、白燕3号、青牧3号。研究表明,坎燕4号、白燕3号、青牧3号适合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抗病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王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静 何玮 +1 位作者 何德超 蒋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22,共4页
本试验选择2岁的健康抗旱王牛、西杂牛公牛各3头,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抗旱王牛和西杂牛的活重分别为(939.41±18.52)kg和(723.67±10.97)kg,胴体质量分别为(569.67±9.50)kg和(412.67±7.51)... 本试验选择2岁的健康抗旱王牛、西杂牛公牛各3头,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抗旱王牛和西杂牛的活重分别为(939.41±18.52)kg和(723.67±10.97)kg,胴体质量分别为(569.67±9.50)kg和(412.67±7.51)kg,抗旱王牛的活重和酮体性能各指标除骨重外均极显著高于西杂牛(P<0.01),两种牛的骨重差异不显著(P>0.05)。抗旱王牛的胴体高档优质肉性能指标除西冷外均极显著高于西杂牛(P<0.01),抗旱王牛和西杂牛的西冷分别为(20.58±1.21)kg和(16.92±1.74)kg,差异显著(0.01<P<0.05)。(2)两种牛的肉色、脂肪颜色和嫩度差异不显著(P>0.05)。(3)抗旱王牛和西杂牛的滴水损失分别为0.48%和1.12%,差异极显著(P<0.01),抗旱王牛和西杂牛的熟肉率分别为78.63%和73.54%,差异显著(0.01<P<0.05)。(4)抗旱王牛的大理石花纹显著低于西杂牛(0.01<P<0.05)。综上,抗旱王牛屠宰性能、肉用性能和肌肉的系水力比西杂牛好,抗旱王牛是优质的瘦肉型肉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王牛 西杂牛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与不同牧草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远东 楚常欢 +3 位作者 陈积山 范彦 马慧珍 朱瑞芬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0-104,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的适宜组配方法。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为混合对象,按原料鲜重计,混合比例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不同比例混合青贮的适宜组配方法。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为混合对象,按原料鲜重计,混合比例分别为80∶20、70∶30、60∶40。青贮45 d,对青贮料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青贮发酵品质分析和kaiser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按80∶20和70∶30比例混合能够显著提高青贮料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P<0.05)。杂交狼尾草与甜高粱按70∶30比例混合能够显著降低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提高青贮料发酵品质。杂交狼尾草与籽粒苋混合青贮组的pH值和乙酸含量升高,未能提升青贮料发酵品质。研究表明,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的适宜混合青贮比例为80∶20和70∶30,杂交狼尾草与甜高粱的适宜混合青贮比例为7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牧草品质 混合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中国草地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Meta分析
9
作者 刘畅 陈积山 +3 位作者 朱瑞芬 孙万斌 姚博 董世魁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8-2089,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氮添加状态下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选取65篇文献、416组数据,通过亚组分析探讨氮添加状态(氮素处理... 为了探究不同氮添加状态下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的影响,采用Meta分析方法,选取65篇文献、416组数据,通过亚组分析探讨氮添加状态(氮素处理持续时间、年施氮量和施氮类型)、草地类型[高寒草原(草甸)、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甸草原]和气候因子[年均温(MAT)、年降雨量(MAP)]对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SOC以及MBC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影响草地生物量、SOC;尿素、NH4NO3两种施氮类型均可显著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SOC含量(P<0.05);氮素处理持续时间5年以上,生物量、SOC、MBC含量均增加。在MAT>0℃的草地中,施氮后地上、地下生物量、SOC含量增加。因此,在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氮添加时,应考虑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科学制定草原保护与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土壤有机碳 草地生态系统 生物量 年均温 年均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燕麦在重庆地区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10
作者 何玮 陈琴 《草学》 2023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筛选出适合重庆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本试验对引进的国内外19种燕麦品种的物候期、生产性能、农艺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差异较大,青引... 为筛选出适合重庆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本试验对引进的国内外19种燕麦品种的物候期、生产性能、农艺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运用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差异较大,青引1号、凯撒生长周期最短,为147d,悍马和优牧1号生长周期最长,为180d,其他品种间生长周期相差不大。优牧1号、悍马、莫妮卡在产草量上的表现优于其他品种。在植株高度上,悍马、白燕7号、梦龙的植株最为高大,属于高杆型燕麦。通过加权关联度评价得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燕麦品种为悍马、摄政王、凯撒、优牧1号、白燕7号,这5个燕麦品种适合在重庆地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份马棘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静 何玮 +4 位作者 徐远东 刘畅 马慧珍 孙万斌 范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51,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对马棘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抗旱生理响应特征,为马棘抗旱种质筛选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重庆地区广泛收集的36份野生马棘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待马棘幼苗生长至第9...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对马棘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抗旱生理响应特征,为马棘抗旱种质筛选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重庆地区广泛收集的36份野生马棘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待马棘幼苗生长至第90天时开始干旱处理,分别在胁迫0 d(对照组CK,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胁迫7 d(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和胁迫14 d(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0%~25%)时测定各处理下马棘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利用抗旱系数结合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对马棘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干旱胁迫下,36份马棘种质的生理响应变异丰富,不同种质的抗旱能力差异显著。通过对同一指标的均值比较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而呈“凸”字形变化;相对含水量(RWC)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而降低。7个检测指标中,POD活性的变异系数最大,而RWC的变异系数最小。通过隶属函数、综合D值和聚类分析可将36份马棘种质的抗旱能力分为抗旱型(8份种质)和敏感型(28份种质)两类。通过对两种类型种质的生理指标分析发现,抗旱型种质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Pro含量高于敏感型种质。【结论】干旱胁迫下36份马棘种质资源的生理响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初步筛选出8份抗旱型马棘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棘 干旱胁迫 种质资源评价 抗旱性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与不同牧草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4 位作者 朱瑞芬 唐冰霞 刘宗均 杨克露 陈积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166,共5页
为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间作栽培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 为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间作栽培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间作栽培对象,按行距100 cm进行间作;经一个年度饲草生育期观察,并进行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测定,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和甜高粱间作具有较好的生育期匹配性,一年可刈割利用2次;与拉巴豆间作栽培处理的营养品质评价最好,隶属函数均值为0.62,混合饲草粗蛋白质含量达15.91%;与甜高粱间作栽培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年度鲜草产量达103.92 t/hm^(2),年度经济收入达46763.37 CNY/hm^(2)。研究表明,拉巴豆和甜高粱均适合与杂交狼尾草进行间作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牧草 间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三叶种质资源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远东 冉启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02-2007,共6页
【目的】评价3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的营养价值,筛选出营养价值优良的资源材料。【方法】以红三叶开花期的9个营养因子为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筛选出营养价值较高的材料2份,即zxy2009P-6328、zxy2009P-633... 【目的】评价3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的营养价值,筛选出营养价值优良的资源材料。【方法】以红三叶开花期的9个营养因子为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筛选出营养价值较高的材料2份,即zxy2009P-6328、zxy2009P-6335,2份材料的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17.59%、16.46%;营养价值良好的材料6份,营养价值中等的材料11份。余下的11份材料营养价值较差。【结论】筛选出来的营养价值较高的2份材料,可以作为红三叶资源材料供进一步选育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种质资源 营养价值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玮 冉启凡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单独添加、混合添加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将杂交狼尾草经全株收割、粉碎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CEL)、乳酸菌(LD1、LD2)、乳酸菌+纤维素酶(CEL+LD1~LD2),密封袋密封60 d后,测定饲...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单独添加、混合添加对“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将杂交狼尾草经全株收割、粉碎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CEL)、乳酸菌(LD1、LD2)、乳酸菌+纤维素酶(CEL+LD1~LD2),密封袋密封60 d后,测定饲料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组、LD2组青贮料pH含量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纤维素酶+乳酸菌(CEL+LD1~LD2)组青贮料pH分别为4.54、4.50,比对照组高。纤维素酶组及纤维素酶+乳酸菌组氨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分别低18.44%、26.95%、16.31%。LD2组青贮料中无丙酸、丁酸产生。杂交狼尾草青贮时单独添加纤维素酶,青贮饲料粗蛋白质(CP)含量较对照组高6.08%(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分别低于对照组2.93%、4.81%(P<0.05),表明单独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提高青贮品质。青贮料中添加乳酸菌益4-J1,可有效抑制丙酸、丁酸产生,对青贮品质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乳酸菌 “桂牧1号”杂交狼尾草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份扁穗牛鞭草资源在中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15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2 位作者 冉启凡 陈积山 何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77-1985,共9页
【目的】探索评价扁穗牛鞭草耐寒适应性的有效方法,筛选耐寒性较强的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43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越冬返青情况及早春生长情况,利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牛鞭草资... 【目的】探索评价扁穗牛鞭草耐寒适应性的有效方法,筛选耐寒性较强的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43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越冬返青情况及早春生长情况,利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牛鞭草资源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供试43份牛鞭草资源的耐寒生长差异性较大,其中79.07%的资源不能越冬或能越冬但生长表现较差或一般,20.93%的资源不仅能顺利越冬,生长表现也较佳。主成分分析显示产量、水分、分蘖数和叶型可作为牛鞭草耐寒材料选育中优先考虑的因子。聚类分析将越冬后返青的40份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仅1份材料,第Ⅱ类有8份材料,第Ⅲ类有5份材料,第Ⅳ类有26份材料。【结论】试验筛选出的类群Ⅰ和类群Ⅱ共9份资源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越冬和早春生产性能,可作为进一步的耐寒材料选育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牛鞭草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基因在B16-F10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16
作者 赵金红 孙晓燕 蒋婧 《畜禽业》 2023年第5期6-9,共4页
实验研究B16-F10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MITF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对黑色素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增殖阶段前期,B16-F10细胞快速生长,MITF基因相对表达量也快速增加,在3 d、5 d、7 d的表达量极显著... 实验研究B16-F10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MITF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对黑色素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增殖阶段前期,B16-F10细胞快速生长,MITF基因相对表达量也快速增加,在3 d、5 d、7 d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1 d(P<0.01);在分化阶段,B16-F10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少,黑色素分泌越来越多,MITF基因相对表达量先下降后上升,5 d时极显著低于1 d和3 d(P<0.01),显著低于7 d(P<0.05)。推测MITF基因高表达对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F基因 B16-F10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