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煤矿资源整合现状及前景评价
1
作者 文良兵 黄丹 +2 位作者 田洪 王联 潘绍允 《现代矿业》 CAS 2013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总结了重庆市整合关闭的大量小煤矿分布区域以及剩余煤炭资源的现状,依据一定的估算原则,整理了剩余煤炭储量,运用维纳过程对剩余煤炭储量的经济可采性进行评价。对剩余资源量进行前景规化并对其利用方式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煤炭资源整... 总结了重庆市整合关闭的大量小煤矿分布区域以及剩余煤炭资源的现状,依据一定的估算原则,整理了剩余煤炭储量,运用维纳过程对剩余煤炭储量的经济可采性进行评价。对剩余资源量进行前景规化并对其利用方式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煤炭资源整合与科学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整合 维纳过程 前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鱼田堡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其煤层气赋存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兴玲 王长秀 +1 位作者 黄丹 李勋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0-33,76,共5页
通过含水层地质特征、构造控水作用及水平水化学特征等因素分析,进行鱼田堡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探讨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鱼田堡矿区构造复杂,深部煤层采动裂隙发育程度渐高,长兴组灰岩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水力联系增... 通过含水层地质特征、构造控水作用及水平水化学特征等因素分析,进行鱼田堡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探讨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鱼田堡矿区构造复杂,深部煤层采动裂隙发育程度渐高,长兴组灰岩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水力联系增强,不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浅部煤系含水层出露带煤层气含量低于矿井北部深水平未出露地区。随着开采水平的深入,水化学环境的脱碳酸作用和矿化度程度渐高,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水 水文地质特征 水化学环境 煤层气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矿突出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文世元 郭臣业 +1 位作者 周东平 周俊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33,共5页
为了掌握重庆某矿T3xj4突出砂岩岩样的岩石学特征,分析了砂岩的沉积地质概况,对突出砂岩成分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岩样为沉积石英砂岩,化学成分以SiO2、偏铝酸盐为主;岩样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孔喉直径大于甲烷分子直径,2... 为了掌握重庆某矿T3xj4突出砂岩岩样的岩石学特征,分析了砂岩的沉积地质概况,对突出砂岩成分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岩样为沉积石英砂岩,化学成分以SiO2、偏铝酸盐为主;岩样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孔喉直径大于甲烷分子直径,2.5—9.4μm的孔喉对渗透率贡献值最大;岩样呈块状结构,断面不平整,微观裂隙和节理不发育、连通性差,砂岩微观断面存在贝壳状、阶梯状断口,鲜有节理面。突出砂岩岩石学特征的研究能够有助于甄别突出砂岩,为岩石和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和瓦斯突出 微观结构 岩石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鲤刘区间地铁隧道浅埋硬岩爆破开挖方案优化
4
作者 黄旭 李栋 《河南科技》 2018年第23期111-112,共2页
重庆地区地铁九号线鲤-刘区间属于浅埋隧道,穿越围岩以硬岩为主,施工效率低,对围岩和周围构筑物影响较大。为此优选了钻爆参数,计算了安全药量和单孔装药量,基于错相减震机理选择起爆方式、炮孔布置参数及起爆顺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重庆地区地铁九号线鲤-刘区间属于浅埋隧道,穿越围岩以硬岩为主,施工效率低,对围岩和周围构筑物影响较大。为此优选了钻爆参数,计算了安全药量和单孔装药量,基于错相减震机理选择起爆方式、炮孔布置参数及起爆顺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爆破新工艺参数后,比原工艺单孔单响爆破时振动降低了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硬岩 地铁隧道 爆破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促进瓦斯解吸实验的规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葛兆龙 卢义玉 +2 位作者 周东平 左伟芹 夏彬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0-1155,共6页
针对我国大部分煤层瓦斯高吸附、压力高、渗透率低、难于抽采,易造成瓦斯灾害事故等难题,提出了利用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的新思路。研究了空化水射流液-气相变规律及声震效应促进瓦斯解吸的机理,通过改变泵压围压获得不... 针对我国大部分煤层瓦斯高吸附、压力高、渗透率低、难于抽采,易造成瓦斯灾害事故等难题,提出了利用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促进煤层瓦斯解吸的新思路。研究了空化水射流液-气相变规律及声震效应促进瓦斯解吸的机理,通过改变泵压围压获得不同空化数条件下,空化水射流空化声震规律:气穴溃灭时声震效应振动的频段很宽,集中在2 000~10 000 Hz,振动在5 400~6 800 Hz出现了一段振动频率的峰值,说明在此范围内溃灭的气泡更加集中;通过改变不同空化数,获得空化水射流声震效应对煤层瓦斯解吸具有促进作用,与未加空化效应的煤样解吸相比,当施加空化数为0.020 0(泵压15 MPa,围压0.3 MPa)的空化声震时,煤样解吸时间缩短19.6%,解吸量增加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水射流 声震效应 瓦斯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危险煤吸附、解吸瓦斯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曹树刚 张遵国 +2 位作者 李毅 郭平 刘延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2-1799,共8页
采用自主研制的煤体高压吸附-解吸变形试验系统,进行了突出危险煤在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吸附-解吸变形全过程试验,探讨了突出危险煤吸附瓦斯产生膨胀变形、解吸瓦斯产生收缩变形这一特有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突出危险煤在不同瓦... 采用自主研制的煤体高压吸附-解吸变形试验系统,进行了突出危险煤在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吸附-解吸变形全过程试验,探讨了突出危险煤吸附瓦斯产生膨胀变形、解吸瓦斯产生收缩变形这一特有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突出危险煤在不同瓦斯压力下随时间的变形曲线具有相同的演化规律,即先后经历抽真空收缩变形、充气压缩变形、吸附膨胀变形、卸压膨胀变形、卸压后弹性恢复变形和解吸收缩变形等6个阶段;吸附膨胀变形和解吸收缩变形过程中,煤样的应变变化率绝对值均随时间逐渐减小,直至一个相对稳定值,其变形规律服从朗格缪尔方程;煤样的吸附膨胀变形和解吸收缩变形均呈各向异性,垂直于层理方向和平行于层理方向的应变整体变化趋势呈现一致性,但由于煤体内部裂隙分布差异,使垂直层理方向的应变明显大于平行层理方向的应变;煤样吸附膨胀变形值与瓦斯压力关系对二次函数和朗格缪尔方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煤样解吸收缩变形值与原始瓦斯压力呈很好的幂函数关系和二次函数关系;煤样解吸瓦斯后存在一定的残余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危险煤 吸附膨胀 解吸收缩 时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控制水力压裂煤层增透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4
7
作者 郭臣业 沈大富 +2 位作者 张翠兰 王书琪 郭晨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8,122,共6页
为了减少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工程量和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对低透气性煤层增透理论及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煤层控制水力压裂概念,开发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软件,提出了高承压上向孔和近水平孔的封堵方法,形成了... 为了减少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工程量和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对低透气性煤层增透理论及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煤层控制水力压裂概念,开发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软件,提出了高承压上向孔和近水平孔的封堵方法,形成了压裂水分布范围探测关键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定点定向定区域压裂实现了目标区域煤层的增透,控制水力压裂前后相比单孔瓦斯抽采量提高了5倍以上,部分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工程量减少了1/3,采掘工作面单产单进大幅提高,煤矿井下控制水力压裂是对常规水力压裂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能有效促进目标区域煤层增透、提高瓦斯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增透 控制水力压裂 封堵技术 压裂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向水力压裂增透的大断面瓦斯隧道快速揭煤技术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栋 卢义玉 +4 位作者 荣耀 周东平 郭臣业 张尚斌 张承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3-369,378,共8页
分析了瓦斯隧道揭煤特点,提出多孔割缝定向水力压裂增透方法,研发出射流割缝导向系统装置,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断面瓦斯隧道揭煤综合防突技术体系,并应用于渝贵高铁特大断面瓦斯隧道揭煤工程。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裂缝的起裂受割缝缝槽导... 分析了瓦斯隧道揭煤特点,提出多孔割缝定向水力压裂增透方法,研发出射流割缝导向系统装置,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断面瓦斯隧道揭煤综合防突技术体系,并应用于渝贵高铁特大断面瓦斯隧道揭煤工程。结果表明:(1)水力压裂裂缝的起裂受割缝缝槽导向明显,并始终沿定向孔割缝和水力压裂孔裂缝在煤层中共同形成的连贯塑性区持续扩展;(2)压裂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35~187倍,平均瓦斯抽采纯量较本隧道邻近煤层普通压裂和邻近隧道同一煤层普通抽采工艺分别提高了4.28倍和12.73倍,揭煤时间比预期缩短了50%;(3)定向水力压裂有效弱化了高压水对围岩的损伤破坏,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较常规压裂分别减少了18.3%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瓦斯隧道 揭煤 定向水力压裂 水射流割缝 消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地区致密气田气井积液判断新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界 李颖川 +3 位作者 刘通 周俊杰 张迪 钟博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大牛地地区致密气田气井普遍产液,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正确判断井筒积液是实施排液工艺的重要内容。采用临界滑脱密度法对气井积液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正确判断气井积液,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并且还可判断出气井发生... 大牛地地区致密气田气井普遍产液,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正确判断井筒积液是实施排液工艺的重要内容。采用临界滑脱密度法对气井积液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正确判断气井积液,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并且还可判断出气井发生气液滑脱后不会立即积液,而是当滑脱超过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液判断 临界滑脱密度 气液比 大牛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诱导应力集中对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守建 郭世超 +3 位作者 许江 郭臣业 张超林 贾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9-108,共10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场耦合煤层气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受采动影响导致工作面前方不同应力分布条件下的顺层钻孔瓦斯抽采物理模拟试验,对抽采过程中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的煤层瓦斯压力、钻孔抽采流量、应力敏感系数和无因...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场耦合煤层气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受采动影响导致工作面前方不同应力分布条件下的顺层钻孔瓦斯抽采物理模拟试验,对抽采过程中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的煤层瓦斯压力、钻孔抽采流量、应力敏感系数和无因次渗透率等参数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瓦斯抽采过程中钻孔周围瓦斯压力下降速率先快后慢,越靠近钻孔的瓦斯压力等压线越为密集,瓦斯流速越大,钻孔周围瓦斯压力梯度先增大后减小;(2)随着采动应力集中系数增大,煤层渗透率降低,瓦斯抽采流量减小,其中采动应力水平最大的应力集中1区瓦斯抽采流量最小,而应力水平最小的卸压区抽采流量最大;(3)应力集中区的应力敏感系数高于卸压区和原始应力区,而该区域无因次渗透率下降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瓦斯抽采(CBM) 采动应力 瓦斯压力 抽采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失稳规律及对支架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解盘石 张颖异 +3 位作者 张艳丽 陈建杰 张晓波 段建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356,共13页
为研究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失稳规律及对支架的影响,以新疆焦煤集团2130煤矿252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Rhino+Kubrix+FLAC 3D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夹矸层数、厚... 为研究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失稳规律及对支架的影响,以新疆焦煤集团2130煤矿252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Rhino+Kubrix+FLAC 3D相结合的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不同夹矸层数、厚度下煤矸互层顶板失稳规律与顶板-支架相互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煤矸互层顶板破坏是由于倾斜中部、靠近支架的煤线先产生局部压剪破坏,随之向附近软煤夹层、夹矸扩展,导致顶板非均衡破坏,诱发架前冒顶、煤壁片帮等现象。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顶板最大主应力及顶板变形均呈明显的非对称性,且随着夹矸层数增加,支架上方煤矸顶板集中应力影响范围、围岩变形影响范围及塑性破坏范围均有所增大。煤矸互层顶板支架与围岩有顶板与支架正接触、破断顶板作用于支架掩护梁、架间相互作用等3种作用特征。较一般顶板的大倾角工作面,煤矸互层顶板对支架作用力明显减小,支架工作阻力整体呈倾斜中、下部大于上部的特征;支架非对称受载表现为前柱侧向载荷大于后柱,但随夹矸厚度的增加,顶梁受载程度趋于均布化。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缩短空顶时间、分区域控制、超前预爆破及工作面实时矿压监测等一系列大倾角大采高煤矸互层顶板稳定性控制措施,其中,重点控制工作面倾斜中部煤矸互层顶板的稳定性,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大采高 煤矸互层顶板 支架-围岩 非对称受载 顶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穿层水力压裂钻孔布置优化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栋 郭臣业 +3 位作者 覃乐 黄昌文 唐育德 周小林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7,75,共6页
为解决重庆地区低透气性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的难题,提出煤矿井下穿层水力压裂技术,分析得出其增透主要是高压水在煤体裂隙尖端产生拉应力增高区促使原始裂隙扩展、次生裂隙形成的过程,借助数值模拟对不同孔距的穿层水力压裂煤体塑性破坏... 为解决重庆地区低透气性松软煤层瓦斯抽采的难题,提出煤矿井下穿层水力压裂技术,分析得出其增透主要是高压水在煤体裂隙尖端产生拉应力增高区促使原始裂隙扩展、次生裂隙形成的过程,借助数值模拟对不同孔距的穿层水力压裂煤体塑性破坏区随注入高压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到重庆逢春煤矿7号煤层起裂压力为33~35MPa,而延伸压力略低于起裂压力,拟合出不同孔径下水力压裂有效范围与注入高压水压力的指数曲线,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矿底板巷瓦斯抽采工程.结果表明:水力压裂后煤层在走向、倾向上单孔压裂有效范围分别达到60m和50m,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195~370倍,瓦斯抽采纯量提高3.5倍,瓦斯抽采浓度提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穿层钻孔 水力压裂 钻孔布置 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水驱开发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国庆 张翠兰 +3 位作者 邱坤泰 马培申 耿立英 赖海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47-49,52,共4页
双河油田Ⅴ下层系各个水驱开发指标所反映的注水开发效果差异较大,根据各开发指标之间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选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共筛选出了10个重要的、有代表性评价指标,指标的权重计算应用层次分析... 双河油田Ⅴ下层系各个水驱开发指标所反映的注水开发效果差异较大,根据各开发指标之间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选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共筛选出了10个重要的、有代表性评价指标,指标的权重计算应用层次分析法,评判矩阵中单因素评价向量的确定采用优化了的岭形分布函数。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判结果属于"好"的评价范围,和实际吻合。文中所用方法简洁、实用,评价结果切实、可靠,对双河油田Ⅴ下层系下一步开发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水驱开发效果 模糊综合评判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高含硫污水处理及回注方案优选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世林 张翠兰 +1 位作者 蓝辉 肖文联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40-42,共3页
元坝地区长兴组气藏采出水矿化度、含盐量高,氯离子含量尤其高,在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有结垢产生沉淀的可能;气田水呈酸性或碱性、悬浮物含量超标;净化厂生产废水含有多种有机物和H2S,具有高危险性、高COD值等特点。根据水质特点... 元坝地区长兴组气藏采出水矿化度、含盐量高,氯离子含量尤其高,在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有结垢产生沉淀的可能;气田水呈酸性或碱性、悬浮物含量超标;净化厂生产废水含有多种有机物和H2S,具有高危险性、高COD值等特点。根据水质特点,参考同类气田(普光气田、龙岗气田等)的污水处理经验,比选污水处理指标、处理方案、回注方案、回注层位及回注井,优选出适合元坝气田的污水处理及回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高含硫 污水处理 回注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产能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洪 徐涛 郭臣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79-81,139,共4页
为提高煤储层的透气性,将地面油气开采的水力压裂技术引入煤矿井下进行煤层气的抽采和瓦斯治理。通过对影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效果的煤层及煤层气赋存特征、压裂工艺等进行样本统计分析,确定储层透气性、煤体结构、布孔方式是影响煤矿井... 为提高煤储层的透气性,将地面油气开采的水力压裂技术引入煤矿井下进行煤层气的抽采和瓦斯治理。通过对影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效果的煤层及煤层气赋存特征、压裂工艺等进行样本统计分析,确定储层透气性、煤体结构、布孔方式是影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注入液量、注入压力、煤层埋深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对煤矿井下水力压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水力压裂 产能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川煤矿延深区须六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致密气储量估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臣业 张迪 +2 位作者 王彪 周东平 张昌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永川煤矿延深区煤系地层上覆须家河六段岩层含有大量气体。在实验室对须六段岩芯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显示为长石岩屑砂岩层,结构成熟度为中到低,孔隙度平均3.98%,渗透率平均0.080506×10^(-3)μm^2,岩层内孔隙以微裂隙为主,含气饱... 永川煤矿延深区煤系地层上覆须家河六段岩层含有大量气体。在实验室对须六段岩芯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显示为长石岩屑砂岩层,结构成熟度为中到低,孔隙度平均3.98%,渗透率平均0.080506×10^(-3)μm^2,岩层内孔隙以微裂隙为主,含气饱和度平均84.3%,属于Ⅲ~Ⅱ类中等复合性储层类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应用容积法计算表明该矿延深区须六段致密砂岩气地质储量为12.84×10~8 m^3,丰度为1.712×10~8 m^3/km^2。可在井下应用水力压裂技术对岩层增透,结合瓦斯负压抽采系统,对须六段岩层致密气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岩石类型 微观结构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分析 储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孔6裂缝系统水侵探讨
17
作者 任世林 孙天礼 +3 位作者 张翠兰 冯国庆 王炜 张爱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18-222,12,共5页
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由于早期不均衡开采,导致气井水淹停产,降低了气藏的采收率。为了寻求合理的治水措施挖掘气藏剩余储量,以孔6裂缝系统为例,计算并分析了水侵量、水体能量、水体强度、产水特征、水侵动态与途径,得出了孔6裂缝系统外... 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由于早期不均衡开采,导致气井水淹停产,降低了气藏的采收率。为了寻求合理的治水措施挖掘气藏剩余储量,以孔6裂缝系统为例,计算并分析了水侵量、水体能量、水体强度、产水特征、水侵动态与途径,得出了孔6裂缝系统外部水体为底水,并且为有限封闭水域,地层水是以底水锥进的方式侵入气藏,给出了系统下一步排水合理化建议。以上研究成果完善了水侵理论,为气藏水侵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地层水储量 水侵量 水侵速度 水侵动态 水侵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南地区潘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涛 苏现波 倪小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研究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潘庄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从资源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钻完井工艺和排采工作制度4个方面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在资源丰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煤储层... 研究煤层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潘庄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从资源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钻完井工艺和排采工作制度4个方面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在资源丰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煤储层含气饱和度和临储压力比对该区煤层气井产能贡献大,其中临储压力比贡献最大,煤储层含气饱和度次之,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排采工作制度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产能 主控因素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长钻孔瓦斯抽采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乔伟 王凯 程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8,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顺层长钻孔瓦斯抽采负压变化对煤体瓦斯向钻孔运移的作用机制,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瓦斯气体在钻孔内运移沿程的阻力方程。结合顺层长钻孔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孔段负压沿孔长的变化规律,建... 通过理论分析顺层长钻孔瓦斯抽采负压变化对煤体瓦斯向钻孔运移的作用机制,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出瓦斯气体在钻孔内运移沿程的阻力方程。结合顺层长钻孔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孔段负压沿孔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层长钻孔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主控因素,并通过分析现场应用数据,证实了长钻孔瓦斯抽采工艺技术在本煤层瓦斯抽采中的优势。研究成果可为顺层长钻孔抽采瓦斯工艺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瓦斯抽采 瓦斯运移 泄压增透 顺层长钻孔 孔内负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板走向高位长钻孔分源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秀保 逄锦伦 +1 位作者 范彦阳 李新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4,共5页
为解决高瓦斯矿井采用顶板走向高位长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时的钻孔设计难题,基于回采过程中顶板上覆岩层动态运移规律,根据瓦斯纵向和横向运移特点提出“断裂带抽采为主、垮落带抽采为辅”的分源抽采理念,分别调控顶板瓦斯的纵向运移和... 为解决高瓦斯矿井采用顶板走向高位长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时的钻孔设计难题,基于回采过程中顶板上覆岩层动态运移规律,根据瓦斯纵向和横向运移特点提出“断裂带抽采为主、垮落带抽采为辅”的分源抽采理念,分别调控顶板瓦斯的纵向运移和上隅角区域瓦斯的横向运移。通过在马堡煤业15203工作面开展顶板“三带”理论分析和顶板裂隙演化规律数值模拟,并据此优化顶板走向高位长钻孔设计,在垮落带布置2个辅助抽采钻孔,其横向抽采范围为0~15 m、终孔垂高15 m;在断裂带布置3个主抽钻孔,其横向抽采范围为15~35 m、终孔垂高32~36 m。试验期间钻孔抽采瓦斯浓度高、流量稳定,有效抽采瓦斯时间达60 d,钻场总抽采瓦斯纯流量最大达19.8 m^3/min,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60%以下,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高位长钻孔 分源抽采 顶板“三带” 顶板裂隙演化规律 上隅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