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南 罗宏 +3 位作者 周宏 李元 王传麟 彭健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ransurethralincision of bladder neck,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7年1月,采用TURP+TUIBN治...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ransurethralincision of bladder neck,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7年1月,采用TURP+TUIBN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31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5例,年龄46~71岁,平均56岁,病程8~77个月,平均32个月,前列腺重量15~30 g,平均24 g。比较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47 min,平均38 min。经尿道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6~17 g,平均9.8 g。术后病理报告25例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其中20例为纤维增生型),15例伴慢性前列腺炎。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23例排尿通畅,1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1例膀胱颈挛缩。术前、术后6个月IPSS评分分别为(26.60±3.07)分、(6.92±1.26)分,Qmax为(7.96±2.30)ml/s、(19.60±2.31)ml/s,PVR为(132.80±64.84)ml、(18.60±7.97)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结论 TURP+TUIBN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南 罗宏 +3 位作者 周宏 李元 王传麟 彭健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17-718,725,共3页
目的总结同期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经验。方法 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对59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同期采用电切环取石、大力碎石钳碎石及气压弹道碎石、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 目的总结同期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经验。方法 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对59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同期采用电切环取石、大力碎石钳碎石及气压弹道碎石、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进行治疗。结果 59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73.5min。1例行TURP时切破静脉窦,出血约250ml,输血200ml,其余58例术中出血量50~150ml。1例术后出血,经调整气囊尿管牵引角度并输血400ml治愈。无电切综合征、膀胱穿孔及大出血。1例暂时性尿失禁,通过提肛训练后恢复正常排尿。2例采用大力碎石钳碎石者术后13天、22天时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疗2、3个月后排尿通畅。59例术后随访3~6个月,IPSS评分降至2~12分,QOL降至0~3分,Qmax升至14~21ml/s。59例复查B超,47例复查X线片,无结石残留和复发。结论对于≤1cm结石,原则上应先用电切环直接夹取结石,若不成功可采用输尿管镜经电切镜外鞘气压弹道碎石术;对于1~2.5cm结石,在条件许可下尽量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处理;对〉2.5cm的结石,可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口取石术,也可采用钬激光碎膀胱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大力碎石钳 气压弹道碎石 膀胱切开取石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诱导
3
作者 李元 刘南 +2 位作者 罗宏 张磊 熊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α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后传代培养,继而用重组SDF-1α及其中和抗体孵育48h,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α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后传代培养,继而用重组SDF-1α及其中和抗体孵育48h,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变化,以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迁移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SDF-1α孵育后显著表达平滑肌细胞标志α-SMA、SM-22α和Calponin;与对照组相比,其迁移能力显著提高[(8 375±1 776)vs.(3 950±875),P<0.05]。而在接受SDF-1α孵育同时添加SDF-1α中和抗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上述平滑肌细胞标志表达不明显,迁移力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4 250±1 816)vs.(3 950±875),P>0.05]。结论 SDF-1α可显著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提示其可能是移植器官动脉硬化增生内膜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平滑肌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