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型别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冬 周琦 +1 位作者 唐郢 肖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研究浸润性子宫颈癌(infiltrative cervical cancer,I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 avirus,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 目的研究浸润性子宫颈癌(infiltrative cervical cancer,I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 avirus,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Ⅱ、CINⅢ级和宫颈鳞癌的组织标本58例作为研究对象,SPF10LiPA25及HPV DNA酶免疫检测法(DNA enzyme immunoassay,DEIA)进行DNA的提取及扩增;采用线形探针反向杂交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HPV型别。结果 58例标本中有56例检测出HPV感染,HPV感染率96.55%,其中CINⅡ、CINⅢ级和子宫颈癌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5.00%。共检测出13种HPV型别,HPV16感染率最高(60.00%),其次为HPV18(7.69%)、HPV58(7.69%)和HPV31(4.62%)。宫颈鳞癌、CINⅢ、CINⅡ级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6.06%、26.31%、33.33%。41~50岁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44.64%)。结论 HPV16为重庆市最常见的HPV感染型别,HPV18、HPV58和HPV31也有较高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A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学梅 卢萍 +4 位作者 何萌 易玲 甘霖 吴立翔 刘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04-230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含量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分别对70例体检健康者、71例良性疾病患者、75例有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含量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动态观察。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A,分别对70例体检健康者、71例良性疾病患者、75例有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3、10 d时的血清进行PA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PA(166.1±68.3)mg/L,显著低于良性疾病组(232.0±41.4)mg/L、正常组(263.1±44.0)mg/L和青年组(264.4±39.6)mg/L(P<0.01);正常组、青年组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肿瘤组术后3 d的血清PA(110.7±62.9)mg/L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10 d(P<0.01),术后10 d血清PA(186.3±64.5)mg/L显著高于术前(P<0.01)。恶性肿瘤组PA阳性率46.67%,显著高于青年组(0)、正常组(2.50%)、良性疾病组(5.63%)(P<0.01)。恶性肿瘤组术后3 d PA阳性率(80.00%)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0 d(P<0.01);术后10 d PA阳性率(29.33%)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血清PA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有辅助鉴别诊断价值,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动态观察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恶性肿瘤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辐照载药微泡抑制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蓉 周琦 +1 位作者 王志刚 伍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的方法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20只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PLM辐照组、紫杉醇药物组、PLM组及生...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的方法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20只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PLM辐照组、紫杉醇药物组、PLM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末次处理24 h后处死裸鼠,测量重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在透射电镜下对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LM辐照组及紫杉醇药物组对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PLM辐照组的抑瘤率最高(P<0.01);PLM辐照组及紫杉醇药物组肿瘤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量均下降,前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到PLM辐照组肿瘤凋亡细胞出现较多。结论:与紫杉醇药物组相比,超声破坏PLM的方法对裸鼠SKOV3卵巢癌皮下移植瘤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应,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而延缓肿瘤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辐照 载紫杉醇脂质微泡 抑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HPV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郢 周琦 王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重庆市肿瘤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宫颈HPV感染(HC2检测法)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6例不予任何处理,观察1组31例予ɑ干扰...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重庆市肿瘤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宫颈HPV感染(HC2检测法)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6例不予任何处理,观察1组31例予ɑ干扰素阴道上药1月,观察2组56例予聚焦超声治疗宫颈HPV感染1次,3组在研究期间均禁止性生活,3月后复查HPV,比较HPV的变化。比较3组患者宫颈细胞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前HPV均值分别为(396.10±19.73)μg/L、(281.82±16.38)μg/L、(386.44±23.51)μg/L,治疗后分别为(292.11±17.78)μg/L、(175.24±13.81)μg/L、(69.64±7.56)μg/L,3组自身对照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两两比较可见HPV下降值最高为观察2组,其次为观察1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宫颈细胞学好转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能量为800~950 J时达到最佳疗效(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宫颈HPV感染是可行的,但其远期安全性尚需长期观察,其有效能量为800~95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 人类乳头瘤病毒 宫颈 宫颈细胞学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病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裕 李敏 +1 位作者 姜青明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8-1019,共2页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结外型淋巴瘤,几乎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罕见,常需借助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且本病的分期和治疗现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1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 病例报告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LYMPHOMA 结外淋巴组织 结外型淋巴瘤 女性生殖系统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分化因子促进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冬玲 王冬 +1 位作者 徐发良 周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参与调节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方法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中采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MyD88的表达,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参与调节卵巢癌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方法在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中采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MyD88的表达,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在紫杉醇处理后的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以及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在A2780/Taxol细胞中通过LY294002抑制PKB/Akt信号通路,通过小干扰RNA抑制MDR1的表达,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在紫杉醇处理后的存活情况。结果在A2780/Taxol细胞株中抑制MyD88的表达,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2780/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也明显降低,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至对照组的50%(P<0.01),且p-Akt、XIAP和MDR1在药物刺激下的升高也被明显抑制。同时抑制p-Akt通路的活性或抑制MDR1的表达后A2780/Taxol细胞的耐药性也出现明显下降,IC50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80%和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yD88蛋白通过调节PKB/Akt信号通路、XIAP抗凋亡蛋白以及MDR1的表达参与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通过抑制MyD88可望改善卵巢癌治疗中的耐药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髓样分化因子 蛋白激酶B 多药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耐药性和髓样分化因子88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犁 周琦 +2 位作者 徐发良 李少林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0-574,共5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亲本A2780细胞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A2780/Taxol生物学特性及与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关系。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A2780细胞和A2780/Taxol细胞的耐药性和耐药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法... 目的:研究卵巢癌亲本A2780细胞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A2780/Taxol生物学特性及与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关系。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A2780细胞和A2780/Taxol细胞的耐药性和耐药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A2780和A2780/Taxol细胞的细胞周期。应用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排出实验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2780和A2780/Taxol细胞中P-gp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检测A2780和A2780/Taxol细胞中MyD88、P-gp的表达情况。结果:A2780与A2780/Taxol相比,A2780/Taxol生长缓慢,呈G1期阻滞;CCK-8结果显示A2780/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为(36.81±2.05)μg/ml,A2780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为(1.40±0.18)μg/ml;两者的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26.35。Rh123排出实验显示A2780/Taxol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2780/Taxol的P-gp表达比A2780明显升高(P<0.05)。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发现A2780/Taxol中的P-gp和MyD88表达明显高于A2780细胞。结论:A2780/Taxol细胞株具有明确的耐药性,紫杉醇耐药与MyD88的表达密切相关,该细胞株可用于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耐药 卵巢癌 P-糖蛋白 髓样分化因子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丽芳 周琦 +1 位作者 徐建业 李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35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病人(病例组)和146例同一地区的健康汉族女性(对照组)的mdr1C3435T基因型进行...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35例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癌病人(病例组)和146例同一地区的健康汉族女性(对照组)的mdr1C3435T基因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卵巢癌病例组C/C型(30.37%)明显低于对照组(47.95%),而病例组T/C型(44.44%)和T/T型(25.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38.35%)和T/T(13.7%),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表型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930,P=0.004)。卵巢癌mdr1C3435T基因纯合缺失率(25.19%)高于对照组(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1,P=0.015),与对照组相比,T/T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度提高了2.121倍。mdr1C3435T的基因纯合缺失型和非纯合缺失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病例组与对照组mdr1C3435T的基因纯合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P=0.026),病例组(20.41%)高于对照组(5.1%),T/T型患卵巢癌的危险度增加2.533倍。结论:mdr1C3435T基因突变可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卵巢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50岁以上女性,T/T型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ma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冬玲 王冬 刘海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探讨Puma对于卵巢癌细胞生长及体内成瘤的影响,了解其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实现Puma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并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荷瘤实验确定卵巢癌细胞体... 目的探讨Puma对于卵巢癌细胞生长及体内成瘤的影响,了解其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实现Puma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并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小鼠荷瘤实验确定卵巢癌细胞体内成瘤能力。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hTERT基因启动子介导的Puma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实现Puma基因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过表达,过表达Puma后,卵巢癌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细胞凋亡增加,从对照组细胞的7.2%增加为过表达组的29%(P<0.05),且在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下降,所产生肿瘤组织的平均质量由0.53 g降至0.22 g(P<0.05)。结论 Puma通过激活细胞内Caspase-9的活性、促使Bax从胞质转移至线粒体、促进细胞凋亡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MA 卵巢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的增殖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舒婷 甘霖 +2 位作者 周琦 徐建业 李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研究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Curcumin-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Cur)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姜黄素(Curcumin,Cur)制备成SLN-Cur新型给药系统,分别检测DDP、Cur、... 目的:研究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Curcumin-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Cur)与顺铂(Cisplatin,DD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姜黄素(Curcumin,Cur)制备成SLN-Cur新型给药系统,分别检测DDP、Cur、SLN-Cur、DDP+Cur、DDP+SLN-Cur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凋亡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SLN-Cur可抑制SKOV3细胞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成依赖关系,24 h IC50=40.14μmol/L,DDP与SLN-Cur联合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增强,具有显著协同作用;Bcl-2表达减弱,Bax表达增强。结论:SLN-Cur合用DDP对SKOV3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通过下调Bcl-2表达及上调Bax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姜黄素 顺铂 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临床处理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蓉 周琦 +2 位作者 王冬 姜红薇 王树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18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HC-Ⅱ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指导下活组织检查...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118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联合采用HC-Ⅱ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和阴道镜指导下活组织检查。结果:118例宫颈细胞学ASCUS病理组织学诊断慢性炎症72例(61.02%),CINⅠ31例(26.27%),CINⅡ9例(7.63%),CINⅢ6例(5.08%);同时HC-Ⅱ检测高危型HPV阳性40例(33.90%),40例中33例为上皮内瘤变,并发现13例HPV阴性为上皮内瘤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P<0.05);HC-Ⅱ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诊断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1.74%和78.26%,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中上皮内瘤变率高,应加强对ASCUS患者的重视,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是对ASCUS进一步处理的有效方法,尤其对高危型HPV阳性的病例,应在阴道镜下行活组织检查,正确运用这2种方法,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减少癌前病变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US 阴道镜 HPV-DN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_2、p53基因及PCNA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蓉 朱晓玲 田桂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erbB_2、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erbB_2蛋白、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erbB_2、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erbB_2蛋白、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存在C-erbB_2、p53的异常丧达,表达的差异性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中、低分化的卵巢癌中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较高分化者明显(P<0.05)。结论:C-erbB_2、p53的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C-erbB_2、p53和PCNA的过度表达可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C-erbB2 抑癌基因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上皮性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卵巢类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雨聪 周琦 +1 位作者 王冬 姜青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类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卵巢类癌,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例1中患者为40岁女性,病例2中患者为33岁女性,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下腹疼痛,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类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卵巢类癌,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例1中患者为40岁女性,病例2中患者为33岁女性,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下腹疼痛,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岛状型。临床病理分期病例1为Ⅰa期,手术后无其他治疗已无瘤生存9年;病例2为Ⅲc期,术后接受化疗,6个月后死于本病。结论:原发性卵巢类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无典型临床症状,诊断需除外转移性类癌。早期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后愈后良好,晚期患者愈后差,化疗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短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郢 周琦 +1 位作者 舒小蕾 刘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对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步化疗的复发性宫颈癌病例共42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采用盆腔前后...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对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步化疗的复发性宫颈癌病例共42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采用盆腔前后野照射及同步化疗的复发性宫颈癌病例共34例作为对照组。判断2组治疗疗效和急性放射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成外照射肿瘤处方剂量(DT)(45.0±7.3)Gy,对照组完成外照射肿瘤处方剂量(37.0±4.5)Gy,2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局部控制率52.38%(22/42),对照组为32.35%(11/3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生存曲线分析,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18.1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3个月(P<0.01);观察组1例发生膀胱阴道瘘,2例出现直肠阴道瘘,12例出现Ⅲ度以上骨髓抑制。对照组8例出现Ⅲ度以上骨髓抑制,2例发生膀胱阴道瘘。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用于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的疗效优于盆腔前后野照射,不增加放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形放疗 宫颈癌 前后野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冬 周琦 姜青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分化差恶性肿瘤,行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和盆腔淋巴结切除,临床病理分期均为子宫内膜小细胞癌Ⅲc期,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突触素(Syn)呈阳性表达。病例1手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于手术后5月死亡;病例2手术后立即给予化疗和盆腔大野放疗,已无瘤生存2个月。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极其罕见,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小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术后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翔宇 王辉东 +1 位作者 郭明芳 谢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旋转调强放射治疗(IMAT)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学的优劣,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19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Eclipse 8.6计划系统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IMAT和IMRT 2种放疗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19例患者IMAT和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时间分别为(129±3)和(30±1)min(P=0.000),在Varian IX加速器上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7±0.23)和(6.55±0.17)min(P=0.009),靶区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8±0.01和1.10±0.01(P=0.175),靶区适形指数(CI)分别为0.88±0.01和0.82±0.01(P=0.000)。IMRT计划的直肠、膀胱、小肠和股骨颈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IMAT。结论:与IMRT相比,IMAT在靶区剂量和CI有一定的优势,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两者较为接近,IMAT计划设计耗时增加了近3倍,治疗时间减少一半。临床上在计划设计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建议尽量设计IMA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碘染色法在宫颈癌筛查中运用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惠 王冬 +2 位作者 何美 张艳 周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66-1768,共3页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法(VIA/VILI)在农村地区筛查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法(acetic acid,VIA)和碘染色法(lugol’s iodine,VILI)对重庆市涪陵区30~59岁的的已婚妇女进行人群为基础的...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法(VIA/VILI)在农村地区筛查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法(acetic acid,VIA)和碘染色法(lugol’s iodine,VILI)对重庆市涪陵区30~59岁的的已婚妇女进行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病变处取活检并进行病理组织诊断;通过连续2年筛查的结果,评价该筛查方案的效果。结果 2006-2010年对10 279人连续筛查2次,VIA/VILI阳性率14.50%,阳性者中1 487人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转诊率14.47%,32.28%在病变处取活检;首次病理确诊6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15例CINⅡ、25例CINⅢ、2例早浸/浸润性子宫颈癌,第2轮筛查病理确诊26例CINⅠ、11例CINⅡ、3例CINⅢ、0例早浸/浸润性子宫颈癌;经2轮筛查后CINⅠ、CINⅡ、CINⅢ、早浸/浸润性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85%、0.25%、0.27%、0.02%。结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生采用肉眼观察,以阴道镜检查作为技术保障,对30~59岁妇女进行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醋酸染色法 碘染色法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DD9、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霞 唐良萏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9,NEDD9)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DD9及FAK... 目的:探讨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9,NEDD9)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DD9及FAK在52例上皮性卵巢癌、1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8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并对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NEDD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00)、卵巢良性肿瘤(P=0.000)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K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02)、卵巢良性肿瘤(P=0.000)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DD9的表达在卵巢癌的FIGO分期(P=0.000)、组织分化程度各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0),而在确诊时年龄(P=0.756)、血清CA-125水平(P=0.300)、病理类型(P=0.526)及腹水(P=0.506)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AK的表达在FIGO分期(P=0.008)及腹水(P=0.027)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确诊时年龄(P=0.299),血清CA-125水平(P=0.116)、组织分化程度(P=0.100)及病理类型(P=1.000)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NEDD9和FAK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535,P<0.05)。结论:NEDD9及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早期联合检测NEDD9和FAK可能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 黏着斑激酶 上皮性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D133基因对CD133^+肝癌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勇 唐川 +5 位作者 兰曦 冉雪琪 邹冬玲 曹姝 李芳 李少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研究沉默CD133基因对人肝癌CD133+-HepG2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选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NOD/SCID小鼠成瘤实验验证其干性;靶向沉默CD133基因并分组(空白组、阴性感染组、阳性感染组);RT-PC... 目的研究沉默CD133基因对人肝癌CD133+-HepG2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选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NOD/SCID小鼠成瘤实验验证其干性;靶向沉默CD133基因并分组(空白组、阴性感染组、阳性感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D13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的克隆形成率及存活率,绘制存活曲线并计算各组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N及放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分别为(1.36±0.20)%和(87.62±1.92)%。CD133+细胞在细胞数为1×103/ml时即可形成皮下移植瘤。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组CD13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组G1、S期减少G2期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克隆形成实验显示阳性感染组D0、Dq、N值与SF2均减小,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强,其SER为(1.37±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作为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之一,可能成为肝癌干细胞放射治疗增敏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肝癌干细胞 RNA干扰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