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跌倒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灵莉 皮远萍 +4 位作者 石洋 王文欣 汪春雨 杨红 李真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8期1106-1111,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跌倒风险。方法:采用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343例肿瘤静脉化疗患者,在化疗前、中、后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分析不同时期跌倒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化疗前、中、后,患者不同级别跌倒风险的分布比例,差异...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跌倒风险。方法:采用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343例肿瘤静脉化疗患者,在化疗前、中、后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分析不同时期跌倒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化疗前、中、后,患者不同级别跌倒风险的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0.753,P<0.001);本组患者化疗前、中、后的跌倒风险评分分别是(1.08±1.93)分、(3.07±1.96)分、(1.76±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283,P<0.001);按连续不同化疗天数分组,4组间的跌倒风险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1,P>0.05)。结论:静脉化疗增加患者跌倒风险,建议对静脉化疗患者直接实施跌倒高危管理模式管理,在化疗前落实跌倒高危的干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出院后还应加强预防跌倒的延伸服务,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跌倒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CA循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 被引量:26
2
作者 卢潇潇 皮远萍 +4 位作者 王国碧 唐玲 王燕燕 高翠娥 徐灵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作用。方法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2012年6~9月全院32个病区1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于2013年1~3月再次对100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作用。方法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2012年6~9月全院32个病区1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于2013年1~3月再次对1000例次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进行检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从改进前的28.10%降至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管理,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身份识别 PDCA循环 护理缺陷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琨 黄闯 +3 位作者 单葵 陈瑾 赵恒光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0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VEGF蛋白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基底细胞癌(P<0.01)。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PCDGF和VEGF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65,P<0.01)。结论:PCDGF蛋白和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表皮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性生长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闯 李进 +2 位作者 李真华 周文文 周晓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舌鳞...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舌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舌组织中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舌组织相比,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随舌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的表达高于临床Ⅰ~Ⅱ的表达(P〈0.05)。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3,P〈0.01)。结论: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回顾性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小红 葛家华 何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分析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38例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的NH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38例患者按照An Arbor分期,Ⅰ期14例,Ⅱ期11例,Ⅲ期7例,Ⅳ... 目的:分析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38例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的NH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38例患者按照An Arbor分期,Ⅰ期14例,Ⅱ期11例,Ⅲ期7例,Ⅳ期6例,就诊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和鼻衄等,11例伴有发热、盗汗或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38例患者淋巴瘤细胞为小细胞至大细胞性等多种类型,病变内常见坏死改变,25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全部为T细胞性。除6例早期患者单独放疗、7例化疗外,其余25例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全组5年生存率78.9%,早期局限病变(Ⅰ、Ⅱ期组)92.0%,晚期病变(Ⅲ、Ⅳ期)为53.8%,两组生存率差别显著(χ2=11.29,P<0.001)。结论:临床分期为鼻腔原发NHL的主要预后因素,早期局限病变疗效较好;晚期病变发展迅速,常规治疗预后差,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鼻腔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