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亮 董伟 +3 位作者 郑炼 张金淼 袁丁 陈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控制下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为穿刺点,CT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吸液态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4.0×10^(4)U,注射体积分别为2...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控制下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为穿刺点,CT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吸液态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4.0×10^(4)U,注射体积分别为2 mL和4 mL,根据术后CT结果调整针体深度,并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拔针。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颅内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总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血肿清除率(31.17%±1.46%vs.30.50%±1.69%)、术后颅内压、总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大体积组术后1 d(77.30%±3.75%vs.62.77%±3.89%),2 d(91.43%±4.05%vs.80.12%±4.15%),拔针前(92.35%±4.83%vs.85.9%±3.59%)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留针时间(1.8 d±0.2 d vs.3.1 d±0.4 d,P<0.05)、尿激酶总用量(24.3×10^(4)U±2.3×10^(4)U vs.36.5×10^(4)U±4.7×10^(4)U,P<0.05)均少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3 d(11.33 mL±2.32 mL vs.16.45 mL±1.97 mL)、5 d(14.59 mL±2.11 mL vs.21.37 mL±2.43 mL)、7 d(22.79 mL±3.15 mL vs.30.15 mL±4.04 mL)、14 d(12.41 mL±1.95 mL vs.19.38 mL±2.47 mL)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少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28 d、3个月、6个月NDS[分别为(22.35±2.49 vs.28.14±2.95)、(16.43±2.17 vs.23.81±2.56)、(11.39±1.87 vs.17.74±2.03)]及ADL评分[分别为(44.76±4.22 vs.36.15±2.36)、(62.55±3.81 vs.51.39±2.45)、(77.53±3.76 vs.60.81±4.35)]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体积组(P<0.05)。结论大体积注射法能更有效引流血肿,缩短留针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是老年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 基底节区 脑出血 体积 老年 血肿清除率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总量及体积控制下单针和双针穿刺对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亮 谯刚 孙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及体积控制后单针和双针穿刺治疗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行微创穿刺术治疗的47例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单针组,n=25)及...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及体积控制后单针和双针穿刺治疗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行微创穿刺术治疗的47例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单针组,n=25)及前1/3和后1/3点(双针组,n=22)为穿刺靶点,CT引导穿刺成功后抽吸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为4万单位,总体积为4 mL(双针组每针2万单位,2 mL),每日用药2次,根据术后CT结果调整针体深度,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拔针。比较术后血肿清除率、颅内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总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结果双针组首次(44.39%±3.81%vs.30.54%±2.17%)、术后2 d(66.17%±3.47%vs.43.74%±2.53%)、3 d(77.29%±4.19%vs.62.94%±5.32%)、4 d(85.56%±4.07%vs.78.12%±4.15%)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单针组(P<0.05)。双针组术后即刻颅内压下降量(29.7 mmHg±3.9 mmHg vs.16.5 mmHg±2.7 mmHg)明显高于单针组(P<0.05)。双针组术后3 d(11.33 mL±2.32 mL vs.17.45 mL±2.19 mL)、5 d(24.59 mL±4.11 mL vs.35.62 mL±3.89 mL)、7 d(33.61 mL±3.36 mL vs.41.39 mL±4.35 mL)、14 d(17.49 mL±3.86 mL vs.24.83 mL±3.41 mL)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少于单针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针组术后28 d总死亡率明显低于单针组(13.63%vs.28.00%,P<0.05)。双针组术后28 d、3个月、6个月NDS[分别为(30.14±3.57 vs.37.36±3.59)、(22.60±4.23 vs.32.56±3.34)、(18.45±2.74 vs.25.77±3.06)]及ADL评分[分别为(12.31±2.43 vs.8.17±1.88)、(20.69±2.54 vs.12.55±1.96)、(34.58±4.07 vs.21.35±2.37)]优于单针组(P<0.05)。结论药物总量及体积控制后,双针穿刺法能更快清除血肿,减轻术后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老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穿刺 基底节区脑出血 重症 老年 体积 单针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1例报告)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体表标志物CT定位法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动...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体表标志物CT定位法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针长度,电钻将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送入血肿靶点,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分次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出残存血肿,动态CT检查调整留置针深度及引流方向,并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择期拔针。选取我院同期神经内科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作为对照,于入院当时及治疗28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ADL)。结果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41例,内科治疗组32例,血肿大小分别为(20.31±3.45)mL和(18.75±2.97)mL,两组血肿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987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发病后28d NDS为7.71±5.13,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的12.84±3.2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931,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发病后28d ADL为97.31±2.53,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84.59±4.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9.869,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准确、简单、快速清除血肿,能明显促进患者病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穿刺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