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和mTO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学农 霍钢 +1 位作者 唐茂源 冯清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1-205,共5页
目的研究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61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3K、AKT及mTOR的蛋白表达,应用RT-PCR检测PI3K、AKT及mTO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PI3K、AKT及mTOR的表达差异性。结果在所检测的肿瘤组织标本中,有31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另外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PI3K、AKT、mTOR阳性表达率(61.29%、74.19%、54.84%)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33.33%、43.33%、26.27%,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PI3K、AKT、mTOR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7±0.599、0.843±0.094、0.753±0.071)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0.591±0.803、0.718±0.044、0.656±0.022,P<0.05)。结论 PI3K、AKT及mTOR在垂体腺瘤的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促进其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PI3K AKT MTOR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型多态性与SAH后血管痉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阮健 谢延风 +3 位作者 孙晓川 苏海 江涌 唐文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E,APOE)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E,APOE)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85例SAH患者,测定APOE基因型多态性,通过TCD评定SAH患者出血后的CVS情况。分型结果与CVS及相关临床资料等分别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5例SAH患者中,32例APOEε4携带者中有21例(占65.7%)发生CVS,153例非ε4携带者中有56例(占36.7%)发生CVS,ε4携带者的CV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ε4携带者(P=0.02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均提示ε4是CVS的危险因素。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是SAH患者发生CV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