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管生成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孟翠翠 罗治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正常淋巴管系统在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和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新的高特异性的淋巴内皮标志物的出现及应用,使得临床对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肿瘤淋巴管生成,指从已经存在的淋巴管出芽、... 正常淋巴管系统在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和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新的高特异性的淋巴内皮标志物的出现及应用,使得临床对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肿瘤淋巴管生成,指从已经存在的淋巴管出芽、增殖形成新的淋巴管,或者从循环中的淋巴内皮祖细胞生成新的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新生淋巴管的自身结构特点、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淋巴管结构的差异及其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为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进而转移到远处器官提供了便利条件。深入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调控机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抗淋巴管生成治疗联合放化疗的方案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广阔前景。本文重点阐述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淋巴管生成如何促进肿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特征对预后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伍俞霓 罗治彬 +3 位作者 王琛 李静 罗辉燕 何代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病态造血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MDS患者的性别、年龄、MDS类型、诊断时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与生存期... 目的: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病态造血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MDS患者的性别、年龄、MDS类型、诊断时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9例MDS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90个月,不同性别、诊断时不同血小板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诊断时不同白细胞水平,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DS类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时骨髓涂片中粒系含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微核、异常核分裂,红系含有巨幼样变、细胞体积大小悬殊、核出芽、核碎裂;巨核系含有微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的MDS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活检中出现ALIP、纤维化的M 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M DS类型、诊断时患者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均为影响预后的指标,粒系病态造血表现中核浆发育不平衡、微核、异常核分裂;红系的巨幼样变、细胞体积大小悬殊、核出芽、核碎裂;巨核系的微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活检中出现ALIP、纤维化对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杜铭 李静 +3 位作者 温剑虎 李良彬 吴庆琛 秦治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4-825,共2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外科治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辉燕 王玮 +1 位作者 冯继红 罗治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i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5,IGFBP5)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36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中IGFBP5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i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5,IGFBP5)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36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中IGFBP5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对于胃腺癌的预后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36例患者中159例(67.4%)IGFBP5表达下调,且在肿瘤大小>5 cm、低分化胃腺癌、T3+T4a/b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表达下调明显(P<0.05)。生存分析显示IGFBP5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GFBP5可作为一个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1.897,P=0.029)。结论:胃腺癌中IGFBP5的表达下调,与进展期的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且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5 胃腺癌 多因素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并用高聚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永忠 李忠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疗效 大肠癌 术后辅助化疗 高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16基因缺失及突变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杜铭 李静 +2 位作者 曾昭淳 李良彬 张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应用控制模板DNA量的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结果 40例中有13例发生纯合缺失,3例发生突变,缺... 目的 探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应用控制模板DNA量的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结果 40例中有13例发生纯合缺失,3例发生突变,缺失及突变率为40%。其缺失及突变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 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及突变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缺失 基因突变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抑制PI3K和MEK的活性可协同抑制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玉 陈晓品 罗治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特异性抑制剂AZD6244对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增殖的影响。方法 (5、10、20、40、80)μmol/L LY294002、(1、2、4、8、16)μmol/L AZD624...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特异性抑制剂AZD6244对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增殖的影响。方法 (5、10、20、40、80)μmol/L LY294002、(1、2、4、8、16)μmol/L AZD6244单独及联合作用于SKOV3/DDP细胞,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合用指数(CI);根据结果确定联合用药的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LY294002组(5μmol/L)、AZD6244组(7μmol/L)及联合组(LY294002 5μmol/L+AZD6244 7μmol/L);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确定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平板克隆检测集落形成能力;annexinⅤ-PE/7-ADD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的ERK1/2(p-ERK1/2)、AKT、磷酸化的AKT(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激活型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 LY294002及AZD6244均可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两药联合作用IC50明显降低,此时CI<1,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组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单独作用组及对照组慢;倍增时间延长;集落形成数减少(P<0.01);FCM显示联合组凋亡率增高,阻滞于G1期的细胞增多,S期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KT、ERK1/2蛋白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LY294002组p-AKT水平降低,p-ERK水平增高;AZD6244组p-ERK水平降低,p-AKT水平增高;联合组p-AKT、p-ERK水平均降低,cyclin D1表达较其余各组低,激活型caspase-3较其余各组高。结论 PI3K抑制剂LY294002联合MEK抑制剂AZD6244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协同抑制SKOV3/DDP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AZD6244 卵巢癌 耐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对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翠翠 罗治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n=6):阴性对照组、塞来昔布组、替吉奥组、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n=6):阴性对照组、塞来昔布组、替吉奥组、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组(联合给药组)。连续给药21d后,取材,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及给药前后裸鼠体重变化,评价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OX-2、VEGF-C蛋白表达情况并计数淋巴管密度。结果药物治疗组裸鼠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体重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塞来昔布组、替吉奥组、联合给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71%、48.13%、79.44%。塞来昔布组、联合给药组COX-2、VEGF-C表达及淋巴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替吉奥组(P<0.05),替吉奥组COX-2、VEGF-C表达及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替吉奥单独作用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且二者应用具有协同抑瘤作用。塞来昔布单用或联合替吉奥均可通过下调COX-2表达、进而下调VEGF-C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替吉奥 环氧化酶2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