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A、CA50、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15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肿瘤组(74例)和良性疾病组(77例)。结果:CEA和CA125检测值在肿...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15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肿瘤组(74例)和良性疾病组(77例)。结果:CEA和CA125检测值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CEA、CA50、CA19-9和CA125在肿瘤组的敏感性分别为:27.40%、62.86%、59.46%和21.43%,与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的敏感性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13.70%和2.60%(P<0.05)。CEA、CA50、CA19-9 3项联合检测同时2项以上异常的敏感性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57.97%和40.54%(P<0.05),特异性59.46%,准确性58.74%,阳性预测值57.14%,阳性似然比1.43。CEA、CA50、CA19-9和CA125 4项联合检测同时3项以上异常的敏感性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34.14%和5.88%(P<0.05),特异性94.12%,准确性61.33%,阳性预测值87.5%,阳性似然比5.81。CEA、CA50、CA19-9和CA125的ROC曲线A值分别为:0.597、0.575、0.573和0.646。结论:CEA、CA50、CA19-9和CA125对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较低。CEA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以上或CEA、CA50和CA19-9 3项联合检测出现2项以上异常或CEA、CA50、CA19-9和CA125 4项联合检测出现3项以上异常提示肿瘤可能性大。且在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方面,以上"4项"联合检测出现3项以上异常优于以上"3项"联合检测出现2项以上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CEA CA50 CA19-9 CA125 梗阻性黄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CEA、CA_(19-9)、CA_(50)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浩 罗文军 吴晓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对35例老年胆管癌患者和31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静脉血清中CEA、CA19-9和CA50进行测定。结果:诊断胆管癌血清CA19-9、CA50的敏感度较好,分别为80.0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对35例老年胆管癌患者和31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静脉血清中CEA、CA19-9和CA50进行测定。结果:诊断胆管癌血清CA19-9、CA50的敏感度较好,分别为80.00%和91.48%;血清CEA的特异度最好,为87.10%;联合检测并联法优于串联法,敏感度保持在88.64%,准确度增加。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具有协同作用,准确度增加,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9-9 CA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TACE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书明 陈圣开 张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23...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23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联合组(55例)及对照组(68例)。联合组患者行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TACE,对照组患者仅行肝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疗效及术后生存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肿瘤总控制率及术后第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静脉癌栓、癌栓类型、肿瘤个数、肿瘤直径及术后TACE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静脉癌栓、癌栓类型及术后TACE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实施肝癌切除术及术后TACE,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患者预后受肝静脉癌栓及癌栓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经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4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涛 戴国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胆囊炎病较重的一种类型。本文报告46例,术中见67.4%的病例胆囊与周围器官广泛粘连。56.5%胆囊积脓或积液,26%胆囊萎缩,15.2%%发生胆内瘘。本病易与胆囊癌相混淆。B超检查5例示胆囊癌,3例术中疑为胆囊癌而行...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胆囊炎病较重的一种类型。本文报告46例,术中见67.4%的病例胆囊与周围器官广泛粘连。56.5%胆囊积脓或积液,26%胆囊萎缩,15.2%%发生胆内瘘。本病易与胆囊癌相混淆。B超检查5例示胆囊癌,3例术中疑为胆囊癌而行冰冻切片。本文描述了该病的病理特点,提出本病与胆囊癌的鉴别要点及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 胆囊炎 胆内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早期诊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至2009年9月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关临床资料。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0例,Ⅳ型2例,Ⅴ型0例。治疗措施:胆管空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至2009年9月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关临床资料。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0例,Ⅳ型2例,Ⅴ型0例。治疗措施:胆管空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支撑引流6例,胆管缝合未置T管内支撑引流2例,胆管缝合置T管内支撑引流3例,用脐静脉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1例,用胆囊管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2例,单纯腹腔引流2例。结果:随访3月~12年。效果优良11例,占68.8%(11/16);效果差5例,占31.2%(5/16)。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效果较好,延迟发现和治疗不当效果较差。胆管缝合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和胆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支撑引流是疗效较好的早期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胆管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性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罕见并发症死亡1例报告
6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8-1279,共2页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分为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诊断性ERCP的并发症主要为急性胰腺炎(0.66%),其次为化脓性胆管炎(0.33%)[1]。治疗性ERCP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化...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分为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诊断性ERCP的并发症主要为急性胰腺炎(0.66%),其次为化脓性胆管炎(0.33%)[1]。治疗性ERCP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化脓性胆管炎[1]。本例为诊断性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诊断性ERCP 罕见并发症 治疗性ERCP 死亡 化脓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
7
作者 陈今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97-297,296,共2页
自1935年whipple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已50多年。在这数十年间方法上有许多改进并日趋完善,但仍见严重胰瘘病例的发生。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后,空肠与胆管,胰管,胃吻合的术式基本趋于两种,即whipple氏法和child氏法。我院外科于1977... 自1935年whipple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已50多年。在这数十年间方法上有许多改进并日趋完善,但仍见严重胰瘘病例的发生。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后,空肠与胆管,胰管,胃吻合的术式基本趋于两种,即whipple氏法和child氏法。我院外科于1977年—1992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现将其术式与胰瘘的发生进行比较,以供临床在选择术式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切除术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