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消毒液细菌和HBsAg污染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桂勇 黄天禄 +3 位作者 张明钧 曹何 卢仙娥 李德秀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用《消毒技术规范》的细菌培养方法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法(ELISA、SPRIA).对医院常用10种消毒液共332份样品进行了污染调查,结果为:细菌总超标率为11.7%.HBsAg总检出率为5.83%;细菌污染以0.1%... 用《消毒技术规范》的细菌培养方法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法(ELISA、SPRIA).对医院常用10种消毒液共332份样品进行了污染调查,结果为:细菌总超标率为11.7%.HBsAg总检出率为5.83%;细菌污染以0.1%洗消粉最严重(超标率50%).其次为75%乙醇(11.7%),1%碘伏(8.3%),2.5%碘酒(10.8%及器械液(4.7%);而消毒液HBsAg污染以75%乙醇为最高(12.9%),其次为器械液(8.1%),这与两种消毒剂不能杀灭乙肝病毒结果一致。戊二醛类消毒液如“一消净”等没有细菌和HBsAg污染。结果提示加强消毒产品管理,使用高效稳定的消毒液代替低质的消毒剂,对于降低消毒液污染,减少侵入性器械带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医院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酚对稀有鮈鲫胚胎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熊力 马永鹏 +3 位作者 毛思予 苏永良 金帮明 刘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7-344,共8页
研究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胚胎的致畸和毒性效应.以7.5,30,60,120,250μg/L5个浓度的PCP对0hpf(hpf,受精卵孵出时间)的稀有鮈鲫胚胎进行暴露染毒,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和雌二醇(EE2,2.5ng/L)... 研究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胚胎的致畸和毒性效应.以7.5,30,60,120,250μg/L5个浓度的PCP对0hpf(hpf,受精卵孵出时间)的稀有鮈鲫胚胎进行暴露染毒,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和雌二醇(EE2,2.5ng/L)阳性对照组.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统计胚胎的孵化率、96hpf相对存活率和各时期的畸形率,并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胚胎中CYP1A基因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CP暴露能延迟稀有鮈鲫胚胎发育,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随着PCP暴露浓度的升高,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率和96hpf相对存活率降低,各时期的畸形率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稀有鮈鲫胚胎CYP1A基因和p53基因mRNA表达被显著诱导,并随PC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CP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表现为显著的毒性效应.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率、96hpf相对存活率、各时期畸形率及CYP1A基因和p53基因的诱导表达可以作为评价PCP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胚胎发育 五氯酚 毒性效应 CYP1A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茜 姚伟 +2 位作者 甘丹 张劼 徐兰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检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程度、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72例,年龄(83.4±7.8)岁,其... 目的检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程度、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72例,年龄(83.4±7.8)岁,其中G-菌肺炎45例(包括重症13例和非重症32例),G+菌肺炎27例(包括重症16例和非重症11例)。另选取45例同期非特异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未经抗菌药物治疗前血清PCT、TNF-α、IL-8、内毒素水平,统计分析PCT水平与炎症程度、各炎性因子、内毒素相关性。结果①老年G-菌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肺炎组(P<0.01)。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TNF-α、IL-8水平正呈相关(r=0.863,P<0.01;r=0.877,P<0.01),与血清内毒素水平无相关性(r=0.391,P>0.05)。非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正相关(r=0.898,P<0.01)。②与非特异性肺炎老年患者相比,在老年G+菌肺炎患者中,非重症组患者血清PCT无明显升高(P>0.05);重症组血清PCT明显升高(P<0.01),PCT变化与TNF-α、IL-8水平正相关(r=0.865,P<0.01;r=0.745,P<0.01)。结论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变化与感染细菌类型、炎症程度有关。血清PCT对非重症G-菌、G+菌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TNF-Α IL-8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胥飚 王东升 余显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69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 asaeruginosa,IRPA),经K-B法检测耐药性;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酶IMP、VIM基因和外...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69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 asaeruginosa,IRPA),经K-B法检测耐药性;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酶IMP、V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等3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69株IRPA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检出金属酶IMP和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的分别有2株(2/69,2.9%)和4株(4/69,5.8%),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检测为缺失的有46株(46/69,66.7%)。结论: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耐药机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磷脂酶A_2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璞 王淑琴 康格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83-484,488,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磷脂酶A2 (PLA2 )活性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 [3 H] 油酸标记生物膜法连续监测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PLA2 活性。 结果 :46例乳腺癌患者血清PLA2 活性为 (2 5 .7± 4.2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磷脂酶A2 (PLA2 )活性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 [3 H] 油酸标记生物膜法连续监测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PLA2 活性。 结果 :46例乳腺癌患者血清PLA2 活性为 (2 5 .7± 4.2 ) % ,健康人活性为 (8.4± 2 .0 ) % ,二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良性乳腺瘤患者PLA2 活性为(11.6± 2 .3) % ,与健康人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患者PLA2 动态观察结果表明 ,乳腺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A2 活性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PLA2 活性的变化 ,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磷脂酶A2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9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潋 程大林 王淑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了解本市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494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并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目的:了解本市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494例疑为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并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8494例可疑病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735例(32.2%),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2239例(26.4%),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29例(0.3%),Uu与Mh双重感染467例(5.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6.4%、95.4%、94.4%、87.1%、74.2%、73.3%,对大观霉素敏感率仅为6.5%;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林可霉素有较高的敏感率,敏感率分别为100%、96.6%、96.6%、86.2%,对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仅分别为0%、0%,3.4%;Uu+Mh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最敏感,其次为交沙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2.1%、89.7%和61.2%,对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大观霉素敏感率仅分别为3.9%、5.2%、8.6%、9.4%。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引起泌尿生殖系非淋菌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以Uu感染为主;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要根据药物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感染 药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am2CSK4为佐剂的减毒活疫苗D39△CPS-TA可保护幼鼠抵抗肺炎链球菌感染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令斌 廖璞 +5 位作者 宋志新 赵家宁 高松 吴盈盈 尹一兵 胥文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51-1655,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减毒肺炎链球菌疫苗株D39△CPS-TA与佐剂Pam2CSK4联用时在幼鼠模型中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D39△CPS-TA、D39△CPS-TA+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D39△CPS-TA+Pam2CSK4经鼻免疫C57/BL6幼鼠,每周1次,共4次。末次... 目的评价新型减毒肺炎链球菌疫苗株D39△CPS-TA与佐剂Pam2CSK4联用时在幼鼠模型中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D39△CPS-TA、D39△CPS-TA+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D39△CPS-TA+Pam2CSK4经鼻免疫C57/BL6幼鼠,每周1次,共4次。末次免疫后1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末次免疫后2周,采用19F型和2型肺炎链球菌攻毒,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生存率实验评价D39△CPS-TA的安全性;从体质量变化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2个角度,评价Pam2CSK4的安全性。结果 D39△CPS-TA+Pam2CSK4免疫幼鼠可有效引起抗原特异性IgG升高,其中以IgG1为主;能有效促进IFN-γ、IL-4、IL-10和IL-17A水平升高;能有效抵抗19F型肺炎链球菌在小鼠鼻咽部定植;能有效提高小鼠经2型肺炎链球菌攻毒后的生存率。高剂量D39△CPS-TA可被幼鼠耐受,Pam2CSK4较CT安全。结论 D39△CPS-TA+Pam2CSK4经鼻免疫幼鼠可安全有效地刺激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而对抗肺炎链球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疫苗 佐剂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