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D-ASL与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邹春霞
冯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06-208,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无阳性发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突出的灌注成像技术,可以产生定量的灌注图像,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临床手段而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3D-ASL可以提供诊断TIA的依据,当联合DWI、MRA或者DSC-PWI检查时,对TIA的诊断、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且对于不同身体耐受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模式。本文将对不同身体耐受情况TIA患者进行3D-ASL与DWI、MRA、DSC-PWI联合诊断的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多模态磁共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管状骨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2
作者
胡子凡
陈留斌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7年第3期42-42,共1页
骨血管瘤好发于脊柱和颅骨,发生于长骨者较步见。骨血管瘤是一种原发于骨的良性肿瘤,组织学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两种。早期无临床症状。1917年Hitzjot首次报告并描述了肱骨血管瘤的X线表现。本例肱骨毛细血管瘤经X线摄片,MRI检查...
骨血管瘤好发于脊柱和颅骨,发生于长骨者较步见。骨血管瘤是一种原发于骨的良性肿瘤,组织学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两种。早期无临床症状。1917年Hitzjot首次报告并描述了肱骨血管瘤的X线表现。本例肱骨毛细血管瘤经X线摄片,MRI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现予以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长管状骨
骨血管瘤
无临床症状
MRI检查
良性肿瘤
X线表现
X线摄片
病理证实
血管型
海绵型
全文增补中
题名
3D-ASL与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邹春霞
冯静
机构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06-208,共3页
基金
重庆市巴南区科学技术局2019年度科研项目(2019SHSY515)。
文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无阳性发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突出的灌注成像技术,可以产生定量的灌注图像,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临床手段而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3D-ASL可以提供诊断TIA的依据,当联合DWI、MRA或者DSC-PWI检查时,对TIA的诊断、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且对于不同身体耐受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模式。本文将对不同身体耐受情况TIA患者进行3D-ASL与DWI、MRA、DSC-PWI联合诊断的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多模态磁共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Keywords
3D-arterial spin labeling
multimodal M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3.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管状骨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2
作者
胡子凡
陈留斌
机构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市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
医院
出处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7年第3期42-42,共1页
文摘
骨血管瘤好发于脊柱和颅骨,发生于长骨者较步见。骨血管瘤是一种原发于骨的良性肿瘤,组织学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两种。早期无临床症状。1917年Hitzjot首次报告并描述了肱骨血管瘤的X线表现。本例肱骨毛细血管瘤经X线摄片,MRI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现予以报告。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长管状骨
骨血管瘤
无临床症状
MRI检查
良性肿瘤
X线表现
X线摄片
病理证实
血管型
海绵型
分类号
R732.23 [医药卫生—肿瘤]
R683.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D-ASL与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春霞
冯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管状骨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胡子凡
陈留斌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7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