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D_(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霞 齐志国 谢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将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仁酸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检测目的基因在脑内的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化细胞移植对癫痫的影响。方法:建立海仁酸致癫痫大鼠模型,完全随机分为GAD-NSCs移植组、单纯NSCs移植组... 目的:将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海仁酸颞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中,检测目的基因在脑内的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化细胞移植对癫痫的影响。方法:建立海仁酸致癫痫大鼠模型,完全随机分为GAD-NSCs移植组、单纯NSCs移植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0只。在移植后1、2、3天,1、2、4、8周各时间点,通过小剂量戊四氮诱发试验检测大鼠的癫痫敏感性;移植l周后,取海马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GAD65表达;移植8周后,取脑组织,进行海马区HE病理染色及BrdU和GAD65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GAD-NSCs移植组2天就表现出癫痫敏感性下降,而单纯NSCs移植组术后2周才出现该变化,并且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纯NSCs移植组Racine评分标准评分高于GAD-NSCs称植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仅有GAD-NSCs移植组海马区GAD65高表达;GAD-NSCs移植组的BrdU阳性标记细胞、GAD65阳性标记细胞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GAD65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癫痫大鼠海马中,海马区GAD65呈高表达,可持续抑制实验动物癫痫敏感性,并对移植后的宿主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改善实验动物神经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谷氨酸脱羧酶 癫痫 移植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焦虑行为和脑内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冲 楚亚楠 +4 位作者 贺桂琼 刘刚 王凌晞 周泽芬 姚秋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焦虑行为和脑内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梓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用梓醇[(5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 目的:观察梓醇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焦虑行为和脑内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梓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用梓醇[(5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3周,应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两组小鼠的焦虑情绪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内神经元及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梓醇治疗组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P=0.000 2,t=4.742)和时间(P=0.001,t=3.936)显著增加,神经元数量(P=0.028 4,t=2.872)及突触蛋白表达(P=0.002,t=5.265)明显增多。结论:梓醇治疗能显著缓解AD模型小鼠的焦虑情绪,这种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元及突触的丢失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阿尔茨海默病 焦虑行为 神经元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对声刺激反应的膜电位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磊 张永海 +1 位作者 肖雄健 熊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对声刺激反应的膜电位特征。方法运用在体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麻醉大鼠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细胞内反应,分析声音引发的各种兴奋性和抑制性反应的成分及其膜电位特征。结果在大鼠初... 目的探讨大鼠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对声刺激反应的膜电位特征。方法运用在体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麻醉大鼠初级听皮层单个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细胞内反应,分析声音引发的各种兴奋性和抑制性反应的成分及其膜电位特征。结果在大鼠初级听皮层共记录到64个神经元,声音刺激引起其中33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听觉反应,24个产生抑制性反应,2个产生"on-off"双相听觉反应,其余5个神经元对声音刺激反应不明显。根据声音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以及动作电位(AP)的特点,兴奋性听觉反应可分为4型:长时程EPSP型、短时程EPSP型、规律放电型、阈下EPSP型;抑制性听觉反应也可分为4型:AP-IPSP型、EPSP-IPSP型、IPSP型、AP-超极化型。声音诱发的IPSP的潜伏期(46.3±20.5)m s和上升相时程(10.1±4.4)m s显著长于EPSP[分别为(15.1±4.7)、(6.1±3.5)m s,P<0.05,P<0.01]。且"on-off"双相听觉反应的放电间隔与声音时长高度一致。结论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对相同自然声刺激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反应,且各型反应的成分和膜电位特征各异,这可能是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听皮层 在体 细胞内记录 声音刺激 听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洁芸 李丹 +3 位作者 滕志朋 田茗源 张雄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10只6月龄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5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500 ppm姜黄素,6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表达明显增加(t=-10.805,P=0.000),但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均未见SR-BⅠ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提高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的表达,而SR-BⅠ在神经元中未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 早老蛋白1dE9基因双转基因小鼠 海马 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初级听皮层SOM中间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娟 陶璨 +4 位作者 张光伟 周畅 闫素梅 熊鹰 周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初级听皮层SOM+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方法通过局部场电位记录方法对初级听皮层进行定位后,采用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在离体脑片上分别记录SOM+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在接受刺激后诱发的兴奋后突触后电流和抑... 目的研究小鼠初级听皮层SOM+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方法通过局部场电位记录方法对初级听皮层进行定位后,采用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在离体脑片上分别记录SOM+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在接受刺激后诱发的兴奋后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通过对两类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时间特性以及幅度上的比较,从而分析SOM+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结果 SOM+神经元与锥体神经元的突触输入在时间特性上表现出相似的起始潜伏期。SOM+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4.35±2.74)ms,(18.26±3.24)ms]明显要短于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8.81±3.76)ms,(21.08±3.9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PSC P<0.05,IPSC P<0.01)。在突触后电流的幅度上两类神经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中间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与锥体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在基本电生理特性上类似,但时间特性上的差异提示两者接受的突触输入在皮层内环路来源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神经元 锥体细胞 全细胞记录 离体膜片钳 初级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迟发型听觉反应的电生理特征
6
作者 娄云霄 张光伟 +2 位作者 陶璨 周艺 熊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声刺激诱发大鼠初级听皮层反应的电生理特征及机制。方法运用场电位记录、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记录和细胞内记录技术,在麻醉大鼠初级听皮层分别从整体水平和单细胞水平分析声诱发的迟发型反应特征,并从膜电位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 目的探讨声刺激诱发大鼠初级听皮层反应的电生理特征及机制。方法运用场电位记录、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记录和细胞内记录技术,在麻醉大鼠初级听皮层分别从整体水平和单细胞水平分析声诱发的迟发型反应特征,并从膜电位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在给予白噪声刺激的条件下,我们在大鼠初级听皮层记录到起始相onset反应之后的长潜伏期场电位活动,其反应的潜伏期(152±18)ms显著长于起始相反应(9.2±0.4)ms,属于迟发型听觉反应。单细胞胞外记录显示迟发型听觉反应的动作电位发放潜伏期(144±11)ms与场电位水平的迟发型活动相似。在体细胞内记录共记录到29个神经元,其中10个神经元在声刺激后表现出长潜伏期(137±11)ms和长时程的迟发型活动。结论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迟发型反应的潜伏期远长于起始相onset反应,且反应特征(潜伏期、时程)与on-off双相反应神经元的offset反应明显不同,其产生机制可能与突触前输入以及神经元本身的兴奋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听皮层 细胞内记录 膜电位 在体 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静电场刺激对脂多糖诱导神经认知障碍小鼠的改善作用
7
作者 魏国梁 王聪 +4 位作者 孙书情 刘贵松 田学隆 王星 温惠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37-2245,共9页
目的探究非侵入式静电场刺激(noninvasive electrostatic field stimulation,NEF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神经认知障碍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C57小鼠分为CTL组、NaCl+NEFS组、LPS+SHAM组、LPS+NEFS组,每... 目的探究非侵入式静电场刺激(noninvasive electrostatic field stimulation,NEF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神经认知障碍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C57小鼠分为CTL组、NaCl+NEFS组、LPS+SHAM组、LPS+NEFS组,每组12只。LPS+NEFS组和LPS+SHAM组都以腹腔注射LPS(2 mg/kg)的方式建立神经认知障碍模型,建模后,连续进行4 d的NEFS治疗,其中LPS+NEFS组接受160 kV/m的静电场刺激(30 min/d)而LPS+SHAM组只接受0 kV/m的假刺激(3 s/d)。NaCl+NEFS组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代替LPS并进行160 kV/m的静电场刺激;CTL组不做任何处理。NEFS后,用T迷宫(T-maze)实验和新物体识别(new object recognition,NOR)实验观察小鼠的认知能力;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数量;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与CTL组比较,LPS+SHAM组在T-maze和NOR中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弱(P<0.05),且海马区神经元的数目显著减少而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P<0.05)。而与LPS+SHAM组比较,LPS+NEFS组在T-maze和NOR中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5),且海马区神经元的数目也显著增加(P<0.05),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腹腔注射2 mg/kg的LPS可以建立神经认知障碍模型,NEFS对LPS诱导神经认知障碍小鼠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神经认知障碍 神经保护 学习记忆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居高原青年官兵脑功能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高伊星 李鹏 +4 位作者 蒋春华 陈郁 刘春 高钰琪 阮怀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研究长期移居高原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居高原时间、睡眠质量、脑组织氧供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平原青年男性官兵65例、移居4 500 m高原地区1~15年的青年男性官兵64例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和匹... 目的研究长期移居高原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居高原时间、睡眠质量、脑组织氧供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平原青年男性官兵65例、移居4 500 m高原地区1~15年的青年男性官兵64例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调查,并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左、右脑组织氧合指数的检测。结果久居高原者左、右脑组织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1),并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r=0.364,P<0.01)。长期高原移居者对颜色尤其是蓝色反应延迟(P<0.05),颜色辨别能力下降(P<0.01),短时视觉记忆能力降低(P<0.01),运动稳定性降低(P<0.05)等。久居高原者焦虑、抑郁、敌意、困惑等不良情绪状态增强(P<0.05),睡眠质量下降(P<0.01)。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脑组织氧合指数有相关性(r=-0.287,P<0.05)外,久居高原者其他脑功能的变化与脑组织氧供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认知功能中平均颜色反应时、本顿视觉保留测试得分两项指标与移居高原时间呈显著相关性(r=0.268,r=-0.277,P<0.05)。结论长期移居高原对视觉功能、运动稳定性、情绪和睡眠有显著负面影响,脑氧合指数和移居高原时间是脑功能降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缺氧 神经行为学表现 认知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下调ERCC1和Rad51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林 毕娟娟 +3 位作者 郭倩 余音 叶秀峰 李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70-2375,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ad5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肺鳞癌细胞株SK-MES-1,据MTT法测定结果将细胞分为5组:①对照组;②大黄素处理组;③溶剂处理组;④U0126处理组;⑤大...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ad5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肺鳞癌细胞株SK-MES-1,据MTT法测定结果将细胞分为5组:①对照组;②大黄素处理组;③溶剂处理组;④U0126处理组;⑤大黄素联合U0126处理组。细胞以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处理48 h后分为4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目的基因RECC1和Rad51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在大黄素作用前后的变化。结果 MTT法测定出大黄素作用48 h时A549和SK-MES-1细胞株IC50值分别为(70.18±1.94)μmol/L和(41.95±1.27)μmol/L。大黄素100μmol/L处理A549和SK-MES-1 48 h后抑制率为(60.42±1.37)%和(75.48±0.48)%,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作用A549和SK-MES-1浓度越大,ERCC1和Rad51表达水平越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与ERK信号通路阻滞剂U0126联合使用时,ERCC1和Rad51表达明显低于大黄素和U0126单独使用(P<0.05)。大黄素对A549和SK-MES-1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呈浓度依赖性。电镜观察可见大黄素处理的A549和SK-MES-1细胞有空泡变性。结论大黄素可降低ERCC1和Rad51的表达,从而引起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ERCC1 RAD51 U0126 空泡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菁 李雷雷 +2 位作者 黄婷 曹笃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84-1988,共5页
目的探索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CCTR)、EBSCO、web of knowledge、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 目的探索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CCTR)、EBSCO、web of knowledge、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以及维普(VIP)数据库,选择已发表的关于米氮平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纳入文献截止时间为2012年10月11日。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米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有效率[OR(95%CI)=3.75(2.73,5.16)]和痊愈率[OR(95%CI)=2.21(1.23,3.99)]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有效率与痊愈率均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P<0.01)。米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组的失眠与恶心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P<0.05),而嗜睡的发生率要高于单用抗精神药物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物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同时并未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纳病病毒对人少突胶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婧 李丹 +5 位作者 张亮 黄荣忠 李文娟 马丽华 房亮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对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BDV感染OL细胞,免疫荧光检测OL细胞中博尔纳病病毒P40蛋白的表达,CCK8测定法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技... 目的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对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BDV感染OL细胞,免疫荧光检测OL细胞中博尔纳病病毒P40蛋白的表达,CCK8测定法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和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指标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细胞比较,感染组在博尔纳病病毒感染少突胶质细胞第3天时,免疫荧光能够检测到P40蛋白的表达。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BDV感染的OL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病毒感染3 d后,细胞出现凋亡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细胞周期G2期延迟(P<0.05),细胞增殖指数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增加(P<0.05),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BDV感染可以抑制OL细胞增殖,并能通过上调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量,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中Aβ_(4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洁芸 李丹 +3 位作者 王晨 田茗源 张雄 李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6月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6月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10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姜黄素(500 mg·L-1),6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及恐惧实验方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大脑Aβ4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大脑中Aβ4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姜黄素能降低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中Aβ42的表达,进而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APPswe 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 MORRIS水迷宫 恐惧实验 免疫组化 β-淀粉样蛋白42 阿尔采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莉 谭波涛 +1 位作者 李昱 余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梗死区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简称高、...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梗死区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简称高、低剂量组)。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右侧颈总、颈外及颈内动脉,其他3组均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其中高、低剂量组于缺血前5d连续每天分别经腹腔注射姜黄素100、50mg/kg预处理。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脑中动脉供应皮质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电镜观察皮质梗死区神经元内线粒体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观察UCP2和TFAM在相应皮质区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皮质区神经元水肿,尼氏小体数目减少,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溶解。缺血前用姜黄素预处理后,神经元丢失及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UCP2和TFAM表达增加(P<0.05),且以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UCP2和TFAM的表达来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可能成为姜黄素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解偶联蛋白2 线粒体转录因子A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中海马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洁芸 余天平 +1 位作者 张雄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探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模型组5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 目的: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并探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模型组5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术后1、7、14、21 d组和28 d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麻醉后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不同时间点断颈处死大鼠,取大脑,切片,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均显著减少(P=0.000),其中术后14 d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最少,超微结构显示神经元变性,核固缩,而后随着脑血流的恢复,海马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神经元损伤有所改善。结论: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早期,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可逆的,为临床对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预防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组织病理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鼠海马ABCA1、apoA1的表达和血清TC、HDL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滕志朋 王晨 +1 位作者 张雄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鼠海马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A1,ABCA1)和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的表达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鼠海马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A1,ABCA1)和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的表达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的影响。方法:用APP/PS1双转基因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不同浓度姜黄素饲料喂养6个月。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转基因鼠的海马组织CA1区ABCA1和apoA1的表达变化。胆固醇酶法比色法检测血清中TC和HDL的含量。结果:经过不同浓度姜黄素饲喂转基因鼠后,其海马组织CA1区ABCA1和apoA1的表达增加(P=0.005和0.003;P=0.025和0.001),且血清中HDL的含量也随之增加,TC的含量逐渐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和0.010;P=0.046和0.002)。结论:ABCA1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姜黄素可能是通过增加ABCA1表达和升高apoA1和HDL含量降低胆固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 免疫组化 载脂蛋白A1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3p通过负调控Caveolin-1表达N2a/APPswe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月 张雄 +2 位作者 杨军 戴颂阳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细胞模型中miR-124-3p通过调控Caveolin-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率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野生型N2a(N2a/WT)和N2a/APPswe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24-3...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细胞模型中miR-124-3p通过调控Caveolin-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率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野生型N2a(N2a/WT)和N2a/APPswe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124-3p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m RNA及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与Caveolin-1之间靶向调控关系。N2a/APPswe细胞瞬时转染miR-124-3p模拟物(mimics),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aveolin-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N2a/APPswe细胞分别瞬时转染miR-124-3p模拟物(mimics)、pc DNA-Caveolin-1、Caveolin-1-si RNA,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水平,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与WT组相比,APPswe组APP 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都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0,P=0.000),miR-124-3p表达明显降低(P=0.000)。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和与突变型载体(p GL3-Caveolin-1 3’UTR MUT)共转染组相比,与野生型载体(p GL3-Caveolin-1 3’UTR WT)共转染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和明显减弱(P=0.004);转染miR-124-3p mimics后,与空载体组比较,miR-124-3p mimcs转染组的Caveolin-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分别为P=0.000,P=0.000);分别转染miR-124-3p mimics、Caveolin-1-si RNA后,与空载体组比较,细胞凋亡率降低(分别为P=0.000,P=0.000),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分别为P=0.000,P=0.000);转染pc DNA-Caveolin-1后,得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分别为P=0.000,P=0.000)。结论:miR-124-3p可以通过靶向下调Caveolin-1的表达,抑制AD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中游离钙离子浓度,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4-3p CAVEOLIN-1 N2a/APPswe细胞 凋亡 钙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视网膜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进 安洪伟 +1 位作者 赵涌 李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研究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胆碱酯酶染色(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ing,AchE)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对比,并探讨在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不足时CR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回... 目的研究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胆碱酯酶染色(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ing,AchE)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对比,并探讨在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不足时CR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163例直肠黏膜活检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AchE染色诊断HD准确性及敏感性。研究26例只含有1个黏膜下神经丛的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年龄<3个月的病例组中,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敏感度显著高于AchE染色。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准确诊断21例只含有1个黏膜下神经丛的直肠黏膜活检HD病例。结论 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优于AchE染色的直肠黏膜活检诊断HD的必要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钙视网膜蛋白 胆碱酯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和NF-κB信号通路对肿瘤血管生成中VEGFs/VEGFRs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敏娜 李昱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4,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s)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而对其抑制剂的研究已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s)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而对其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肿瘤防治的热点和发展方向,Wnt/β-catenin和NF-κB信号通路对肿瘤血管生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两条信号通路对肿瘤血管生成中VEGF/VEGFRs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Β-CATENIN NF—κB VEGFs VEGFRs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rf-2和HO-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志朋 余天平 +1 位作者 王晨 李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GBM及23例瘤旁正常组织中Nrf-2和...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GBM及23例瘤旁正常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rf-2和HO-1蛋白在GBM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89.8%)明显增加,与瘤旁正常对照组(34.8%和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0,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胶质瘤复发、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术后放化疗情况与Nrf-2、HO-1蛋白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f-2和HO-1蛋白可能与GBM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有望作为反映GBM的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新指标,成为GBM的治疗和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Nrf-2 HO-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老龄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茗源 王林辉 +2 位作者 滕志朋 王晨 李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脑血流灌注不足老龄鼠海马组织CA1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表达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脑血流灌注不足老龄鼠海马组织CA1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表达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老龄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单纯缺血组、假手术组,药物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组(姜黄素100 mg/kg)和低剂量组(姜黄素50 mg/kg),治疗组于术后24 h开始用姜黄素每日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0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HDL和T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ABC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缺血组的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发生变性,部分神经元溶解消失。而药物治疗组CA1区未见明显缺血性改变,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组的血清HDL和TC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缺血组相比,药物治疗组脑血流灌注不足老龄鼠血清HDL、TC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单纯缺血组相比,药物治疗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ABCA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提高ABCA1的表达从而改善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海马CA1区损伤,并提高药物治疗组血清HDL和TC水平。这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脑血流灌注不足 高密度脂蛋白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