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3年重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及死亡疾病负担
1
作者 丁贤彬 杨弦弦 +4 位作者 焦艳 丁睿 陈婷 吕晓燕 唐佳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7-334,共8页
目的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死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自杀(《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编码:X60~X84、Y87)的60岁及... 目的分析2012—2023年重庆市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死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中根本死因为自杀(《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编码:X60~X84、Y87)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个案,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及不同死因构成比,比较不同性别和地区死亡率,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of change,AAPC)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以年均3.54%与4.02%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6年自杀死亡率以年均4.53%上升,2016—2021年以年均8.91%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2020年与2022年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2012—2023年男性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2.86%和3.44%下降,女性分别以年均4.21%和4.69%下降,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老年人历年自杀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23年城市地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均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P>0.05),而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3.44%与4.02%下降(P<0.05)。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导致的YLL率与AYLL分别由2012年的3.03‰与18.54年下降至2023年的2.26‰与17.50年,AAPC分别为-4.02%与-0.60%,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历年不同自杀方式构成发现,杀虫剂中毒死亡占比呈下降的趋势,而悬吊死亡、从高处跳下、淹溺占比均呈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重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应重视老年人自杀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老年人 死亡率 早死寿命损失年 平均寿命损失年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夏一尹 李革 +3 位作者 丁贤彬 漆莉 金楠 陈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农村地区选择18岁及以上居民2 406名,进行现况调查。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为53.6%和2...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农村地区选择18岁及以上居民2 406名,进行现况调查。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为53.6%和23.1%。慢性病患者和非患者的5项慢性病防控措施态度评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26、-2.45、-2.13和-2.12,P值均<0.05);吸烟率24.8%,每天饮酒率8.4%;36.0%和23.0%的调查对象在最近6个月内检测过血压和血糖;8.8%和27.4%的调查对象有控制体质量的意识和主动咨询过慢性病防控知识。结论: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控知识水平低、意识薄弱,健康行为形成率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加大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知晓率 行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及早死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被引量:8
3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2 位作者 毛德强 许杰 唐文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1-475,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早死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精神分裂症防治提供建议。方法从2012-2018年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中将根本死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死亡个案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逝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 目的分析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早死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精神分裂症防治提供建议。方法从2012-2018年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中将根本死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死亡个案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逝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结果 2012年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59/10万、0.53/10万,2018年为0.40/10万、0.37/10万,APC分别为-4.30%与-4.50%,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以12.45%与11.75%下降(P<0.05)。2012年重庆市精神分裂症YLL率与AYLL分别为0.19‰与31.79年,2018年分别为0.13‰与33.24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与城市地区精神分裂症YLL率分别以年均5.45%和10.33%下降,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精神分裂症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并保持稳定的较高水平,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治疗与社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早死概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1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对脑卒中(I60-I64)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7.35/105与63.19/105,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16.04%。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30.74/105)与标化死亡率(75.72/105)均高于女性(103.50/105与50.51/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0,P=0.000;χ~2=27.346,P=0.00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137.95/105)与标化死亡率(73.44/105)均高于城市(63.54/105与35.2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8,P=0.000;χ~2=37.190,P=0.000)。50岁前脑卒中死亡率均低于50/105,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2.88%,男性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74%)高于女性(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99,P=0.000)。农村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33%)高于城市(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3,P=0.00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s,AYLL)为10.87人年。结论: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与早死亡概率高,农村居民与男性是重点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死亡率 早死亡概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至2014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毛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2006至2014年的宫颈发病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计算宫颈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等指标,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 目的:了解重庆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2006至2014年的宫颈发病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计算宫颈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等指标,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判别趋势变化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006至2014年重庆市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顺位由第6位上升至第4位,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7.99/10万、8.52/10万、9.48/10万上升至2014年的14.82/10万、11.98/10万、12.89/10万,APC分别为7.47%、4.19%、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32、8.38与7.40,R2分别为0.72、0.55、0.51,P值均<0.05)。宫颈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农村地区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4.53/10万、4.98/10万、5.54/10万上升至2014年的13.62/10万、12.84/10万、13.82/10万,APC分别为17.70%、13.20%、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88、79.57与68.09,R2分别为0.86、0.92、0.91,P值均<0.001)。30岁后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06至2014年重庆市宫颈癌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分别由2006年的15.77/10万、0.12%、0.12%上升至2014年的25.01/10万、0.2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28.47、13.57与13.57,R2值分别为0.80、0.66、0.66,P值<0.05)。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农村宫颈癌发病率增长速度快,应加强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率 标化发病率 35-64岁截缩率 累积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4年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特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毛德强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9-782,786,共5页
目的 分析重庆市乳腺癌发病特点及趋势变化,为开展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乳腺癌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累积率、累积危险度。趋势检验采用曲... 目的 分析重庆市乳腺癌发病特点及趋势变化,为开展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06—2014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乳腺癌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累积率、累积危险度。趋势检验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6—2014年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居第2位,乳腺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16.37/10万、17.46/10万、19.42/10万上升至2014年的31.49/10万、25.45/10万、27.40/10万,APC分别为8.76%、5.44%、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50~5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城市是60~6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截缩率从2006年的35.26/10万上升至2014年的53.78/10万,APC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危险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为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应重视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发病率 35~64岁截缩率 累积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与死亡现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唐文革 毛德强 焦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死亡现状,为开展结直肠肛门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国际肿瘤学分类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结直肠肛门癌(C18-C21)新发肿瘤病例资料。数据经SPSS19.0统计分析发... 目的:了解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死亡现状,为开展结直肠肛门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国际肿瘤学分类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结直肠肛门癌(C18-C21)新发肿瘤病例资料。数据经SPSS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与构成比。不同性别、地区间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5年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所有报告恶性肿瘤的10.51%,发病率、ASIRC与ASIRW分别为28.32/105、17.57/105、19.32/105,发病率男性(32.80/105)高于女性(23.7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2,P=0.003)。截缩率为25.77/105,累积率为2.10%,累积危险度为2.08%。死亡率、ASMRC与ASMRW分别为13.95/105、8.02/105、9.33/105,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9.410,P=0.002),城市高于农村(χ~2=6.378,P=0.012),截缩率为9.38/105,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分别为0.89%与0.88%。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533与11.398,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发病率40岁后呈快速上升趋势,死亡率50岁后呈快速上升。结论: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应重视结直肠肛门的三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肛门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累积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18~5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丁贤彬 毛德强 +1 位作者 沈卓之 吕晓燕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1-1134,1167,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18~5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原则在9个区县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采取问卷调查、身体测量、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 目的了解重庆市18~5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原则在9个区县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采取问卷调查、身体测量、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数据统一录入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经统一清洗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糖尿病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鉴别。结果共调查18~59岁2768人,平均年龄(47.58±8.97)岁,吸烟率为24.93%,有害饮酒率为24.04%,红肉摄入超标的比例为36.91%,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比例为52.86%,盐与食用油摄入超标的比例分别为87.57%与84.97%,有休闲性身体活动的比例为16.76%。肥胖率为13.65%,血脂异常率为19.31%,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9.8%。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1.78%,标化患病率为8.83%,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现在吸烟(OR=2.09,95%CI:1.36~3.22)、血脂异常(OR=2.08,95%CI:1.31~3.28)、肥胖(OR=3.73,95%CI:2.10~6.62)、高血压(OR=2.53,95%CI:1.39~4.62)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18~59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应早期针对危险因素开展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代佳男 丁贤彬 +1 位作者 吕晓燕 易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个体和背景水平上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重庆市儿童口腔健康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重庆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效果评估》调查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口... 目的了解重庆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个体和背景水平上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重庆市儿童口腔健康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重庆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效果评估》调查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12岁儿童的龋患率为45.5%(922/2 025),儿童的口腔健康情况在学校水平呈现聚集性(Ωu=0.412,P=0.091,α=0.1)。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每周进食糖果/巧克力1次及以上、是否同意"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是影响12岁儿童龋患情况的个体变量,所在学校的城乡差异是影响12岁儿童龋患情况的背景变量(P<0.05,α=0.05)。结论儿童的性别、口腔健康认知、行为习惯和儿童所在学校间的城乡差异是影响重庆市12岁儿童龋患率的重要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 儿童 影响因素 多水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漆莉 丁贤彬 +5 位作者 毛德强 冯连贵 吕晓燕 张春华 焦艳 李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了解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以下简称"三峡库区")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库区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峡库区18岁及以上居民2 70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 目的:了解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以下简称"三峡库区")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库区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利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峡库区18岁及以上居民2 70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核心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将χ2检验选定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库区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2 699人,其中高血压患者751人,粗患病率27.8%,年龄标化患病率24.0%。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豆制品及水果食用频率、进食泡菜或咸菜习惯、体质指数是库区居民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峡库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防控形势严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该人群的高血压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血压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亚兰 丁贤彬 +7 位作者 蒋祎 张春华 毛德强 沈卓之 漆莉 吕晓燕 卢俊伽 王婷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6-890,共5页
目的:评价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符合条件、自愿参与健康自我管理的1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6周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干预前后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SES)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评价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符合条件、自愿参与健康自我管理的18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6周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干预前后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SES)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两配对样本Mc Nemar检验比较患者在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的改变。结果:干预后,患者总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并发症应对效能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丁贤彬 张春华 +5 位作者 毛德强 沈卓之 漆莉 吕晓燕 汤成 李兰馨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评估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在社区推广应用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招募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知识与行为的改变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自... 目的评估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在社区推广应用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招募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知识与行为的改变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的变化采用两配对样本Mc Nemar检验。结果 214名患者参加了自我管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42.5%vs 76.7%)、防治措施(72.1%vs 95.7%)、合理膳食(3.2%vs 32.7%)、推荐运动量(7.2%vs 39.3%)、推荐每人每日盐(48.0%vs 83.6%)与食用油摄入量(22.2%vs 70.1%)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与医生沟通交流的比例(52.9%vs 81.8%)、血糖监测(31.7%vs 47.2%)、自我足部检查(14.9%vs 56.1%)、达到推荐运动量的比例(38.9%vs 47.2%)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较干预前明显上升(89.6±19.7 vs 102.9±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的能力与自我效能,该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自我管理 糖尿病 自我效能 知识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干预效果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田 丁贤彬 +1 位作者 张春华 沈卓之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评估健康指导员在农村地区实施干预后的效果,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900名居民接受了问卷调... 目的评估健康指导员在农村地区实施干预后的效果,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900名居民接受了问卷调查,男女分别是412人与488人,平均年龄(58.9±14.1)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干预后居民对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影响因素、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并发症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居民对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了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4,P<0.05);对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 g的知晓率,干预后比干预前提高了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4,P<0.05)。干预后居民高血压病(73.0%)、糖尿病知晓率(65.2%)以及体重(91.9%)、腰围(87.7%)、血压(73.0%)、血糖(66.5%)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58.7%、30.3%、62.9%、54.8%、65.8%、59.9%)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2、35.25、216.28、237.49、7.89、36.00,P<0.05)。结论健康指导员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是有效的与可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指导员 农村 干预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