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礼
翟崇治
+3 位作者
王军
许丽萍
刘芮伶
蒋昌潭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2015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利用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IGAC)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并捕捉到2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对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及5种气态前体物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NO_3^-、NH_4^+和SO_4...
2015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利用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IGAC)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并捕捉到2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对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及5种气态前体物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NO_3^-、NH_4^+和SO_4^(2-)是重庆市主城区PM_(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成分,其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以(NH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NH_3和SO_2是最主要的气态污染物。2次重污染过程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明显差异,细颗粒物累积型污染的NH_4^+、SO_4^(2-)、NO_3^-浓度高,二次转化十分明显;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Cl^-、K^+浓度高,主要属于一次排放;污染期间主要离子组分的同源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在线观测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传输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芮伶
刘敏
+3 位作者
翟崇治
李礼
余家燕
黄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189,共7页
2015年8月27日-9月2日重庆市经历了一次臭氧污染天气,通过分析发现,3个在线站污染时段臭氧平均浓度是清洁时段的1倍左右,浓度峰值有明显升高且日变化更加明显。通过分析3个在线站NO_(2)、O_(3)和总氧化剂O_(x)的浓度发现,南泉站与超级...
2015年8月27日-9月2日重庆市经历了一次臭氧污染天气,通过分析发现,3个在线站污染时段臭氧平均浓度是清洁时段的1倍左右,浓度峰值有明显升高且日变化更加明显。通过分析3个在线站NO_(2)、O_(3)和总氧化剂O_(x)的浓度发现,南泉站与超级站的臭氧可能是局地化学过程生成与区域传输的共同作用,而缙云山站的臭氧则主要来自区域传输。利用观测值与基于观测的模型结果来分析,发现清晨时重庆市上空边界层以上残留的臭氧向下传输,导致07:00-09:00重庆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小幅度上升,同时由于近地面风速风向的变化,会导致各站臭氧的输入输出关系发生变化,且该次污染过程中3个在线站之间存在臭氧传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传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被引量:
25
3
作者
刘芮伶
李礼
+3 位作者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3-1200,共8页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_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市CO浓度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熊桂洪
丁俊傑
+2 位作者
余家燕
刘芮伶
蒋昌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7-185,共9页
该文基于2018-2020年重庆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分析了城市站、区域站和交通站CO浓度水平、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了CO与大气污染物、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并利用Meteoinfo软件对抵达重庆市各片区的轨迹进行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及...
该文基于2018-2020年重庆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分析了城市站、区域站和交通站CO浓度水平、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了CO与大气污染物、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并利用Meteoinfo软件对抵达重庆市各片区的轨迹进行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及浓度权重分析,获得了各片区CO的传输规律及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城市站和区域站CO质量浓度为下降趋势,交通站呈现上升趋势,CO质量浓度月变化为“U型”特征,日变化为“双峰”特征,区域站峰值时间晚于城市站和交通站,各类型站点均存在明显“周末效应”。城市站CO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整体强于区域站,交通站CO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最低。CO质量浓度与风速为负相关关系,与地面气压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重庆市冬季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偏东区域,占比70%以上,此外还有少量轨迹较短的偏西区域轨迹,对应CO质量浓度较高。中心城区主要源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以及川东城市,主城新区主要源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泸州、广安、南充,渝东北片区主要源区位于渝东北区域、川东及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张家界等,渝东南片区主要源区来自渝东南片区及湖北省恩施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浓度特征
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礼
翟崇治
王军
许丽萍
刘芮伶
蒋昌潭
机构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基金
重庆市2014年度应用开发计划重点项目"重庆市主城区秋冬季节空气质量重污染过程追因技术研究"(cstc2014yykfa20005)
文摘
2015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利用在线气体与气溶胶成分监测仪(IGAC)在重庆市大气超级站开展连续观测分析,并捕捉到2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对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及5种气态前体物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NO_3^-、NH_4^+和SO_4^(2-)是重庆市主城区PM_(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成分,其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以(NH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NH_3和SO_2是最主要的气态污染物。2次重污染过程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明显差异,细颗粒物累积型污染的NH_4^+、SO_4^(2-)、NO_3^-浓度高,二次转化十分明显;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Cl^-、K^+浓度高,主要属于一次排放;污染期间主要离子组分的同源性特征显著。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在线观测
污染特征
Keywords
PM2.5
water soluble ions
online detection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传输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芮伶
刘敏
翟崇治
李礼
余家燕
黄伟
机构
重庆市
生态环境
监测
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189,共7页
基金
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专项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2018YFC0214000)。
文摘
2015年8月27日-9月2日重庆市经历了一次臭氧污染天气,通过分析发现,3个在线站污染时段臭氧平均浓度是清洁时段的1倍左右,浓度峰值有明显升高且日变化更加明显。通过分析3个在线站NO_(2)、O_(3)和总氧化剂O_(x)的浓度发现,南泉站与超级站的臭氧可能是局地化学过程生成与区域传输的共同作用,而缙云山站的臭氧则主要来自区域传输。利用观测值与基于观测的模型结果来分析,发现清晨时重庆市上空边界层以上残留的臭氧向下传输,导致07:00-09:00重庆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小幅度上升,同时由于近地面风速风向的变化,会导致各站臭氧的输入输出关系发生变化,且该次污染过程中3个在线站之间存在臭氧传输的现象。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传输分析
Keywords
ozon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transport analysis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被引量:
25
3
作者
刘芮伶
李礼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机构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环境
与能源学院深圳
城市
人居
环境
科学与技术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3-1200,共8页
基金
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专项
文摘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_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Keyword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市CO浓度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熊桂洪
丁俊傑
余家燕
刘芮伶
蒋昌潭
机构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77-18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214000)
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c2021jxjl0006)
文摘
该文基于2018-2020年重庆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分析了城市站、区域站和交通站CO浓度水平、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了CO与大气污染物、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并利用Meteoinfo软件对抵达重庆市各片区的轨迹进行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及浓度权重分析,获得了各片区CO的传输规律及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城市站和区域站CO质量浓度为下降趋势,交通站呈现上升趋势,CO质量浓度月变化为“U型”特征,日变化为“双峰”特征,区域站峰值时间晚于城市站和交通站,各类型站点均存在明显“周末效应”。城市站CO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整体强于区域站,交通站CO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最低。CO质量浓度与风速为负相关关系,与地面气压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重庆市冬季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偏东区域,占比70%以上,此外还有少量轨迹较短的偏西区域轨迹,对应CO质量浓度较高。中心城区主要源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以及川东城市,主城新区主要源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泸州、广安、南充,渝东北片区主要源区位于渝东北区域、川东及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张家界等,渝东南片区主要源区来自渝东南片区及湖北省恩施州。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浓度特征
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重庆
Keywords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s
cluster analysis
potential source area analysis
Chongqing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分析
李礼
翟崇治
王军
许丽萍
刘芮伶
蒋昌潭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庆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传输分析
刘芮伶
刘敏
翟崇治
李礼
余家燕
黄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刘芮伶
李礼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庆市CO浓度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熊桂洪
丁俊傑
余家燕
刘芮伶
蒋昌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