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典型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定量溯源解析
1
作者 李小红 刘正实 +2 位作者 邓娟 陈忠 何春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8,共11页
笔者以2022年以来重庆市典型企业周边表层土壤样品中Cd,Hg,As,Pb,Cu和Ni 6种重金属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 笔者以2022年以来重庆市典型企业周边表层土壤样品中Cd,Hg,As,Pb,Cu和Ni 6种重金属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除As以外,Cd,Hg,Pb,Cu和Ni 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和重庆表层土壤的土壤背景值含量.不同行业类别土壤污染物含量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电力生产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最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境治理业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相对较差.PMF源解析表明:As以自然源为主,贡献率为78.8%;Hg以化学药品生产活动、固废及危废等处理处置为主,贡献率为78.7%;Cd,Pb,Ni和Cu以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生产活动为主,贡献率分别为62.6%,56.3%,67.6%和67.3%.研究区土壤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应引起重视的是Hg和Cd,对该研究区域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8.1%和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典型企业 潜在生态风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超 安贝贝 张秀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1-3,58,共4页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预期取得规范监测业务流程、促进监测业务协同、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智慧监测 大数据平台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金旺 赵晶 杨海蓉 《绿色科技》 2018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指出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历史欠账较多、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已经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因...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指出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历史欠账较多、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已经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因此,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的对策,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监测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美国环境空气监测用标气管理比较与经验启示
4
作者 杨婧 吕怡兵 +8 位作者 谭铃 吴晓凤 马联弟 卢晓华 王德发 杨扬仲夫 王凌云 米方卓 马焕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国生态环境监测事权上收改革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关键“量具”的气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涉及的制造商日趋多元化,其量值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中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中国生态环境监测事权上收改革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关键“量具”的气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涉及的制造商日趋多元化,其量值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中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掌握并提升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在用气体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量,总结了美国环境监测气体标准管理经验,提出中国气体监测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管理建议,助力实现中国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气体 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监测用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质量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翀 吕怡兵 +7 位作者 杨婧 谭铃 吴海 丁萌萌 杨静 王德发 李和通 马焕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所使用的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的质量状况,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的实验室中的99家进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共涉及35家制造商。选择其中使用占比较高的10家,另外再随机选取6家,通过匿名采购等方式获取31瓶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经两家测试单位分别测试后,采用归一化偏差(E_(n))法和相对偏差法两种方法评价所选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和监测适用性,同时依照相关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评估其证书完整性和规范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16家制造商中,14家的27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准确,2家的4瓶气体标准物质定值不准确;9家证书相对完整、规范,其余7家普遍存在缺少标准物质唯一标识等问题,部分制造商甚至存在涉嫌冒用证书、证书中的定值浓度超出认定范围等问题。鉴于氮中甲烷气体标准物质是保障非甲烷总烃监测结果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的重要基础,且制造商数量众多,建议使用者加强标准物质质量评估工作,并审查其所附证书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监测 非甲烷总烃 气体标准物质 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莹 杨永 +5 位作者 谭铃 巢静波 樊丽妃 贺岩涛 陈艳 杨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 针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氨氮(NH_(3)-N)标准溶液(以下简称液标)制造商、浓度水平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常用的7个品牌COD_(Mn)液标和9个常用NH_(3)-N液标品牌开展量值比对和质量评价研究,匿名采购129支液标经盲样编码后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推荐标准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En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表明,NH_(3)-N液标量值均满意,COD_(Mn)测试中的加盖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按照证书要求操作时COD_(Mn)液标量值合格,未按照液标证书中要求进行液标样品前处理测定会造成测定结果的偏离,影响评价结果。建议监测人员合理选用和规范使用环境用液标,加强环境用液标的选购和管理,确保检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质量评价 量值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婧 杨敏 张方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揭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应变化规律,为该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重庆市2011—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 [目的]揭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效应变化规律,为该市用地结构调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重庆市2011—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7%,-0.01%,-1.98%,0.67%,6.77%,-2.54%;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248.89提高至250.1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2.73亿元。[结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存在差异性,呈现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在这阶段总体处于发展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减少,生态环境轻微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动态度 土地利用程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佳 翟崇治 +1 位作者 余家燕 刘芮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6,共6页
对2015年8-9月重庆市主城区3个站点环境空气中96种VOCs即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和醛酮类为主的VOCs进行在线气相色谱监测,研究其污染特征并利用PMF受体模型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大气中VOCs主要... 对2015年8-9月重庆市主城区3个站点环境空气中96种VOCs即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和醛酮类为主的VOCs进行在线气相色谱监测,研究其污染特征并利用PMF受体模型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大气中VOCs主要有7个来源,分别为工业源、溶剂使用源、汽油机动车、柴油车、二次生成、天然源、区域背景。缙云山天然源贡献量较高,南泉站点和超级站天然源比例极低而二次生成比例较高,分别贡献1.2%、0.5%,该地区的天然源产物受人为源排放污染物的影响迅速进行了二次转化;超级站机动车的贡献率达到42.8%,是该区域臭氧控制的重要排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PMF受体模型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文斌 赵晶 +3 位作者 张秀 王俭 刘灿 杨海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324,共11页
为了研究重庆市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本文建立了一种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26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水中5个大类抗生素的赋存浓度、组成特征,并利用风险商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庆... 为了研究重庆市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本文建立了一种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26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水中5个大类抗生素的赋存浓度、组成特征,并利用风险商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全市水环境中26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水环境中抗生素检出率依次为医院废水>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企业>地表水,检出浓度为0.1~2070 ng·L^(-1)。与其他地区的抗生素浓度水平相比,重庆市水中抗生素浓度属于中等水平,磺胺甲噁唑平均RQ值高于1.0,存在高风险,土霉素、四环素、琥乙红霉素和罗红霉素RQ值高于0.1但低于1.0,存在中风险,其余抗生素均呈现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成 葛淼 +3 位作者 刘念 刘浩 蔡宇 李灵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8,共6页
“十三五”时期,随着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水环境治理已转变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效果显著。以重庆市“十三五”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基于时空多尺度的概念,提出了“多尺度综合评价”研究地表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的方... “十三五”时期,随着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水环境治理已转变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效果显著。以重庆市“十三五”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为实例,基于时空多尺度的概念,提出了“多尺度综合评价”研究地表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的方法,以时间尺度上年度和年内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变化规律为出发点,进行空间尺度上由点(出入境断面)到线(长江干流)再到面(全市地表水)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重庆市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呈阶梯式改善,年内水质变化总体呈现下半年水质优于上半年的规律;主要污染物浓度夏季明显增高,地表水环境污染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造成;全域范围内水质优良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东部区域水质明显优于西部区域;氮、磷防控效果显著,消减率为30.89%和10.45%。该成果对评价“十三五”以来的污染防治效果具有实际意义,也可为“十四五”开展相关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考断面 地表水环境质量 多尺度综合评价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环境空气中PM1监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伟 熊桂洪 +1 位作者 王军 丁俊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4,共5页
2017-2018年重庆地区进行了环境空气中亚微米级超细颗粒物(PM1)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试点实验。实验主要参选比对了9款国产和进口PM1自动监测仪器,采用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光散射融合法等3种原理,利用线性回归曲线、相对偏... 2017-2018年重庆地区进行了环境空气中亚微米级超细颗粒物(PM1)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试点实验。实验主要参选比对了9款国产和进口PM1自动监测仪器,采用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光散射融合法等3种原理,利用线性回归曲线、相对偏差方法与手工经典监测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测试结果。结果表明:PM1年均值浓度为36.2μg/m^3,且四季浓度变化较大,冬高夏低,春秋季浓度居中。全年中PM1/PM2.5和PM1/PM10占比分别约为70%和50%,整体偏高,四季变化不大。9台在线仪器与手工数据线性回归比对中,在线仪器性能指标合格率为80.6%,斜率和相关系数为主要性能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 自动监测 手工监测 比对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翰青 陈莹 邓娟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以重庆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填埋场周边8个点位土壤样品和2个点位地下水样品开展了检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 以重庆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填埋场周边8个点位土壤样品和2个点位地下水样品开展了检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规定的筛选值,该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体标准限值。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土壤属于安全范围,地下水可能由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影响而存在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土壤 地下水 现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涪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治成效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浩 刘念 葛淼 《绿色科技》 2022年第6期48-50,共3页
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效果。以重庆市涪江流域2019年为基准年,系统评价全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及治理效果,从国控考核、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评价为出发点,整体评价了全流域、所在区域水质现状。结果表明:... 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效果。以重庆市涪江流域2019年为基准年,系统评价全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及治理效果,从国控考核、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评价为出发点,整体评价了全流域、所在区域水质现状。结果表明:2019年以来重庆市涪江干流水质稳定较好,部分支流污染较重,无明显改善。为此,建议潼南、铜梁、合川各区加强污染源控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保障支流水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评估 涪江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琼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治成效评估
14
作者 蔡宇 刘念 《绿色科技》 2022年第4期105-106,109,共3页
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效果。以重庆市琼江流域2019年为基准年,系统评价了全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及治理效果,从国控考核、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评价为出发点,整体评价了全流域、所在区域水质现状,在此基... 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需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效果。以重庆市琼江流域2019年为基准年,系统评价了全流域、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及治理效果,从国控考核、市控考核断面水质评价为出发点,整体评价了全流域、所在区域水质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2019年重庆市琼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年度取得实效:干支流水质改善较明显,干流改善速度快于支流;铜梁区改善速度略快于潼南区,但仍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评估 琼江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邱立莉 敬红 +2 位作者 唐敏 赵俊明 柯钊跃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2,共4页
结合2017年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效果评估结果,总结了企业自验现状和验收监测工作情况,分析了项目业主、技术机构、管理部门三方的技术需求,从如何为企业自验做好技术支撑的角度,提出了主动宣传解读管理与技术要求、完善验收监... 结合2017年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效果评估结果,总结了企业自验现状和验收监测工作情况,分析了项目业主、技术机构、管理部门三方的技术需求,从如何为企业自验做好技术支撑的角度,提出了主动宣传解读管理与技术要求、完善验收监测技术规范体系、全面开展验收监测培训、持续开展验收效果评估、建立环保验收监测服务专家库5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 验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汽车产业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例 李鹏 +3 位作者 李文生 赵晶 梁健 宋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1-576,共6页
以重庆某汽车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基于DB 50/577—2015《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660—2016《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查分析了13家重点企业有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 以重庆某汽车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基于DB 50/577—2015《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0/660—2016《摩托车及汽车配件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查分析了13家重点企业有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排放量及组分特征。结果表明:该产业园各排放环节VOCs最大浓度为243.00 mg/m^3,最大浓度产生环节集中在表面涂装工序;产业园VOCs瞬时最高排放量为141.146 kg/h,含表面涂装工序汽车零配件厂VOCs排放量占产业园总排放量的66%;VOCs中主要检出物为乙酸丁酯(37%)、二甲苯(30%)和乙苯(18%),各企业排放的VOCs组成因稀释剂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园的环境管理重点应由整车涂装向零配件生产企业涂装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汽车产业园 排放特征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与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耦合研究
17
作者 蔡宇 刘念 刘浩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6期170-175,共6页
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科学、准确的评价需要相匹配的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作为支撑。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需求驱动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 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科学、准确的评价需要相匹配的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作为支撑。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需求驱动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价(压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状(状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保障与提升(响应)3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性。结果表明:研究区2015-2023年美丽中国建设驱动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且3个子系统评价值均稳步上升,各系统之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值由2015年的0.619上升至2023年的0.877,耦合协调关系从初级协调逐步提升为良好协调,并预测到“十四五”规划末,研究区的耦合协调度将由目前的良好协调跨入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耦合 能力评价 监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重庆市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优化
18
作者 唐双立 王胜蓝 +3 位作者 金旺 王陶 周密 杨敏 《中国环境监测》 2025年第5期66-74,共9页
针对重庆市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在空间代表性与生态系统覆盖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整合气候、土壤、地形、NDVI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划分5个生态相似区,并与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和现状土地利用进行叠置分析,识别优先监... 针对重庆市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在空间代表性与生态系统覆盖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整合气候、土壤、地形、NDVI和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划分5个生态相似区,并与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和现状土地利用进行叠置分析,识别优先监测区域,提出新增98个样地及综合监测站的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格局呈现显著空间异质性,西部丘陵区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东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完整性好,中心城区周边湿地和森林系统退化明显。新增样地中,67.35%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38.78%位于自然保护地内,重点覆盖大巴山、武陵山和长江-嘉陵江流域等生态敏感区。聚类分析适用于生态地理分区与监测网络优化,可为区域监测布局与管理提供方法参考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监测网络 聚类分析 重庆市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夏秋季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芮伶 李礼 +3 位作者 余家燕 许丽萍 冯凝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3-1200,共8页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 为估算重庆市夏秋季VOCs(挥发性有机物)对O_3和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利用在线GC-MS/FID在2015年8月22日—9月23日对重庆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观测,获得市区点和郊区点φ(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分别为41.35×10^(-9)和22.72×10^(-9),其中市区点以烷烃(35.2%)和烯炔烃(25.2%)为主,郊区点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30.6%)和烷烃(26.0%)为主.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量化市区点和郊区点VOCs的OFPs(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49.11×10^(-9)和71.09×10^(-9),市区点OFPs最大的是乙烯、丙烯、甲苯、C8和C9的芳香烃等,郊区点OFPs最大的VOCs是丙烯醛、异戊二烯和甲基乙烯基酮.结合气溶胶生成系数量化郊区点和市区点VOCs对SOA的生成贡献分别为0.36和1.26μg/m^3,相比国内其余城市VOCs的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较小,主要以甲基环己烷、正壬烷、正葵烷和十一烷等高碳烷烃,以及甲苯、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芳香烃的SOAP为主.研究显示,控制烯炔烃和芳香烃的浓度有助于控制重庆市O_3的生成,控制高碳烷烃和芳香烃则有助于控制重庆市SOA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量值比对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铃 马莹 +4 位作者 王超 吕怡兵 师耀龙 吴晓凤 杨婧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79,共7页
当前,国家醛酮类化合物的监测分析主要采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开展仪器设备校准和分析方法质控,保证监测数据质量。为了解当前环境监测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质量状况,选择10个主流品牌,开展乙腈中13种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的量值比对研究... 当前,国家醛酮类化合物的监测分析主要采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开展仪器设备校准和分析方法质控,保证监测数据质量。为了解当前环境监测用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质量状况,选择10个主流品牌,开展乙腈中13种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的量值比对研究,匿名采购44瓶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测定,计算和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以E_(n)值法进行量值比对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0个品牌中有5个品牌存在1~4种组分量值偏离(E_(n)绝对值1.02~2.80),各品牌待测标液测定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在3.60%~5.12%之间(k=2,置信水平为95%),各不确定度分量中溶液稀释和重复性测定两分量占比分别为51.6%和28.2%,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建议监测机构持续关注并选用合格的醛酮腙混合标准溶液,同时加强标液期间核查。此外,分析人员在标液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溶液配制、分析方法优化等关键因素,保障醛酮监测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质量 量值比对 醛酮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