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2 位作者
张赟
彭莉
陈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4-1860,共7页
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
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放强度要高于TP;除了TP在淹水初期释放速率有所提高外,TN与COD的释放速率持续下降。秸秆覆盖时的面源污染物浓度高于秸秆翻埋;相同还田方式中,秸秆还田量越大,面源污染物浓度越高。从面源污染控制角度出发,淹水条件下秸秆TN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淹水初期,TP、COD为淹水后1—3周;最友好的还田方式为秸秆翻埋。试验结论为合理界定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遏制秸秆还田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释放
氮
磷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肥料商品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峰
刘玉红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89-9691,共3页
在总结《肥料商品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学改革新观念,分析《肥料商品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肥料商品学
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人性公平视角的垃圾处理场邻避现象及其机制设计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彭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73-174,共2页
1.引言 邻避现象(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又译"不要在我家后院"),始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O’Hare[1]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有些设施可"为广大地区居民带来利益,却由设施附近居民承受污染,导致不断的抗争"的现象。
关键词
垃圾处理场
机制设计
公平视角
人性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居民
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特征及其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
被引量:
20
4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82-185,共4页
1引言邻避现象(NIMBY,Not in My Back Yard)是指在现代化与都市化的进程中,许多集体消费的必要公共设施与非集体消费的生产设施,均面临因设施的外部性扩散,而引起设施周边居民反对与抗争的现象(谭鸿仁,2005)。
关键词
垃圾处理设施
社会冲突
解决机制
外部性
居民
垃圾处理场
垃圾焚烧发电
设施建设
生产设施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张赟
彭莉
陈庆华
机构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
环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内江市
环境
科学研究所
重庆市环境卫生监测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4-1860,共7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7B09-8,2007BAD87B10-5)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科技项目(201108)
文摘
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放强度要高于TP;除了TP在淹水初期释放速率有所提高外,TN与COD的释放速率持续下降。秸秆覆盖时的面源污染物浓度高于秸秆翻埋;相同还田方式中,秸秆还田量越大,面源污染物浓度越高。从面源污染控制角度出发,淹水条件下秸秆TN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淹水初期,TP、COD为淹水后1—3周;最友好的还田方式为秸秆翻埋。试验结论为合理界定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遏制秸秆还田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释放
氮
磷
COD
Keywords
returned straws to soil
release
nitrogen
phosphorus
COD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肥料商品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峰
刘玉红
刘英
机构
西南大学资源
环境
学院
重庆市环境卫生监测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89-9691,共3页
基金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B2008051)
文摘
在总结《肥料商品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学改革新观念,分析《肥料商品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肥料商品学
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
Keywords
Commodity science of fertilizer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valuation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人性公平视角的垃圾处理场邻避现象及其机制设计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彭莉
机构
重庆市环境卫生监测站
重庆
大学城市建设与
环境
工程学院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73-174,共2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6B02-01)
重庆市市政委科研项目(09第〔02〕号)
文摘
1.引言 邻避现象(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又译"不要在我家后院"),始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O’Hare[1]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有些设施可"为广大地区居民带来利益,却由设施附近居民承受污染,导致不断的抗争"的现象。
关键词
垃圾处理场
机制设计
公平视角
人性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居民
设施
分类号
TU993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特征及其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
被引量:
20
4
作者
张向和
彭绪亚
机构
重庆市环境卫生监测站
重庆
大学城市建设与
环境
工程学院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82-185,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2006BAC06B02-1)
重庆市市政委科研项目(09第〔02〕号)
文摘
1引言邻避现象(NIMBY,Not in My Back Yard)是指在现代化与都市化的进程中,许多集体消费的必要公共设施与非集体消费的生产设施,均面临因设施的外部性扩散,而引起设施周边居民反对与抗争的现象(谭鸿仁,2005)。
关键词
垃圾处理设施
社会冲突
解决机制
外部性
居民
垃圾处理场
垃圾焚烧发电
设施建设
生产设施
现象
分类号
TU993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
杨志敏
陈玉成
张赟
彭莉
陈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肥料商品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刘峰
刘玉红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人性公平视角的垃圾处理场邻避现象及其机制设计研究
张向和
彭绪亚
彭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特征及其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
张向和
彭绪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