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新品种金穗3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袁亮 张亚勤 +2 位作者 杨华 汤玲 邱正高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113,118,共2页
金穗36号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通过多年试验鉴定,表现为品质优、大穗、产量较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好,适宜在中低山区、丘陵、平坝及类似生态区作春玉米种植。
关键词 玉米 金穗36号 栽培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渝单35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柯剑鸿 杨华 +4 位作者 祁志云 袁亮 张亚勤 王楠 邱正高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1,共2页
渝单35(区试代号渝301)于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通过多年试验鉴定,表现为品质优、大穗,产量较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好。渝单35适宜在重庆市中低山区、丘陵、平坝及类似生态区作春玉米种植。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渝单35 特性 栽培要点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正高 祁志云 +5 位作者 雷开荣 袁亮 张亚勤 柯剑鸿 吴红 杨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9-384,共6页
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 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制轴粗、穗行数、单粒厚度、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6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粒长、单穗粒重7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根据品种间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将18个自交系划分成7个类群:丹340、渝5、HN06-10为一类;B73、掖478、京甜、CML162为一类;MO17、太191o2、青贮、S147为一类;HZ4(黄早四)单独为一类;齐319、S181、郑爆裂为一类;GY302、GY923为一类;泰甜独立成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数量性状 配合力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5 位作者 邱正高 张亚琴 袁亮 蔡治荣 王楠 金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2-1650,共9页
本文利用西南核心材料及其以它们组建基础材料诱导选育出的DH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玉米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GCA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6... 本文利用西南核心材料及其以它们组建基础材料诱导选育出的DH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玉米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GCA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6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小;单株产量GCA与行粒数、穗长、结实长和穗粗4个性状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行数相关不显著,本试验材料中DH系09Y1035、10Y1026、09Y1027、10Y1028和10Y1031、09Y1032、09Y1016、09Y1019、09Y1029、09Y1018共10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穗粗GCA对单株产量GCA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是影响单株产量GCA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H系 配合力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6 位作者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蔡治荣 王楠 金川 李淑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2-1158,共7页
利用引进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用其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诱导系Stock6为父本时,材料2005的诱导率最高为2.85%;以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他... 利用引进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用其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诱导系Stock6为父本时,材料2005的诱导率最高为2.85%;以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他们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为诱导父本时,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明显,诱导系2061、2062、2058和2059诱导率相对较高,可以重点利用;选择诱导材料时要根据育种的目的组建不同的母本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对糯玉米主要数量性状及配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邱正高 杨华 +3 位作者 王贵学 柯剑鸿 祁志云 袁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9-1252,共4页
糯玉米纯合自交系S147、S181种子经过航天诱变处理得到的诱变系,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航天诱变处理对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可使纯合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产生变异和配合力产生显著变化;S147、S18... 糯玉米纯合自交系S147、S181种子经过航天诱变处理得到的诱变系,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航天诱变处理对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可使纯合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产生变异和配合力产生显著变化;S147、S181对航天诱变处理的反应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航天诱变 数量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诱变的糯玉米矮秆突变体株高与叶片生长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正高 杨华 +3 位作者 祁志云 袁亮 柯剑鸿 张亚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1-904,共4页
利用航空诱变处理糯玉米自交系S147,获得矮秆突变体,并对其株高、叶片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矮秆突变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对照的株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并且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株高的差异逐渐加大;航空诱变还... 利用航空诱变处理糯玉米自交系S147,获得矮秆突变体,并对其株高、叶片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矮秆突变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与对照的株高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并且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株高的差异逐渐加大;航空诱变还影响突变体叶片的发育进程,但成株期总叶片数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空间诱变 株高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主要性状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4 位作者 李淑君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金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6-1321,共6页
以不同类群测验种、自育自交系及美国种质共24份,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并对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用UPGMA方法,以产量特殊配合力为距离,把17个自交系分为6类,分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 以不同类群测验种、自育自交系及美国种质共24份,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并对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用UPGMA方法,以产量特殊配合力为距离,把17个自交系分为6类,分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群间特殊配合力大于群内特殊配合力。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穗长、穗粗、结实长、结实性、行粒数、粒深、单穗轴重、单穗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共10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单穗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单穗粒重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结实性>出籽率>穗长>粒深>千粒重>行粒数>穗粗>单穗轴重。其中,单穗重、结实性、出籽率、穗长和粒深对单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正向效应,千粒重、行粒数、穗粗和单穗轴重对单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袁亮 杨华 +2 位作者 邱正高 汤玲 张亚勤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52,共3页
直链淀粉的含量是评价玉米淀粉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ae基因的发现使商业性的高直链淀粉育种项目得以开展。本研究介绍了高直链淀粉的兴起和玉米直链淀粉的利用价值,从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两方面探讨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育种方法,并综述了... 直链淀粉的含量是评价玉米淀粉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ae基因的发现使商业性的高直链淀粉育种项目得以开展。本研究介绍了高直链淀粉的兴起和玉米直链淀粉的利用价值,从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两方面探讨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育种方法,并综述了有关直链淀粉检测的研究进展和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的栽培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直链淀粉 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性糯玉米品种渝糯18号特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柯剑鸿 蔡治荣 +2 位作者 易红华 陈荣丽 周茂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57,共3页
渝糯1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成的中早熟、中秆糯玉米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超高产、群体生产力强、抗病虫力强、商品性好、熟期较早、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其用途较广,鲜穗可... 渝糯1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成的中早熟、中秆糯玉米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超高产、群体生产力强、抗病虫力强、商品性好、熟期较早、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其用途较广,鲜穗可直接出售,整穗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干籽粒加工利用等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推广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新品种 特性 产量 利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异玉米种质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4 位作者 李淑君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金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97-1501,共5页
用24份优异玉米(Zea mays L.)种质,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119个杂交组合,对供试种质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24个自交系以及配制的组合在18个主要性状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在产量性状上的表现与总配合力一致,用总配合... 用24份优异玉米(Zea mays L.)种质,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119个杂交组合,对供试种质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24个自交系以及配制的组合在18个主要性状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在产量性状上的表现与总配合力一致,用总配合力效应可以预测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种质 产量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国内外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志云 李淑君 +5 位作者 杨华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金川 付忠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2-45,46,共5页
以7个国内标准测验种和17个具有应用潜力的国内外玉米种质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6对引物中筛选出44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 以7个国内标准测验种和17个具有应用潜力的国内外玉米种质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6对引物中筛选出44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49,依据24个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做聚类分析,供试玉米种质被分为7大类群,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4 位作者 邱正高 张亚琴 李淑君 袁亮 金川 《南方农业》 2013年第8期61-63,74,共4页
用秋水仙素溶液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结果表明:(1)处理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比自然加倍明显提高,其中浸根法和浸种法的加倍效率提高最大;(2)用不同因素处理玉米单倍体,采用0.06%秋水仙素浸泡胚芽切口的单倍体种子,浸泡处理12 ... 用秋水仙素溶液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结果表明:(1)处理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比自然加倍明显提高,其中浸根法和浸种法的加倍效率提高最大;(2)用不同因素处理玉米单倍体,采用0.06%秋水仙素浸泡胚芽切口的单倍体种子,浸泡处理12 h单倍体加倍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加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糯玉米新品种渝科糯1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14
作者 易红华 蔡治荣 +1 位作者 陈荣丽 张胜恒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9-11,共3页
渝科糯1号是以B4301为母本,S181为父本,根据西南气候特点及种植习惯选育成的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鲜食及加工兼用型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通过重庆市审定,2009年通过四川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
关键词 糯玉米 渝科糯1号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K玉8号的选育
15
作者 柯剑鸿 陈文俊 《中国种业》 2010年第6期64-65,共2页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还带动了食品工业、饲料加工业及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K玉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1999年以自育自交系A36为母本、外引系交51为父本组配成的中熟、中秆、半紧凑、大穗型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于2...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同时还带动了食品工业、饲料加工业及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K玉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1999年以自育自交系A36为母本、外引系交51为父本组配成的中熟、中秆、半紧凑、大穗型玉米单交种。该品种于2002—2003年通过重庆市区域试验.2004年通过重庆市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优质高产 选育 饲料加工业 农业科学院 玉米单交种 重庆市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