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水基钻屑制备烧结砖技术及试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朝强 熊德明 +4 位作者 梅绪东 张春 何敏 张思兰 王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6-59,共4页
以页岩气水基钻屑替代部分粘土,辅以粉煤灰、煤矸石,制备出了水基钻屑烧结砖,研究了水基钻屑等掺量对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料比为0.18、水基钻屑替代45%粘土、外掺5%的粉煤灰、10%的煤矸石,制备出容重为1167 kg/m^3,抗压... 以页岩气水基钻屑替代部分粘土,辅以粉煤灰、煤矸石,制备出了水基钻屑烧结砖,研究了水基钻屑等掺量对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料比为0.18、水基钻屑替代45%粘土、外掺5%的粉煤灰、10%的煤矸石,制备出容重为1167 kg/m^3,抗压强度为10.7 MPa的烧结砖,环保性能优良,且各项性能均满足GB/T 5010-2003中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基钻屑 烧结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思兰 何敏 +2 位作者 张春 梅绪东 王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5期56-59,共4页
采用现场调研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涪陵页岩气田一期工程污染源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涪陵页岩气开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过程中废水实行循环利用,钻屑固体废物固化填埋,企业环保措施基... 采用现场调研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涪陵页岩气田一期工程污染源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涪陵页岩气开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过程中废水实行循环利用,钻屑固体废物固化填埋,企业环保措施基本落实,短期内页岩气开发未对区域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指出修建井场、池体、道路等设施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且随着时间推移,钻屑固化填埋对周围土壤及水环境也具有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气田 污染源 环境影响 涪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指标及污染示踪方法研究——以焦石坝区块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利振彬 黄天明 +6 位作者 庞忠和 熊德明 李义曼 天娇 李晓 马凤山 郝银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7,共8页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力压裂及废水回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由于水力压裂开采技术涉及的污染物种类众多,因此建立敏感性监测指标对于识别潜在的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为例,首先确定...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力压裂及废水回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由于水力压裂开采技术涉及的污染物种类众多,因此建立敏感性监测指标对于识别潜在的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为例,首先确定了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包括水化学、同位素及溶解气);通过页岩水与浅层地下水的端元对比,确定了地下水环境敏感性监测指标与污染示踪方法。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TDS在146~402 mg·L^(-1)之间,属于HCO_3-Ca·Mg型,地下水属于年轻地下水(含~3H、^(14)C接近100 pm C),地下水甲烷含量均小于0.01 mg·L^(-1),水中溶解气的甲烷(CH_4)体积比低于0.006 4%,δ^(13)C-CH_4总体小于-50‰,为生物成因甲烷(显著区别于热成因页岩气)。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页岩水TDS约为海水两倍,为大气降水成因,显著区别于北美的(蒸发)海水起源。根据页岩水和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确定地下水敏感性监测指标的框架,识别出焦石坝区块地下水敏感性指标(7项)。页岩气开发对地下水潜在的污染主要包括气体污染和溶解固体组分污染。对于气体,建立了甲烷含量及同位素组成的端元,并且应用惰性气体进行了两个端元识别;对于溶解固体组分污染,基于浅层地下水背景值数据,可利用本文给出的敏感性指标进行判别。本项研究对于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地下水环境监测和潜在污染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水 地下水污染 同位素 监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页岩气田水基钻屑理化性状与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昊辰 张春 +5 位作者 张思兰 刘广明 周泽军 陈科平 何勇 陈金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8-1172,共5页
从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田采集水基钻屑样品,对其理化性质与主要可能污染物共24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基钻屑具有碱性强、盐分高的特征;速效钾含量较高(805~7 650 mg/kg),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较低;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矿物油、... 从重庆市涪陵页岩气田采集水基钻屑样品,对其理化性质与主要可能污染物共24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基钻屑具有碱性强、盐分高的特征;速效钾含量较高(805~7 650 mg/kg),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较低;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矿物油、苯并[a]芘、粪大肠菌群值这4项主要有机污染物指标均符合GB/T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要求;重金属含量均满足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中的I级或II级标准,满足道路绿化带、工厂附属绿地土壤对重金属含量的控制要求。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定量评估揭示,该页岩气田水基钻屑中重金属存在"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其中Hg和Cd为主要贡献因子。因此,该页岩气田水基钻屑存在绿地土壤化利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屑 页岩气田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采出水水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丹 陈龙利 +1 位作者 何敏 梅绪东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用离子色谱、GC-MS、ICP等分析手段分析西南某页岩气田采出水水质特性,了解页岩气采出水的基本物化性质。结果表明:对页岩气采出水构成污染的主要指标有COD、SS、氨氮、石油类及氯化物等,且随时间的波动范围大,污染物含量随区域变化呈... 用离子色谱、GC-MS、ICP等分析手段分析西南某页岩气田采出水水质特性,了解页岩气采出水的基本物化性质。结果表明:对页岩气采出水构成污染的主要指标有COD、SS、氨氮、石油类及氯化物等,且随时间的波动范围大,污染物含量随区域变化呈现一定规律;页岩气采出水中的有机物多为烷烃类有机物,还有少量的环己醇、苯胺及萘,微量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如单环芳烃类、苯酚类、多环芳烃类及酞酸酯类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采出水 水质特性 烷烃类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举反循环清砂技术的特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陆爱华 刘璞 +4 位作者 崔航波 双志强 周津捷 张静严 喻建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田开发过程中,裸眼地层出砂问题严重,由于超深井(7000 m左右)井漏严重,沉砂上返难等客观因素,缺乏行之有效的(冲)捞砂技术措施。气举反循环技术是油气井“井底负压”钻探技术前沿领域,因其特殊的反循环工艺,...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田开发过程中,裸眼地层出砂问题严重,由于超深井(7000 m左右)井漏严重,沉砂上返难等客观因素,缺乏行之有效的(冲)捞砂技术措施。气举反循环技术是油气井“井底负压”钻探技术前沿领域,因其特殊的反循环工艺,在水文地质钻井、水井和大口径工程施工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塔里木上述井下特殊情况,对传统气举反循环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先下丢手自由裸眼防砂尾管,再下气举捞砂管柱,进行气举捞砂,将捞砂与防砂工艺合二为一,有效解决了捞砂过程中因疏松地层重复垮塌无有效进尺难题。该技术的成功应用,降低了作业风险,缩短了施工周期,为各油田处理类似疏松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冲)捞砂问题提供了借鉴,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反循环 裸眼地层 疏松岩性 (冲)捞砂 重复垮塌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页岩气开发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思兰 梅绪东 +2 位作者 徐烽淋 陈龙利 杨凤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6期5-8,13,共5页
分析了数据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页岩气开发生态环境数据的特性和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有效集成的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对页岩气开发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环境空气及污染源负荷在时间和... 分析了数据管理系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页岩气开发生态环境数据的特性和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有效集成的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实现对页岩气开发区域水环境、土壤环境、环境空气及污染源负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是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介质波动理论的页岩超声波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乔 徐烽淋 +4 位作者 程亮 刘洪 简旭 朱洪林 陈吉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0,共8页
利用超声波透射法来研究页岩的超声波响应特征,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基础,而目前对于以页岩地层声波测井为目的的声学响应研究成果则鲜有报道且相关研究将页岩当作弹性介质来处理,未考虑页岩的黏弹性特... 利用超声波透射法来研究页岩的超声波响应特征,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基础,而目前对于以页岩地层声波测井为目的的声学响应研究成果则鲜有报道且相关研究将页岩当作弹性介质来处理,未考虑页岩的黏弹性特征。为此,基于黏弹性介质波动理论,结合超声波透射实验背景,构建初始条件、振源条件、边界条件和稳定性条件,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不同层理角度页岩的超声波透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值模拟计算和物理实验所得到的页岩声波特性变化趋势相互吻合;②基于理想和真实岩心的数值模拟计算和物理实验所得到的页岩衰减系数随测试频率、层理角度变化的规律均一致;③在层理尺度和密度恒定的条件下,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波速呈幂函数递减,衰减系数呈线性增加。结论认为:①基于黏弹性介质声波波动理论,结合高阶交错网格差分技术建立的模拟页岩超声波透射实验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②利用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从微观角度分析页岩层理特征对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③新方法拓展了层理性页岩地层声学研究的思路、避免了人为误差、节约了实验成本,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黏弹性介质 层理角度 超声波透射 数值模拟 波动理论 响应特征 人为误差 实验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层理结构对超声波特性响应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徐烽淋 陈乔 +6 位作者 朱洪林 王丹 陈吉龙 刘璞 姚光华 张阔 霍振永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8,共10页
基于波动理论,建立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不同层理结构模型,利用时间二阶、空间四阶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页岩不同层理结构对超声波特性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筛选层理结构的声学参数敏感因子建立针对层... 基于波动理论,建立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不同层理结构模型,利用时间二阶、空间四阶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实现页岩不同层理结构对超声波特性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筛选层理结构的声学参数敏感因子建立针对层理发育页岩的动态力学参数模型,利用ZY1、YY1井下岩心超声波透射实验结果与ZY2井测井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模拟波形与实验波形相关系数大于80%,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模拟超声波透射实验;(2)声学参数中声波速度是表征页岩层理结构的常规敏感因子,而衰减系数对层理厚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关联系数可达0.89,因此利用衰减系数的归一化结果来综合描述页岩层理可使结果更加准确;(3)模型计算得到的动、静力学参数相关性优于传统模型,利用模型和测井资料反演而获取的岩石力学剖面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准确预测岩石力学参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地区 志留系龙马溪组 页岩 层理 超声波透射 数值模拟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页岩储层地应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乔 徐烽淋 +6 位作者 赵彬凌 王丹 熊力坤 熊德明 梁永昌 朱洪林 陈吉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0-1659,共10页
地应力是钻井和压裂改造的重要参数,而渝东南地区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不适用于页岩地层,需要重新建立适合该类地层的地应力计算方法。为此,在页岩岩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推导页岩横向各向同性的本构关系,并建立基... 地应力是钻井和压裂改造的重要参数,而渝东南地区的页岩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不适用于页岩地层,需要重新建立适合该类地层的地应力计算方法。为此,在页岩岩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推导页岩横向各向同性的本构关系,并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获取页岩横向各向同性力学参数的关系式,然后结合邻井水力压裂资料反演出该地区的构造应变系数,联合建立了页岩的横向各向同性地应力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渝东南地区某页岩气井一段深度的地应力,将计算结果绘制出连续变化的地应力剖面图,最后通过该井3个深度点的声发射实验反演出对应深度的地应力值,并将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①页岩横向各向同性特征明显,水平弹性模量普遍大于垂直弹性模量,水平和垂直泊松比差异小,无明显规律;②基于横向各向同性模型计算的最小水平地应力值高于各向同性模型计算的地应力值,其中基于横向各向同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岩石声发射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小于7%,平均为5.07%;③黄氏模型和组合弹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岩石声发射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大于15%。本文模型从页岩的构造特征出发,更符合地层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页岩 渝东南 横观各向同性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吸水特性及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洪 徐烽淋 +3 位作者 陈乔 朱洪林 苏德桂 冯柯来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1,共6页
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矿物,在与水基压裂液接触后会表现出与泥岩相同的膨胀特性和强度弱化效应,进而引起套管外载增加,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问题。以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溶液体系下页岩... 页岩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矿物,在与水基压裂液接触后会表现出与泥岩相同的膨胀特性和强度弱化效应,进而引起套管外载增加,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问题。以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溶液体系下页岩的自吸、膨胀特性物理实验,分析页岩水化对其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吸水量与时间呈对数递增关系,在不同溶液体系中,吸水量大小表现为蒸馏水>地层水>滑溜水,含有减阻剂浓度小的滑溜水体系更利于减弱页岩的吸水能力;页岩膨胀率与时间呈逐渐增长趋势,黏土矿物含量、围压和溶液体系对页岩膨胀率影响明显,相对于黏土含量,围压对膨胀率影响更加明显,页岩在溶液体系中的膨胀性能表现为蒸馏水>地层水>滑溜水;页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随着水化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线性递减规律。研究结果对完井过程套管强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页岩水化 溶液体系 自吸 膨胀 岩石力学 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失水过程中声电特性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徐烽淋 唐巍 +3 位作者 陈乔 刘洪 王丹 梁永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788-9795,共8页
研究流体对岩石声电特性的影响,对了解开采过程中岩石物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岩心气驱水试验来探究页岩失水过程中的超声波速度、电阻率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饱和度(S g)的增加,页岩纵波速度线性减小,下降... 研究流体对岩石声电特性的影响,对了解开采过程中岩石物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岩心气驱水试验来探究页岩失水过程中的超声波速度、电阻率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饱和度(S g)的增加,页岩纵波速度线性减小,下降幅度为9.1%,而横波速度线性增加,增加幅度为16.2%,横波速度对含气饱和度变化更加敏感;将完全饱和的岩石模拟为水层时,波速比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大于50%含气饱和度时,减小幅度增大,说明储层逐渐由含水层向含气层过渡;页岩的电阻率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增,而岩石介电常数则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减小;当S g<50%时,电阻率随含气饱和度增加了4.3倍,而当S g>50%时,电阻率增加了10倍,介电常数变化规律则相反,当S g>60%时,介电常数几乎不变,由此可判断当电阻率增加幅度增大,介电常数几乎不变时,则可认为储层已由含水层逐渐向含气层过渡;随着岩心电阻率的增加,纵波波速呈对数函数增加,而横波波速以对数函数递减。利用页岩失水过程中波速、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对实际工程中进行含气储层的识别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其他相关参数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失水过程 含气饱和度 波速 波速比 电阻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雨滑坡模型的两种边坡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乔 徐烽淋 +3 位作者 朱洪林 张阔 谢治国 陈吉龙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实验室滑坡监测模型是评估滑坡破坏方式规律的一种常见有效的手段,为研究边坡的几何形态对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在考虑"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基于降雨引发滑坡的渗透特性构建降雨型滑坡监测模型,在对相关仪器设... 实验室滑坡监测模型是评估滑坡破坏方式规律的一种常见有效的手段,为研究边坡的几何形态对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在考虑"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基于降雨引发滑坡的渗透特性构建降雨型滑坡监测模型,在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的基础上,模拟了近似无限边坡和削平坡顶的两种几何形态在相同降雨事件中的失稳状况,同时,结合SEEP/W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大面积或者整体破坏的滑坡有所不同,对于非整体破坏滑坡,特别是从坡脚开始的降雨引发的牵引式浅源滑坡,尽管水平坡顶降低了整体下滑力,但是更易由降雨入渗导致浸润线升高或孔隙水压增加,导致较早发生大范围破坏。研究成果对完善边坡稳定方案设计方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模型 降雨装置 传感器标定 排水监测 几何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屑处理处置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忠 李东元 +3 位作者 陈鸿珍 陈乔 徐烽淋 徐愿坚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9-495,共7页
油基钻屑是在勘探和开采油气资源的钻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典型危险废弃物。本文首先将现有各类繁杂技术划分为处置技术和处理技术,再通过进一步细化分类,系统综述了每项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潜力,总结出了“环保达标、经济可行”的... 油基钻屑是在勘探和开采油气资源的钻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典型危险废弃物。本文首先将现有各类繁杂技术划分为处置技术和处理技术,再通过进一步细化分类,系统综述了每项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潜力,总结出了“环保达标、经济可行”的处理处置基本原则,指出高值资源化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废弃物 油基钻屑 危险废弃物 处理技术 处置技术 资源化利用 超临界水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钻屑用作基质对植物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昊辰 刘广明 +5 位作者 陈金林 张春 张凤华 黄真真 王秀萍 王相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3-1049,共7页
通过将水基钻屑与土壤和(或)腐熟污泥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基质,在进行定量淋洗脱盐的基础上,研究了金叶女贞与狗牙根在该种基质上的生长状况与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淋洗,配比基质盐分、养分等主要理化指标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重... 通过将水基钻屑与土壤和(或)腐熟污泥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基质,在进行定量淋洗脱盐的基础上,研究了金叶女贞与狗牙根在该种基质上的生长状况与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淋洗,配比基质盐分、养分等主要理化指标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重金属含量符合CJT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标准,满足绿化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质量要求。金叶女贞与狗牙根生物量的积累在不同配比基质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水基钻屑与土壤质量配比为10∶1与10∶2的基质中生物量最高。对于重金属的富集,金叶女贞与狗牙根在不同配比基质中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对镉、铅、铜存在富集作用。可见,水基钻屑合理配比后可作为基质用作绿化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屑 基质 重金属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钻井岩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思兰 张春 +4 位作者 王丹 何勇 刘璞 徐烽淋 陈科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4-1931,共8页
为有效评估页岩气清水钻屑、水基钻屑、油基灰渣三类钻井岩屑土壤化利用的可行性,构建了以固废属性、养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为准则层,16个指标组合而成的钻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运用阶梯型分布函数计算... 为有效评估页岩气清水钻屑、水基钻屑、油基灰渣三类钻井岩屑土壤化利用的可行性,构建了以固废属性、养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为准则层,16个指标组合而成的钻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运用阶梯型分布函数计算模糊评价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页岩气三类钻井岩屑土壤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分为Ⅰ(高)、Ⅱ(中)、Ⅲ(低) 3个等级;固废属性评价显示清水钻屑和水基钻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为Ⅱ级,油基灰渣土壤化利用可行性为Ⅲ级;清水钻屑和水基钻屑的碱解氮、有效磷养分质量比低于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养分层评价显示清水钻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为Ⅲ级,水基钻屑和油基灰渣土壤化利用可行性为Ⅱ级;油基灰渣镉质量比超出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水基钻屑的石油烃以及油基灰渣的石油烃和苯并(a)芘质量比超出GB 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第一类用地筛选值,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层评价显示3类钻屑土壤化利用可行性均为Ⅰ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清水钻屑、水基钻屑、油基灰渣的土壤化利用可行性均为Ⅰ级,即土壤化利用可行性高,可行性从高到低为水基钻屑、清水钻屑、油基灰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化 钻井岩屑 模糊综合评价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基钻屑为骨料的人造基质的物理性状与淋洗脱盐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春 高昊辰 +4 位作者 张思兰 刘广明 陈科平 陈金林 周泽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4,共6页
为研究水基钻屑土壤化利用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将西南某页岩气田水基钻屑与当地的腐熟污泥及紫色土按一定配比形成人造基质,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进行两次定量淋洗以研究其物理性状与脱盐效应。结果表明:腐熟污泥的混入对人造基质物理性... 为研究水基钻屑土壤化利用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将西南某页岩气田水基钻屑与当地的腐熟污泥及紫色土按一定配比形成人造基质,利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进行两次定量淋洗以研究其物理性状与脱盐效应。结果表明:腐熟污泥的混入对人造基质物理性状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腐熟污泥配比的提高,人造基质的初始全盐量增大,容重减小;腐熟污泥的加入会显著降低人造基质的平均下渗速率。经过两次淋洗后各人造基质的脱盐率均大于70%,除水基钻屑︰腐熟污泥=10︰2、水基钻屑︰腐熟污泥=10︰4、水基钻屑︰腐熟污泥︰土壤=10︰2︰1外,其余各人造基质的剩余全盐量均低于2 g/kg;pH为8.0~8.6。由平均下渗速率、容重、pH和全盐量等指标可知,经过两次淋洗后以水基钻屑为骨料、辅配腐熟污泥或当地紫色土的人造基质具有良好的关键物理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屑 淋洗脱盐 土壤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泥发酵产物对水基钻屑土壤化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思兰 张春 +3 位作者 陈科平 周泽军 梅绪东 熊德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069,共9页
为了探讨污泥发酵物对水基钻屑人工土壤形成的作用机制,设计了水基钻屑与污泥发酵物质量比分别为10∶1、10∶2、10∶4、10∶6、10∶8和水基钻屑对照(CK) 6个试验处理,采用紫穗槐种植试验对水基钻屑人工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风险特征... 为了探讨污泥发酵物对水基钻屑人工土壤形成的作用机制,设计了水基钻屑与污泥发酵物质量比分别为10∶1、10∶2、10∶4、10∶6、10∶8和水基钻屑对照(CK) 6个试验处理,采用紫穗槐种植试验对水基钻屑人工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风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发酵物显著降低了人工土壤的pH值、电导率(EC),降低幅度分别为6. 82%~11. 36%、58. 18%~61. 39%;污泥发酵物显著增加了人工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比,且随污泥发酵物增加呈上升趋势;污泥发酵物降低了人工土壤中Hg、As、Cr、Zn、Ni质量比,但增加了Cd、Pb、Cu质量比。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的重金属均处于低等生态风险水平(RI=13. 57~31. 13 <150),其中Cd、Hg对人工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贡献率较大,Cd是污泥改良水基钻屑实施土壤化利用的重点控制因子。紫穗槐对Zn、Cu、Hg、Cd具有明显富集作用,但当水基钻屑与发酵物的质量比达到10∶8时会抑制紫穗槐茎的生长。综合研究表明,污泥发酵物可使水基钻屑人工土壤的pH值、EC、养分及重金属含量满足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要求,建议污泥发酵物的适宜添加量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基钻屑 生活污泥发酵物 土壤化利用 重金属 紫穗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钻屑特性分析及其土地利用关键问题初探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思兰 张春 +1 位作者 何敏 王朝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0-1154,共5页
为了合理进行水基钻屑土地利用方案设计,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X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联合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水基钻屑的矿物组成、结构体系、理化性质和污染特性,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提出... 为了合理进行水基钻屑土地利用方案设计,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X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联合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水基钻屑的矿物组成、结构体系、理化性质和污染特性,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提出了水基钻屑土地利用面临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水基钻屑含有大量成土元素和矿物,具有良好的矿物质和养分基础,但其质地砂性强,无微孔结构,结构性差;重金属、苯并(a)芘(Ba P)、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等污染物指标满足相关标准,但矿物油质量比超出HJ 350—2007《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0.28倍,高出森林土壤背景值15.43倍;全盐量超出CJ/T 340—2016《绿化种植标准》10.36倍,高出森林土壤背景值16.04倍;矿物组成、结构体系、理化性质及污染特性在土地利用中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055、0.118、0.263、0.564。研究表明,水基钻屑土地利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控制污染物累积与扩散、降低盐分、协调增加养分含量、改善结构体系及合理进行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污染特性 水基钻屑 重金属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土地利用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钻屑固化填埋对土壤环境影响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春 王朝强 +1 位作者 张思兰 何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97-2002,共6页
为了解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周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以西南某页岩气田为例,选取了3个典型井场的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先对水基钻屑固化原料成分、固化机理、固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再对池体上覆土壤和周边土壤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最后采用内梅罗... 为了解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周围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以西南某页岩气田为例,选取了3个典型井场的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先对水基钻屑固化原料成分、固化机理、固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再对池体上覆土壤和周边土壤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最后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基钻屑呈碱性,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及石油类,采用水泥和粉煤灰对水基钻屑进行现场固化,固化体抗压强度可达0. 65 MPa,浸出液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水基钻屑固化效果较好。经过2a的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土壤跟踪监测,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上覆土壤和周边土壤Cd、Hg、Cr及石油类质量比均随着时间呈现波动变化,但是土壤各项监测指标均未超标; 3个井场的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上覆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 42-0. 54、0. 47-0. 53、0. 33-0. 56,周边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 45-0. 64、0. 48-0. 66、0. 29-0. 51,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 7。水基钻屑固化填埋短期内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较小,长期可能会增加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基钻屑 固化填埋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