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涪陵区茎瘤芥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估
1
作者 倪超 李新江 +5 位作者 吴思颖 向涛 徐东 卓超 栾松 郭志 《农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9-95,共7页
为了确定茎瘤芥(榨菜)在涪陵区的适宜种植区域,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19个生物气候指标,开展其气候适宜性分析,对涪陵区各乡镇村社的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等权关联和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均支持将涪陵... 为了确定茎瘤芥(榨菜)在涪陵区的适宜种植区域,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19个生物气候指标,开展其气候适宜性分析,对涪陵区各乡镇村社的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等权关联和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均支持将涪陵区421个村社的种植气候适宜性划分为3类:Ⅰ类为高适宜区(λ≥0.913),包括新妙、石沱东南部、义和、马鞍南部、龙桥、崇义、江北、南沱西北部、百胜东南部、珍溪东南部、白涛部分地区、荔枝部分地区、江东部分地区;Ⅱ类为中适宜区(0.764≤λ<0.913),包括增福、石沱西北部、义和北部、李渡、马鞍北部、蔺市北部、荔枝大部分、江东南部、白涛东北部、焦石西南部;Ⅲ类为低适宜区(λ<0.764),包括龙潭、同乐、青羊、马武、大木、武陵山、罗云、焦石、百胜西北部、珍溪西北部。结果表明,涪陵西北、东北地区是茎瘤芥种植的较佳适宜地。通过研究,为涪陵区茎瘤芥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促进茎瘤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气候适宜性 主成分分析 种植 茎瘤芥 涪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区关键气候因子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倪超 顾海敏 +1 位作者 何永坤 阮光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29-33,共5页
利用涪陵2005~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种植面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涪陵区近11 a的柑橘面积、总产量呈增加趋势,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近11 a与产量显著性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得出12月平均最高气温... 利用涪陵2005~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种植面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变化对柑橘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涪陵区近11 a的柑橘面积、总产量呈增加趋势,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近11 a与产量显著性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得出12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9月日照时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8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11月降水量与之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产量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径流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晓 史书 +4 位作者 木志坚 刘园园 倪九派 谢德体 吴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的汇水口径流进行了持续1年的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氮素质量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所选择的两个集水域稻田面积比例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A)的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另一... 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集水域的汇水口径流进行了持续1年的高频(每日)采样监测,以对比分析稻田空间分布格局对径流氮素质量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所选择的两个集水域稻田面积比例相近,但其中一个(记为A)的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高,另一个(记为B)的稻田则连片分布在其末(底)端,破碎度低.结果表明两集水域不同作物生长季径流氮素的输出均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60%~81%).对比两个集水域,A在全年和不同作物生长季的径流氮素平均质量浓度都相应地高于B.同样,集水域A的年径流量(1 431 m^3/hm^2)显著高于集水域B(840 m^3/hm^2),因而前者径流总氮的年输出通量(16.1kg/hm^2)远大于后者(5.21kg/hm^2).鉴于两个集水域的气候、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农田耕作管理方式相同,单位土地面积的施肥量以及稻田面积比例也相近,只是稻田空间分布格局迥异,汇水口径流氮素的质量浓度和输出通量的差异显然是由于集水域末端连片分布的人工湿地—稻田比零散分布的稻田对集水域内的径流及随其迁移的氮素有更佳的拦截和净化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氮素排放 稻田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336-336,共1页
涪陵区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针对目前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与今后发展的方向探讨了气象科技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的对策,以推动科技服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 现状 专业化 精细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水体氮磷浓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园园 史书 +4 位作者 木志坚 吴波 贾彤辉 倪九派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 在三峡库区涪陵段选择以玉米/水稻—榨菜轮作为主的王家沟农业小流域,对流域内不同水体(包括沟渠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井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了3年的连续监测,以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流域水体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季作物播种初期,由于施肥活动的影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明显上升,但在成熟收获期则趋于下降.沟渠径流水与井水总氮在监测期间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28和12.0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15和0.16mg/L.井水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沟渠径流水的浓度,但总磷浓度则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硝态氮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对水体总氮浓度的贡献率高达67%~89%.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半以上(55%)的井水样品中硝态氮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10mg/L).流域内下部(末端)集中分布着较多水田的子集水区的径流氮素浓度比水田零星分布的子集水区更低,这表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对流域氮素的迁移和净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紫色土稻季CO^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史书 木志坚 +4 位作者 吴波 栾松 石孝均 郭涛 张跃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22,共7页
为了解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法于2012年稻季对"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4块试验田CO2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这些试验田自1991年起秸秆不再还田但接受不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R-)、... 为了解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法于2012年稻季对"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4块试验田CO2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这些试验田自1991年起秸秆不再还田但接受不同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R-)、单施氮肥(NR-)、单施磷钾肥(PKR-)和施用氮磷钾肥(FnR-).不同处理下试验田土壤CO2排放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淹水程度呈负相关(p<0.05).R-处理土壤在整个稻季的累积排放量为1 046kg C/hm2;与R-相比,NR-和PKR-的排放量略有降低,FnR-的排放量则增加了18%,表明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单施氮肥或磷钾肥对稻田土壤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则能促进土壤呼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CO2排放 稻田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和CMORPH卫星资料对三峡库区降水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天宇 桂术 +2 位作者 杨若文 王勇 李永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8-1112,共15页
利用1998—2016年TRMM和CMORPH两种遥感卫星资料降水和同期三峡库区气象观测站数据,通过比较干、支流和远、近库区气象站点的降水变化和蓄水前后降水量、雨日、降水强度和频率等变化特征,分析评估了基于两种卫星遥感降水和测站降水的三... 利用1998—2016年TRMM和CMORPH两种遥感卫星资料降水和同期三峡库区气象观测站数据,通过比较干、支流和远、近库区气象站点的降水变化和蓄水前后降水量、雨日、降水强度和频率等变化特征,分析评估了基于两种卫星遥感降水和测站降水的三峡库区局地降水变化。结果表明:库区TRMM和CMORPH卫星降水年际变化特征总体上与气象观测站相符,反演效果在日尺度TRMM略逊于CMORPH,在季尺度CMORPH略逊于TRMM;两种卫星资料对冬季降水反演效果都偏弱。三峡库区干流和支流站点的降水变化总体一致,干、支流各站点降水量均具有较强的年际变化特征。TRMM相比CMORPH更能重现干、支流测站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CMORPH降水年际波动振幅总体上比测站偏大。蓄水前后时段(1998—2003年与2004—2016年)对比,从不同等级降水的强度和雨日、季节降水频率和总量等变化反演效果来看,CMORPH资料分布相比TRMM更接近测站的变化趋势,反演效果略优于TRMM;但两种卫星资料的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分布与测站的误差在蓄水前后变化都不明显。此外,气象测站、TRMM、CMORPH资料都表现出蓄水后三峡远、近库区年降水量的比值呈平稳波动状态,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附近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CMORPH TRMM 局地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7年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玉 陈超 +3 位作者 张天宇 马振峰 甘薇薇 刘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7-536,共10页
利用四川省1981~2017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17年1月环境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探讨了2017年1月成都市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利用四川省1981~2017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17年1月环境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探讨了2017年1月成都市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分布形势以川西高原北部、川西高原南部、攀西地区、盆地西南部大气自净能力为较好到好,省内其余大部地区大气自净能力较差到差.近37a来,四川省、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多年变化呈减弱趋势,四川盆地多年变化趋势不显著.影响因子中,四川省降水日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小于非降水日.四川省以及各区域平均风速、通风量、风速较大日数和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正和负相关关系;混合层厚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混合层厚度 通风量 降水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武强 倪超 +4 位作者 范莉 唐余学 罗孳孳 方丽 蔡国强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报 气象产量指数 气候适宜度指数 茎瘤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水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海川 向果 向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3期126-130,共5页
[目的]全面分析重庆市彭水农业气候资源。[方法]利用重庆市彭水198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0年来彭水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30年彭水气温整体呈... [目的]全面分析重庆市彭水农业气候资源。[方法]利用重庆市彭水198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0年来彭水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30年彭水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温天气有所增多。年降水量相对波动较大,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春季的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夏季的降水量比较平稳,秋、冬季的降水量有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在增加,热量较为充分。[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气象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彭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