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做农村工作的三个必然性
- 1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2年第6X期17-17,共1页
-
文摘
农村工作,有苦有甜。但最大的是收获,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灿烂又美丽。苦累是必然的到农村工作,必须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心理准备。在乡镇干部中间,流行着这样的话:"一要饿得,二要走得,三要淋得,四要晒得。""农村饭,三点半。""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10年某一天,我和一位驻村干部下村检查灾情。当天,天降大雨,我俩冒雨走到双河村时,膝盖以下已经湿透。村民见状,招呼我们烤火、换干衣服。
-
关键词
农村工作
双河村
《半月谈》
告诉我
三农论坛
赡养义务
修房
占地问题
三农问题研究
杂文月刊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 2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4年第17期40-40,共1页
-
文摘
先说农业现代化是“逼”出来的。
以我老家所在地(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为例。大量人员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部分老人孩子向城市、场镇、集市转移,造成农村“差人”,缺少劳动力,迫使农村必须朝着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重庆市涪陵区
劳动力
农村
-
分类号
S2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
-
题名处理棘手问题前要充足“备课”
- 3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4年第15期13-13,共1页
-
文摘
村干部面对一些必须处理的棘手问题时,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充分调查研究情况、认真思考工作方法和工作对策,充足“备课”,达到知己知彼后再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方能一举成功。那年,我当副乡长,分管苎麻发展。
-
关键词
农村干部
经济效益
村民
劳动力
-
分类号
F325.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熟人速成法
- 4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4年第2期23-23,共1页
-
文摘
与村民打交道,如何在第一次见面后快速成为村民的“熟人”,快速拉近你与村民的距离,我有四招:
-
关键词
杂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熟人速成法》
-
分类号
I26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初当干部务必注重第一印象
- 5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副局长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4年第11期19-19,共1页
-
文摘
新任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作为干部队伍中新手,务必注重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面前的第一印象。
-
关键词
村干部
印象
干部队伍
大学生
-
分类号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三句古词话衷情
- 6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4年第7期50-50,共1页
-
文摘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是先认识《村委主任》杂志编辑,然后结识这本杂志的。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第四届县乡干部论坛在安徽大学召开。报到的那天晚上,在校园散步,我有幸结识了这本杂志的编辑郭智英。她很斯文、很精干、很有思想、
-
关键词
安徽大学
杂志
编辑
-
分类号
F274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不要临时抱“佛脚”
- 7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3年第22期-,共1页
-
文摘
村民憨厚、淳朴,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见的世面不多.所以,个别干部就以为他们容易骗,需要村民选票时,给点小恩小惠,就能获得支持.但事实上,村民绝不是村干部“临时抱佛脚”能糊弄的,他们心里亮堂着呢.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如果平时不对村民好,不注重平时“烧香”,那么,需要村民支持时,无论怎么“临时抱佛脚”都很难如愿以偿.
来说一下我的切身体会.一次,我来到双河村调解公路占地纠纷.这个纠纷扯皮了很久,当事人曾到乡政府哭哭啼啼上访过几次.乡领导要求村干部调解处理,可村干部始终没有把此事“搁平拣顺”(川渝俚语,意思是将矛盾平息、纠纷化解、影响消除).最后,乡党委书记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我处理.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无心插柳柳成荫
- 8
-
-
作者
陈正权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文广新局
-
出处
《村委主任》
2013年第24期-,共1页
-
文摘
群众工作中有时会“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我们遇见的人、碰到的事,正好与我们今天或明天开展的工作有关,也许正是这些人和这些事,成了我们解决某个问题的催化剂或阻碍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那次调解原以为会很费劲,甚至可能是白跑一趟,结果却是做得比任何一次都轻松.现在想起来,依然很陶醉、很满意.
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我邀约乡司法所和派出所的同志一起下村调解一个纠纷.其实,我都不知道这个闹纠纷人的名字,只是在当乡镇干部时曾看见她哭哭啼啼地来乡政府找过领导好几次,知道她姓杨,大概居住在哪个村的哪个方位.刚当副乡长,我想干点事,所以主动请缨,准备上门去解决问题.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