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贝母皂苷丙纳米乳的构建及其佐剂效应评价
1
作者 魏静 刘姝琳 +6 位作者 叶演 徐铭琦 宋振 邓炎 孙红武 马雷 李海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4-793,共10页
目的 制备土贝母皂苷丙纳米乳(tubeimoside Ⅲ nanoemulsion,TBMⅢ-NE),并评价其疫苗佐剂效应。方法 利用低能乳化法制备TBMⅢ-NE,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表征TBMⅢ-NE的粒径和平均分散系数,透射电镜观察TBMⅢ-NE的形态,CCK-8法检测TBMⅢ-NE... 目的 制备土贝母皂苷丙纳米乳(tubeimoside Ⅲ nanoemulsion,TBMⅢ-NE),并评价其疫苗佐剂效应。方法 利用低能乳化法制备TBMⅢ-NE,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表征TBMⅢ-NE的粒径和平均分散系数,透射电镜观察TBMⅢ-NE的形态,CCK-8法检测TBMⅢ-NE对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细胞毒性;红细胞溶血实验评价TBMⅢ-NE的体外安全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BMⅢ-NE促进DC2.4对抗原的吞噬作用;TBMⅢ-NE与BMDCs共孵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表面CD40、CD86、MHC-Ⅰ和CCR7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BMDCs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新冠病毒抗原RBD与TBMⅢ-NE联用免疫小鼠,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IgG2a、IgG1抗体水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细胞数量。结果 制备的空白纳米乳(blank nanoemulsion,BNE)和TBMⅢ-NE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5.46 nm和25.89 nm,平均多分散系数分别为0.214和0.125,透射电镜观察TBMⅢ-NE呈均匀“球型”且分散性良好;当TBMⅢ-NE佐剂稀释400倍时,BMDCs存活率约为86%;与游离土贝母皂苷丙(TBMⅢ)相比,TBMⅢ-NE的溶血毒性显著降低(P<0.01);TBMⅢ-NE可促进DC2.4对抗原的吞噬,并显著提高BMDCs表面CCR7的表达水平(P<0.05),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向淋巴结迁移的潜力;TBMⅢ-NE还可促进BMDCs培养上清中IL-6和IL-1β的表达(P<0.05);与RBD联用,TBMⅢ-NE可显著提升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IgG2a、IgG1抗体的水平(P<0.01),并促进脾淋巴细胞中特异性IFN-γ的分泌(P<0.01),提示TBMⅢ-NE可以增强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结论 成功构建出质量稳定、具有高效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TBMⅢ-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贝母皂苷丙 纳米乳 疫苗佐剂 免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联合舍曲林对抑郁症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杨涵单 乔雯 +2 位作者 何姝 陈易 童云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813-2818,共6页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已成为社会公共问题,现有治疗方法仍较局限。接纳承诺疗法(ACT)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核心代表之一,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较局限。目的了解ACT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杀意念...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已成为社会公共问题,现有治疗方法仍较局限。接纳承诺疗法(ACT)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核心代表之一,在国内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较局限。目的了解ACT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4月就诊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n=70),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分为对照组(n=35)和干预组(n=35)。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联合舍曲林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ACT联合舍曲林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通过两组干预前后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AFQ-Y8)及睡眠监测结果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完成研究。经过8周治疗后,干预组的AIS、SDS、SIOSS、AAQ-Ⅱ、AFQ-Y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效率(SE)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SL)和觉醒时间(WASO)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能增加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灵活性,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自杀意念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接纳与承诺疗法 舍曲林 自杀意念 睡眠质量 心理灵活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治疗淋巴瘤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
3
作者 龚娟 刘备 刘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0,共2页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床案例MDT研讨和技能比拼,将评选出的对临床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难治性癌痛案例,邀请专家全面解析点评,刊登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合理用药栏目中,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案例 临床医师 氢吗啡酮 姑息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癌痛 癌症康复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4
作者 邱有才 王艺瑾 +2 位作者 关珍珍 王璨 卢旭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80例T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伤后24h内的颈椎MRI图像和美国脊髓损伤...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80例T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伤后24h内的颈椎MRI图像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及伤后1年随访时的ASIA评分。采用完全随机法将180例患者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44例和测试集36例。整体上,利用两阶段集成理念提出临床-影像预测新方法,即利用TCSCI伤后24h内的ASIA评分和MRI图像实现伤后1年时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全特征预测。第一阶段,采用GradentBoosting、GaussianNB、KNeighbors、DecisionTree、RandomForest和support vector classifier模型分别独立预测132个皮节点和肌节点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第二阶段,通过对性能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别筛选出针对每个特征预测的最优模型,从而最后实现56个轻触觉皮节点、56个针刺觉皮节点和20个关键肌节点处的神经功能的最佳预后预测。构建的预测模型经训练和验证完成后,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和F1值对测试集的预测进行评估。结果:从该预测模型在TCSCI患者伤后1年时感觉运动功能预测的整体表现来看,所有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的准确率均达到0.886以上,召回率达到0.845以上,精确率达到0.875以上,平均精度达到0.853以上,F1值达到0.859以上,说明各模型的正确预测能力和实际预测结果的质量和完整性都比较高。且两阶段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各个模型对每个特征的预测效果的优选,预测性能更好。结论:感觉运动全特征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TCSCI患者伤后1年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预测能力明显高于单一模型,有望为TCSCI患者的个性化诊疗和康复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机器学习 神经功能预测 集成技术 ASI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突发性耳聋血液标志物代谢特征
5
作者 余维 覃泽平 +3 位作者 朱先柏 谭国静 邹璨 邓安春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0-837,共8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突发性耳聋血液潜在标志物代谢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为确诊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对照组15...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突发性耳聋血液潜在标志物代谢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5例为确诊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对照组15例为无听力障碍的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采集两组静脉血样,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研究。采用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差异较大(VIP>1,P<0.05)的化合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到正离子模式代谢物599个,负离子模式代谢物315个。质量控制样本相关性分析提示R2均接近1。OPLS-DA结果提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正离子模式下模型OPLS-DA评价的R^(2)Y为0.974,Q^(2)为0.717,筛选有差异的代谢产物103个。负离子模式下模型OPLSDA评价R^(2)Y为0.996,Q^(2)为0.571,筛选有差异的代谢产物65个。富集分析提示在8个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代谢通路图中分析发现磷脂酰胆碱和O-乙酰胆碱、L-组氨酸及N-甲基组胺、苯丙氨酸和柠檬桉、亚油酸在突发性耳聋组含量高于正常组。17a羟孕酮、皮质醇、雄甾-4-烯-3,17-二酮、雄激素、7-甲基黄嘌呤在突发性耳聋组低于正常组。结论脂质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可能是参与突发性耳聋代谢异常的主要途径,其代谢物水平升高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与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6
作者 李凯 赵骏 +1 位作者 杨森 罗飞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0-938,共9页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L4~5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M)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与腰椎活动度(lumbar range of motion,LROM)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名退行性脊柱畸形(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患者...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L4~5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M)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与腰椎活动度(lumbar range of motion,LROM)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名退行性脊柱畸形(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患者。完善脊柱全长片后分别测量其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计算TK/LL,同期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的一般情况和基础疾病史,通过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single-voxel MR spectroscopy,SV-MRS)获取L4~5多裂肌FI。测量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LRO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下腰背部疼痛程度,采用腰痛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估个体活动强度。通过比较两组LROM、MM FI、RDQ评分、IPAQ评分的差异性,分析DSD组RDQ评分与多裂肌FI、LROM、Cobb角、LL、TK、TK/LL的相关性。结果DSD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一致性方面,DSD组前屈、后伸可靠性良好,凸侧屈可靠性强,凹侧屈可靠性一般;对照组前屈、后伸可靠性良好,左右侧屈可靠性一般。DSD组腰椎前屈、后伸、侧屈ROM、L4~5双侧MM FI、RDQ评分均较对照组差(P<0.05),DSD组凹侧多裂肌FI大于凸侧(P<0.05),且DSD组凸/凹侧多裂肌FI均高于对照组左/右侧多裂肌FI(P<0.05);两组间IPAQ评分、对照组左/右侧多裂肌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方面,DSD组双侧多裂肌FI与后伸负相关(r=-0.395),凸侧多裂肌FI与VAS评分负相关(r=-0.381),RDQ评分与前屈、矢状面LROM负相关(r=-0.441,-0.425),Cobb角与后伸正相关(r=0.372),TK与凹侧多裂肌FI正相关(r=0.460),与前屈、矢状面LROM负相关(r=-0.406,-0.410),LL与凹侧FI正相关(r=0.412),TK/LL与前屈、矢状面LROM、侧屈(凸侧)负相关(r=-0.424,-0.370,-0.576)。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RDQ评分=13.070-前屈×0.228+VAS×1.900。结论DSD患者表现为LROM下降、多裂肌FI增加和RDQ评分下降,临床上应该综合评估其活动度和椎旁肌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畸形 腰椎活动度 多裂肌 脂肪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MWCNTs-GNPs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流产布鲁氏菌 被引量:1
7
作者 迟宇 曹宇 +5 位作者 程浩 曹静文 敖建玥 李海波 马雷 刘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69-1975,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产布鲁氏菌。方法制备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PB)-多壁碳纳米管(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纳米复合物,以流产布鲁氏菌作为待测样本... 目的构建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产布鲁氏菌。方法制备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PB)-多壁碳纳米管(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纳米复合物,以流产布鲁氏菌作为待测样本,选择合适的抗体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构建关键因素的考察确定最优条件,最后对传感器进行性能评价。结果明确传感器最优构建条件为:MWCNTs-PB混合比例为1∶5,材料干燥温度为37℃,缓冲体系最佳pH=7.5,抗体孵育时间为1 h,样本孵育时间为30 min;流产布鲁氏菌在10~1×10^(5) CF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传感器抗干扰能力、检测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结论基于PB-MWCNTs-GNPs纳米材料所修饰的用于检测流产布鲁氏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简便,性能良好,可为布鲁氏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PB-MWCNTs-GNPs 流产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医疗会诊在区域化网络协同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苟亚军 胡俊 +2 位作者 李迎春 喻恒 陈康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65-1970,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在区域化网络协同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区域化网络协同治疗的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在区域化网络协同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区域化网络协同治疗的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我院采用远程医疗会诊联合区域化网络协同治疗的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ime,FMCT)、入院到行CTA检测时间(door to imaging time,DIT)、起病至溶栓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nset to door time,ODT)、入院至静脉溶栓药物开始治疗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DNT≤60 min达标率、溶栓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诊疗时效性方面,与对照组DIT[(61.71±21.38)min]、ONT[(201.43±56.44)min]、DNT[(101.02±41.40) min]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DIT[(32.10±7.44)min]、ONT[(166.34±42.37)min]、DNT[(64.97±14.43)min]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DNT≤60 min达标率、溶栓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结局[59.3%、68.8%、(16.94±8.58)d、6.3%、3.1%]均优于对照组[32.1%、42.0%、(22.14±4.87)d、28.6%、21.4%](P<0.05)。结论通过将远程医疗会诊融入区域化网络协同诊治,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IT、ONT、DNT时间,提高溶栓比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远程医疗会诊 区域化网络 协同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ASL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林小翼 张宗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8,共6页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four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4D-ASL)无须外源性对比剂,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实现全脑灌注成像、选择性单支或整体脑血管动态成像,达到类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效果,提供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four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4D-ASL)无须外源性对比剂,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实现全脑灌注成像、选择性单支或整体脑血管动态成像,达到类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效果,提供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使钆对比剂过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获益,特别适用于儿童、长期随访的患者。4D-ASL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在CVD中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病变特征分析,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和烟雾病的侧支循环的显示;动脉瘤瘤体的测量;动静脉瘘分流位置、供血动脉识别和Borden分型;动静脉畸形的特征描述及辅助治疗。4D-ASL逐步成为下一代无创血管造影检查技术,但目前4D-ASL的研究报道较少,学者缺乏对4D-ASL的认识。因此,本文概述了4D-ASL成像原理,并综述了4D-ASL在CVD中的应用价值,以展望4D-ASL的发展及研究方向,供对该技术感兴趣的学者参考及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加速4D-ASL成为CVD血管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俊 黄琴 +5 位作者 肖彩芝 夏冬琴 曹杰 田丽娅 刘绍永 王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09,共8页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CIPNP)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进程,但其机制不明,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动物模型是研究CIPNP的重要工具,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着...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CIPNP)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进程,但其机制不明,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动物模型是研究CIPNP的重要工具,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CIPNP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几种常见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介绍。本文旨在为今后研究者选择更为有效的动物实验模型提供参考,此外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