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中microRNA-451部分逆转MDR1/P-gp途径介导的多药耐药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岗 郑泰浩 +3 位作者 黄秀 吴春蓉 李萌 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研究microRNA-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MDR1/P-gp途径介导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RT-q PCR检测其miR-45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是否表达,并分析其关系;RT-q PCR检测结... 目的研究microRNA-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MDR1/P-gp途径介导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RT-q PCR检测其miR-45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是否表达,并分析其关系;RT-q PCR检测结直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HCT116/L、耐阿霉素细胞Lo Vo/adr及对应亲本细胞中miR-451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miR-451 mimics(模拟物)、NC RNAs转染2组耐药细胞,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其MDR1 mRNA和P-gp的表达;MTT检测转染细胞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阿霉素下的增殖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比较NC转染组和mimics转染组耐药细胞在同一浓度奥沙利铂、阿霉素下凋亡率。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miR-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下调与P-gp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r=-0.404,P=0.002);与亲本细胞相比,miR-451在2组耐药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mimics转染组细胞MDR1 mRNA、P-gp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IC50及凋亡率与N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R-451在结直肠癌中通过MDR1/P-gp途径参与多药耐药,耐药细胞转染miR-451mimics后,可部分逆转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croRNA-451 化疗 多药耐药基因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6能促进人低转移肺癌95-C细胞浸润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黎联 孙贵银 +3 位作者 向德兵 李敏 黎晓强 曹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6,MMP-26)对低转移肺癌95-C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含MMP-26 cDNA的表达质粒PUC57-MMP-26,转染到MMP-26低表达的95-C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含MMP-26 cDNA的细胞,RT-PC...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6(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6,MMP-26)对低转移肺癌95-C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含MMP-26 cDNA的表达质粒PUC57-MMP-26,转染到MMP-26低表达的95-C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含MMP-26 cDNA的细胞,RT-PCR检测MMP-26、MMP-9 mRNA表达,明胶酶谱分析检测过表达MMP-26对95-C细胞分泌MMP-9的影响,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力,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MP-26、MMP-9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转染含MMP-26 cDNA表达质粒的95-C细胞MMP-26、MMP-9 mRNA表达上调(P<0.05)。明胶酶谱分析显示过表达MMP-26的95-C细胞分泌MMP-9能力、体外侵袭力明显增强(P<0.05)。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MMP-26、MMP-9在细胞内共定位。结论 MMP-26可以促进肺癌95-C细胞的侵袭力,MMP-26促进侵袭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MMP-9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95-C细胞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唐瑶 向德兵 +1 位作者 王杰 孙贵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81-2189,共9页
目的检测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oline-rich protein 11,PRR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1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与68例癌旁组织中PRR11的表达;... 目的检测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oline-rich protein 11,PRR1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1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与68例癌旁组织中PRR11的表达;Western blot、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PRR11及EMT相关信号分子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RR1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0.29%vs 1.47%,P<0.01),且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瘤体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相比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PRR1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高表达(P<0.05);过表达PRR11后,癌细胞HT29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同时伴随明显的β-catenin核转位,且显著增强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5);相反,沉默PRR11后,HT29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且显著抑制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增强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 PRR1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β-catenin核转位,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蛋白11 结直肠癌 WNT/Β-CATENIN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肉瘤中P300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陈浩 张贞 +6 位作者 王宁 董双双 连小娟 梁伟华 蒋金芳 庞丽娟 齐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319,324,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滑膜肉瘤(SS)组织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及上皮间叶转化(EMT)相关分子的表达,探讨P300在SS双相分化及EMT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SS石蜡包埋组织样本,运用RT-PCR方法检测SS的SYT-SSX融合基因亚型;免疫组化检测P30... 目的通过检测滑膜肉瘤(SS)组织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及上皮间叶转化(EMT)相关分子的表达,探讨P300在SS双相分化及EMT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SS石蜡包埋组织样本,运用RT-PCR方法检测SS的SYT-SSX融合基因亚型;免疫组化检测P300及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①40例SS中[双相型滑膜肉瘤(BSS)30例,单相型滑膜肉瘤(MFSS)10例],37例存在SYT-SSX融合基因(包括SYT-SSX1、SYT-SSX2),其中BSS为90%(27/30)(SYT-SSX166.7%,SYT-SSX233.3%);MFSS为100%(10/10)(SYT-SSX180%,SYT-SSX220%),SS组织学类型与融合基因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95%(38/40)的SS病例表达P300,包括93.3%(28/30)的BSS以及100%(10/10)的MFSS,P300的表达与SS组织学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300与SS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转移(P=0.019)和TNM分期(Ⅲ~Ⅳ)(P=0.003)是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④BSS中P300阳性的病例与EMT相关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MFSS中P300阳性的病例与EMT相关蛋白Slug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提示P300与EMT密切相关。结论P300可能参与SS的双相分化。P300可能参与SS的EMT过程,提示P300在SS的侵袭迁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P300 SYT-SSX 上皮间叶转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隆思睿 向德兵 +1 位作者 申艺 孙贵银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9-555,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ancergenome.nih.gov/)、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ncbi.n...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ancergenome.nih.gov/)、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ncbi.nlm.nih.gov/geo/)数据库中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测序数据,分析ECM1在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的分期、预后的关系;收集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石蜡保存的标本及-80℃保存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用免疫组化、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C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ECM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ECM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利用GSEA软件对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ECM1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探究ECM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可能调控通路。结果分析TCGA数据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CM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01),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表达量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GEO数据库生存分析显示,EC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免疫组化、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证实,ECM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上调(P<0.001),其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TNM分期(P<0.01)、神经侵犯(P<0.05)和血清CEA水平(P<0.01)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ECM1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1),ECM1(HR=3.556,P<0.01)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CM1高表达样本富集到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焦点粘连、细胞黏附分子等相关基因集。结论ECM1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并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蛋白1 结直肠癌 病理特征 预后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