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对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评估
1
作者 周海龙 刘骁 +2 位作者 罗淑星 周超 赵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53-1260,共8页
目的探究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综合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标准化干预手段,评估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 目的探究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综合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标准化干预手段,评估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渝乐检”,在疾控部门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结合社会组织通过网络招募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注册的重庆市18岁以上、自我认同为非异性恋的男性,初始纳入样本量947例,采取单组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分组,无分组对照设计。全部样本接受标准化互联网干预6个月,包括精准健康教育、行为风险评估、自我检测、暴露前后预防和在线咨询等。通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使用率、毒品使用率和暴露后阻断性用药率等核心指标,评估MSM高危行为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调查对象的肛交性行为发生率(干预前74.2%vs干预后58.0%)、异性性行为发生率(干预前32.4%vs干预后22.9%)及毒品使用率(干预前9.7%vs干预后4.5%)均显著降低(P<0.001);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干预前47.4%vs干预后66.9%)、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率(干预前25.2%vs干预后44.7%)及暴露后阻断性用药率(干预前7.6%vs干预后36.9%)显著提高(P<0.01)。结论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通过“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四维联动机制,显著降低MSM高危行为及HIV感染风险,可为区域性艾滋病防控提供数字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人群 干预标准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吞咽障碍影响因素探究及其预测研究
2
作者 彭朋 陈忻睿 +3 位作者 周艺林 田小芹 唐于钦 邓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0,共10页
目的:探究老年人吞咽障碍影响因素,构建吞咽障碍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吞咽障碍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同科室就诊的非吞咽障... 目的:探究老年人吞咽障碍影响因素,构建吞咽障碍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吞咽障碍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同科室就诊的非吞咽障碍病人为对照组,利用相关性分析、套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吞咽障碍影响因素,十折交叉验证训练极度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用于预测吞咽障碍并运用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病例组1 009例,对照组2 125例。相关性及LASSO回归共筛选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结果显示患有肌肉减少症、年龄增加、照料者为子女或看护、老年人身体衰弱、口腔健康状况差、自我生活能力差、抑郁、认知障碍是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女性、参加社区活动为吞咽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XGBoost模型预测效能较好,模型精确率为0.795、查准率为0.711、灵敏度为0.613、特异度为0.881,F1值为0.66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0.855。SHAP图显示,前5位重要特征分别为照料者、口腔评分、衰弱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结论:老年人吞咽障碍影响因素众多,临床上应更加关注口腔健康差、身体衰弱、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XGBoost模型在老年人吞咽障碍预测上有较好的表现,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XG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方程模型评估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反应转移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世超 杨宏强 +2 位作者 谭粤鑫 何洋 唐景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613,615,共4页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经过治疗,生命质量中是否存在反应转移(response shift,RS),区分生命质量的“真实”变化和反应转移。方法采用胃肠道生命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一个月后测量...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经过治疗,生命质量中是否存在反应转移(response shift,RS),区分生命质量的“真实”变化和反应转移。方法采用胃肠道生命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一个月后测量231名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从维度水平探讨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反应转移现象。结果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况发生了一致的重新校准,躯体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状况、社会活动发生了不一致的重新校准,特殊疾病状况发生了重新排序,积极的一致重新校准和重新排序使得“真实”的生命质量变化被高估了。结论胆石症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反应转移,评价生命质量变化时应区分“真实”的变化和反应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转移 结构方程模型 胆石症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