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综合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标准化干预手段,评估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目的探究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综合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标准化干预手段,评估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渝乐检”,在疾控部门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结合社会组织通过网络招募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注册的重庆市18岁以上、自我认同为非异性恋的男性,初始纳入样本量947例,采取单组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分组,无分组对照设计。全部样本接受标准化互联网干预6个月,包括精准健康教育、行为风险评估、自我检测、暴露前后预防和在线咨询等。通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使用率、毒品使用率和暴露后阻断性用药率等核心指标,评估MSM高危行为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调查对象的肛交性行为发生率(干预前74.2%vs干预后58.0%)、异性性行为发生率(干预前32.4%vs干预后22.9%)及毒品使用率(干预前9.7%vs干预后4.5%)均显著降低(P<0.001);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干预前47.4%vs干预后66.9%)、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率(干预前25.2%vs干预后44.7%)及暴露后阻断性用药率(干预前7.6%vs干预后36.9%)显著提高(P<0.01)。结论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通过“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四维联动机制,显著降低MSM高危行为及HIV感染风险,可为区域性艾滋病防控提供数字化范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经过治疗,生命质量中是否存在反应转移(response shift,RS),区分生命质量的“真实”变化和反应转移。方法采用胃肠道生命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一个月后测量...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经过治疗,生命质量中是否存在反应转移(response shift,RS),区分生命质量的“真实”变化和反应转移。方法采用胃肠道生命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一个月后测量231名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从维度水平探讨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反应转移现象。结果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况发生了一致的重新校准,躯体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状况、社会活动发生了不一致的重新校准,特殊疾病状况发生了重新排序,积极的一致重新校准和重新排序使得“真实”的生命质量变化被高估了。结论胆石症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反应转移,评价生命质量变化时应区分“真实”的变化和反应转移。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综合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标准化干预手段,评估MSM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渝乐检”,在疾控部门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结合社会组织通过网络招募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注册的重庆市18岁以上、自我认同为非异性恋的男性,初始纳入样本量947例,采取单组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分组,无分组对照设计。全部样本接受标准化互联网干预6个月,包括精准健康教育、行为风险评估、自我检测、暴露前后预防和在线咨询等。通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发生率、安全套使用率、毒品使用率和暴露后阻断性用药率等核心指标,评估MSM高危行为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调查对象的肛交性行为发生率(干预前74.2%vs干预后58.0%)、异性性行为发生率(干预前32.4%vs干预后22.9%)及毒品使用率(干预前9.7%vs干预后4.5%)均显著降低(P<0.001);肛交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干预前47.4%vs干预后66.9%)、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率(干预前25.2%vs干预后44.7%)及暴露后阻断性用药率(干预前7.6%vs干预后36.9%)显著提高(P<0.01)。结论互联网+干预标准化模式通过“感染预防+定期检测+自主学习+同伴影响”四维联动机制,显著降低MSM高危行为及HIV感染风险,可为区域性艾滋病防控提供数字化范式。
文摘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经过治疗,生命质量中是否存在反应转移(response shift,RS),区分生命质量的“真实”变化和反应转移。方法采用胃肠道生命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一个月后测量231名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从维度水平探讨胆石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反应转移现象。结果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况发生了一致的重新校准,躯体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状况、社会活动发生了不一致的重新校准,特殊疾病状况发生了重新排序,积极的一致重新校准和重新排序使得“真实”的生命质量变化被高估了。结论胆石症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反应转移,评价生命质量变化时应区分“真实”的变化和反应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