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技术的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辉 闵婕 聂卓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1,2,共5页
在传统水土流失分区研究基础上,探索应用GIS技术对现有地图和卫星影像解译分析,提取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基础信息,建立图形和空间属性数据库。利用1:5万GRID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水土流失地学模型,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 在传统水土流失分区研究基础上,探索应用GIS技术对现有地图和卫星影像解译分析,提取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基础信息,建立图形和空间属性数据库。利用1:5万GRID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水土流失地学模型,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市进行了水土保持监测区的划分。针对不同监测分区特点,提出了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总体布局方案,为今后监测站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GIS 监测分区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蒋光毅 汪三树 +2 位作者 郭宏忠 蒋平 史东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1重庆市良好的光热和降雨条件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自然环境条件,较快的母岩风化速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养分和种质资源。2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应坚持以近自然修复为目标,以乡土植被为主要建群物种,以渣顶和坡面为主要地貌单元,以堆放完成期为重点修复时期的基本原理。3设计了土质沟道弃渣场、石质坡面弃渣场和土石质河滩地弃渣场三种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可为重庆市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生态修复模式 水土保持型 生产建设项目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关问题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学文 黄建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5,共3页
简要回顾了重庆市近年来在监测机构和监测站点建设、区域和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概括总结了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定位,站网布局,区域与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针对... 简要回顾了重庆市近年来在监测机构和监测站点建设、区域和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概括总结了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定位,站网布局,区域与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重庆市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发展思路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学文 黄建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共2页
通过回顾重庆市近年来在监测机构和监测站点建设、区域和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监测机构定位不统一,二是监测站网布局不够合理,三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有待规范,四是... 通过回顾重庆市近年来在监测机构和监测站点建设、区域和开发建设项目监测以及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监测机构定位不统一,二是监测站网布局不够合理,三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有待规范,四是监测成果认证与管理工作滞后,五是监测经费来源渠道偏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重庆市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 问题 发展思路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聂卓娜 黄建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8期55-57,共3页
自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共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百... 自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共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存在治理进度缓慢、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投入不足、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今后应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教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生态建设重城镇周边、轻偏远农村和城乡分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修编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构建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城乡统筹 对策建议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煤矿开采区土壤侵蚀特征及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耀方 江东 +2 位作者 史东梅 蒋光毅 陈正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共6页
煤矿开采区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类型,重庆煤矿开采区典型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矸石山和塌陷区两个侵蚀地貌单元。矸石山土壤侵蚀特征主要表现为在时间上随堆积年限的增加,土壤侵蚀程度减小;在空间上山体坡度减缓、稳定性增强。... 煤矿开采区土壤侵蚀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类型,重庆煤矿开采区典型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矸石山和塌陷区两个侵蚀地貌单元。矸石山土壤侵蚀特征主要表现为在时间上随堆积年限的增加,土壤侵蚀程度减小;在空间上山体坡度减缓、稳定性增强。根据矸石山的立地条件和主要限制因子特点确定其治理难度,并按极难治理型、难治理型、易治理型三类建立植被恢复型水土保持模式。塌陷区土壤侵蚀特征主要表现为过程缓慢、破坏作用强及影响范围大等特点,根据塌陷区土地复垦后的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复垦区、林业复垦区、建设复垦区,分别建立煤矸石充填复垦型水土保持模式。植物吸附和铺设粘土层的方法可改善矿区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水土保持 煤矿开采区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成效大
7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6,共2页
重庆市通过多渠道筹集水土保持监测经费,在健全机构、健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拓宽监测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成效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土保持科技需求及重点领域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宏忠 江东 +4 位作者 蒋光毅 史东梅 刘益军 于亚莉 汪三树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58-60,共3页
重庆市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库区城镇搬迁、移民后靠安置、经济建设活动等使得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做好其水土保持工作对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与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点,提出水土... 重庆市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库区城镇搬迁、移民后靠安置、经济建设活动等使得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做好其水土保持工作对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与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点,提出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7个重点领域,包括区域土壤侵蚀环境和侵蚀类型辨识、小流域水沙规律及治理模式、生产建设项目侵蚀特征及调控技术、流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机理及调控技术、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适宜性评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及标准、水土流失快速调查及监测评价技术等。此外,还应密切关注基础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定量化分析、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推广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科技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类项目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史东梅 郭宏忠 +3 位作者 蒋光毅 顾再柯 彭旭东 叶青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1期9-11,18,共4页
生产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是生态环境损害的表现形式.生产建设类项目的生态环境损害主要表现在破坏土壤和土地资源、改变(破坏)水文循环和水资源量、降低林草植被结构和覆盖度、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房地产项目造成的生态... 生产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是生态环境损害的表现形式.生产建设类项目的生态环境损害主要表现在破坏土壤和土地资源、改变(破坏)水文循环和水资源量、降低林草植被结构和覆盖度、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房地产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以土壤结构破坏、径流量变化和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破坏为主,矿山开采项目要关注尾矿库可能引起的污染风险.生态环境损害价值评估以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实物量化为基础,通过对比项目区生态破坏质量现状与基线差距,分类确定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损害范围、程度和数量并比选生态环境恢复方案,以期研究结果为生产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危害 生态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 案例分析 生产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原理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文健 史东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9-373,380,共6页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6项建设内容和15个构建技术。提出了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思路,并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植物过滤带建设、水土保持效应监测等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生态清洁小流域 构建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宏忠 于娅莉 +1 位作者 黄建辉 殷树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7-249,252,共4页
开发建设项目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入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型... 开发建设项目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入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法初步构建了一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旨在为科学、有序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与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学文 孔德树 +1 位作者 唐继斗 郭宏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6,共4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刻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法构建了一套开...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刻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法构建了一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的监测方法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科学、有序地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 指标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与方法体系探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唐学文 孔德树 +1 位作者 唐继斗 郭宏忠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8,共3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刻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所包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与基础性工作。在深刻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所包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实践经验,采用层次结构分析模型法构建了一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整个监测指标体系由1个目标层、5个控制层、27个要素和73个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基本上覆盖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全过程。对主要指标的监测方法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继斗 郭宏忠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0,38,共3页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在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土保持在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在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土保持在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水土保持是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并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要求为理念,提出了重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机制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新农村 重庆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MDI化工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4期16-18,54,共4页
化工项目水土流失在空间上表现为点状分布,在时间上具有水土流失主导性影响因素转移的特征。在对重庆MDI化工项目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MDI化工区水土流失防治可分为行政办公防治区、产品存储防治区、生产装置防... 化工项目水土流失在空间上表现为点状分布,在时间上具有水土流失主导性影响因素转移的特征。在对重庆MDI化工项目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MDI化工区水土流失防治可分为行政办公防治区、产品存储防治区、生产装置防治区、罐区防治区和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对化工区植物措施布置原则和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体系的典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能为同类化工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I 化工区 水土保持措施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和雨强对重庆市黄壤旱坡地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代数 蒋光毅 +3 位作者 夏清 陈正发 史东梅 罗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1,共6页
黄壤作为重庆市山地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对重庆市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对黄壤旱坡地产流产沙特征影响及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输沙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短历时强降雨来说,输... 黄壤作为重庆市山地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对重庆市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对黄壤旱坡地产流产沙特征影响及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输沙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短历时强降雨来说,输沙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比长历时中强度降雨的输沙率大。在坡度0°~25°以内,黄壤旱坡地产流量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相式进行拟合,得到产流临界坡度为22.83°;(2)土壤侵蚀量与坡度符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坡度的增加出现临界坡度,重庆市黄壤旱坡地土壤侵蚀的临界值坡度为24.7°。在降雨特征参数中,平均降雨强度是反映黄壤旱坡地泥沙量、径流系数和径流泥沙含量的最好特征参数,时段最大降雨强度I10最能反映黄壤旱坡地径流量的变化特征;(3)在10°,15°,20°3个不同坡度下,径流量和产沙量与雨强均表现为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大于0.05置信区间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临界坡度 旱坡地 黄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坡耕地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唐寅 代数 +2 位作者 蒋光毅 史东梅 陈正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9,共7页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评价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评价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差异很大,表现为:横坡植物篱耕地>横坡耕地>顺坡耕地>清耕休闲地,坡耕地表层植被盖度最差且降雨侵蚀力较大的时段为土壤侵蚀危险期,在该时段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基于实测侵蚀量的C值估算方法最为适宜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计算,重庆地区小麦年C值为0.434 5,甘薯年C值为0.386 4,小麦/甘薯年C值为0.403 7,C值不同表明不同农作物对耕地土壤的防护作用不同,合理选择农作物种类对防治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作用。(3)基于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盖度与C值的年内变化特征,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应从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出发,优化种植模式,兼顾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实现坡耕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管理因子 C值 坡耕地 USLE模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典型工程堆积体边坡物理力学变化及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文斌 李叶鑫 +1 位作者 史东梅 蒋光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以重庆市城镇建设活动形成的典型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对工程堆积体边坡物理力学特性和入渗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确定了工程堆积体边坡的危险滑动面及安全系数。在工程堆积体边坡上、中、下设置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物理力学性... 以重庆市城镇建设活动形成的典型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对工程堆积体边坡物理力学特性和入渗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确定了工程堆积体边坡的危险滑动面及安全系数。在工程堆积体边坡上、中、下设置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分析,采用野外双环入渗法进行入渗过程研究,运用GEO-SLOPE软件分析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1)工程堆积体粒度分布不均匀,且<2mm粒径的含量随着堆放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工程堆积体分形维数在2.04~2.47之间变化,且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2)工程堆积体饱和含水量随坡位下降呈逐渐增加趋势;入渗率随时间变化呈快速减小、缓慢减小、稳定入渗3个阶段,2m、2a和4a堆积体稳定入渗率分别为4.53,3.17,7.02mm/min。(3)不同堆放时间的工程堆积体剪切力和剪切位移的关系呈硬化型曲线;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在16.43~31.88kPa和2.23°~41.69°之间;不同堆放时间的工程堆积体安全系数均大于1.5,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2a>2m>4a,最危险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77,2.23,1.66。比较而言,堆放2a的工程堆积体稳定性最好,堆放2m的次之,堆放4a的工程堆积体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工程堆积体 水土流失 物理力学特性 入渗特征 GEO-SLOP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配置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穆婧 史明昌 +2 位作者 郭宏忠 魏曦 王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170,F0004,共6页
提出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配置的原则以及技术思想,并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沟小流域为例,具体阐释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配置的方法,最终形成了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配置的模式,以期为其他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流域 面源污染 防治措施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异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陈家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穆婧 史明昌 +2 位作者 郭宏忠 魏曦 赵锦序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9期49-52,77,共4页
以三峡库区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采用2006、2007年监测数据建立SWAT模型,并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利用2008、200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应用验证后的SWAT模型模拟分析研究区面源污染... 以三峡库区陈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采用2006、2007年监测数据建立SWAT模型,并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利用2008、2009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应用验证后的SWAT模型模拟分析研究区面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负荷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空间上,小流域内不同子流域的污染负荷存在差异;时间上,污染负荷分布与降雨周期、农药化肥施用时间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源污染负荷存在差异,耕地负荷最大,林地最小。针对面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异性,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小流域生态、经济要求,提出了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面源污染 分布规律 陈家沟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