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GIS技术的重庆市国家水土保持图斑精细化监管系统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宫春明 王星 蒋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重庆市国家水土保持图斑精细化监管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采用B/S分布式架构模式构建的一个多源数据融合的过程可视化监管平台,可实现现场监管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多源数据的前端展示。将系统应用于重庆市潼南区202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 重庆市国家水土保持图斑精细化监管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采用B/S分布式架构模式构建的一个多源数据融合的过程可视化监管平台,可实现现场监管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多源数据的前端展示。将系统应用于重庆市潼南区2022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集灵项目区,从总体措施完成进度、措施实施误差、多源数据系统展示方面对系统监测成果进行了展示。应用结果表明:通过监管系统图层叠加、空间分析功能,可核算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施工进度及施工误差,并据此调整施工计划;通过监管系统,可实现室内虚拟现场监管,为监管人员提供身临其境的施工现场体验;通过WebGIS技术整合多源数据,可实现多源数据与地理信息的有效融合,提高整体监管效能及监管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可视化监管 WEBGIS技术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2
作者 汪三树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29-32,I0007,共5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是主城区“九线一环”的主骨架,是连接主城组团的重要轨道交通骨干线,对优化城市结构、增大城市“骨架”、缓解市区交通拥堵、促进主城区整体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由于轨道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扰...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是主城区“九线一环”的主骨架,是连接主城组团的重要轨道交通骨干线,对优化城市结构、增大城市“骨架”、缓解市区交通拥堵、促进主城区整体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由于轨道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扰动地表强烈、开挖土石方量大等,因此项目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基于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项目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施工方法,将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项目区划分为区间工程防治区、车站工程防治区、停车场工程防治区、车辆段工程防治区、变电所工程防治区和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6个一级防治区,分析各防治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各分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临时措施配置和工程量,明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内容和方法。预计项目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58.81 hm^(2),栽植植被面积28.12 hm^(2),将减少水土流失量16042 t,其水土保持工作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降低洪涝灾害、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措施 轨道交通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
作者 汪三树 刘永丹 +1 位作者 蒋盛 姜小红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道路绿化)与临时防护(密目网苫盖),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冲刷与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框格植草护坡与截水骨架技术可使边坡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范围内,植被恢复率达97%。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包括推广生物工程技术(草籽垫网、生态护坡)、构建GIS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强化多学科融合与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和保证安全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其他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轨道交通工程 重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剪切变形土体中单根受力—失效模式的试验研究和分析
4
作者 闫相君 李亦璞 +4 位作者 王彦丹 李通 祁子寒 胡岂源 王云琦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6-255,共10页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与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剪切变形土体中单根受力状态下的失效机理及水分响应机制,阐明根系直径、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轴向抗拉/抗拔与径向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明确根系固土效应的主控力学路径。[方法]室内设计了系列单根...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与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剪切变形土体中单根受力状态下的失效机理及水分响应机制,阐明根系直径、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轴向抗拉/抗拔与径向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明确根系固土效应的主控力学路径。[方法]室内设计了系列单根的轴向(根系抗拉、拔试验)和径向(三点弯曲试验)试验模拟受力情景,并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和根系含水率对根系抗拉、抗拔和抗弯试验中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1)根系的抗拉、抗拔和抗弯强度均呈现随根系直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其负数幂函数关系分别为T_(r)=(23.68±3.28)D^((-0.38±0.10)),T_(p)=(23.61±6.26)D^((-0.55±0.25)),T_(b)=4.945D^(-0.375);(2)土体饱和度增大过程中,根系自身含水率变化不大,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显著(p=0.59),而根系抗拔强度则随饱和度的升高而显著衰减(p<0.01);(3)根系轴向的抗拉、拔强度的相对大小存在一个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临界直径阈值(0.35~3.96 mm);(4)相对而言,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贡献主要来自于轴向受力,根系抗弯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非常有限。[结论]植物根系力学特性与直径、土体水状态相关,根系轴向受力对土体抗剪强度有贡献,在固土中起重要作用且效果因条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抗拉强度 抗拔强度 抗弯强度 三点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高型堰塞坝漫顶溃决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天龙 岳亮 +3 位作者 李方芳 付长静 张川 李泓鑫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0-920,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自然灾害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属于堰塞坝的高发地,其形成的堰塞坝具有突然性强、危险性大的特点,严重威胁所在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研究爬高型堰塞坝溃坝过程可为除险减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我国西南地区频发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极端自然灾害诱发了大量的堰塞坝,属于堰塞坝的高发地,其形成的堰塞坝具有突然性强、危险性大的特点,严重威胁所在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研究爬高型堰塞坝溃坝过程可为除险减灾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为此,以土颗粒级配、背水面坡度、爬高型堰塞坝坝顶形状为影响堰塞坝漫顶溃决的主要因素,从漫顶溃决过程、溃口流量过程、溃口演变过程、溃后残留坝体及下游淤积情况等方面,分析了爬高型堰塞坝漫顶溃决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石料级配变宽,坝体整体稳定性增强溃决历时延长,洪峰流量减小,峰现时间较晚,残留溃口上宽小坝体体积大,距坝趾泥沙输移长度短且距坝趾1 m处泥沙厚度薄;背水坡面越陡,水流获得的动能越大,加速了整个坝体溃决过程,溃口扩展得到充足发育,洪峰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残留溃口上宽较大坝体体积小,距坝趾泥沙输移长度长且距坝趾1 m处泥沙厚度较厚;宽深比越大,则溃口相对位置越高,冲蚀阶段所具有的水头差大,加速了坝体冲刷进程,溃口扩展得到充分发育,残留溃口上宽尺度大坝体总量小,距坝趾泥沙输移距离远且距坝趾1 m处泥沙厚度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高型堰塞坝 溃决过程 漫顶溃决机理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江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贺双燕 杨晓静 +3 位作者 刘俊钊 李云霄 李占玲 刘业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2022年江西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干旱,对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elative soil moisture,Rsm)对2022年江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将气... 2022年江西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干旱,对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elative soil moisture,Rsm)对2022年江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将气象干旱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并识别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之间的时间响应,揭示不同土壤深度的干旱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江西省干旱主要发生在7—12月,气象干旱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干旱露头期、暴发期、持续期、缓解期;(2)2022年江西省农业干旱发生时间比气象干旱晚1个月,降水对研究区Rsm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气温且20cm的Rsm与SPI-1指标相关性最大;(3)水利工程在抗旱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省粮食生产“十年丰”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2022年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土壤相对湿度 发展过程 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移思想的高密度电法在库区岩溶精细化探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虎 杨野 +2 位作者 王登峰 杨世华 陈科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9-385,共7页
为提升高密度电法探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单次数据采集时移处理实现,简化了传统方法的复杂性。结合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与实际应用案例,深入探讨了该方法在岩溶探测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 为提升高密度电法探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单次数据采集时移处理实现,简化了传统方法的复杂性。结合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与实际应用案例,深入探讨了该方法在岩溶探测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电阻率变化率剖面中的断层和低阻异常体。实际案例中,反演结果与钻孔数据高度吻合,且电阻率变化率与压水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显著相关。此外,岩溶分布特征与电阻率变化率剖面的局部极小值区域密切相关。这一方法成功揭示了西流溪库区地下岩溶裂隙的分布特征,为后期防渗帷幕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高密度电法在岩溶的精细化探测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时移反演 精细化 岩溶 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养-加工-休闲”一体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8
作者 吴兆娟 丁声源 +2 位作者 韦秀丽 高立洪 高冬梅 《农业展望》 2022年第7期46-51,共6页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是推动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富裕的多重目标。针对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多种方式叠加融合趋势,以重庆市璧山区喜观...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是推动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富裕的多重目标。针对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多种方式叠加融合趋势,以重庆市璧山区喜观农场为例,通过剖析该案例产业循环边界由种养向加工、休闲旅游系统的扩展情况,提炼总结出“种养—加工—休闲”一体化的产业融合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融合特点。研究发现,该模式运行具有较好的生态循环发展效益、新型业态培育效果,今后可从加快构建“种养—加工—休闲”一体化模式技术体系、设置闭合的产业循环发展路线、进行文化创意休闲产品开发、设计互动体验项目发展深度体验游等方面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 一体化 融合模式 喜观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21的龙潭河水质改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建锋 司益清 +2 位作者 李程智 张伟超 周洋 《绿色科技》 2022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定量评价酉阳县龙潭河“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对水质的改善情况,运用MIKE21模型对该措施实施后的河流水质情况进行了模拟。结合实际情况,特征性指标主要考虑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通过对现状水质进行模拟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为定量评价酉阳县龙潭河“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对水质的改善情况,运用MIKE21模型对该措施实施后的河流水质情况进行了模拟。结合实际情况,特征性指标主要考虑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通过对现状水质进行模拟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措施实施后COD削减率约25.82%,氨氮削减率约21.35%,证明了该措施对于流域水质提高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河 MIKE21 河流水质 水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奉节县水土保持规划要点分析与探讨
10
作者 徐涛 汪三树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分析重庆市奉节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成效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奉节县“一城三区”生态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布局,将奉节县划分为中部人居环境维护区、北部中山保土生态维护区、北部大巴山山地保土区、南... 在分析重庆市奉节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成效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奉节县“一城三区”生态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布局,将奉节县划分为中部人居环境维护区、北部中山保土生态维护区、北部大巴山山地保土区、南部中低山保土生态维护区、南部七曜山保土生态维护区5个五级区,从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综合监管3个方面提出奉节县水土保持规划的重点任务,为推动奉节县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流失 功能分区 综合治理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外水隧洞变形稳定性的基质压缩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杰 陈科锦 +3 位作者 孙猛 李芸娇 姜磊 徐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89,197,共8页
深埋水工隧洞通常会面临高地下水位问题,为准确分析高外水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需合理模拟外水内渗的力学作用。现阶段,学者们虽已认识到在饱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中考虑岩石基质压缩的必要性,但针对岩石基质压缩对高外水隧洞变形稳... 深埋水工隧洞通常会面临高地下水位问题,为准确分析高外水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需合理模拟外水内渗的力学作用。现阶段,学者们虽已认识到在饱和岩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中考虑岩石基质压缩的必要性,但针对岩石基质压缩对高外水隧洞变形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和孔压修正系数,并考虑围岩渗透特性动态演化,建立了高外水隧洞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并在ABAQUS中进行了数值实现。依托某深埋引水隧洞,在分析其渗流场和变形稳定性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岩石基质可压缩性条件下的高外水隧洞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揭示了高外水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随岩石基质可压缩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石基质压缩直接影响着高外水隧洞的外水内渗过程,对高外水隧洞围岩变形稳定性不利,岩石基质可压缩性越大,则围岩变形和塑性区范围越大,在分析中忽略岩石基质压缩将得出偏于危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外水隧洞 高地下水位 围岩稳定性 岩石基质压缩 渗流-应力耦合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循环荷载下海上风机群桩基础累积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俊杰 刘杰 杨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为探究双向循环荷载下海上风机群桩基础累积变形特征,依托南海某在役海上风电工程,利用ABAQUS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有限元模型,引入了改进土体刚度衰减模型并嵌入用户子程序USDFLD中实现了双向循环荷载下海床土体刚度衰减的模拟,同时进一步... 为探究双向循环荷载下海上风机群桩基础累积变形特征,依托南海某在役海上风电工程,利用ABAQUS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有限元模型,引入了改进土体刚度衰减模型并嵌入用户子程序USDFLD中实现了双向循环荷载下海床土体刚度衰减的模拟,同时进一步引入双向循环正弦变化荷载并利用用户子程序DLOAD实现了模型复合加载。基于数值结果,分析了不同幅值、不同循环次数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侧向累积位移及桩身弯矩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双向循环荷载下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各桩泥面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均不断增大,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双向循环荷载下群桩前排桩桩身泥面处水平位移、弯矩最大,中排桩次之,后排桩最小;当水平(竖向)荷载相同时,桩基侧向变形随着水平(竖向)荷载增加而增加,且水平(竖向)荷载越大增加幅度越剧烈,但同时存在最小水平循环荷载使得双向循环荷载下各桩侧向位移累积并不明显,且较单向水平循环荷载基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累积变形 双向循环荷载 刚度衰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