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西南地区玉米干旱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永坤 唐余学 +1 位作者 范莉 阳园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收集西南地区63站的气象资料、玉米生育期等资料,以水分供需关系为基础,构建玉米干旱指数(HI指数),反演1961-2010年各站的逐旬干旱,研究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各地均有干旱发生,云南中... 收集西南地区63站的气象资料、玉米生育期等资料,以水分供需关系为基础,构建玉米干旱指数(HI指数),反演1961-2010年各站的逐旬干旱,研究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各地均有干旱发生,云南中部、东部和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干旱频率在20%以上;云南中部及东北部的干旱强度明显比其余各地大.玉米出苗至拔节期干旱频率最高,特别是云南省中部和东北部的干旱频率达到40%~50%;拔节至抽雄期,轻旱、中旱、重旱均发生较少;抽雄至灌浆期干旱频率最低,但贵州局部地区重旱频率达到7%~9%;灌浆至成熟期,大部地区干旱频率10%~20%,其中重庆西部、四川盆地中部、东北部和贵州东部、云南东南部重旱频率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HI指数 玉米干旱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永坤 唐余学 张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5-191,共7页
为研究干旱对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该文根据气候相似、发育期相近、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的原则将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区分成6个亚区,利用1961-2010年西南地区63个代表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逐旬水分盈亏指数,建立逐旬干湿指数,并基于旬干... 为研究干旱对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该文根据气候相似、发育期相近、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的原则将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区分成6个亚区,利用1961-2010年西南地区63个代表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逐旬水分盈亏指数,建立逐旬干湿指数,并基于旬干湿指数建立玉米干旱累积指数,同时结合玉米单产资料,构建玉米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旬干湿指数与该旬的土壤湿度相关性较好;西南6个亚区玉米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F检验,通过代表站、西南干旱年玉米干旱累积指数与干旱产量损失间的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水平F均在0.05以上。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玉米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损失 玉米 产量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