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021年重庆市暴雨监测数据的CMPAS产品精度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旷兰 田茂举 +4 位作者 翟丹华 李奇临 刘俸霞 海川 葛的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0,共5页
针对2021年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重庆市35个国家气象站及18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准,评价了国家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刻、地形、降水等级,0.01°空... 针对2021年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重庆市35个国家气象站及18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准,评价了国家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刻、地形、降水等级,0.01°空间分辨率的NRT、RT降水融合产品的精度均优于0.05°分辨率的FAST、FRT降水产品,T等级评分在前4个降水等级呈下降趋势,当降水等级≥20 mm/h时略有回升;FAST、FRT产品的相关系数C和偏差B的空间分布较一致,NRT、RT产品的分布较一致,但分布范围的形态和细节上略有区别,其中,FAST、FRT、NRT、RT产品的C_(COR)≥0.90的站点百分比分别为73.94%、78.36%、93.54%、93%,C_(COR)≥0.95的站点分别为34.73%、38.88%、77.98%、75.66%;|B_(COR)|≤0.1的站点百分比分别为60.04%、60.69%、78.19%、77.87%;FAST、FRT、NRT、RT产品与AWS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范围和量级分布较吻合,但范围形态和细节处理上以NRT、RT产品最为接近,4种产品均以偏小为主;坡向上各产品精度变化并不明显,各产品在坡度、海拔、起伏度较大的情况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降水融合产品 区域性暴雨 精度评价 最近邻点插值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重庆市晚熟柑橘冬季极端冻害模拟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泽明 唐余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421-2424,共4页
利用重庆市1984 ~2013年12月~次年2月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在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下,模拟分析了极端冻害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极端冻害多出现在12月下旬,发生的程度一般... 利用重庆市1984 ~2013年12月~次年2月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在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下,模拟分析了极端冻害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重庆市晚熟柑橘适宜区,极端冻害多出现在12月下旬,发生的程度一般为轻度冻害,发生的面积约占适宜区总面积的1/4左右,发生的概率一般低于4%,东北部的梁平、忠县、奉节、云阳等地和中部的垫江、长寿以及西部的合川、江津、渝北等地冻害发生的风险较低.重庆市长江沿岸海拔400m以下的大部地区,适宜晚熟柑橘栽培,但部分地区仍需要做好冻害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柑橘 极端冻害 风险 模拟 冬季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云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泽明 李永华 +2 位作者 白莹莹 王勇 向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125,共9页
利用1951-2011年重庆沙坪坝站的总云量、低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及相关等方法分析了重庆主城区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时间域内主城区年... 利用1951-2011年重庆沙坪坝站的总云量、低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及相关等方法分析了重庆主城区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时间域内主城区年及春、夏、秋三季的总云量总体减少,其中秋季减少最为明显,而冬季则略有增加的趋势;年及四季的低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增加相对明显.低云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大于总云量,但两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阶段性特征大体上体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云量相对偏少,80年代至90年代相对偏多,之后至今处于相对偏少的阶段.总云量年及各季节(除夏季外)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转折;而低云量年及各季发生了2次转折,分别在1964年和2005年前后(夏季除外).总云量1月、2月、10月和12月较多,8月最少;低云量最多的是12月,8月最少.总云量和低云量冬季最多,其次为秋季和春季,最少的是夏季.总云量和低云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关系显著,但与降水量的关系总体不太明显;冬季云量和平均气温等气象要素的相关不太显著,其它季节云量和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主城区 总云量 低云量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2011年和2006年夏季严重干旱及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泽明 陈皎 董新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122,共10页
利用1951-2011年夏季6-8月的NCEP/NCAR全球逐月和逐日的2.5°×2.5°经纬度再分析资料、美国NOAA提供的月平均OLR场(格距为2.5°×2.5°)资料、重庆地区34个台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 利用1951-2011年夏季6-8月的NCEP/NCAR全球逐月和逐日的2.5°×2.5°经纬度再分析资料、美国NOAA提供的月平均OLR场(格距为2.5°×2.5°)资料、重庆地区34个台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对重庆2011年和2006年夏季严重干旱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2006年夏季干旱总体强于2011年;2006年干旱持续性较好,而2011年阶段性特征突出;2006年夏季严重干旱是全区域性的,而2011年区域性差异特征显著,东北部较轻而中西部部分地区较重.2006年和2011年夏季重庆严重干旱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关系密切,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总体偏北偏强偏西,而2011年夏季偏北偏强偏东;2006年夏季南亚高压偏北偏东,而2011年南亚高压偏北但东伸不明显.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打通"持续稳定控制重庆地区,因此干旱持续时间较长;而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东西、南北进退相对活跃一些,因此2011年重庆干旱具有阶段性特征;还因为2011年夏季对流层中层的副高脊线位置不超过30°N,北方冷空气活动相对频繁且活动的范围较2006年稍偏南,同时水汽输送偏东,因此造成重庆纬度相对较高且偏东的东北部降雨略偏多,因此2011年重庆干旱又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干旱 环流特征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2008年7月21日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牟容 余君 刘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4,I0005-I0006,共8页
对2008年7月21日重庆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分析天气背景,雷达回波,并应用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反演风场,研究了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高层冷空气入侵和中低层低涡系统强盛的暖湿气流形成的辐合切变是发生强对流... 对2008年7月21日重庆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分析天气背景,雷达回波,并应用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反演风场,研究了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高层冷空气入侵和中低层低涡系统强盛的暖湿气流形成的辐合切变是发生强对流的主要原因。雷达观测具有明显的弱回波区和"逆风区";反演水平风场表现为低层强回波前部有一条辐合上升带,到中层辐合上升带与强回波区重合,高层则对应辐散区;从风场的垂直剖面来看,强对流后部为入流区,到达中部后,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低层辐合带和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强回波。在前部弱回波区处存在强降水下落形成的出流,该气流与暖湿气流辐合造成了浅薄的出流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辐合 列车效应 逆风区 四维变分同化 出流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重庆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泽明 何永坤 +1 位作者 唐余学 张建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368,共6页
本文利用重庆市34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研究分析玉米生育期内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生长季内CWDI值西部>中部>东北部>... 本文利用重庆市34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研究分析玉米生育期内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生长季内CWDI值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2000年以来,水分亏缺指数值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玉米生长季内干旱频率分布特征为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各生育期以播种出苗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拔节期、抽雄开花期,乳熟期干旱发生频率最小;2001年以来玉米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 玉米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新一代天气雷达被压制性干扰实例分析
7
作者 刘昉 侯亮 +2 位作者 李学华 丁明星 张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7-10,共4页
基于压制式干扰模型,描述了重庆陈家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Z9230)在2012年4月27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受到外界强射频杂波干扰现象:气象目标回波信号被完全淹没,速度信息被压制。主要对雷达受到干扰后引起的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且... 基于压制式干扰模型,描述了重庆陈家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Z9230)在2012年4月27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受到外界强射频杂波干扰现象:气象目标回波信号被完全淹没,速度信息被压制。主要对雷达受到干扰后引起的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且对新一代天气雷达(SA)接收机保护器的维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 压制式干扰 接收机保护器 无源限幅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双偏振天气雷达(CINRAD/SAD)径向干扰去除及补偿算法研究
8
作者 刘昉 叶华芳 +4 位作者 李奇临 梁传彬 刘湘 严桂珍 张俊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9期115-119,共5页
重庆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为双偏振系统后,对重庆市重要天气过程的短临预报以及预警提供了更有效的数据。雷达运行中,偶尔会遇到外部电磁干扰,表现为在某几个仰角的一个或多个方位上径向射线,在业务应用中需要及时发现、去除并补偿。文中... 重庆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为双偏振系统后,对重庆市重要天气过程的短临预报以及预警提供了更有效的数据。雷达运行中,偶尔会遇到外部电磁干扰,表现为在某几个仰角的一个或多个方位上径向射线,在业务应用中需要及时发现、去除并补偿。文中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结合相关偏振量的判定,来实现径向干扰的识别;采用三线性插值与改进双线性插值相结合的数据插值补偿算法对剔除后的回波进行填补,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回波。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天气雷达 径向干扰 补偿算法 预警数据 电磁干扰 回波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精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力 陈城 +3 位作者 周云祥 郭越凡 田丹 李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本区域上空云、雾、弱降水、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液态含水量垂直廓线、气溶胶浓度等探测要素,增强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该文针对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数据的准确性评估问... 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本区域上空云、雾、弱降水、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液态含水量垂直廓线、气溶胶浓度等探测要素,增强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该文针对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探测数据的准确性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观测要素评估方法.方法使用了同址探空站的观测资料作为参考标准,通过对比时空匹配的垂直探测数据,分析宜昌垂直观测系统各类探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系统的垂直廓线产品联合观测2024年2月宜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多条垂直廓线融合应用研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数据质量全部满足评估指标要求,探测数据与探空资料相关性总体较好,可为气象监测提供精密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遥感 垂直廓线 探测精度 准确性评估 宜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闪测向定位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丽 马舒庆 +1 位作者 庞文静 蒲晓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8-625,共8页
基于多站测向交叉算法,提出云闪侧向定位算法。根据各站仰角、方位角信息求解出各组闪电位置,由最大值和最小值约束条件剔除粗差较大的解后,引入加权运算得到较为准确的定位信息,再利用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得到精准的云闪位置信息,从而实... 基于多站测向交叉算法,提出云闪侧向定位算法。根据各站仰角、方位角信息求解出各组闪电位置,由最大值和最小值约束条件剔除粗差较大的解后,引入加权运算得到较为准确的定位信息,再利用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得到精准的云闪位置信息,从而实现云闪的三维定位。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算法进行评估,详细分析了站网多种因素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定位精度,测向误差为1°时,4站站网误差低于500 m,站点越多定位精度越高,但综合考虑4站、5站站网为优,测向精度提高时,定位精度也随之提高;站网呈均匀布站方式优于T型等布站方式,均匀布站在实际中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向定位 云闪 误差分析 高斯牛顿迭代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宽带短波通信OFDM系统符号定时同步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涌 许炜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71-1475,共5页
针对宽带短波通信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不需要数据辅助的高效符号定时同步方法。该方法利用OFDM符号中的空载波不传输任何数据这一特性,通过最小化空载波上的数据能量来将符号定时点锁定在安全区域内,从而完成符号定时同... 针对宽带短波通信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不需要数据辅助的高效符号定时同步方法。该方法利用OFDM符号中的空载波不传输任何数据这一特性,通过最小化空载波上的数据能量来将符号定时点锁定在安全区域内,从而完成符号定时同步。该方法可以有效对抗多径效应,适用于短波通信系统。最后将该方法与Al-Dweik同步方案在宽带短波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着更精确的符号定时同步性能,并且适用于各种星座图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短波通信 符号定时同步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高空三种气温、湿度资料交叉对比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君 李庆祥 +2 位作者 廖捷 牟容 李奇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3-755,共13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2011—2013年中国区域L波段探空气温、湿度廓线,COSMIC掩星气温、湿度廓线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气温、湿度廓线之间的差异。对比显示,从时间变化来看,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除10 hPa以上的少数层次外,三... 本文对比分析了2011—2013年中国区域L波段探空气温、湿度廓线,COSMIC掩星气温、湿度廓线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气温、湿度廓线之间的差异。对比显示,从时间变化来看,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除10 hPa以上的少数层次外,三种气温资料之间互相吻合较好,彼此偏差范围在±0.4℃之间,偏差标准差在1~2℃,对流层中高层,L波段探空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气温偏高,与COSMIC相比,L波段探空偏高最高可达到0.64℃。而对于相对湿度,三种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对流层中低层到对流层顶L波段探空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干,且有较明显的昼夜、季节和区域差异:白天、春夏季和南方潮湿气候区域偏干更明显。一般来说,在对流层顶附近区域,L波段探空相对湿度偏干较明显,200 hPa附近及以上L波段探空相对湿度转为偏湿。在对流层顶以下,L波段探空与COSMIC掩星、ERA-Interim再分析相对湿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对流层顶以上表现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探空 COSMIC ERA-INTERIM 气温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霜自动化观测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蒲晓虎 马舒庆 +1 位作者 梁丽 杜传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2-1158,共7页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通常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来判断结露、结霜现象的发生,人工观测主观性强,观测频次少,工作效率低,不能全面、连续反映结露、结霜过程的特征。本文介绍了一种结露、结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装置工作原理是电容传感器在高... 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通常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来判断结露、结霜现象的发生,人工观测主观性强,观测频次少,工作效率低,不能全面、连续反映结露、结霜过程的特征。本文介绍了一种结露、结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装置工作原理是电容传感器在高湿和低湿情况下电容变化较大,通过测量电容变化引起的频率变化,然后由识别软件来判断结露现象的发生,再结合温度信息以及结冰信息就可以判断结霜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了结露、结霜的自动化观测。通过大量的结露、结霜的对比试验表明露、霜自动化观测装置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结露、结霜过程的发生,能够推广到台站业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露 结霜 自动化观测装置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器测、古气候重建与气候模拟数据的融合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君 李庆祥 +3 位作者 张同文 徐文慧 张雷 崔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气象部门馆藏的西部最早的器测气象资料始于20世纪30年代,不能满足建立20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序列的需求,而古气候重建或气候模拟资料则可以延伸到器测时代以前。为了探讨长序列多源气候资料序列融合方法,采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北疆地区... 气象部门馆藏的西部最早的器测气象资料始于20世纪30年代,不能满足建立20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序列的需求,而古气候重建或气候模拟资料则可以延伸到器测时代以前。为了探讨长序列多源气候资料序列融合方法,采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北疆地区8条树轮气温重建资料、器测资料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模式模拟资料进行了融合试验。首先利用器测资料对气温代用资料进行校验与网格重建,并以此作为贝叶斯模型的先验分布,然后,用泰勒图选出了该区域气候模拟效果最佳的几个模式;最后将网格重建和气候模拟序列用贝叶斯模型进行了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模型能有效提取各种数据来源的有用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结果的长期变化(线性)趋势更接近器测气候序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序列的精度,减小了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融合结果能够纠正先验分布及气候模拟数据的明显偏差,为长年代气候序列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融合 气温序列 CMIP5 古气候重建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PAS产品在綦江流域面雨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茂举 旷兰 +2 位作者 康俊 翟丹华 李奇临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71-175,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CMPAS产品在估算綦江流域面雨量中的适用性以及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綦江流域2020年6月19—22日的暴雨洪涝过程中CMPAS产品与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估算的逐小时面雨量,及水位与逐小时面雨量、累积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研究CMPAS产品在估算綦江流域面雨量中的适用性以及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綦江流域2020年6月19—22日的暴雨洪涝过程中CMPAS产品与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估算的逐小时面雨量,及水位与逐小时面雨量、累积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结果表明,三源产品面雨量估算结果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优于二源产品;两种产品的面雨量估算结果与“真值”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下游水位与逐小时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随滞后时间增加先线性增加,后下降,CMPAS产品略优于地面降水观测资料;下游水位与累积面雨量的滞后相关性随滞后时间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种产品之间的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AS 面雨量 泰森多边形 ARCGIS 綦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相位编码的天气雷达多脉冲二次回波干扰抑制研究
16
作者 董锡超 李硕 +2 位作者 刘昉 胡智杰 赵晓萌 《信号处理》 2025年第8期1382-1389,共8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存在“多普勒两难”问题,会导致观测结果存在严重的二次回波干扰。当前固态体制的天气雷达一般通过长短脉冲组合波形以平衡探测距离和探测威力,但此时长短脉冲可能都会出现二次回波,造成更复杂的回波混叠干扰,会导致目标... 多普勒天气雷达存在“多普勒两难”问题,会导致观测结果存在严重的二次回波干扰。当前固态体制的天气雷达一般通过长短脉冲组合波形以平衡探测距离和探测威力,但此时长短脉冲可能都会出现二次回波,造成更复杂的回波混叠干扰,会导致目标位置和强度误判,严重降低天气雷达谱矩估计性能。当前研究工作广泛使用相位编码技术抑制二次回波干扰,但难以解决长短脉冲混叠下的二次回波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相位编码的二次回波抑制方法,可解决多种发射脉冲混叠下的二次回波干扰问题。首先建立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发生长短脉冲混叠和二次回波的混合干扰信号模型;其次基于SZ(16/64)编码准则设计了相对相位差为πi^(2)/8样式的混合编码序列,对发射长/短脉冲组合信号分别进行相位调制,通过优化设计相对相位差确保正确回波能够得到完整解调,干扰项出现编码交叉项,并证明了交叉项也符合SZ编码形式,因此可以达到SZ编码的最优干扰抑制效果;最后基于天气雷达实测数据进行了等效试验,定量分析了所提方法对谱矩估计性能的改善效果,可显著降低谱矩估计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有效提升谱矩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相位编码 二次回波 谱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