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
1
作者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 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 +37 位作者 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专家组 李少军 谭利平 许峰 刘成军 胡兰 白科 谭继红 李伟 闫军 汪万军 蒋文良 蒋浩 李先强 李坤 张伟 曾毅文 王立 张波 陈明双 张孝庆 郭锐 谭小林 王莹 王继书 张智睿 段钧 张国英 范忠祥 邹莹波 陈建丽 付红敏 曾娟 陈佳 刘娟 石艳 拉姆卓嘎 泽碧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中国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是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和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GRAD... 中国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是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和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GRADE标准提出16项推荐意见,涵盖了病情评估、转运原则、风险评估、转运方式选择、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与应急管理、沟通交接及质控体系等关键环节,为西南地区各级医院提供实践指导,旨在规范院际转运流程,保障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儿童 院际转运 专家共识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阵发症的临床评估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全福 杜一 +4 位作者 徐正燕 廖镇密 王郁 刘兴健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眩晕疾病,其病因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VP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而影像学、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等辅助检查可作为排除依据。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小剂量卡马... 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眩晕疾病,其病因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VP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而影像学、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等辅助检查可作为排除依据。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小剂量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对于药物可控的患者,手术非必需选择。阵发性耳鸣和打字机耳鸣可能是血管压迫耳蜗神经的特异性指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未来研究的方向应包括针对VP的确诊及治疗手段,以期精准医学在此类疾病的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主要对VP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阵发症 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医师分娩镇痛实践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彬 刘春元 +3 位作者 赵梓作 赵邦术 舒秋霞 闵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在麻醉科医师中调查分娩镇痛的实践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麻醉科医师在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选择、给药模式以及分娩镇痛相关问题的看法。借助"中国基层麻醉网"于2019年1月20-27日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 923位麻... 目的在麻醉科医师中调查分娩镇痛的实践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麻醉科医师在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选择、给药模式以及分娩镇痛相关问题的看法。借助"中国基层麻醉网"于2019年1月20-27日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 923位麻醉科医师参与此项调查。其中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有674位(73.1%),高级职称316位(34.2%),二级医院占比62.2%,三级占比31.1%,公立医院占比84.2%,综合医院占比80.2%。最常用的镇痛方式包括椎管内分娩镇痛(77.4%)和导乐镇痛(41.2%)。椎管内分娩镇痛最常用的局麻药是罗哌卡因(91.9%),局麻辅助药为舒芬太尼(62.3%),最常用的给药模式是产妇自控镇痛(82.5%),其中,有84.4%采用有背景剂量给药模式。分娩镇痛期间常规监测BP、HR和SpO2以及胎心率,但下肢肌力监测率只有33.9%。78.0%的麻醉科医师选择产程启动后产妇第一次要求镇痛时及时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而不必等待宫口开大4 cm;22.0%的麻醉科医师认为即使产妇要求也必须等待宫口开大4 cm才能实施分娩镇痛。15.6%的麻醉科医师认为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增加器械助产率,5.2%认为其会增加剖宫产率。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镇痛方法,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最常用的椎管内分娩镇痛配方。分娩镇痛正确的启动时机还需继续宣传,分娩镇痛期间产力监测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麻醉科医师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的体外释放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昌绚 胡运玖 +5 位作者 李明 罗聪 瞿向阳 谢丽娜 邬均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载药量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于PBS缓冲溶液(0.2 mol/L,pH7.4)中测定微球体外释放量,对释放曲线进行零级方程拟合、一级方程拟合和Hi...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体外释放机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载药量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于PBS缓冲溶液(0.2 mol/L,pH7.4)中测定微球体外释放量,对释放曲线进行零级方程拟合、一级方程拟合和Higuchi方程拟合。结果: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的载药量分别为(8.04±0.29)%、(17.16±0.40)%和(23.9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95.325,P=0.000)。微球呈球形,分散性良好,药物均匀地分布于载体基质中。载药微球在前2 d释放药物较快,累计释放药物量分别为(9.07±0.11)%、(13.33±0.04)%和(15.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414.474,P=0.000)。从第3天开始,释放药物速率减缓,总累计释放量分别为(72.10±0.26)%、(80.22±0.56)%和(78.6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916,P=0.000)。在3种拟合方程中,均以Higuchi方程的相关系数更接近于1。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载利福喷丁微球体外释放呈突释和缓释两相释放,释放曲线更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喷丁 聚乳酸-羟基乙酸 微球 体外释放 HIGUCHI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6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情况及生命质量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熊利 伍亚舟 +5 位作者 牟庆云 邓莉 周洪文 肖耀俊 刘秀梅 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评估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命质量,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并明确诊断为慢性... 目的评估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命质量,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并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且没有进行过透析的356例患者;采用Beck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慢性肾衰竭生命质量量表(QLICD-CRF2.0)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情况。结果 356例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5.22%;生命质量方面,抑郁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反映症状的特异性模块的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均<0.05);抑郁情况与生命质量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OR=1.753,95%CI:1.352~2.273)、住院次数(OR=1.221,95%CI:1.007~1.480)、体现症状体征的特异性模块(OR=1.034,95%CI:1.011~1.058)、心理功能(OR=0.922,95%CI:0.902~0.942)、教育状况(OR=0.597,95%CI:0.394~0.906)、家庭人均年收入(OR=0.514,95%CI:0.346~0.765)是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组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非抑郁组,职业、住院次数、特异性模块、心理功能、教育状况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影响着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非透析 抑郁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肿瘤-皮下脂肪信号强度比值鉴别椎管内神经鞘瘤与脊膜瘤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兰锋 王正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定量分析增强MRI所示椎管内神经鞘瘤(IS)和脊膜瘤(SM)肿瘤-皮下脂肪信号强度比值(SIR)鉴别二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IS(IS组,n=43)和SM(SM组,n=33)患者的术前MRI,由2名医师(医师1和医师2)分别测量增强T1WI所... 目的观察定量分析增强MRI所示椎管内神经鞘瘤(IS)和脊膜瘤(SM)肿瘤-皮下脂肪信号强度比值(SIR)鉴别二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IS(IS组,n=43)和SM(SM组,n=33)患者的术前MRI,由2名医师(医师1和医师2)分别测量增强T1WI所示肿瘤及皮下脂肪信号强度(SI),并计算其SIR;比较组间SIR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R鉴别IS与SM的效能,计算相应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医师1测得IS组及SM组的SIR分别为0.91±0.12和0.62±0.09,医师2分别为0.88±0.12和0.64±0.10,IS组的SIR均高于SM组(Z=-6.825、-6.368,P均<0.01)。ROC曲线显示,医师1及医师2测量的SIR鉴别IS与SM的AUC分别为0.959和0.928;医师1测量SIR的最佳临界值为0.77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6.05%,特异度为100%;医师2测量SIR的最佳临界值为0.79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1.40%,特异度为96.97%。结论增强MRI所示IS肿瘤-皮下脂肪SIR高于SM,据此可有效鉴别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波 文坤树 +2 位作者 高新民 陶浪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梁平...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行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术后发生SSI的患者纳入SSI组,于同期未发生SSI患者中按照1∶4比例随机抽取对照患者纳入无感染组。对文献报道常见的脊柱术后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情况、腰椎疾病类型,术前血清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钾、血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融合节段数。对上述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SSI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选取OR值最高的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共纳入679例患者,其中25例发生SSI,发生率为3.68%(25/679),纳入SSI组。随机抽取同期100例未发生SSI的患者纳入无感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比、合并高血压病、腰椎疾病类型、血清球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钾、血钙、手术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77,95%CI 1.003~1.156,P=0.042)、BMI(OR=1.251,95%CI 1.004~1.559,P=0.046)、糖化血红蛋白(OR=2.368,95%CI 1.457~3.801,P<0.001)、血清白蛋白(OR=0.877,95%CI 0.773~0.977,P=0.044)、手术时间(OR=1.026,95%CI 1.003~1.050,P=0.029)是MIS-TLIF术后SSI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的临界值为7.60%。结论:高龄、肥胖以及术前高糖化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长会增加MIS-TLIF术后SSI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手术部位感染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因素下的多中心儿童脑智发展数据库
8
作者 柯李 何清华 +43 位作者 陈福美 苏雪婷 徐继红 张彩 张树东 张姝玥 安慧萍 郭锐 岳素萍 段雯 贾世超 杨思佳 于延坤 赵旸 周洋 王银山 常达 陈丽珍 范雪如 高鹏 吕晨钰 伍子昀 赵云燕 全晰 赵峰 穆艳超 闫瑜 徐文超 刘杰 邢丽霞 陈晓琴 吴翔 赵兰锋 黄志鹃 任颜周 郝红艳 李慧 王婧 董青 陈利艳 黄瑞旺 左西年 王耘 董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114-168,共55页
神经发展性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s)是指一系列困扰K12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动作行为发展的精神障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无有效的预测诊疗手段。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县/地/区级中心... 神经发展性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NDDs)是指一系列困扰K12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动作行为发展的精神障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无有效的预测诊疗手段。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县/地/区级中心医院采集NDDs高发年龄段儿童脑智发育数据建立的“围产期因素下的多中心儿童脑智发展数据库(Multicenter Database on Perinatal Factors in Child Brain-Mind Development,PeriCBD)”,旨在建立围产期因素下3–10岁儿童脑智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相关数据信息平台,为全国脑智发展追踪队列研究、儿童NDDs预测诊疗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以在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已完成的数据采集工作为例,系统介绍PeriCBD组织框架,明确被试行为数据及磁共振成像数据的统一采集、清理、分析流程,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数据库链接等相关标准化流程,为后续PeriCBD数据采集及数据库使用建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神经发展性障碍 脑智发展 多中心数据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