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叶青木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杀菌剂田间防效
1
作者 刘露 何文鑫 +3 位作者 周露 尹福强 刘铭 汪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目的】旨在弄清花叶青木黑斑病病原,并初步筛选田间防治药剂。【方法】采用Koch's法则鉴定该病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种类,再对该病害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结果】从重庆市万州区采集黑... 【目的】旨在弄清花叶青木黑斑病病原,并初步筛选田间防治药剂。【方法】采用Koch's法则鉴定该病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种类,再对该病害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筛选出合适的药剂。【结果】从重庆市万州区采集黑斑病发生明显的花叶青木病叶,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培养形态一致的18株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确定其均为致病菌。选取致病性较强菌株HY-7,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基于DNA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几丁质合成酶基(CHS-1)、肌动蛋白基因(ACT)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引起花叶青木黑斑病的病原菌为博宁炭疽(Colletotrichum boninense)。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5种药剂对花叶青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对花叶青木黑斑病有防治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花叶青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2次施药后田间防效均高于90.00%;46%氢氧化铜水粉散粒剂,45%咪鲜胺微乳剂的防治效果低于多菌灵,但整体防效高于50%;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虽第1次施药后效果略差,仅47.85%,但第2次施药后防效显著提升至76.40%。【结论】首次在重庆市发现花叶青木出现黑斑病,且发生较为严重。经鉴定,花叶青木黑斑病致病菌为博宁炭疽(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田间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粉散粒剂及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青木 分离鉴定 博宁炭疽 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杉功能性状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阮宇 胡景涛 +2 位作者 肖国生 李俊清 任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21-2930,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是生态学的热点,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能够在三峡库区不同水位高度的消落带上生长,但对它在消落带上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按水位高度不同,将消落带171—175 m划... 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是生态学的热点,它能够很好地解释植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能够在三峡库区不同水位高度的消落带上生长,但对它在消落带上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按水位高度不同,将消落带171—175 m划分为浅水区(SS)、168—171 m为中度水淹区(MS)、165—168 m为深度水淹区(DS)3个样带及对照组(LS),每个样带内随机选取25—30株中山杉,通过测定树高、叶表宽度、叶厚度、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等功能性状,研究中山杉功能性状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度水淹区(DS)叶片表现出旱生性状,气孔孔径变小,栅栏组织变厚。消落带171 m以上中山杉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171 m以下。中度水淹区(MS)根系中的非结构型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酒石酸、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高,而深度水淹区(DS)却相反,但草酸含量最高。从功能性状比较看,浅水区(SS),水淹期恰好是中山杉生长缓慢的时期,中山杉的生长周期未受到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中度水淹区(MS),中山杉代谢活跃,水淹胁迫引发的功能性水平上的变化和反应是可逆的,中山杉能够自我恢复,胁迫在中山杉的自身调节能力极限范围内,植株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生活力。与浅水区(SS)相比,中度水淹区(MS)的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劣于浅水区,但它们的存活率相似,都较高。而深度水淹区(DS)水淹期6个月,高温期2—3个月,胁迫已造成植株受到慢性或不可逆地伤害,退水后,根系不能较快恢复正常代谢,植株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变脆弱,随着水淹次数增加,植株易死亡。植株的高度和大小与中度水淹区(MS)差异不显著,但植株存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中山杉 三峡库区 消落带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木姜子属五种植物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乔爽 汪阳东 +4 位作者 陈益存 赵耘霄 曾为 金世茂 高暝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01-3420,共20页
木姜子属是樟科的代表类群,是重要的药用及香料植物资源。预估气候变化对木姜子属植物的影响,对该属植物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木姜子属五种植物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基于2371条分布记录和22个生物变量... 木姜子属是樟科的代表类群,是重要的药用及香料植物资源。预估气候变化对木姜子属植物的影响,对该属植物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木姜子属五种植物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基于2371条分布记录和22个生物变量,优化预测模型的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参数,应用MaxEnt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2050s, 2070s, 2090s)不同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木姜子属五种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其适生区的空间变化及质心迁移趋势。结果表明:(1)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度,优化后各组模型的AUC值均高于0.93。(2)木姜子属五种植物潜在分布受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其中最热季度平均降水对五种植物分布均有显著影响。(3)当前气候条件下,木姜子属五种植物的适宜性在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叶木姜子在我国总适生区的面积最大。(4)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木姜子属五种植物的适宜生境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扩张和收缩变化,其中山鸡椒和毛叶木姜子总适生区呈现完全扩张趋势,毛山鸡椒、天目木姜子和红叶木姜子不同情景下呈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和扩张。(5)随着未来全球变暖,各物种质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其中红叶木姜子、山鸡椒的质心将呈现出向高维度地区迁移趋势。木姜子属五种植物生态适应性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其制定保护策略以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 气候变化 最大熵(MaxEnt)模型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平白夹竹低改复壮技术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彬 温中斌 +3 位作者 任凭 李秀珍 刘访兵 周小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289-10290,10302,共3页
[目的]揭示各技术措施对提高白夹竹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设施肥、虫害防治、垦复、施肥+虫害防治、施肥+垦复、虫害防治+垦复、施肥+虫害防治+垦复7个处理,以不处理为对照,比较各措施对梁平竹山镇白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施... [目的]揭示各技术措施对提高白夹竹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方法]设施肥、虫害防治、垦复、施肥+虫害防治、施肥+垦复、虫害防治+垦复、施肥+虫害防治+垦复7个处理,以不处理为对照,比较各措施对梁平竹山镇白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施肥、虫害防治及垦复等低改复壮措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新竹数量,但对新竹的平均胸径没有明显影响;与施肥、虫害防治相比,垦复的效果相对较差;虽然白夹竹新竹的产量随着低改复壮措施投入的增加而提高,但其收益与投入不成正比。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施肥+虫害防治处理对白夹竹笋产量的效果最优。[结论]白夹竹新竹的收益与低改复壮措施投入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夹竹产区林农发展白夹竹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夹竹 低改复壮技术 垦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木姜子采穗圃营建技术
5
作者 王朝羽 潘瑞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0期4-6,共3页
毛叶木姜子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具有显著的香料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人工种植又受限于繁殖技术,建立采穗圃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系统阐述了毛叶木姜子采穗圃营建的关键技... 毛叶木姜子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生态树种,具有显著的香料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人工种植又受限于繁殖技术,建立采穗圃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系统阐述了毛叶木姜子采穗圃营建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圃地选择与规划、种源选择与苗木规格、栽植技术、圃地管理技术以及穗条采集与管理等技术要点,为毛叶木姜子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促进毛叶木姜子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木姜子 采穗圃 营建技术 种源选择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江流域低效防护林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韧 耿养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51-54,共4页
本试验通过林分调查、水文测验,对渠江流域的低效防护林分进行了不同改造技术的研究。认为改造方式以间伐补植、全砍重造、针阔乔灌结合为宜,原低效防护林分改造为马尾松或杉木+香樟+紫穗槐组成的针阔乔灌混交类型,效果显著.造林第三年... 本试验通过林分调查、水文测验,对渠江流域的低效防护林分进行了不同改造技术的研究。认为改造方式以间伐补植、全砍重造、针阔乔灌结合为宜,原低效防护林分改造为马尾松或杉木+香樟+紫穗槐组成的针阔乔灌混交类型,效果显著.造林第三年与对照组相比,高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28%、113%,地表径流模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13.3%和44.2%.建立的地表径流与降雨、雨强,土壤侵蚀模数与雨强的数学模型相关程度紧密.低效防护林分改造后,森林防护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防护林分 林分改造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火炬松生长规律及主要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岭永福 杨仕荣 《四川林业科技》 1983年第4期15-22,共8页
为了掌握湿地松、火炬松引种栽培的生长规律,生物学特性,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我们在巴县长生林场和北碚森林经营所土地沟林区,对1974年引进的国外松幼龄林进行了生长进程观测,根系调查.现将三年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关键词 湿地松 平均木 材积 松树 标准木 北美刺果松 火炬松 总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刺腿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
8
作者 胡良成 任凭 +1 位作者 李中祥 曾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82-185,188,共5页
进行蜀刺腿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渝东地区1年发生1代和2年完成1代同时存在;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以及湘、黔、鄂武陵山区海拔300~1 200 m的柏树林、栎林内;其个体大,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期逾200 d;营造混交林... 进行蜀刺腿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渝东地区1年发生1代和2年完成1代同时存在;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以及湘、黔、鄂武陵山区海拔300~1 200 m的柏树林、栎林内;其个体大,食性杂、食量大,危害期逾200 d;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是抑制该虫成灾的根本措施;在虫口密度较大的虫源地,用20%氰戊菊酯乳油等化学农药防治。在越冬前,喷施从蜀刺腿僵虫上分离生产的白僵菌,防效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刺腿 生物学特性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木姜子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世茂 王朝羽 +3 位作者 潘瑞 陈绍武 李华 魏小松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5期166-168,共3页
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也称为山胡椒、大木姜、香桂子或山姜子,是樟科木姜子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本文详细探讨了毛叶木姜子的形态特征、育苗方法、造林技术、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旨在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以... 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也称为山胡椒、大木姜、香桂子或山姜子,是樟科木姜子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本文详细探讨了毛叶木姜子的形态特征、育苗方法、造林技术、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旨在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以促进毛叶木姜子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木姜子 栽培技术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嫁接伤流的预防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庆华 田寿乐 +3 位作者 孙晓莉 沈广宁 王金平 李永明 《落叶果树》 2022年第1期71-72,共2页
果树伤流主要发生在早春根系萌动至萌芽后,此时叶片尚未充分展开,伤流主要由根压引起。果树伤流的主要成分是水分,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上运输。这种现象在葡萄、核桃等果树上较为常见,在板栗上仅在春季嫁接时期发生。板栗树嫁接伤流,... 果树伤流主要发生在早春根系萌动至萌芽后,此时叶片尚未充分展开,伤流主要由根压引起。果树伤流的主要成分是水分,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向上运输。这种现象在葡萄、核桃等果树上较为常见,在板栗上仅在春季嫁接时期发生。板栗树嫁接伤流,一般是在切口的包扎膜内形成大水泡,轻则削弱接穗生长势,重则直接“淹死”接穗,时重时轻,难以把控,一直困扰板栗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流 板栗树 生长势 核桃 嫁接 韧皮部 葡萄 木质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韧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9-34,共6页
对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全林生物量38.42吨/公顷,间伐后年生产量6.49吨/公顷林木根量5.73吨/公顷,相对生长率19.0%,净同化率0.253公斤/米~2·年,生产力水平偏低。林分抚育间伐后,林木的生物生产力得到提高。建立了... 对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全林生物量38.42吨/公顷,间伐后年生产量6.49吨/公顷林木根量5.73吨/公顷,相对生长率19.0%,净同化率0.253公斤/米~2·年,生产力水平偏低。林分抚育间伐后,林木的生物生产力得到提高。建立了林木各器官干重与直径树高的8个相关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通过叶面积及其生长函数分析,林分密度过高,生长速率降低,建议及时合理地调节林分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间伐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柏育苗造林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瑞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7,共2页
巨柏育苗造林技术陈瑞(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巨柏(Cupressusgigantea)是西藏的特有树种,仅分布在林芝地区的朗县、米林二县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两岸,在其支流尼洋河的局部地段(林芝县巴结乡)和易贡(波密县)... 巨柏育苗造林技术陈瑞(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巨柏(Cupressusgigantea)是西藏的特有树种,仅分布在林芝地区的朗县、米林二县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两岸,在其支流尼洋河的局部地段(林芝县巴结乡)和易贡(波密县)呈断续分布,常在海拔300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柏 育苗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保土效益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兴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8,共5页
通过对华蓥山低效防护林改造试验的效益观测分析得出: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保土效益明显。实施改造5年后,由4个径流场测得试验林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仅34.056t/km2。这一数据为合川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的1.39%,减少了24... 通过对华蓥山低效防护林改造试验的效益观测分析得出: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保土效益明显。实施改造5年后,由4个径流场测得试验林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仅34.056t/km2。这一数据为合川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的1.39%,减少了2417.9t/km2。在试验林丰茂的植被条件下,雨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已从首位上退下来,仅为雨量影响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防护林 改造 保土效益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防护林改造的水文效益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兴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0,共8页
通过对华蓥山低效防护林改造试验研究及水文效益观测分析得出:低效防护林改造的水文效益明显。实施改造5年后,各种改造方式的土壤有效水贮存能力较无林地提高14.0%~38.0%;在年降雨量消耗分配中,土壤贮水量占55.5%,地表径流... 通过对华蓥山低效防护林改造试验研究及水文效益观测分析得出:低效防护林改造的水文效益明显。实施改造5年后,各种改造方式的土壤有效水贮存能力较无林地提高14.0%~38.0%;在年降雨量消耗分配中,土壤贮水量占55.5%,地表径流仅占1.8%,渗透径流占8.7%,壤中径流占23.7%;全林年径流系数为0.3415,比北碚水文站测得的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减少12.48%,丰水期径流系数比北蔬站减少22.52%,而非丰水期则增加20.35%,故低效防护林改造具有很高的贮水、减洪和调节河川径流量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防护林 改造 水文效益 土壤贮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用片林营造技术试验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养会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叶用银杏 营林技术 产量 立地条件 品种选择 密度试验 营养调控 定干高度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树势复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端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69,共2页
通过生产实际及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油橄榄树势复壮的5项措施,即:准确用药、适时喷药、坚持修枝、扩坑改土和合理施肥。
关键词 油橄榄 树势复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有性繁殖杂木屑袋栽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良成 任凭 李中祥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3期53-55,共3页
杂木屑代替段木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是一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适宜地区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好项目。一般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栽培。栽后200~240天即可完成生长期。该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木材,而且是采取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及... 杂木屑代替段木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是一项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适宜地区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好项目。一般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栽培。栽后200~240天即可完成生长期。该方法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木材,而且是采取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及通气条件,除了广大天麻产区外,只要室温最高不超过30℃的地方都可进行栽培。同时生产天麻的废料可用作有机肥还田,实现农业生产的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有性繁殖 萌发菌 杂木屑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