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修正案(十二)》行贿犯罪的立法修订及其适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伟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2,共12页
行贿犯罪的刑事立法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立法修订也是这一过程的体现。《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修订集中于刑罚层面,说明刑事立法并不以单纯的犯罪圈扩张为己任,刑罚完善与犯罪治理具有密... 行贿犯罪的刑事立法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立法修订也是这一过程的体现。《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修订集中于刑罚层面,说明刑事立法并不以单纯的犯罪圈扩张为己任,刑罚完善与犯罪治理具有密切关联。行贿犯罪的立法修订有助于改变“重受贿轻行贿”的格局,尽力修复刑罚需求的体系协调性,注重情节对刑罚的调节功能。《刑法修正案(十二)》明确列举的从重情节提供了量刑裁决的合法性依据,但是也为规范适用留下了诸多困惑,需要立足立法规定及其刑事法治原则进行教义展开,确保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精准实现,防范泛化蔓延或者随意适用带来的刑罚失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犯罪 立法修订 规范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空间”背景下侵犯著作权罪的双轨制归责路径探寻——基于“复制中心”与“传播中心”理念的并立选择
2
作者 陈伟 宋坤鹏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自网络著作权犯罪产生以来,学界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争论从未休止。诚然,由于司法解释和立法的相应调整,这种争论近年来有所沉寂,但关于网络著作权犯罪的规制困境并未完全消除。在著作权侵权同时作用于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空间”... 自网络著作权犯罪产生以来,学界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争论从未休止。诚然,由于司法解释和立法的相应调整,这种争论近年来有所沉寂,但关于网络著作权犯罪的规制困境并未完全消除。在著作权侵权同时作用于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双重空间”背景下,应当立足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的实际需求并采取“复制中心”和“传播中心”并立的规制理念,通过在传统社会形态下采用“复制中心论”而在网络空间内采用“传播中心论”,最终实现不同场域下保护理念的双轨制运行。通过将该罪营利目的的“利”实质解释为利益、修正不同场域下犯罪数额双轨制认定规则以及确立以提起公诉为时间节点、以IP地址为点击量认定补充标准等措施,最终形成兼顾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传统场域与网络场域的侵犯著作权罪的双轨制归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著作权罪 复制发行 信息网络传播 复制中心 传播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考察与治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恒 阙鹏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期67-77,共11页
“独狼式”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国际恐怖活动犯罪的新常态,国际恐怖主义也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新一轮活跃期。在互联网技术革新发展背景下,“独狼式”恐怖主义也日渐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成为网络恐怖主义重要表现。网络时代“独狼式”恐袭... “独狼式”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国际恐怖活动犯罪的新常态,国际恐怖主义也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新一轮活跃期。在互联网技术革新发展背景下,“独狼式”恐怖主义也日渐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成为网络恐怖主义重要表现。网络时代“独狼式”恐袭仍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生成机制,掌握“独狼”袭击者实施犯罪的行为特征以及治理难点,是实现有效治理“独狼式”恐怖主义的必然要求。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背景下,推进“独狼式”恐怖主义犯罪治理,情报应用是前提,侦查打击是手段,源头治理是关键,技术治理是支撑,国际合作是桥梁。国际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继续坚持标本兼治,致力于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有效打击恐怖分子,全力阻遏恐怖势力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独狼式”恐怖主义 反恐怖主义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 犯罪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众斗殴非典型情形的故意类型与规范适用
4
作者 陈伟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聚众斗殴罪是在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危害行为,聚众斗殴类型的多样性是因行为人主观故意类型的差异性所致,其规范适用需要结合这些非典型情形并予以细致甄别。聚众斗殴罪系同一罪的对合犯类型,双方构罪的典型样态并不排斥单方故意的特... 聚众斗殴罪是在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危害行为,聚众斗殴类型的多样性是因行为人主观故意类型的差异性所致,其规范适用需要结合这些非典型情形并予以细致甄别。聚众斗殴罪系同一罪的对合犯类型,双方构罪的典型样态并不排斥单方故意的特殊情形,主观故意的独立性决定了单方故意具有构成本罪的实质理由。单方临时性聚众斗殴较之通常情形只是斗殴故意产生的时间延后,事前主观通谋与事中形成斗殴故意的法益侵害并无二致,但是在构成聚众斗殴罪的同时也要辨析阻却犯罪的特殊情形。双方临时性聚众斗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因欠缺独立性聚众阶段、缺少起组织作用的首要分子和没有特定动机等而否定犯罪成立,需要立足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下教义学的内涵予以规范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众斗殴罪 故意类型 单方故意 临时故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伪造”的扩张化刑事治理风险及其限度 被引量:15
5
作者 熊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3,共8页
“深度伪造”是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ANs)对视听数据进行相应比例的交互,自我对抗、自我优化的智能技术。其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深度伪造”在虚假信息的类型认定、算法传播的次数规定、主观明知的情形界定、GANs... “深度伪造”是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ANs)对视听数据进行相应比例的交互,自我对抗、自我优化的智能技术。其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深度伪造”在虚假信息的类型认定、算法传播的次数规定、主观明知的情形界定、GANs抓取视听数据的行为定性四个方面存在扩张化刑事治理风险。为限制此类风险的扩张,司法者应当以法益关联性区分看待“深度伪造”的违法犯罪信息,去除算法的自动化传播次数,将“深度伪造”的主观明知情形限定为直接故意,并对GANs自动抓取非身份认证信息数据的行为作无罪化处理,以契合“深度伪造”刑法规制的限制性理念和一体化规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伪造” GANs 虚假信息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实践运行与质效提升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基层纪检监察监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风廉政建设与民众切身利益维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实践运行是专责监督延伸与纪检监察全覆盖的应有之义,需要结合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基层实际来充分发挥... 基层纪检监察监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风廉政建设与民众切身利益维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实践运行是专责监督延伸与纪检监察全覆盖的应有之义,需要结合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基层实际来充分发挥监督效能。深化基层纪检监察监督需要以实践问题为导向,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基层实际所面临的现实症结,整合体系内外的多种监督力量,通过创新运行方式来增进监督实效,构建基层监督体系协同运行机制及其实质优化,从而有效助力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质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纪检监察 监督全覆盖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刑法观视域下刑罚退出机制的观念倡导与概念界定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共14页
积极刑法观带来了刑罚适用的扩张与泛化情形,这一积极性可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个案适用中得以窥见。积极刑法观不是要抛弃刑法谦抑性和否定刑法保障法的地位,而是要通过功能主义来发挥刑罚效益。积极刑法观需要遵循比例原则并注重刑... 积极刑法观带来了刑罚适用的扩张与泛化情形,这一积极性可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个案适用中得以窥见。积极刑法观不是要抛弃刑法谦抑性和否定刑法保障法的地位,而是要通过功能主义来发挥刑罚效益。积极刑法观需要遵循比例原则并注重刑罚的均衡性与妥当性,通过刑罚的有限性适用与有效性追求来助益刑罚目的的实现,刑罚退出机制具有反向牵制积极刑法观的现实价值。刑罚退出机制的内涵立足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的一体化层面,对非该当刑罚处罚的行为不予刑罚处罚,对该当刑罚处罚但无刑罚预防之必要的行为免除刑罚处罚,是对该当刑罚处罚但是刑量超过刑罚目的之需要的行为缩减刑罚处罚,以及对该当刑罚处罚但实践执行抵牾刑罚目的之要求的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综合运行机制。刑罚退出机制作为理念与方法的统一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与既有关联概念存在真包含关系与交叉关系,应在细致辨析中明确彼此的差异性并为其拓展适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刑法观 刑罚退出 概念界定 刑罚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功利调节价值引导下的累犯适用及其完善
8
作者 陈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50,共10页
累犯制度的创设与功利价值的追求相契合,因而可以通过刑罚功利价值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与完善累犯制度。由于过于强调公正至上的原则,客观外化的社会危害性往往被当成法定刑配置的根本基准,作为功利性诉求而存在的累犯制度也未能避免,从而... 累犯制度的创设与功利价值的追求相契合,因而可以通过刑罚功利价值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与完善累犯制度。由于过于强调公正至上的原则,客观外化的社会危害性往往被当成法定刑配置的根本基准,作为功利性诉求而存在的累犯制度也未能避免,从而导致了制度规则与具体适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累犯制度及适用应当体现刑罚功利调节的现实价值,契合制度设置背后的根据立场,兼顾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实现功利调节与公正价值之间的良好结合。累犯的功利性调节应当保证按需配刑具体适用时不能突破法定刑下限、建立完善的人格调查制度、设置适度的加重处罚,以实现累犯制度在功利价值与公正价值之间的协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价值 累犯制度 人身危险性 刑罚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相加”到“相融”: 数字出版规范的破局与立新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学文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00,共9页
“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政策定调意味着数字出版物将以独立性的身份显现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就目前数字出版物的规范评价而言,其尚不具有规范意义上的“完整身份”,而只能蛰伏于传统出版秩序的规训之下。要推动“数字出版”的... “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政策定调意味着数字出版物将以独立性的身份显现在社会生活中。实际就目前数字出版物的规范评价而言,其尚不具有规范意义上的“完整身份”,而只能蛰伏于传统出版秩序的规训之下。要推动“数字出版”的现代性发展,便需要将其代入“出版学”和“规范学”的具体语境中,还原其在“出版相加”到“出版相融”革新中的真正定位。数字出版绝不是传统出版的媒介延伸和技术附庸,出版规范绝不能以媒介技术为标准进行选择性、保护性的身份保护。出版是内容产业,数字出版规范应以预见性、便捷性的身份互认程序实现优秀内容的领域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出版相融 出版许可 出版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