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案例报道
1
作者 邬文燕 智深深 +4 位作者 胡谢飞 李丽娟 张媛媛 姚海 李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临床症状以发热伴血小板和血细胞减少、伴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1]。2009年SFTSV首次在中国被发现,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临床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发传染病 血细胞减少 胃肠道症状 案例报道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病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POCT血糖仪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芳华 饶万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4种床旁检验(Point-of-caretesting,POCT)血糖仪的主要性能。方法:选取高、中、低不同葡萄糖浓度的新鲜肝素抗凝全血,在强生、罗氏、雅培、瑞特4种型号POCT血糖仪组成的检测系统上测定,进行精密度评价;同时对4种血糖仪的回收... 目的:比较4种床旁检验(Point-of-caretesting,POCT)血糖仪的主要性能。方法:选取高、中、低不同葡萄糖浓度的新鲜肝素抗凝全血,在强生、罗氏、雅培、瑞特4种型号POCT血糖仪组成的检测系统上测定,进行精密度评价;同时对4种血糖仪的回收率、线性、干扰、压积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生化仪静脉血糖结果和血糖仪静脉血、指血结果的比较。结果:4种检测系统批内精密度符合要求(CV<10%);回收率均在90%~110%内;罗氏血糖仪测定线性最好,抗血红蛋白能力较强,但受抗坏血酸影响较大;血细胞压积对罗氏血糖仪影响较小,其余3种血糖仪均随压积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半乳糖和木糖分别影响强生、雅培血糖仪测定结果;除瑞特血糖仪外,其余3种血糖仪静脉血结果高于生化仪结果(P<0.05),雅培血糖仪指血糖结果明显高于生化仪静脉血血糖结果(P<0.05),其余3种无明显差别。胆红素、甘油三脂、果糖、麦芽糖、蔗糖对4种血糖仪测定血葡萄糖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4种型号POCT血糖仪的检测性能各具局限性,在临床用于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以更好地对糖尿病防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验 血糖仪 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方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压积的结果比较及偏倚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晏 王忠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9-962,共4页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H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比值法(Hb/MCHC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的可靠性。方法:分别用Hb/MCHC法、配套校准品、非配套校准...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b/H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比值法(Hb/MCHC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的可靠性。方法:分别用Hb/MCHC法、配套校准品、非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对3台血细胞分析仪Hct进行校准,分析比较各仪器对Hct为低值、中值和高值的新鲜血标本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偏倚。结果:用Hb/MCHC法对新鲜血Hct定值后校准各仪器,3台仪器测定新鲜血Hct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均<1.5%。与Hb/MCHC法校准仪器相比较,2台用配套校准品校准的仪器测定Hct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均<1.0%;无配套校准品的1台仪器测定结果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达7.14%。用非配套校准品校准的2台仪器测定结果与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分别达6.78%和7.76%。3台用质控品校准的仪器与Hb/MCHC法校准仪器的测定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达7.56%。结论:血细胞分析仪Hct的校准应使用配套校准品或可靠的定值新鲜血,在配套校准品难于及时获得或缺乏时,Hb/MCHC法可作为新鲜血Hct定值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红细胞压积 Hb/MCHC比值法 校准 偏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晏 李科 王忠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传统PCR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批内CV为3.1%,批间CV为4.7%,灵敏度1.0×103拷贝数/mL,定量范围(1.0×103~1.0×106)拷贝数/mL,扩增效率84.8%。与传统PCR法相比较,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Kappa值为0.95,敏感度94.9%,特异度99.1%,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98.3%。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FQ-PCR法检出mecA基因阳性37株、阴性66株,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为(3.72±2.83)×105拷贝数/mL,表达阳性率35.9%;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出MRSA 27株、MSSA 76株,MRSA阳性率26.2%,FQ-PCR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P<0.01)。结论 FQ-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的定量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方法,在MRSA的快速、准确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基因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MR通过MEK/ERK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逊 严娇 +1 位作者 蔡顺礼 陈华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20-1727,共8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MMR的表达;通过划痕...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MMR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观察沉默/过表达HMMR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小鼠肝癌肺转移模型观察沉默HMMR对肝癌肺转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MMR对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MEK、p-ERK等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系中HMMR呈高表达。肝癌组织中HMM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转移组癌组织中HMMR的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沉默HMMR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P<0.01);而过表达HMMR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1),并且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基因敲减HMMR的肝癌细胞导致的肺转移病灶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HMMR后p-MEK和p-ERK表达上调(P<0.01),而MEK、EKR无明显变化(P>0.05)。MEK抑制剂削弱了过表达HMMR介导的细胞的迁移侵袭(P<0.01)。结论HMMR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且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MEK/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281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华剑 张钦红 张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2-818,共7页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81(zinc finger protein 281,ZNF281)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realtime PCR检测80例健康人群及20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ZNF281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癌患者单个核细胞中ZNF281的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81(zinc finger protein 281,ZNF281)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realtime PCR检测80例健康人群及20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ZNF281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癌患者单个核细胞中ZNF281的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ZNF281在肝癌细胞和永生化肝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小干扰RNA靶向沉默Huh-7细胞和SKHep-1细胞中ZNF281的表达,然后用MTS法检测肝癌细胞活力的变化;EdU标记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锚定非依赖生长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ZNF28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其增高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分期以及血管侵袭性存在正相关。肝癌细胞中ZNF281表达水平高于永生化肝细胞(P<0.05)。沉默ZNF281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活力,抑制肝癌细胞增殖,DNA合成降低,集落数量减少,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减弱(P<0.05)。结论:ZNF281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281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脓毒症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胡谢飞 邬文燕 +8 位作者 智深深 李逊 张媛媛 陶杨 曾燕 伍建 王芃芃 庞博 李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2-98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技术的检测体系,快速、特异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方法:分析血液标本分离菌主要菌种分布,...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技术的检测体系,快速、特异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方法:分析血液标本分离菌主要菌种分布,绘制脓毒症特异性病原微生物谱。同时根据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多重PCR检测反应体系。收集脓毒症患者静脉全血样本79例,健康体检者样本(阴性样本)40例,用所建立的检测体系进行鉴定,并与血培养方法比较。结果:多重PCR法缩短检出时间至3 h,是血培养法的1/16。多重PCR法对目标病原菌样本符合率为88%(22/25),阴性样本符合率为100%(20/20),总符合率为94%,2种方法对目标病原菌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且一致性良好(Kappa=0.867,P<0.05)。多重PCR法与血培养法对临床诊断脓毒症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23.0%(17/74)及14.9%(11/74),2种方法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与经典的“金标准”血培养法相比,本项目构建的多重PCR法检测时间短、符合率好、检出率更高,可为脓毒症患者更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诊断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薇 陈华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32-1238,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10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AR2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PAR2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T-qPCR及West...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10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AR2 mRNA的表达,并分析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PAR2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原代肝细胞、永生化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中PA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siRNA靶向沉默PAR2的表达,MTS法及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沉默PAR2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PARP的剪切检测沉默PAR2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T-qPCR筛选PAR2调控的凋亡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肝癌组织中PAR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86±1.2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6±0.66,P<0.001),且PAR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肿瘤的长径以及分期均相关(P=0.002)。PAR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永生化肝细胞和原代肝细胞(P<0.05)。沉默PAR2抑制肝癌细胞SK-Hep-1和PLC/PRF/5的活性(P<0.01)及集落形成能力(P<0.01),沉默PAR2导致SK-Hep-1和PLC/PRF/5细胞凋亡比例分别增加109%(P<0.01)和112%(P<0.01);且沉默PAR2增加了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PAR2可通过影响Bax的表达而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2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海 邬文燕 +5 位作者 曹治东 晁瑞 彭磊 何苗 邓志龙 苟景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下沉。结论:与PLA入路比,OCM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切口小,出血少,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OCM入路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