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血压节律与左心室及颈动脉重构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幸 岳瑞华 +3 位作者 沈均乐 唐渝萍 史若飞 黄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左心室及颈动脉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9例,根据动态血压(ABPM)检测结果将昼夜血压节律曲线分为杓型和非杓型2组,将这2组患者的ABPM、超声心动图(UCG)及颈动脉超声的参数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左心室及颈动脉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9例,根据动态血压(ABPM)检测结果将昼夜血压节律曲线分为杓型和非杓型2组,将这2组患者的ABPM、超声心动图(UCG)及颈动脉超声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非杓型组比杓型组24 h SBP、24 h DBP、nSBP、nDBP、IVST、LVPWT、LAD、LVMI、A/E、IMT、D、RI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P<0.01),而PSV和EDV则显著下降(P<0.05)。左室构型上两者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1),非杓型组向心性重构或左室肥厚者明显多于杓型组。结论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较杓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有更严重的心脏及大动脉损害。ABPM、UCG及颈动脉超声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节律 左心室 颈动脉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对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廖礼强 张晓刚 +2 位作者 史若飞 王丁琼 戴树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TNF-α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 14只SD大鼠中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其余6只行假手术处理(只穿线不结扎),于第7天时分离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自制体外三室...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TNF-α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 14只SD大鼠中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其余6只行假手术处理(只穿线不结扎),于第7天时分离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自制体外三室共培养模型,将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MSCs、心肌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于三室模型的上、中、下室内。按下室所加成分的不同,设立MI组(只加入2×106个MI大鼠单个核细胞)、TNF-α中和抗体组(TNF-α-NA组,加入2×106个MI大鼠单个核细胞及终浓度为50ng/L的TNF-α中和抗体)、假手术组(只加入2×106个假手术大鼠单个核细胞)和空白对照组(只加入培养液)。共培养48h后,对MSCs迁移细胞进行CD44及CD34免疫组化鉴定和荧光显微镜下计数,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MSCs表面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情况,并分析TNF-α含量与MSCs迁移数目的相关性。结果迁移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符合MSCs的特点。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迁移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中和TNF-α后,TNF-α-NA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MSCs迁移数目与TNF-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969,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MSCs表面VCAM-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中和TNF-α后,TNF-α-NA组VCAM-1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MI大鼠单个核细胞可促进MSCs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单个核细胞分泌的TNF-α增强MSCs黏附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单个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间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对房颤波主导心房周长的影响
3
作者 王渝佩 张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波的主导心房周长(Dominant atrial cycle length,DACL)在房颤药物复律过程中的变化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对30例持续性房颤服用胺碘酮的患者,于服药前、后的1~14d进行房颤波的采样分析,并计算DACL...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波的主导心房周长(Dominant atrial cycle length,DACL)在房颤药物复律过程中的变化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对30例持续性房颤服用胺碘酮的患者,于服药前、后的1~14d进行房颤波的采样分析,并计算DACL、P2/P.(第二频峰的功率与第一频峰功率的比值)比值。结果:服药14d后有21例转复成窦性心律(A组),9例未能转复(B组)。所有患者服药后的DACL和P2/P,较服药前明显延长和变小(246±27)msvs(150±31)ms,(215±22)msVS(143±28)ms,(0.32±0.24)vs(0.43±0.21),(0.49±0.28)VS(0.53±0.23),P〈0.05-P〈0.001),复律组复律前的DACL较未复律组的DACL延长更为明显(246±27)ms vs (215±22)ms P〈0.001)。结论:DACL是判断房颤复律成功与否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主导心房周长 心房颤动 持续性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