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匹罗星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维康 刘学书 +7 位作者 温文芳 吴音 李桂明 周永华 郑行萍 蒋玉富 李崇智 刘鸿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307,共5页
本文对6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分两组分别使用天津史克公司和英国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的莫匹罗星进行了随机双盲对比观察。以2%莫匹罗星软膏外用5天,每日三次(未愈者继续用至10天)。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 本文对6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分两组分别使用天津史克公司和英国史克必成公司生产的莫匹罗星进行了随机双盲对比观察。以2%莫匹罗星软膏外用5天,每日三次(未愈者继续用至10天)。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7%(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3.9%(P>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实验室指标的异常改变。对莫匹罗星等4种药物以试管对倍稀释法对54株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检测,莫匹罗星对38株金葡球菌MIC50和MIC90各为0.06mg/L和0.25mg/L,对13株表葡球菌的MIC50和MI90各为0.06mg/L和0.5mg/L.但肺炎杆菌(1株)和大肠杆菌(1株)对之不敏感。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43株金葡球菌中40株(93.02%)对莫匹罗星敏感,13株表葡球菌对莫匹罗星均敏感(100%).结果表明莫匹罗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品,适用于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的皮肤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莫匹罗星 体外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1例
2
作者 贾瑜 吴音 +1 位作者 董冠英 雷山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背部皮肤片状萎缩变薄10年,左侧耳后皮肤片状萎缩变薄3年,于2019年6月3日在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皮肤萎缩变薄,无明显疼痛、瘙痒及麻木等自觉症状,未予处理。
关键词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慢性湿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曾丹 周维康 +2 位作者 李惠 吴音 林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其对慢性湿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中药四物消风散加减,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拉定,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2周...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其对慢性湿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中药四物消风散加减,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拉定,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2周及4周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以及T-bet/GATA3的水平。结果:2组总有效率在第2周时分别为63.9%、38.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第四周时分别为83.3%、61.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P=0.031)。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细胞因子IFN-γ、T-bet/GATA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4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细胞因子IFN-γ、IL-4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10.64、8.68,P=0.001、0.002、0.004)。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有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IFN-γ、IL-4的水平,同时影响转录因子T-bet/GATA3的比值,恢复TH1/TH2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消风散 慢性湿疹 细胞因子 TH1/TH2 T-BET/GAT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的抗生素治疗及耐药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丽华 周维康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50-52,共3页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短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毛囊口出现角栓...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短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毛囊口出现角栓,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明显增加,因皮脂含有较多脂肪酸等成分,适合P.acnes的生长繁殖,从而成为痤疮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因此近年来系统或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显著的疗效.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P.acnes耐药现象明显增多,而且存在交叉耐药,降低了药物的疗效.本文就痤疮的抗生素治疗及耐药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