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lncRNAXIST和SIRT1水平与DR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文晓霞 郭红建 汤云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XIS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01/2023-02在我院收...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XIS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01/2023-02在我院收治T2DM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分为非DR组126例126眼,DR组88例88眼。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lncRNA XIST、SIRT1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XIST和SIRT1表达与DR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XIST、SIRT1单独及联合对DR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DR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DR组和DR组血清lncRNA XIST、SIRT1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DR患者血清lncRNA XIST和SIRT1水平呈正相关(r=0.639,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XIST、SIRT1联合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高于血清lncRNA XIST、SIRT1单独检测的AUC(0.855、0.8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XIST(OR=0.752)、SIRT1(OR=0.694)是DR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DR患者血清lncRNA XIST、SIRT1水平均降低,lncRNA XIST联合SIRT1对DR发生有较好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XIST)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 2型糖尿病(T2DM)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基于EDI-OCT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方腾 李秋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应用深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CT,EDI-OCT)技术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42例(4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 目的应用深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CT,EDI-OCT)技术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42例(4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接受康柏西普(0.5 mg,0.05 m L)玻璃体内注射1次,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周、4周、12周记录最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EDI-OCT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结果 CSC患眼治疗后1周、4周、12周BCVA分别为0.57±0.23、0.62±0.23、0.59±0.71,均较治疗前的0.43±1.1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8.17±16.52)μm、(286.54±37.52)μm、(274.58±41.38)μm,均较治疗前的(346.31±59.43)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5b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及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有娅 李红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NA-15b(miR-15b)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初步探讨PDR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眼...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NA-15b(miR-15b)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初步探讨PDR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PDR患者80例(80眼)作为PDR组,收集其玻璃体及视网膜增生膜组织;选取同期因眼外伤在本院眼科行眼球摘除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21例(21眼)作为对照组,收集其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15b水平,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Western blot法检测玻璃体、视网膜组织/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FGF2蛋白水平表达;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对照组玻璃体及视网膜组织以及PDR组患者玻璃体及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15b与FGF2水平相关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结果PDR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PDR组玻璃体及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15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7和0.76±0.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19和1.14±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PDR组玻璃体及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FGF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65±4.23)ng·L^-1和0.92±0.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13±3.05)ng·L^-1和0.61±0.15,均为P<0.001)。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组织中miR-15b与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15b与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708、-0.705,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长及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15b水平低、FGF2蛋白表达水平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均为P<0.01)。结论玻璃体及视网膜增生膜组织中miR-15b与FGF2蛋白表达水平与PDR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5b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视网膜增生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葡萄膜大脑炎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腾 文晓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葡萄膜大脑炎(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VKH综合征患者11例(18眼),在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行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葡萄膜大脑炎(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VKH综合征患者11例(18眼),在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行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内注射,同一患者的左右眼注射时间间隔7~14d,于治疗后1 d、3d和14d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VKH综合征患眼治疗前BCVA为0.13±0.21,治疗后1d、3d、14 d BCVA分别为0.17±0.22、0.21±0.37、0.29±0.51;治疗后1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4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为(566.71±39.28)μm;治疗后1d、3d、14d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99.13±26.48)μm、(276.54±87.42)μm、(244.08±61.28)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VKH综合征安全有效,可迅速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降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短期内可迅速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葡萄膜大脑炎 脉络膜 玻璃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分析
5
作者 谭德文 康文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21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关闭程度分为实验组(<270°,107例)及对照组(≥270°,108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实... 目的研究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21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关闭程度分为实验组(<270°,107例)及对照组(≥270°,108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眼压(17.56±5.30)mm Hg(1 mm Hg=0.133 k Pa)、前房深度(3.25±0.32)mm均优于对照组的(18.96±2.12)mm Hg、(3.14±0.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根据患者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而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房角关闭状态 闭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